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800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具体涉及通过排到室外的空气和从室外流入的空气的热交换,能够将换气过程中热损失抑制在最小限度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换气过程中,相互热交换从室内排到室外的空气和从室外流入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具有在室内侧形成内气流入口和外气排出口,在室外侧形成外气流入口和内气排出口的构架,在该构架的内部,具有内气送风器、外气送风器及热交换器。除此以外,在构架的内部,还设置有净化过滤器、加热器、加湿装置等。
该换气装置,在内气送风器和外气送风器工作时,从室内侧的内气流入口流入的室内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后,通过室外侧的内气排出口,排到室外,从室外侧的外气流入口流入的室外空气,在依次通过净化过滤器、热交换器、加热器、加湿装置后,通过室内侧的外气排出口供给给室内。此时,室外和室内的空气以不混合的原状,交叉通过热交换器的内部,同时相互热交换。
但是,此种换气装置,由于在冬季仅进行室内空间的加湿运转的情况下,也必须进行向外部排放室内空气以及向室内排出室外空气的换气,因此导入了冷的外气,从而不仅加大室内空间的热损失,而且在导入的外气的温度低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在热交换器上结霜或结冰的问题。
而且,此种换气装置,由于形成只通过净化或加湿从外部导入的室外空气而进行室内空气的调和的结构,因此存在不能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通过室内空气的循环,进行净化及加湿的问题。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2001-10740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其不仅具有通常的换气功能,还可以在根本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通过室内空气的循环就能够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不仅具有通常的换气功能,还可以在根本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通过室内空气的循环,就能够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
本发明的又一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可以在根本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能够同时进行净化和加湿。
可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具备电热交换机,具有设在主体内的、在分区状态下相互交叉的第1空气通路和第2空气通路;供气流路,以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流入室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排气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排到室外;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流入所述电热交换机上游的所述供气流路;加湿装置,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供气流路流入的室外空气和所述室内循环流路的空气中的任何一方流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方式切换流路。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其特征是,具备电热交换机,具有设在主体内的、在分区状态下相互交叉的第1空气通路和第2空气通路;供气流路,以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流入室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排气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排到室外;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排到室内;设在所述供气流路上的第1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室内循环流路内的第2净化过滤器;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经过所述排气流路排到室外或经过所述室内循环流路排到室内的方式,切换流路。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具备电热交换机,具有设在主体内的、在分区状态下相互交叉的第1空气通路和第2空气通路;供气流路,以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流入室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排气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排到室外;第1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流入到所述电热交换机上游的所述供气流路;第2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排到室内;第1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侧;第2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内;加湿装置,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第1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供气流路流入的室内空气和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的空气中的任何一方,流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方式,切换流路;第2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经过所述排气流路排到室外或经过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排到室内的方式,切换流路。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此外还具有设在所述供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的第1送风扇、设在所述排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的第2送风扇。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气流路、所述排气流路、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通过分区所述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隔板进行划分。
此外,其特征是所述第1送风扇和所述第2送风扇,是横流风扇。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及第2送风扇工作时,进行换气及加湿以及从外部导入的空气的净化。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供气流路的流入侧,同时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连通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送风扇工作时,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一边形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一边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排气流路的室外侧出口,同时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连通的状态下,在所述第2送风扇工作时,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一边形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一边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
此外,所述主体,其特征是作为与室内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第1室内流入口、与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连通的第2室内流入口、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第1室内排出口及与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连通的第2室内排出口;作为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流入口及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排出口。
此外,所述主体,其特征是至少一个侧面由圆弧形的曲面形成,以易于设在建筑物的两壁的夹角上部;所述第1及第2室内流入口和所述第1及第2室内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圆弧形的曲面上,所述室外流入口和室外排出口,形成在与所述建筑物的两壁邻接的侧面中的任何一侧面上。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具备主体,具有与室内空间的内部连通的第1室内流入口、第2室内流入口、第1室内排出口及第2室内排出口,具有与室外空间连通的室外流入口及室外排出口;电热交换机,设在所述主体内,相互对向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连通,相互对向的第3侧面和第4侧面连通;第1供气流路,以所述室外流入口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侧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2供气流路,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侧面和所述第1室内排出口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1排气流路,以所述第1室内流入口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3侧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2排气流路,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4侧面和所述室外排出口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1室内循环流路,以所述第2室内流入口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侧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2室内循环流路,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4侧面和所述第2室内排出口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1送风扇,设在所述第1排气流路内;第2送风扇,设在所述第2供气流路内;第1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第1供气流路内;第2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内;加湿装置,设在所述第2供气流路内;第1流路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侧面,有选择地与所述第1供气流路和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中的任何一方连通;第2流路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4侧面,有选择地与所述第2排气流路和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中的任何一方连通。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由于具有用于室内空气循环的第1及第2室内循环流路,具有用于流路切换的第1及第2流路切换装置,因此不仅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选择一边执行换气功能,一边进行空气净化及加湿,而且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通过室内空气的循环,就能够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及加湿。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能够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同时另外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运转及室内空气的加湿运转。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表示换气工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断面图,表示换气工作。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断面图,表示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及净化的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断面图,表示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单独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的状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内部构成的断面图,表示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单独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的状态。
图中10-主体,13-第1室内流入口,14-第2室内流入口,15-第1室内排出口,16-第2室内排出口,17-室外流入口,18-室外排出口,20-电热交换机,25-第1空气通路,26-第2空气通路,31-第1供气流路,32-第2供气流路,33-第1排气流路,34-第2排气流路,35-第1室内循环流路,36-第2室内循环流路,41-第1送风扇,42-第2送风扇,43-第1净化过滤器,44-加湿装置,45-第2净化过滤器,51-第1流路切换装置,52-第2流路切换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以主体10的上面与建筑物的天花板接触的方式,设在建筑物的两壁汇合的室内空间的角上部。如此,以易于设在建筑物的角上部的方式,用圆弧形的曲面形成主体10的前方侧的侧面11。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该主体10具有形成在室内空间侧的圆弧形的侧面11上的第1室内流入口13、第2室内流入口14、第1室内排出口15、第2室内排出口16,具有与建筑物的一侧壁邻接的形成在主体10的后侧面12上的室外流入口17和室外排出口18。
在主体10的内部,设置电热交换机20,用于从室外流入的空气和从室内排出的空气的热交换。该电热交换机20,与通常的电热交换机同样,相对向的第1侧面21和第2侧面22,经由第1空气通路25连通,相对向的第3侧面23和第4侧面24,经由分区于第1空气通路25的第2空气通路26连通。这样,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相互交叉地配置的且相互分区的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和第2空气通路26,进行热交换。
此外,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具有供气流路,使为进行室内空间的换气而从室外流入口17流入的室外空气,经由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通过第1室内排出口15排出;排气流路,使从第1室内流入口13流入的室内空气,经由电热交换机20的第2空气通路26,通过室外排出口18排出。
供气流路,由以室外流入口17和电热交换机20的第1侧面21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10内的第1供气流路31、和以电热交换机20的第2侧面22和第1室内排出口15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10内的第2供气流路32构成。该供气流路,能够依次经由第1供气流路31、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第2供气流路32、第1室内排出口15,向室内空间供给室外空气。此外,在该第2供气流路32的内部,以通过供气流路对空气送风的方式配置第1送风扇41,在电热交换机20的上游的第1供气流路31的内部,设置净化从外部流入的空气的第1净化过滤器43。此外,在电热交换机20的下游的第2供气流路32上,设置加湿通过第2供气流路32而供给给室内的空气的加湿装置44。
排气流路,由以第1室内流入口13和电热交换机20的第3侧面23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10内的第1排气流路33,和以电热交换机20的第4侧面24和室外排出口18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10内的第2排气流路34构成。该排气流路,能够依次经由第1室内流入口13、第1排气流路33、电热交换机20的第2空气通路26、第2排气流路34、室外排出口18,向室外排放室内空气。此外,在第1排气流路33的内部,以通过排气流路对空气送风的方式配置第2送风扇42。
此处,为简化主体10的内部构成,使第2供气流路32内的第1送风扇41和第1排气流路33内的第2送风扇42所占空间最小化,同时能够顺利送风,分别由具有稳定器(stabilizer)41a、42a的通常的横流风扇构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具有第1室内循环流路35,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能够另外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第2室内循环流路36,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能够另外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
第1室内循环流路35,以第2室内流入口14和电热交换机20的第1侧面21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10内。如此形成从第2室内流入口14流入的空气,流入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的上游侧的构成。此外,在第1供气流路31和第1室内循环流路35汇合的地点,设置第1流路切换装置51,其中,该第1流路切换装置51,以使从室外流入口17流入的空气和第1室内循环流路35的空气中的任何一方流入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的方式,有选择地切换流路。该第1流路切换装置51由风挡和驱动该风挡的驱动电机构成,其中,该风挡以有选择地关闭第1供气流路31和第1室内循环流路35的出口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
因此,如图6所示,第1室内循环流路35,在由第1流路切换装置51关闭第1供气流路31的状态下,在第1送风扇41工作时,从第2室内流入口14流入的空气,通过依次经由第1室内循环流路35、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加湿装置44、第2供气流路32、第1室内排出口15而循环,从而能够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进行室内空间的加湿。
第2室内循环流路36,以电热交换机20的第4侧面24和第2室内排出口16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10内。该第2室内循环流路36,用于使通过电热交换机20的第2空气通路26的空气,不通过第2排气流路34排到室外,而是通过第2室内排出口16排到室外。在第2室内循环流路36的内部设置第2净化过滤器45,用于净化通过第2室内循环流路36而供给给室内的空气。此外,在第2室内循环流路36和第2排气流路34汇合的地点,设置第2流路切换装置52,其以使通过电热交换机20的第2空气通路26的空气排到室外或通过第2室内循环流路36排到室内的方式,切换流路。该第2流路切换装置52,也由风挡和驱动该风挡的驱动电机构成,其中,风挡以有选择地关闭第2排气流路34和第2室内循环流路36的入口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
因此,如图5所示,第2室内循环流路36,在通过第2流路切换装置52而关闭第2排气流路34的状态下,在第2送风扇42工作时,从第1室内流入口13流入的室内空气,通过依次经由第1排气流路33、电热交换机20的第2空气通路26、第2室内循环流路36、第2净化过滤器45、第2室内排出口16循环,从而能够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进行室内空间的净化。
另外,在如此构成的换气装置中,主体10内的各流路,与通常的换气装置同样,通过设在主体10内的空间中的多块隔板61、62、63、64、65、66、67而相互分区。
下面,说明按以上构成的换气装置的运转。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换气时,如图2及图3所示,通过第1流路切换装置51关闭第1室内循环流路35,通过第2流路切换装置52关闭第2室内循环流路36,第1及第2送风扇41、42一同工作,驱动加湿装置44。因此,室外空气依次经由室外流入口17、第1供气流路31、第1净化过滤器43、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加湿装置44、第2供气流路32、第1室内排出口15,供给给室内空间。此时,流入的室外空气,在通过第1净化过滤器43的同时被净化,在通过加湿装置44的同时被加湿。另外,室内空气依次经由第1室内流入口13、第1排气流路33、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26、第2排气流路34、室外排出口18,排到室外。
当在不进行室内空气换气的情况下(即,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加湿时,如图4所示,通过第1流路切换装置51及第2流路切换装置52的工作,关闭室外流入口17和室外排出口18侧,另一方面,第1室内循环流路35与电热交换机20的第1侧面21连通,第2室内循环流路36与电热交换机20的第4侧面24连通。此外,第1送风扇41及第2送风扇42一同工作,驱动加湿装置44。此时,从第1室内流入口13流入的室内空气,在经过第1排气流路33、电热交换机20的第二空气通路26、第2室内循环流路36、第2净化过滤器45后,通过第2室内排出口26排出。另外,从第2室内流入口14流入的室内空气,经过第1室内循环流路35、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加湿装置44、第2供气流路32,最后通过第1室内排出口15排出。从而,能够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通过室内空气的循环,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加湿。
当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单独进行通过室内空气的净化时,如图5所示,通过第2流路切换装置52关闭室外排出口18侧,在第2室内循环流路36与电热交换机20的第4侧面24连通的状态下,只有第2送风扇42工作。因此,此时由于从第1室内流入口13流入的室内空气,在经过第1排气流路33、电热交换机20的第2空气通路26、第2室内循环流路36、第2净化过滤器45后,最后通过第2室内排出口16排出,因此能够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
当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只单独进行通过室内空气的加湿时,如图6所示,通过第1流路切换装置51关闭室外流入口17侧,在第1室内循环流路35与电热交换机20的第1侧面21连通的状态下,只有第1送风扇41工作。此外,加湿装置44也工作。因此,此时由于从第2室内流入口14流入的室内空气,在经过第1室内循环流路35、电热交换机20的第1空气通路25、加湿装置44、第2供气流路32后,通过第1室内排出口15排出到室内,因此能够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
权利要求
1.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具备电热交换机,具有设在主体内的、在分区状态下相互交叉的第1空气通路和第2空气通路;供气流路,以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流入室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排气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排到室外;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流入所述电热交换机上游的所述供气流路;加湿装置,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供气流路流入的室外空气和所述室内循环流路的空气中的任何一方流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方式切换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此外还具有设在所述供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的第1送风扇、设在所述排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的第2送风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送风扇和所述第2送风扇,是横流风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此外还包括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侧的净化过滤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室内循环流路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及第2送风扇工作时,进行换气及加湿以及从外部导入的空气的净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供气流路的流入侧,同时所述室内循环流路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连通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送风扇工作时,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一边形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一边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气流路、所述排气流路、所述室内循环流路,由分区所述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隔板而被划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作为与室内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第1室内流入口、与所述室内循环流路连通的第2室内流入口及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室内排出口;作为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流入口及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排出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至少一个侧面由圆弧形的曲面形成,以易于设在建筑物的两壁的夹角上部;所述第1及第2的室内流入口及室内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圆弧形的曲面上,所述室外流入口和室外排出口,形成在与所述建筑物的两壁邻接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上。
10.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具备电热交换机,具有设在主体内的、在分区状态下相互交叉的第1空气通路和第2空气通路;供气流路,以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而流入室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排气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而排到室外;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排到室内;设在所述供气流路上的第1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室内循环流路内的第2净化过滤器;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经过所述排气流路而排到室外或经过所述室内循环流路而排到室内的方式,切换流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此外还具有设在所述供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的第1送风扇、设在所述排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的第2送风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送风扇和所述第2送风扇,是横流风扇。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室内循环流路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及第2送风扇工作时,进行换气及从外部导入的空气的净化。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排气流路的室外侧出口,同时所述室内循环流路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连通的状态下,在所述第2送风扇工作时,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一边形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一边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气流路、所述排气流路、所述室内循环流路,通过分区所述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隔板而进行划分。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作为与室内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室内流入口、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第1室内排出口及与所述室内循环流路连通的第2室内排出口;作为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流入口及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排出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至少一个侧面由圆弧形的曲面形成,以易于设在建筑物的两壁的夹角上部;所述室内流入口和所述第1及第2室内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圆弧形的曲面上,所述室外流入口和室外排出口,形成在与所述建筑物的两壁邻接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上。
19.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具备电热交换机,具有设在主体内的、在分区状态下相互交叉的第1空气通路和第2空气通路;供气流路,以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而流入室内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排气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而排到室外;第1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流入到所述电热交换机上游的所述供气流路;第2室内循环流路,用于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排到室内;第1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侧;第2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内;加湿装置,设在所述供气流路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第1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供气流路而流入的室内空气和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的空气中的任何一方流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方式,切换流路;第2流路切换装置,以使通过所述电热交换机的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经过所述排气流路排到室外或经过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而排到室内的方式,切换流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此外还具有设在所述供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下游的第1送风扇、设在所述排气流路内的所述电热交换机的上游的第2送风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气流路、所述排气流路、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通过分区所述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隔板而进行划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1送风扇和所述第2送风扇,是横流风扇。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及第2送风扇工作时,进行换气及加湿以及从外部导入的空气的净化。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供气流路的流入侧,同时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连通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送风扇工作时,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一边形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一边进行室内空气的加湿。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关闭所述排气流路的室外侧出口,同时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连通的状态下,在所述第2送风扇工作时,在不导入外气的情况下,一边形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一边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作为与室内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第1室内流入口、与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连通的第2室内流入口、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第1室内排出口及与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连通的第2室内排出口;作为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构成,具有与所述供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流入口及与所述排气流路连通的室外排出口。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体,至少一个侧面由圆弧形的曲面形成,以易于设在建筑物的两壁的夹角上部;所述第1及第2室内流入口和所述第1及第2室内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圆弧形的曲面上,所述室外流入口和室外排出口,形成在与所述建筑物的两壁邻接的侧面中的任何一侧面上。
28.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具备主体,具有与室内空间的内部连通的第1室内流入口、第2室内流入口、第1室内排出口及第2室内排出口,具有与室外空间连通的室外流入口及室外排出口;电热交换机,设在所述主体内,相互对向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连通,相互对向的第3侧面和第4侧面连通;第1供气流路,以所述室外流入口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侧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2供气流路,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2侧面和所述第1室内排出口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1排气流路,以所述第1室内流入口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3侧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2排气流路,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4侧面和所述室外排出口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1室内循环流路,以所述第2室内流入口和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侧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2室内循环流路,以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4侧面和所述第2室内排出口连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内;第1送风扇,设在所述第1排气流路内;第2送风扇,设在所述第2供气流路内;第1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第1供气流路内;第2净化过滤器,设在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内;加湿装置,设在所述第2供气流路内;第1流路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1侧面,有选择地与所述第1供气流路和所述第1室内循环流路中的任何一方连通;第2流路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电热交换机的第4侧面,有选择地与所述第2排气流路和所述第2室内循环流路中的任何一方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具备电热交换机,具有设在主体内的、在分区状态下相互交叉的第1空气通路和第2空气通路;供气流路,以室外空气经过电热交换机的第1空气通路流入室内的方式形成在主体内;第1送风扇,设在供气流路内的电热交换机的下游;排气流路,用于使室内空气经过电热交换机的第2空气通路排到室外;第2送风扇,设在排气流路内的电热交换机的上游;第1室内循环流路;第2室内循环流路;第1净化过滤器;第2净化过滤器;加湿装置,设在供气流路的电热交换机的下游;第1流路切换装置;第2流路切换装置。由此,不导入外气而只通过室内空气的循环,就能够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及加湿。
文档编号F24F7/08GK1766439SQ200510054149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8日
发明者金炅录, 朴圣官, 尹泰锡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