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264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可同一面进出风或多面进出风的除湿机。
技术背景除湿机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家庭中,用来吸取在室内的湿空气,使空气中 的湿气接触到蒸发器的冷表面以形成凝结水,接着除湿后的空气再经过冷凝器后 排放回室内。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除湿机100的剖面示意结构。此除湿机100包含有蒸发 器110、冷凝器120、压缩机130、循环风扇140、马达150、进风口 160、出风口 170与水箱180,其中蒸发器IIO、冷凝器120、循环风扇140与马达150以水平 对准的方式排列,且蒸发器110与冷凝器120以前后排列的方式设置。以此种方 式配置的除湿机100大部份都是从壳体前面的进风口 160吸入湿空气,而且从壳 体后面的出风口 170排出干空气,属于前面进气而后面排气的空气流动方式。因 此,现有的除湿机100会因为其进风口 150靠近墙壁或家俱时,导致空气进气的 效率变差而降低除湿机100的除湿效率。此外,由于进风口 160与出风口 170是 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所以为了要提髙空气进气的效率,而将进风口150故意远离墙壁或家俱,有时可能反而会导致出风口 no邻近于墙壁或家俱,由于出风口170排出的热风接触到木制家俱时,会导致木制家俱的裂开或扭曲的情况产生。因此,非常需要一种改良的除湿机,来解决现有除湿机无法同一面进出风或 多面进出风的问题,以达到方便在家庭中使用除湿机并提高其除湿效率的目的。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同一面进出风或多面进出风的除湿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湿机,至少包含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的外壳, 设置于该外壳内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縮机和通风装置;压縮机连接该蒸发器与 该冷凝器;通风装置将经过蒸发器的空气传送至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并排 排列的方式设置,冷凝器的热交换面朝向出气口,蒸发器的热交换面朝向进气口, 且进气口与该出气口位于外壳的同一表面上。该除湿机,借助于将蒸发器与冷凝
器以并排的方式设置于外壳内,并使外壳的进气口相对于蒸发器设置而出气口相 对于冷凝器设置,因此使得除湿机除了可同一面进出风外,也可以多面进出风,甚至可达到将近360度的进出风,因而解决了一般除湿机无法同一面进出风或多 面进出风的问题,也解决了一般除湿机的二相对面进出风所导致的使用不便与除 湿效率降低的问题。在优选的结构中所述的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面由多个第二鳍片组成,冷凝 器的第一热交换面由多个第一鳍片组成,且这些第二鲔片的法线方向垂直于该蒸 发器的第二热交换面的法线方向,第一鳍片的法线方向垂直于该冷凝器的第一热 交换面的法线方向。利用鳍片增加热交换的表面积,可增加热交换的效率并减小 体积。出气口和进气口以上下并排的方式设置于该外壳。从下方进气口进入的潮冷 空气遇到蒸发器,其中的水分凝结下来,变成干冷的气体再由上方的冷凝器加 热后从上方排出,符合室内气体热对流的一般规律,因此除湿效果好。相应地蒸发器和冷凝器以上下并排的方式设置于该外壳内。在推荐的实施结构中冷凝器的第一热交换面与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面系实 质位于一参考基准面上。在一类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为圆柱形壳体,所述的外壳的同一表面为该圆 柱形壳体的圆柱形表面,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该圆柱形表面上。在另一类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为方柱形壳体,所述的外壳的同一表面为该 方柱形壳体的四个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在优选的结构中所述的进气口上设置多个第二导流叶片,出气口上设置多 个第一导流叶片,这些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这 些导流叶片可防止空气在通过进气口与出气口时产生流动干扰。蒸发器与^t凝器之间设置分隔装置,用以分隔蒸发器与冷凝器。分隔装置可以防止刚进入蒸发器的气体直接进入冷凝器产生局部热交换,影响除湿效果。本发明的除湿机,将蒸发器与冷凝器以并排排列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内,且蒸 发器的热交换面与冷凝器的热交换面彼此不需要相对设置,可因应消费者的需求 设计成同一面进出风、多面进出风或者是将近360度的进出风,因而解决了一般 除湿机的二相对面进出风所导致的受环境空间影响使除湿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
还可使蒸发器与冷凝器各自分别地增加热交换面的面积,来提髙热交换效率。本 发明的除湿机在提高蒸发器与冷凝器的热交换面时不会增加除湿机所占的底面 积。所以与习知的除湿机相比,其优点在于便于使用,除湿效率高,机型紧凑, 占用的地面小。


图1为现有除湿机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除湿机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图2A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蒸发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除湿机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图3A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C为图3B的蒸发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除湿机的再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图4A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除湿机 110:蒸发器120:冷凝器 130:压缩机 140:循环风扇 150:马达 160:进风口 170:出风口 180:水箱200:除湿机210:外壳210a:前侧面210b:顶面212:进气口 212a:进气口的法线方向214:出气口 214a:出气口的法线方向 220:蒸发器222a:第二热交换面222b:第四热交换面223:第二热交换面的法线方向224:冷媒管224a:前列冷媒管224b:后列冷媒管226:第二鳍片226a:前侧边、226b:后侧边227:第二鳍片法线方向230:冷凝器232a:第一热交换面232b:第三热交换面 233:第一热交换面法线方向 240:压缩机250:储水装置260:通风装置262:入风部264:出风部 266:鼓风机构268:鼓风机270:第一导流叶片272:第二导流叶片274第一参考基准面276:第二 参考基准面280:分隔装置300:除湿机310:外壳310a:圆柱形表面312:进气口312a:进气口法线方向314:出气口 314a:出气口法线方向320:蒸发器320a:容置空间322a:第二热交换面322b:第四热交换面323:第二热 交换面的法线方向324:冷媒管326:第二鳍片326a:外侧边、326b:内侧 边 330:冷凝器 330a:容置空间332a:第一热交换面 340:压縮机350: 储水装置360:通风装置362:支撑装置364:集水装置364a:孔洞370:第一导流叶片372:第 二导流叶片380:分隔装置382:通道400:除湿机410:外壳410a:前侧面410b:顶面412:进气口 412a:进气口的法线方向414:出气口 414a:出气口的法线方向 420:蒸发器422a:第二热交换面422b:第四热交换面 430:冷凝器产业432a:第一热交换面432b:第三热交换面440:压縮机450:储水装置460:通风装置462:入风部464:出风部 466:风扇机构468:风扇 470:第一导流叶片472:第二导流叶片474第一参考基准面476:第二 参考基准面480:分隔装置482:通道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一本发明除湿机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与側面剖面结构,请参阅图2A 与图2B。在此除湿机200中,包含有外壳210、蒸发器220、冷凝器230、压縮 机240、储水装置250以及通风装置260。外壳210为一方柱形壳体,具有一前侧面210a,该前側面210a上具有一进 气口 212与一出气口 214,其中进气口 212与出气口 214以上下并排的方式排列 于前侧面210a上。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214与进气口212系上下并排于侧面 210a上,然不在此限,也可以是左右并排的方式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 214位于外壳210的顶面210b与进气口 212之间, 且进气口 212相邻于出气口 214,然不限于此,进气口 212与出气口 214之间亦可横向或縱向偏移一偏移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10前侧面210a为方柱形壳体的四个側表面的其中之
一,然不在此限,亦可用方柱形壳体的四个侧表面中的两个或三个侧表面替代前侧面210a,即进气口 212与出气口 214可环绕方柱形壳体。值得一提的是,在进气口212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叶片270,第一导流叶片 270相对于进气口 212的法线方向212a向下倾斜一角度0 1,在出气口 214上设 置有多个第二导流叶片272,第二导流叶片272相对于出气口 214的法线方向 214a向上倾斜一角度0 2,这些第一导流叶片270、第二导流叶片272可防止进 入进气口 212的空气与从出气口 214流出的空气产生流动干扰。蒸发器220与冷凝器230设置于外壳210内,其中蒸发器220位于冷凝器 230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和冷凝器是以上下并排的方式设置,然不在 此限,也可以是左右并排的方式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此蒸发器220沿着进气口212设置于外壳210内,且蒸发 器220的第二热交换面222a相对于进气口 212设置。请参阅图2C,此蒸发器 220包含有冷媒管224与多个第二鳍片226,冷媒管224穿过各第二鳍片226安 装,并且在各第二鳍片226上排列成前列224a、后列224b两列,以增加冷媒管 224的热交换效率,这些第二鲔片226的二相对前侧边226a、后侧边226b平行 排列以形成二相对的第二热交换面222a、第四热交换面222b,第二热交换面 222a、第四热交换面222b的法线方向223垂直于各第二鳍片226的法线方向227。 空气会藉由第二热交换面222a、第四热交换面222b上的空隙(即相邻两片第二 鳍片226之间的间隙)流经于蒸发器220,当这些第二鲔片226之间的间距越小 时第二热交换面222a、第四热交换面222b上所形成的空隙也越小。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230沿着出气口 214设置于外壳210内,且冷凝器 230的第一热交换面232a相对于出气口 214设置。冷凝器230的结构与图2C所 示之蒸发器220相同,用冷凝器230替代蒸发器220,用冷凝器第一热交换面 232a替代蒸发器第二热交换面222a,用冷凝器第三热交换面232b替代蒸发器第 四热交换面222b,用冷凝器第一热交换面法线方向233替代蒸发器第二热交换 面的法线方向223,用热媒管替代冷媒管224,用前列热媒管替代前列冷媒管 224a,用后列热媒管替代后列冷媒管224b,用第一鳍片替代第二鳍片226,第 一鳍片的前侧边替代第二鳍片的前侧边226a,第一鳍片的后側边替代第二鳍片 的后侧边226b,第一鳍片法线方向替代第二鳍片法线方向227,即可。故在此 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20和冷凝器230以上下并排的方式设置,冷凝器 230的第一热交换面232a与蒸发器220的第二热交换面222a位于第一参考基准 面274上,冷凝器230的第三热交换面232b与蒸发器220的第四热交换面222b 位于相对第一参考基准面274的第二参考基准面276上。然而并不限于此,冷 凝器230的第一热交换面232a也可以与蒸发器220的第四热交换面222b位于 第二参考基准面276;或者是冷凝器230的第一热交换面232a、第三热交换面 232b与蒸发器220的第二热交换面222a、第四热交换面222b皆不位于第一参 考基准面274、第二参考基准面276上,只要冷凝器230的第一热交换面232a 与蒸发器220的第二热交换面222a分别相对于出气口 214与进气口 212设置, 且第二热交换面222a的法线方向223平行于(或相同于)第一热交换面232a 的法线方向233即可,亦即第二热交换面222a与进气口 212的垂直距离可以不 相同于第一热交换面232a与出气口 214的垂直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 中之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所定义之并排设置的方式,系包含有上述几种变化的 排列方式。此外,當冷凝器230的第一热交换面232a与蒸发器220的第二热交换面222a位于第一参考基准面274上,將可節省此除湿机200所佔據的地面大小,對於使用時之空間上的利用會有很大的幫助。再者,此種配置方式會使得空氣形成上下之對流循環,藉以符合乾熱空氣往上移動與濕冷空氣往下移動的自然法則。压缩机240连接蒸发器220与冷凝器230。储水装置250位于蒸发器220之下,用以接收来自于蒸发器220上的凝结 水。在本实施例中,储水装置250采用抽屉的形式可卸除地安装于除湿机200 中。通风装置260设置于外壳210内,其中通风装置260将经过蒸发器220的 空气经由冷凝器230传送至出气口 214。在本实施例中,此通风装置260包含一个面对蒸发器220之热交换面222b 的入风部262、 一个面对冷凝器230之热交换面232b的出风部264以及一个连 通于入风部262与出风部264之间的鼓风机构266。此鼓风机构266包含鼓风机 268,此鼓风机268将经过蒸发器220的空气经由冷凝器230传送至出气口 214。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20与冷凝器230之间更可设有一分隔装置280,用 以分隔蒸发器220与冷凝器230,以防止蒸发器220与冷凝器230之间产生局部 热交换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此分隔装置280为一隔热板,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 已知的隔热装置。二、实施例二本发明除湿机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与侧面剖面结构,请参阅图3A与 图3B。在此除湿机300中,包含有外壳310、蒸发器320、冷凝器330、压縮机 340、储水装置350以及通风装置360。此除湿机300与图2A所示之除湿机200的差别,在于外壳310包含一圆柱 形壳体,此圆柱形壳体的圆柱形表面310a上具有一进气口 312与一出气口 314, 其中进气口 312与出气口 314以上下排列的方式并排于圆柱形表面310a上,且 进气口 312与出气口 314环绕于此圆柱形表面310a。此外,蒸发器320与冷凝 器330分别沿着进气口 312与出气口 314设置于外壳310内,且蒸发器320的 第二热交换面322a相对于进气口 312设置而冷凝器330的第一热交换面332a 相对于出气口314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20位于冷凝器330的下方,且蒸发器320与冷凝 器330是在外壳310内形成类似于圆环柱形结构,在此圆环柱形结构中分别形 成容置空间330a、 320a,如图3B与图3C所示。蒸发器320请参看图3C,由冷 媒管324与多个第二鳍片326组成,冷媒管324盘成四层类似于圆环穿过成放 射状设置的各第二鳍片326,以增加冷媒管324的热交换效率,这些第二鳍片 326的二相对外侧边326a、内側边326b形成二相对的第二热交换面322a、第四 热交换面322b。由于第二热交换面322a、第四热交换面322b是圆柱面,所以 它们的法线方向323垂直于放射状设置的各第二鲔片326的法线方向。空气会 从第二鳍片226之间的间隙也就是第二热交换面322a、第四热交换面322b上的 空隙流经于蒸发器320。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330沿着出气口 314设置于外壳310内,且冷凝器 330的第一热交换面332a相对于出气口 314设置。冷凝器330的结构与图3C所 示之蒸发器320相同,用冷凝器330替代蒸发器320,用冷凝器第一热交换面 332a替代蒸发器第二热交换面322a,用冷凝器第三热交换面替代蒸发器第四热 交换面322b,用冷凝器第一热交换面法线方向替代蒸发器第二热交换面的法线 方向323,用热媒管替代冷媒管324,用第一鳍片替代第二鳍片326,第一鳍片 的外侧边替代第二鳍片的外侧边326a,第一鳍片的内侧边替代第二鳍片的内侧 边326b,即可。故在此不再赘述。在进气口 312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叶片370,出气口 3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 导流叶片372,其中第一导流叶片370相对于进气口 312的法线方向312a向下 倾斜一角度e 1,第二导流叶片372相对于出气口 314的法线方向314a向上倾 斜一角度8 2。这些第一导流叶片370、第二导流叶片372可防止空气在通过进 气口 312与出气口 314时所可能产生的流动干扰。在本实施例中,通风装置360为一鼓风机,固定于诸如马达架的支撑装置 362上,且位于冷凝器330的容置空间330a中。此鼓风机将经过蒸发器320的 空气经由冷凝器330传送至出气口 314,所以冷凝器330位于出气口 314与通风 装置360之间,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类似于图2B所述之通风装置。支撑装置362可以理解为除了用以固定鼓风机外,也可用以限制空气的流 动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蒸发器320与冷凝器330之间设有一分隔装置380,用以分 隔蒸发器320与冷凝器330,以防止蒸发器320与冷凝器330之间产生周部热对 流传导作用,且分隔装置380具有一通道382,此通道382连通容置空间330a 与320a,以使经过蒸发器320的空气可经由该通道382銜逸至冷凝器330。此 分隔装置380为一隔热板,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知的隔热装置。另外,在蒸发器320与储水装置350之间,还可设有一集水装置364,例如 集水盘,接收来自于蒸发器320上的凝结水,并借助孔洞364a将水排放至储水装 置350。值得一提的是,此集水装置364除了有收集与排放凝结水的作用外,也 可用以限制空气的流动方向。三、实施例三本发明除湿机的在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与側面剖面结构,请参阅图 4A与图4B。在此除湿机400中,包含有外壳410、蒸发器420、冷凝器430、 压縮机440、储水装置450以及通风装置460。外壳210为一横向延伸的矩形壳体,具有一前侧面410a,该前側面410a上 以左右并排的方式在右側设置一进气口 412并在左侧设置一出气口 414。在进气 口 412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叶片470,第一导流叶片470相对于进气口 412的法 线方向412a向右倾斜一角度。在出气口 4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导流叶片472,第二导流叶片472相对于出气口 414的法线方向414a向左倾斜一角度。第一导 流叶片470与第二导流叶片472分别向相反方向倾斜,可防止进入进气口 412 的空气与从出气口 414流出的空气产生流动干扰。蒸发器420与冷凝器430设置于外壳410内,其中蒸发器420位于冷凝器 430的左边。蒸发器420沿着进气口 412设置于外壳410内,且蒸发器420的第 二热交换面422a相对于进气口 412设置。类似于图2C所示的情形,此蒸发器 420由冷媒管与多个第二鳍片组成,冷媒管穿过各第二鳍片安装,并且在各鳍片 上排列成前、后两列,以增加冷媒管的热交换效率,这些第二鳍片相对的前側 边、后侧边平行排列形成二相对的第二热交换面422a、第四热交换面422b,第 二热交换面422a、第四热交换面422b的法线方向423垂直于各第二鳍片的法线 方向。空气会从这些第二鳍片之间的间隔处流经蒸发器220的第二热交换面 222a、第四热交换面222b。冷凝器430沿着出气口 414设置于外壳410内,且冷凝器430的第一热交 换面432a相对于出气口 414设置。冷凝器430的结构与图2C所示之蒸发器220 相同,用冷凝器430替代该蒸发器220,用冷凝器第一热交换面432a替代该蒸 发器第二热交换面222a,用冷凝器第三热交换面432b替代该蒸发器第四热交换 面222b,用冷凝器第一热交换面法线方向替代该蒸发器第二热交换面的法线方 向223,用热媒管替代冷媒管224,用前列热媒管替代前列冷媒管224a,用后列 热媒管替代后列冷媒管224b,用第一鳍片替代第二鳍片226,第一鳍片的前侧 边替代第二鳍片的前侧边226a,第一鳍片的后侧边替代第二鳍片的后侧边226b, 第一鳍片法线方向替代第二鳍片法线方向227,即可。故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20和冷凝器230以左右并排的方式设置,冷凝器 430的第一热交换面432a与蒸发器420的第二热交换面422a位于第一参考基准 面474上,冷凝器430的第三热交换面432b与蒸发器420的第四热交换面422b 位于相对第一参考基准面474的第二参考基准面476上。然而并不限于此,冷 凝器430的第一热交换面432a也可以与蒸发器420的第四热交换面422b位于 第二参考基准面476;或者是冷凝器430的第一热交换面432a、第三热交换面 432b与蒸发器420的第二热交换面422a、第四热交换面422b皆不位于第一参11
考基准面474、第二参考基准面476上,只要冷凝器430的第一热交换面432a 与蒸发器420的第二热交换面422a分别相对于出气口 414与进气口 412设置, 第二热交换面422a与进气口 412的垂直距离可以不相同于第一热交换面432a 与出气口 414的垂直距离。压縮机440连接蒸发器420与冷凝器430。储水装置450位于蒸发器420之下,用以接收来自于蒸发器420上的凝结水。设置于外壳410内的通风装置460包含一个面对蒸发器420之第四热交换 面422b的入风部462、--个面对冷凝器430之第三热交换面432b的出风部464 以及一个连通于入风部462与出风部464之间的风扇468,此风扇468将经过蒸 发器420的空气经由冷凝器430传送至出气口 414。蒸发器420与冷凝器430之间设有一分隔装置480,用以分隔蒸发器420与冷凝器430,以防止蒸发器420与冷凝器430之间产生局部热交换作用。此分隔装置480为开有通道孔482的隔热板。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依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除湿机,至少包含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的外壳,设置于该外壳内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通风装置;压缩机连接该蒸发器与该冷凝器;通风装置将经过蒸发器的空气传送至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冷凝器的第一热交换面朝向出气口,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面朝向进气口,且出气口与该进气口系并排于外壳的同一表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面由多个第二鳍片组成,冷凝器的第一热交换面由多个第一鳍片组成,且这 些第二鳍片的法线方向垂直于该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面的法线方向,第一鳍片的法线方向垂直于该冷凝器的第一热交换面的法线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出气口和进气口以上下并排的方式设置于该外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圆柱形壳 体,所述的外壳的同一表面为该圆柱形壳体的圆柱形表面,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 该圆柱形表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上设置 多个第二导流叶片,出气口上设置多个第一导流叶片,这些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 导流叶片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方柱形 壳体,所述的外壳的同一表面为该方柱形壳体的四个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上设置 多个第二导流叶片,出气口上设置多个第一导流叶片,这些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 导流叶片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分隔装置,用以分隔蒸发器与冷凝器。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并排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该外壳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冷凝器的第一热交换面与蒸发器的第二热交换面系实质位于一参考基准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除湿机,涉及一种可同一面进出风或多面进出风的除湿机。解决除湿机使用不便与除湿效率低的问题。这种除湿机至少包含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的外壳,设置于该外壳内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通风装置;压缩机连接该蒸发器与该冷凝器;通风装置将经过蒸发器的空气传送至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并排排列的方式设置,冷凝器的热交换面朝向出气口,蒸发器的热交换面朝向进气口,且进气口与该出气口位于外壳的同一表面上。其优点在于便于使用,除湿效率高,机型紧凑,占用的地面小。
文档编号F24F1/02GK101162099SQ200610069340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李希宏 申请人: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