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151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太阳能产品从集热器与水箱的位置可分为一体式与分离式,从制造材料可分为玻璃真空管式及金属材料的管板式,真空管式又可分为真空管式及热管式。近年来管板式逐渐被玻璃真空管所替代,就玻璃真空管式而言,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是玻璃材质所以抗冰雹能力差;2、非热管式抗冻裂能力差;3、虽然每支管下有反射板,管与管之间的距离间可视为漏光区或不完全采光区,致使有效率缺陷;四城市楼群中太阳能有按装于屋顶位置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热效率的平面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其集热器和水箱既可一体化又可分体,既可按装于屋顶又可按装于向阳的阳台或向阳的墙壁上,既可抗冰雹又可抗冻裂。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集热器、水箱和循环水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所述集热器是在集热箱内设置平面热管,所述集热箱的箱体设有保温层,箱盖为透明玻璃;所述平面热管是由一组半园互楞对合为管板相间的形式,其管板的顶端由空心柱管呈横向连通,串联设置在循环水路中的热交换水管与空心柱管同轴设置,并贯穿所述空心柱管。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可安装于任何向阳的阳台、壁面、屋顶等处,因而安装方便;为满足纬度不同及使用季节不同,设置可调节成太阳入射的角度可以高效率利用太阳能;相对玻璃管式太阳能具有抗冰雹抗冻裂能力且强度大大增强;相对目前太阳能市场,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热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热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成示意图。
图4为图3之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热管断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集热箱、2保温层、3箱盖、4平面热管、5空心柱管、6热交换水管、7高位水箱、8循环水路、9热交换工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集热器是在集热箱1内设置平面热管4。
图1、图2所示,集热箱1的箱体设有保温层2,箱盖3为透明玻璃。平面热管4是由一组半园互楞对合为管板相间的形式,其管板的顶端由空心柱管5呈横向连通,串联设置在循环水路8中的热交换水管6与空心柱管5同轴设置,并贯穿空心柱管5。
参见图图5、图6,具体实施中,平面热管4是由薄铁皮首先冲压成半园互楞形,两个半园互楞对合即为图6所示结构,对其两侧边其底边进行滚焊,顶端呈横向连通空心柱管5,即成如图2、图5所示结构形式,空心柱管5的两端在热交换水管6穿出的位置处通过堵片进行焊接封堵,使空心柱管5与平面热管4共同封接呈密封,对其内抽成真空,并注入热交换工质9。
为了提高热效率,在平面热管4的内壁均匀分布有网状吸液芯10,在平面热管4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吸热涂层11。
阳光透过玻璃箱盖3入射在平面热管4的涂层上,吸收热量传入平面热管4,管内热交换工质受吸液芯毛细拉力作用在管内壁上形成工质液膜,工质液膜受热后汽化,并迅速上传至位于顶端的空心柱管5中,经与热交换水管6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之后,工质放出热量并相变为液态,液态工质重新回流至平面热管4的底部,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从而完成对热交换水管6中水进行加热的目的。
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由高位水箱7、循环水路8与集热器共同构成整个水加热系统。热交换水管6串联设置在循环水路8中,利用高位水箱7与热交换水管6之间的高度差,以及热交换水管6与高位水箱7之间水温的差别,在循环水路8中自然形成水的流动,从而使高位水箱7中的水随着热交换水管6的受热而不断升温。
权利要求1.平面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集热器、高位水箱和循环水路,其特征是所述集热器是在集热箱(1)内设置平面热管(4),所述集热箱(1)的箱体设有保温层(2),箱盖(3)为透明玻璃;所述平面热管(4)是由一组半园互楞对合为管板相间的形式,其管板的顶端由空心柱管(5)呈横向连通,串联设置在循环水路(8)中的热交换水管(6)与空心柱管(5)同轴设置,并贯穿所述空心柱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平面热管(4)的内壁均匀分布有网状吸液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平面热管(4)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吸热涂层。
专利摘要平面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集热器、高位水箱和循环水路,其特征是所述集热器是在集热箱内设置平面热管,集热箱的箱体设有保温层,箱盖为透明玻璃;所述平面热管是由一组半圆互楞对合为管板相间的形式,其管板的顶端由空心柱管呈横向连通,串联设置在循环水路中的热交换水管与空心柱管同轴设置,并贯穿空心柱管。本实用新型中的集热器和水箱既可一体化又可分体,既可安装于屋顶又可安装于向阳的阳台或向阳的墙壁上,既可抗冰雹又可抗冻裂。
文档编号F24J2/46GK2826300SQ200520074648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6日
发明者赵俊 申请人:陈大鹏, 赵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