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889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湿机,更为详细的说是涉及在本体壳体后面的后面框架和后面面板之间离隔的缝隙形成吸入口,并且本体壳体的前面形成排出口,上述排出口是通过排出格栅来开闭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除湿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室内潮湿的空气吸入到壳体内部后,使上述吸入空气经过由有冷媒流动的凝缩机及蒸发机构成的热交换机,降低湿度后,将除湿的空气重新排出到室内空间,从而可以降低室内的湿度。
即,除湿机利用以下方法将液态的冷媒在蒸发器中蒸发,从而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热的方法。冷媒在蒸发时,蒸发器的温度将降低,通过蒸发器的空气的温度同样也将降低。
因此,随着上述蒸发器周围的温度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将凝缩,凝缩后的水分以露珠形态凝结于蒸发器表面。
图1是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所示,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壳体1它为了吸入室内空气而形成有吸入口,并且形成有吸入口的后面安装有过滤器4;热交换机20它位于上述壳体1的上述过滤器4的前方,通过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除湿作用;风扇组合件10它位于上述热交换机20的前方,强制流动室内空气;水箱30,它形成于上述热交换机的下部,用于收集凝缩水;前面面板3,它构成前面外观,并且形成有排出口3a。
但是,如上所述的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存在如下缺陷。
即,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中,上述前面面板3形成有排出口3a,因此前面外观不够美观,并且用户也很难调节排出方向。
并且,水箱30的出入口形成于壳体1的后面,因此很难进行水箱30的装卸工作。
并且,即使通过上述热交换机20的室内空气在没有完全除湿的状态下,也会直接排出到室内空间,因此会降低除湿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外形美观,并且,由于水箱的装卸容易,从而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除湿效率的除湿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形成外观的本体壳体;形成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后面,为了将室内空气吸入到本体壳体内部,而进行引导的吸入口;形成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前面,为了将吸入到本体壳体内部后除湿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而进行引导的排出口;设置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内部,通过旋转吸附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吸附组合件;设置于上述吸附组合件的一侧,为了将室内空气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内部,而强制引导的吸入组合件;设置于上述吸入组合件的一侧,为了使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内部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而强制控制的再生组合件。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上述本体壳体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水箱,上述水箱用于储存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上述水箱的一侧形成有水箱把手,上述水箱把手使水箱的移动变得容易,并且,上述水箱把手露出到本体壳体的外部。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上述排出口形成有多个排出格栅,上述排出格栅用于调节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并且,上述排出格栅通过向前后方转动,开闭上述排出口。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上述排出格栅的两侧端部铰链结合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前面一侧,从而可向前后方转动。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上述吸入口是后面框架与后面面板之间结合时所形成的离隔的缝隙。在这里,后面框架构成上述本体壳体的后面外观。并且,为了使上述本体壳体的后面外观更加美观,而形成有后面面板。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具有如下效果本体壳体后面设置的后面框架和后面面板离隔的缝隙形成吸入口,并且本体壳体的前面形成有排出口,上述排出口是被排出格栅所开闭。
并且,本发明的又一效果是由于过滤器和排出口没有露出到外部,并且由于前面面板和后面面板的量感,因此可以使除湿机的外观更加美观。
另外,本发明所具有的效果是通过开放后面面板,因此可以使过滤器的更换变得容易。并且,可以从前面面板下端部的水箱出入口取出水箱,因此可以方便的处理水箱中储存的水。不但如此,由于省略了以往技术的除湿机中具备的压缩机,因此可以减小除湿机的重量,同时,还可减小噪音,提高除湿机的使用方便性。
另外,本发明所具有的另一效果是由于本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吸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吸入组合件,以及继续烘干吸附剂的再生组合件,因此,相对于以往技术,除湿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体而言,由于除湿机的设计变得美观,重量及噪音减小,并且由于使用的方便性和除湿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促使消费者对除湿机的购买欲。


图1是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前面的斜视图。
图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后面的斜视图。
图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排出口向除湿机的前面开放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后面面板开放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图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概略的空气流向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100本体壳体 110前面框架120前面面板 122排出口124排出格栅 126水箱出入口130后面框架 132吸入口134过滤器140后面面板150上面面板 152显示部154操作按钮 156除湿机把手156′除湿机把手槽160控制盒170热交换机 180再生罩200吸附组合件220吸附剂240吸附转子 260吸附转子外壳262吸附转子罩264转子旋转轴266转子旋转轴支撑台 272再生流路274循环流路 280吸附电机282转子齿轮 300吸入组合件320吸入风扇 340吸入风扇外壳
342旋转轴344旋转轴支撑台350吸入电机 360电机固定件380排出流路 400再生组合件420再生风扇 440再生风扇外壳460再生电机 480加热器482加热器壳体500排水底盘520排水槽600水箱620水箱罩结合凸部640水箱罩642水箱罩结合口 644水箱把手644′水箱把手槽 646水箱流入口648流入口罩 660浮球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前面的斜视图。图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后面的斜视图。
如图所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外形是由大概呈直六面体的本体壳体100构成,并且上述本体壳体100的内部具备有如下多个部件通过旋转,吸附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吸附组合件200;为了将室内空气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而强制空气流动的吸入组合件300;为了使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的室内空气中的一部分循环,而强制空气流动的再生组合件400等。
上述本体壳体100大概形成为四角桶状,并且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构成。即,上述本体壳体100以四角桶的一半为中心,分为形成前面周边和侧面及下面外观的前面框架110,以及形成后面周边和侧面及下面外观的后面框架130。在这里,上方形成有构成上面外观的上面面板150,从而构成本体壳体100的外形。
并且,上述前面框架110的开口的前方形成有前面面板120,上述前面面板可使除湿机的前面外观更加美观。上述后面框架130的开口的后方还形成有后面面板140,上述后面面板形成后面外观,从而可构成上述本体壳体100。
上述前面面板120和后面面板140分别具有四角板形状,并且前方和后方以一定角度倒角形成,因此使除湿机的前后面形成量感(volume),从而使除湿机的外观更加美观。
在这里,上述后面面板140和上述后面框架130离隔结合,上述离隔的缝隙将构成吸入口132,上述吸入口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即,沿着上述后面面板140的边缘形成于上下左右侧端的缝隙,形成有上述吸入口132。
对应于形成有上述吸入口132的本体壳体100的后面的本体壳体100的前面,即上述前面面板120的上端部形成有排出口122。上述排出口的作用是将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在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进行除湿后重新排出到外部。
上述排出口122通过将在下面说明的排出格栅124开放或遮蔽。上述排出口122的下侧,更为详细的说,上述前面面板120的前面下端部形成有水箱出入口126。上述水箱出入口的作用是引导用于储存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水箱600。
在上述水箱出入口126的上端部,水箱把手644设置于上述水箱600的上端,上述水箱把手可使水箱600的移动变得更加容易,并且上述水箱把手安置于将在下面说明的水箱把手槽644′,并露出到上述本体壳体100的前面。因此,可以很容易的从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装卸上述水箱600。
另外,上述本体壳体100的上面形成有上面面板150,上述上面面板形成上面外观。上述上面面板15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其中央部透明形成有显示部152,上述显示部用于显示除湿机的驱动状态。
上述显示部152的左右侧设置有多个操作除湿机的驱动的操作按钮154。上述显示部152的后方设置有除湿机把手156,上述除湿机把手可使除湿机的移动变得更加容易,上述除湿机把手收容于除湿机把手槽156′,在上方观察,上述除湿机把手槽大概呈‘ ’形状。
图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排出口向前面开放的状态的斜视图。图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后面面板开放的状态的斜视图。
如图所示,上述排出口122被排出格栅124所开放或遮蔽,上述排出格栅用于调节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上述排出格栅124是由多个形成为一体,因此可以更多的排出除湿的空气,从而可以提高除湿效率,并且,两侧端部铰链(图中没有提示)结合于上述排出口122的两侧端,即前面面板120,从而可以向前后方转动。
即,以上述铰链为轴,使排出格栅124的下端的重量大于上端,因此可以由于从上述排出口122排出的空气而向前后方转动。
因此,在除湿机没有驱动时,上述排出格栅124将向上述排出口122内部(下方)转动,从而遮蔽排出口122。在除湿机驱动时,上述排出格栅124将向上方转动,从而开放上述排出口122,因此可以调节从排出口122排出的除湿的空气的方向。
另外,形成有上述吸入口132的后面面板140和后面框架130离隔结合,上述后面面板140的下端部铰链(图中没有提示)结合于上述后面框架130的下端部,因此后面面板140的上端部可以向后方转动。
上述后面面板140的前方设置有过滤器134,上述过滤器用于净化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
上述过滤器134的作用是过滤出空气中的异物。上述过滤器可以是由以下几种过滤器中的一个构成的单一体或者是由几个构成的组装体用于过滤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空气中包含的比较大的灰尘的预过滤器、去除异味的除臭过滤器、用电性作用收集灰尘的集尘过滤器、过滤微细灰尘的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
图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所示,形成有上述显示部152的上面面板150的下部设置有控制盒160。上述控制盒160的作用是控制除湿机,使其根据上述驱动按钮的操作进行驱动。
上述控制盒160大概形成为四角桶形状,虽然没有图示,上述控制盒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除湿机的驱动的回路基板等多个部件。
上述控制盒160的下部设置有热交换机170,上述热交换机与通过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热交换机170是由大小不同的两个热交换机重叠设置,并且,为了使通过再生组合件400循环的空气流入后,与通过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接触,从而产生更多的热交换,上述热交换机是由内部通道相互连接的多个管构成。
上述热交换机170的前方设置有再生罩180,上述再生罩与将在下面说明的加热器壳体482结合。为了使通过再生组合件400循环的室内空气重新流入到热交换机170,上述再生罩180起到流路的作用。对于再生组合件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上述再生罩180的前方设置有吸附组合件200,上述吸附组合件200通过旋转,吸附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上述吸附组合件200是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吸附剂220;收容上述吸附剂220,并可旋转的吸附转子240;为了使上述吸附转子240旋转,而支撑上述吸附转子的吸附转子外壳260;为了使上述吸附转子24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吸附电机280等。
上述吸附剂220是由纸材质制成,并形成为圆形,内部则形成为蜂窝形态,因此形成有多个通孔。更为详细的说,是将2层纸以蜂窝(Honey-comb)形态卷起来结合后,形成多个通孔。并且,使作为吸附成分的溶液渗透于上述完成结合的纸,从而最终完成上述吸附剂220的制作。
因此,在室内空气通过上述吸附剂220的通孔时,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将被吸附剂220所吸附,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除湿。
上述吸附剂220形成为圆形,并安装于旋转的吸附转子240。上述吸附转子240是由圆形的框架构成,并且外周面形成为锯齿轮形状。上述吸附转子240的外侧形成有转子齿轮282,上述转子齿轮与上述吸附电机280一体形成,并可旋转。上述转子齿轮282的外周面也形成有与上述吸附转子240的外周面相对应的锯齿轮形状。
因此,上述转子齿轮282与上述吸附转子240结合后,将由于上述吸附电机280的旋转动力而缓缓(例如每分钟1圈)旋转,从而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上述吸附转子240收容支撑于吸附转子外壳260。上述吸附转子外壳26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并且其中央部贯通形成有吸附转子罩262,为了收容上述吸附转子240,上述吸附转子罩凸出形成有圆形边。
并且,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中央部形成有转子旋转轴264,上述转子旋转轴将成为上述吸附转子240的旋转中心轴。上述转子旋转轴264与转子旋转轴支撑台266结合,并被上述转子旋转轴支撑台所支撑固定。在这里,上述转子旋转轴支撑台266从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端部向中央部形成为多个。
另外,上述吸附转子外壳260的右侧上端部形成有循环流路274。上述循环流路的作用是对应于将在下面说明的再生流路272,将上述热交换机170中循环的空气引导流入到将在下面说明的再生风扇420。为了使上述吸附转子240旋转,上述吸附转子外壳的下端部一体结合设置有可提供旋转动力的吸附电机280和转子齿轮282。
上述吸附组合件200的前方设置有加热器480。上述加热器是将在下面说明的再生组合件400的构成部件,它为了烘干上述吸附剂,而提供热气。上述加热器480大概形成为扇形形状,并收容设置于前后方贯通的加热器壳体482。
因此,上述加热器壳体482设置于上述转子旋转轴支撑台266之间,并且设置于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上端的扇形形状的再生流路272,因此可以发挥继续烘干上述吸附剂220的一部分的再生作用。
上述加热器480的前方设置有吸入组合件300,上述吸入组合件的作用是,为了通过上述吸入口132吸入室内空气,而进行强制引导。上述吸入组合件300是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为了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室内空气,而进行旋转的吸入风扇320;收容并支撑上述吸入风扇320的吸入风扇外壳340;为了使上述吸入风扇32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吸入电机350等。
上述吸入风扇外壳34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并且其中央部以圆形贯通,从而可以构成通过上述吸入风扇320的旋转力吸入的室内空气的流路。并且,上述吸入风扇外壳340的上端形成有排出流路380,上述排出流路的作用是,将通过上述吸入风扇320吸入的室内空气向外部排出。
上述吸入风扇外壳340的贯通形成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旋转轴342的旋转轴支撑台344。为了使上述吸入风扇320容易旋转,上述旋转轴将成为其中心。在上述旋转轴342的外侧,为了使上述吸入风扇32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上述吸入电机350安装于电机固定件360,并与上述旋转轴支撑台344结合固定。
上述吸入组合件300的上端后方设置有再生组合件400。上述再生组合件的作用是为了使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在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循环,而进行强制控制。
上述再生组合件400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为了使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一部分在本体壳体100内部循环,而旋转的再生风扇420;收容支撑上述再生风扇420的再生风扇外壳440;为了使上述再生风扇420旋转,而提供旋转动力的再生电机460;为了烘干上述吸附剂220,而提供热气的上述加热器480。
为了将上述再生风扇420安装于内部,上述再生风扇外壳440形成为圆形。并且,为了将通过上述再生风扇420的旋转力强制送风的空气引导到上述吸附转子罩262的上端的扇形形状的再生流路272,上述再生风扇外壳形成为与上述再生流路272相对应的大小。
即,为了将通过上述再生风扇420送风的空气引导到上述加热器480和再生流路272,继续烘干与此相对应的旋转着的上述吸附剂220的一部分,并且,利用除了对应于上述再生流路272的部分的吸附剂220以外的剩余吸附剂继续吸附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上述再生风扇外壳440应该形成为与上述再生流路272相对应的大小。
因此,通过上述吸入风扇320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被上述吸附剂220吸附后,上述空气将通过上述排出口152a排出到外部。对应于上述再生流路272的部分的吸附剂220,将被经由上述加热器480转换为高温并从上述再生风扇420送风的空气继续烘干。通过上述吸附剂220的高温多湿的空气将流入到上述热交换机170,并与室内空气接触,反复凝缩空气中的水分。
另外,上述热交换机170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底盘500,上述排水底盘的作用是,收集热交换机170中凝缩的水分后,引导到将在下面说明的水箱600。上述排水底盘500大概形成为四角板形状,上面右侧向前后方向向上方凸出形成有排水槽520。上述排水槽的作用是将上述热交换机170中凝缩的水分引导到水箱600。
上述排水底盘500的下方设置有水箱600,上述水箱用于储存上述热交换机170中产生的水分。如上所述,上述水箱600设置于本体壳体100内部下侧,并可向上述本体壳体100的前方滑动取出。
上述水箱600大概形成为上方开口的四角桶形状。开口的上方设置有遮盖水箱600的上面的水箱罩640。上述水箱的两侧面上端凸出形成有多个水箱罩结合凸部620,上述水箱罩结合凸部对应于将在下面说明的水箱罩结合口642。
上述水箱罩640的上面中央部形成有可容易的移动上述水箱600的水箱把手644。上述水箱把手644的下方凹陷形成有水箱把手槽644′。上述水箱把手644的左侧形成有水箱流入口646,上述水箱流入口与上述排水槽520的下面连通,并将水分引导流入到上述水箱600。
并且,上述水箱流入口646的上面设置有流入口罩648。上述流入口罩的作用是在上述水箱600出入时,防止水箱600的水流出到外部。上述水箱罩640的两侧端分别形成有2个水箱罩结合口642,上述水箱罩结合口与上述水箱罩结合凸部620结合。
另外,上述水箱600的内部设置有浮球(Float)660。上述浮球的作用是流入到水箱600的水分集中后,水位将发生变化,此时浮球将根据水位上下移动,检测满水位。虽然没有图示,上述浮球660应该与检测传感器等连接,一旦上述水箱600的水达到满水位,将可在外部确认水箱600的水位。
下面,将对如上所述构成的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用户操作设置于上述上面面板150的操作按钮154。形成于上述前面面板120上端部的排出口122中的上述排出格栅124,将以上述铰链为轴向前方转动,从而开放排出口122,上述吸入组合件300的吸入风扇320将旋转。
这样一来,通过形成于上述后面面板140和后面框架130离隔的缝隙形成的吸入口132,将室内的潮湿空气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上述空气经由设置于本体壳体100内部的热交换机170、吸附组合件200、吸入组合件300等,去除空气中包含的水分。除湿的空气将通过上述排出口122重新排出到室内空间。
图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概略的空气流向图。如图所示,详细说明上述本体壳体100内部的空气流向。
首先,如大箭头所示,室内空间的潮湿空气将通过上述吸入口132被吸入到本体壳体100内部,然后,将经由上述过滤器134过滤出空气中的异物,并经由上述热交换机170经过上述吸附组合件200。
通过上述吸附组合件200的潮湿的室内空气,将在经由上述吸附剂220的通孔时,被吸附除湿空气中的水分。如上所述除湿的空气将经由上述吸入组合件300,并由于上述吸入风扇320的旋转力,通过上述排出口122排出到室内空间。
然后,说明小箭头所示的继续烘干上述吸附组合件200的吸附剂220的再生过程如下。由于上述再生风扇420的旋转而强制送风的空气,将经由上述再生风扇外壳440通过加热器480,并且,在通过上述加热器480时转换为热空气,从而蒸发旋转着的上述吸附剂220所吸附的水分。
并且,通过上述吸附剂220的高温多湿的空气将流动到上述热交换机170,在热交换机170内部循环,因此,将与从上述吸入口132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凝缩水分。
在上述热交换机170中凝缩的水分将被引导到上述排水底盘500,储存于上述水箱600。通过上述热交换机170的空气,将再次由于上述再生风扇420的作用,重新经由吸附转子外壳260的循环流路274,引导到上述再生流路272。通过继续反复进行内部循环,将连续反复的进行烘干上述吸附剂220的再生过程。
另外,一旦由于如上所述的除湿机的驱动,上述水箱600中充满水,则可通过上述前面面板120下端部的水箱出入口126方便的取出上述水箱600,除去水箱600中的水。当需要更换上述过滤器134时,可开放上述后面面板140的上端部,方便的取出过滤器134,完成过滤器134的更换。
本发明的权利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中的记载而定。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相关行业的技术者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外观的本体壳体;形成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后面的吸入口,引导室内空气吸入到本体壳体内部;形成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前面的排出口,引导吸入到本体壳体内部后除湿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设置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内部,通过旋转吸附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吸附组合件;设置于上述吸附组合件的一侧,为了将室内空气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内部,而强制引导的吸入组合件;设置于上述吸入组合件的一侧,为了使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内部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而强制控制的再生组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水箱,上述水箱用于储存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水分,上述水箱的一侧形成有水箱把手,上述水箱把手可使水箱的移动变得容易,并且,上述水箱把手露出到本体壳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口形成有多个排出格栅,上述排出格栅用于调节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并且,上述排出格栅通过向前后方转动,开闭上述排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格栅的两侧端部铰链结合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前面一侧,从而可向前后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口是后面框架与后面面板之间结合时所形成的离隔的缝隙,在这里,后面框架构成上述本体壳体的后面外观,并且,为了使上述本体壳体的后面外观更加美观,而形成有后面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除湿机,其包含形成外观的本体壳体;形成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后面,为了将室内空气吸入到本体壳体内部,而进行引导的吸入口;形成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前面,为了将吸入到本体壳体内部后除湿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而进行引导的排出口;设置于上述本体壳体的内部,通过旋转吸附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吸附组合件;设置于上述吸附组合件的一侧,为了将室内空气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内部,而强制引导的吸入组合件;设置于上述吸入组合件的一侧,为了使吸入到上述本体壳体内部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而强制控制的再生组合件。依据上述结构,可以使外观变得美观,并且能够提高除湿效率。
文档编号F24F3/14GK1987222SQ20051012256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金纹新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