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型给风自抽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297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字型给风自抽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字型的给风自抽炉。
技术背景炉灶,尤其在农村,是家庭中必用的。不仅用来烧火做饭,还可用来取 暖。现有的炉子普遍存在燃料消耗大,热值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具有快速、省煤、温 度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包括在炉面上设 置的大锅窝和小锅窝、连通大锅窝和小锅窝的过火门,以及出烟道、炉条、 加燃料口和储灰抽屉,其特点是,大锅窝和小锅窝在炉面上呈一字型布置, 炉面下部设置成两层, 一层为炉膛,炉膛的下层分别设置有保温抽屉和储灰 抽屉,炉膛所在的一层的炉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炉膛的一侧壁还设置有温 水箱,在炉面上还有一调节阀插入炉膛内,可上下抽动,来调节炉膛内的风 量大小。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加燃料口和炉条设置在小锅窝的下部。炉条的下部插有吹风管。温水箱连通有软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给风自抽炉具有以下优点(1) 采用大锅窝和小锅窝呈一字型布置,这样,热量的传递较为迅速, 不会因弯道而使热量消耗掉。(2) 在炉膛内加设保温层,以及温水箱和保温抽屉的设置,起到了保 温的作用,温度上升的快,燃料消耗小。(3) 设置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插入的长短,来调节进风量,继而达到 调节温度的目的。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出风道,2.调节阀,3.炉面,4.大锅窝,5.过火门,6.加燃料口, 7.软水管,8.小锅窝,9.炉条,IO.吹风管,ll.温水箱,12.保温抽屉,13.储灰 抽屉,14.炉膛,15.保温层,16.炉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如附图所示,在炉面3上呈一字型布置 的大锅窝4和小锅窝8,大锅窝4和小锅窝8之间由过火门5连通,炉面3 由四个炉腿16来支撑,在炉面3上还有一调节阀2插入炉膛14内,可上下 抽动,来调节炉膛14内的风量大小。炉面3下部分成两层, 一层为炉膛14, 一层为空层,炉膛14所在的一层中,沿炉内壁设置一层保温层15,炉内壁 的一侧还设置有温水箱11,温水箱11连通有软水管7与外界相通,加燃料 口6和炉条9都放置在小锅窝的下部,下层的空层内,大锅窝4的下部放置 保温抽屉12,小锅窝8和炉条9的下部放置储灰抽屉13,炉条9下还插入 吹风管10。将燃料从加燃料口 6放置在炉条9上,可用吹风管10吹气,促进点燃 和燃烧,由于大锅窝4和小锅窝8呈一字型布置,热量很快在炉膛14内散 开,大、小锅窝同时受热,起初的热量将温水箱11中的水加热,将保温抽 屉12加热,那末,温水箱11和保温抽屉12就会使炉内保持一定的温度, 再次加热时,升温就会加快,而燃料的用量也会减少,炉面3上设置的调节 阀2,可插入长短调节,通过调节炉膛14内的进风量,进而来调节温度,达 到自行调控温度的目的,燃烧后的灰烬落入炉条9下部的储灰抽屉中,可取 出清扫,温水箱11通过软水管7通出炉外,温水也可以随时利用,起到一 炉多用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包括在炉面(3)上设置的大锅窝(4)和小锅窝(8)、连通大锅窝(4)和小锅窝(8)的过火门(5),以及出烟道(1)、炉条(9)、加燃料口(6)和储灰抽屉(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锅窝(4)和小锅窝(8)在炉面(3)上呈一字型布置,炉面(3)下部设置成两层,一层为炉膛(14),炉膛(14)的下层分别设置有保温抽屉(12)和储灰抽屉(13),炉膛(14)所在的一层的炉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15),炉膛(14)的一侧壁还设置有温水箱(11),在炉面(3)上还有一调节阀(2)插入炉膛(14)内,可上下抽动,来调节炉膛(14)内的风量大小。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其特征在于,加燃料口 (6)和炉条(9)设置在小锅窝(8)的下部。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 条(9)的下部插有吹风管(10)。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 水箱(11)连通有软水管(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包括在炉面上呈一字型布置的大锅窝和小锅窝、连通大锅窝和小锅窝的过火门、与大锅窝相连通的出烟道,以及炉条、加燃料口和储灰抽屉,炉面下部设置成两层,一层为炉膛,炉膛的下层分别设置有保温抽屉和储灰抽屉,炉膛所在的一层的炉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炉膛的一侧壁还设置有温水箱,在炉面上还有一调节阀插入炉膛内,可上下抽动,来调节炉膛内的风量大小。本实用新型的自抽炉,具有传热快、温升快、燃料消耗小的特点,还可自调温度。
文档编号F24B1/183GK201110566SQ200720032758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刘俊福 申请人:刘俊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