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40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尤其涉及如下空调机,即其开闭在其叶片本体上 形成的空气吸入部或空气排出部之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上述叶片被支架及 支架导槽引导,上述支架不妨碍叶片的设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空调机为了给用户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利用由压缩 机、冷凝器、膨胀机构、蒸发器构成的制冷剂的冷冻循环,对室内进行 制冷供暖或者净化空气,并大致分为分离型和一体型。
虽然上述的分离型和一体型在功能上相同,但是分离型是在室内机 上设置冷却/散热装置且在室外机上设置散热/冷却及压缩装置,并将相 互分离的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的,而一体型是使冷却和 散热功能一体化并在住宅的墙上打孔或在窗户上吊挂而直接设置的。
如上述的空调机形成有吸入室内的空气的空气吸入口、和排出在空调 机内部共造的空气的空气排出口,但是近年来,为了美观和防止异物的侵
入,有如下趋势即便增加部件数目,也要在空气^口和空气排出口上 分别设置板状的叶片,而不设置格栅。
此外,在为了使配置于空气吸入口上的吸入叶片旋转,另外设置^U^ 叶片马达,并且为了使配置于空气排出口上的风向调整叶片旋转,另外设 置风向调整叶片马达的情况下,根据空调机电源的接通/断开,而自动iife^ 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进行开闭,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但是,如果如上所述地,在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上分别i殳置叶片, 并分别设置^IX叶片马ii^X向调节叶片马达的情况下,会出现部件数目 增加而使费用增加的问题。
另一方面,韩国专利公开公报10-2005-0031568中公开有空气t、口 和空气排出口由一个叶片一起开闭的空调机。
上述一个叶片,在上端和下端之间隔开^:置多个垂直部,且在多个垂直部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过的通路,在其上端突出形成上端旋转轴,并支承 本体使其可旋转,在其下端突出形成下端旋转轴,并连接有在空调机下部 设置的叶片马达。
上述的一个叶片,在叶片马达的驱动时,以上端旋转轴和下端旋转轴 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动作,从而使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一起关 闭或一起打开,并且在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打开时,引导空气的吸入 和排出。
但是,韩国专利公开公报10-2005-0031568中所公开的空调机中, 叶片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被配置,并且叶片马达连接于叶片的下端旋转 轴,叶片以上端旋转轴和下端旋转轴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旋转。因此,当 叶片动作时,存在叶片的上部和中央部弯曲或晃动而无法稳定地动作的 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使叶片稳定地动作,并限制叶片的旋转进而防止叶片过度打开的 空调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安装容易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和空气 排出部的本体;开闭上述空气吸入部或上述空气排出部的叶片;设置于 上述叶片并引导上述叶片的开闭的支架;形成于上述本体上以4更引导上述 支架的动作的支架导槽。
上述叶片一起开闭上述空气吸入部和上述空气排出部。此外,在上述 本体的下部形成有上述空气吸入部,在上述本体的上部形成有上述空气排
出部,上述支架导槽形成于上述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之间。
上述支架包括主体部、和沿上述支架导槽移动的引导部。在此,上述 引导部形成为在上述主体部下端突出形成的突起形状。上述支架导槽包括 上面敞开的槽部,以便在上述叶片的密闭模式时,使上述支架的引导部 位于其中。
在叶片上形成有容纳上述支架的容纳部。此外,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把手部,上述容纳部下面是敞开的,在上述容纳部的周围部上,沿上下方 向较长地形成有引导上述把手部的把手部导向件。
而且,在上述主体部的侧面形成有突起,上述叶片的容纳部下面是敞 开的,在上述容纳部的周围部上形成有防止上述突起脱落的滑槽部。
在上述容纳部和上述支架之间还包括弹性构件,其将上述支架紧贴在 上述支架导槽上。上述弹性构件是弹簧,上述支架进一步包括可支承上述 弹簧的弹簧固定部。
上述弹簧固定部是可插入弹簧的支承杆。上述支承杆的一侧形成有 可支承弹簧的支承部。
另一方面,上述支架导槽包括引导上述支架的导轨。上述导轨形成 为与上述叶片的旋转相对应的曲线形状。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中,在其叶片上具有支架,本体上 形成有引导支架的支架导槽。并且,叶片动作时,支架沿着支架导槽引 导叶片的动作,因此具有叶片不变形或不晃动地稳定地动作的优点。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中,在安装叶片时,可以改变设置在叶 片上的支架的位置,因此具有安装叶片容易的优点。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将通过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参 照以下的附图,而变得更易于理解。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时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下部横向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上部横向剖视图。 图6是图1至图3所示的叶片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l至图3所示的叶片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分解立 体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支#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l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支^M^j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引导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在叶片的关闭模式时的局部 放大横向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在叶片的打开模式时的局 部放大横向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在叶片旋转并被引导时的放 大纵向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在设置叶片时的放大纵向剖 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一实施例的引导W^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停止时的立体图,图 2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运转时的立体图,图3是^L据本 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 机的一实施例的下部横向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 的上部横向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体2上形成有吸入 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部4、 6,并且还形成有排出在本体2内部被加热、冷却或者净化等被调和的空气的空气排出部8、 10。
本体2可适用于立式空调机、桂式空调机或吊顶式空调机等的任意 一种情况,下面以立式空调机为例进行说明。
本体2中,在下部形成有空气^IA部4、 6,且在上部形成有空气排出 部8、 10,从而通过空气^l^部4、 6吸入空气,并在本体2的内部被调和 后,通过空气排出部8、 IO排出被调和的空气。此外,还包括底座12、壳 体20、下部面板30、 40、以及上部面板50。
底座12形成本体2的底面部外观,并支承壳体20和下部面板30、 40。 此外,形成有周围部越向下侧越宽的形状的倾斜部14。
壳体20形成本体2的后方部外观,且由后板部22、左板部24和右板 部26构成,并位于底座12的后方部上侧。
下部面板30、 40由构成左侧空气礼\部4的左侧下部面板30、和构 成右侧空气^v部6的右侧下部面板40构成。
左侧下部面板30被i殳置成配置于底座12的前方部左侧上方,左侧空 气^l^口 31沿左右方向或沿左侧前方方向形成。
在左侧下部面板30上设置安装左侧过滤器32的左侧过滤器罩34,在 左侧下部面板30和左侧过滤器罩34之间的空间内配置有左侧清洁单元 36,该单元36沿着左侧下部面板30、左侧过滤器32和左侧过滤器罩34 中的至少一个ii行升降,并对左侧过滤器32的异物进行打清洁。
此外,右侧下部面板40位于与左侧下部面板30相对称的位置,且其 主要构成与上述左侧下部面板30的构成相同。
左侧下部面板30与右侧下部面板40,如图3所示,形成有后述的叶 片驱动机构160的驱动连杆164贯通的连杆贯通部38、 48。
在前板部52和左侧板部53之间形成有左侧倾斜部55,在左侧倾斜部 55上,沿左右方向开口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 56,或者沿左侧前方方向的 倾斜方向开口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 56。
在前板部52和左侧板部53之间形成有左侧倾斜部55,在左侧倾斜部 55上,沿左右方向开口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 56,或者沿左侧前方方向的倾斜方向开口形成有左侧空气排出口 56。
左侧空气排出部8具有左侧空间部Sl,该空间部在后述的左侧叶片90 关闭时,插入并容纳在左侧叶片卯上突出地具备的左侧风向调节部92。 从而,左侧倾斜部55向本体2的内侧方向嵌入形成,并相对于前板部52 和左侧板部53倾斜地形成。
此外,在前板部52和右侧板部54之间形成右侧倾斜部57,在右侧倾 斜部57上,沿左右方向开口形成有右侧空气排出口 58,或者沿右侧前方 方向开口形成有右侧空气排出口 58。
右侧空气排出部10具有右侧空间部S2,该空间部在后述的右侧叶片 100关闭时,插入并容纳在右侧叶片100上突出地具备的右侧风向调节部 102。从而,右侧倾斜部57向本体2的内侧方向嵌入形成,并相对于前板 部52和右侧板部54倾斜地形成。
如图3所示,上部面板50上形成有连杆贯通部59,该贯通部中贯通 有后述的支;f^4M^ 170的支承连杆171。
另一方面,在上部面板50的前方"i史置有前盖60。前盖60^Li殳置成可 遮蔽上部面板50的前方,且形成为四角板状,从而左侧的一部分62遮蔽 左侧空间部Sl的前方,右侧的一部分64遮蔽右侧空间部S2的前方。
前盖60起到一种空气导向件的作用,以便通过左侧空气排出口 56和 右侧空气排出口 58的空气不会直接向前方方向前进,而被引导向左侧叶片 卯和右侧叶片100,而且当左侧叶片90及右侧叶片IOO位于关闭位置时, 起到一种遮蔽构件的作用,以便在前方不会看得到左侧风向调节部92和右 侧风向调节部102。
此外,前侧面板70形成空调机的前侧外观,并可旋转地连接于底座 12、左侧下部面板30、和右侧下部面板40、及上部面板50中的至少一个, 从而被配置成可打开或关闭上部面板50、前盖60的上端、及底座12的前 侧部之间。
在此,前侧面板70包括以本体2为基准位于外侧的外侧构件71、位 于内侧的内侧构件72、及结合外侧构件71和内侧构件72的支架73。
在内侧构件7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槽72a,在开口槽72a或开口槽72a的后方位置设置有通过外侧构件71显示空调机的运转信息的显示器 74。
另一方面,本体2,如图2或图3所示,构成为如下结构形成有空 气排出口 78的独立的排出口单元80在本体2的内侧上部向本体2的上方 上升或下降。
在本体2上设置有升降引导排出口单元80的升降导向件82。若排出 口单元80向升降导向件82的上部上升,则打开空气排出口 78。此外,若 排出口单元80向升降导向件82的下部下降,则排出口单元80的上表面会 覆盖本体2的上表面,空气排出口 78被遮蔽。
在此,升降导向件82位于壳体20和上部面板52之间的空间中的上部, 在升降导向件82上设置有上部装饰构件84,该构件遮盖升降导向件82中 壳体20和上部面板52之间的空间。
另一方面,本体2上设置有叶片90、 100,该叶片关闭空气^7v部4、 6和空气排出部8、 IO中的至少一个来引导空气。
本实施例中,叶片90、 100—起关闭或打开空气^X部4、 6和空气排 出部8、 10,并对吸入空气和排出空气均进行引导。从而,沿上下方向较 长地形成。
叶片卯、100包括左侧叶片90,其同时一起关闭或打开左侧空气吸 入部4和左侧空气排出部8,引导由左侧空气^U^部4^1X的空气,并引 导通过左侧空气排出部8排出的空气;右侧叶片100,其同时一起关闭或 打开右侧空气吸入部6和右侧空气排出部10,引导由右侧空气吸入部6吸 入的空气,并引导通过右侧空气排出部10排出的空气。
左侧叶片90连接于后述的支^*构170、引导机构180、及叶片驱动 机构160。此外,左侧叶片卯随着支;f^构170、引导机构180、及叶片 驱动机构160的旋转而移动,并关闭或打开左侧空气^/v部4及左侧空气 排出部8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左侧叶片90起到开放时对排出或吸入的空气进行引导的作用。 另外,左侧叶片90被闭锁时形成空调机的前方部左侧面外观,并形成为全 部覆盖左侧下部面板30的左侧面和上部面板50的左侧面的大小及形状。此外,左侧面板90包括左侧风向调节部92。左侧风向调节部92当左 侧面板90开放时,调节排出中的空气的风向,当左侧面板90闭锁时,被 插入并存放于左侧空间部Sl中。
此外,右侧下部面板40位于与左侧下部面板30对称的位置,其主要 构成与上述左侧下部面板30的构成相同。
另一方面,左侧叶片90和右侧叶片IOO分别由多个构件的结合体120、 130、 140构成。
而且,左侧叶片卯和右侧叶片100的从外部可看得到的主要部分即外 侧构件120可分别由如玻璃、木材、金属材料、或具备装饰部的合成树脂 物的美感高的构件来构成。从而,提高美感,可更换外侧构件120并可体 现新颖的设计性。
图3及图5所示的附图标记300是,没置于本体2的内侧上部,并位于 升降导向件82的下部位置而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图3 及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310是设置于本体2的内侧下部的送风机。图3所 示的附图标记320 ;li殳置于底座12且对清洁单元36、 46清洁的异物进行 处理的异物处理装置。
图6是图1至图3所示的叶片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1至图3 所示的叶片的纵向剖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叶片90、 100,如图2及图3和图5所示,在叶片90、 100的内侧面具备风向调节部92、 102,整体上构成为左、右对称的结构,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一个叶片和一个风向调节部进行详细说明。
叶片90、 100构成为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重叠配置的双重结构。
内侧构件110面对于本体2来配置,并形成叶片卯、IOO的内侧外观。 此外,外侧构件120朝向本体2的外侧配置,并形成叶片卯、100的外侧 外观。
而且,上述内侧构件110由下部内侧构件130和位于下部内侧构件130 的上侧的上部内侧构件140。进而,沿着内侧构件110的周围,突出形成有周缘部132、 142,外侧 构件120插入并配置于周缘部132、 142的内侧。
另一方面,内侧构件110中朝向本体2侧的面起到引导^^、排出的 空气的作用,外侧构件120起到形成从外部主要看得到的外观的作用。
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中至少一个形成为立体形状,叶片90、 100内部的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之间形成空的空间136、 146。在 此空的空间136、 146构成隔热层,而能够防止当冷空气被内侧构件110 引导时可能发生的在外侧构件120的外表面结露的情况。此外,由于叶片 卯、100的厚JL^f,所以能够4吏驱动时的震动或变形变得最小化。
在此,空的空间136、 146也可以由叶片90、 IOO的与外部贯通的开放 的空间构成。但在开放的空间的情况下,由于有可能^v异物等,所以优 选为由封闭的空间构成。从而,对空的空间136、 146为由内侧构件110 和外侧构件120包围着的封闭空间构成的情况进^^兑明,并对叶片90、 100 以内侧构件110形成为立体形状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或图7所示,内侧构件110的中间部分由朝向本体2突出的中 央板体部112构成,在中间部分的中央板体部112的周围形成有倾斜部114。
在本体2的侧面形成有上部面板50和壳体20之间的间隙、及下部面 板30、 40和壳体20之间的间隙。从而,如图4及图5所示,在周缘部132、 142和倾斜部114之间形成有后方板体部116,而起遮蔽上述间隙的作用。
另一方面,板体部112和倾斜部114与外侧构件120分隔,而形成空 间136、 146。此外,后方板体部116与外侧构件120贴紧。
由于叶片卯、100的外侧构件120的一部分与内则构件110分隔,所 以外侧构件120的一部分会被压向空间136、 146。从而,支承夕卜侧构件120 的至少一个以上的肋条138、 148朝向外侧构件120突出,以^更外侧构件 120不#^向空间136、 146。
另一方面,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粘接方 法、螺钉类等连结构件、桂钩或轴套等钩桂结构来结合。
在内侧构件110和外侧构件120通过钩桂结构结合时,在内側构件110 的周缘部132、 142上形成钩挂外侧构件120的钩挂部134、 144。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叶片90、 100关闭时的美感,外侧构件120可以 由如玻璃、木材、金属材料、或具备装饰部的合成树脂的美感高的构件形 成。此外,叶片90、 100也可以在外侧构件120和内侧构件110之间形成 具备装饰美的印刷纸、印刷层、或镀层等装饰部122。
装饰部122可以由印刷纸等薄片材质构成并通过粘接剂等粘贴于玻璃 和内侧构件110中的一个上。此外,由印刷层或4W直接形成于玻璃和内 侧构件110中的一个上。以下,对外侧构件120由玻璃和装饰部122构成 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风向调节部102包括排出流路导向件103;可左、右旋 转地配置于排出流路导向件103上的风向调节叶片104;使风向调节叶片 104旋转的风向调节叶片马达105。此夕卜,风向调节部102起到调节从空气 排出部8、 IO排出的空气的风向的作用,并具备于上部内侧构件140上。
排出流路导向件103突出形成于上部内侧构件140上,并包括具有曲 面的曲面导向件106、和在曲面导向件106的上部水平地形成的水平导向 件107。从而,上述曲面导向件106也可以与上部内侧构件140—体地形 成。
曲面导向件106形成为如下曲面形状,即后端与空气排出部8、 10 的距离较近,前端与空气排出部8、 IO的距离较远。从而,使通过空气排 出部8、 IO的空气流动变得顺畅。
水平导向件107以板体形状突出地形成。从而,通过空气排出部8、 10的空气不向上方扩展,而向前方直行地被引导。此外,在水平导向件107 上形成有轴支承部107a,轴支承部107a可旋转地与形成于风向调节叶片 104的上端上的上端旋转轴结合。
而且,叶片卯、100在曲面导向件106的下部形成有容纳风向调节轮 马达105的马M纳部109。
根据本实施例的叶片还包括结合多个内侧构件130、 140即下部内侧 构件130、和上部内侧构件140的结合组件150。
结合组件150包括形成于下部内侧构件130的一侧面上的第一结合 部152;形成于上部内侧构件140的一侧面上且与第一结合部152结合的 第二结合部154。此外,第一结合部152和第二结合部154沿上下方向插入,并形成插入空间部156。
此外,第二结合部154具有第一结合部152的上端沿上侧方向顶靠的 上板部154a。此外,第一结合部152和第二结合部154通过螺钉类等连结 构件158被连结。
叶片90、 100沿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上部、下部和中央部上分别设 置有叶片驱动机构160、支;^构170、及引导机构180。
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叶片驱动机构160连接于叶片卯、100的下 部,支^4M^ 170连接于叶片卯、IOO的上部,在叶片卯、IOO的中央部 具备引导机构180,并说明如上述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叶片90、 100的下部形成有连接叶片驱动机构160的驱 动连杆连接部210,在其上部形成有连接支#构170的支承连杆连接部 220,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安装引导机构180的容纳部230。
驱动连杆连接部210是连接叶片驱动机构160中的后述的驱动连杆164 的连杆连接部。此外,驱动连杆164通过连结构件211连结于在下部内侧 构件130上形成的连结凸台212上。
支承连杆连接部220是连接支#构170中的后述的支承连杆171的 连杆连接部。支承连杆171通过连结构件211连结于在水平导向件107上 形成的连结凸台上。
容纳部230从下部内侧构件130和上部内侧构件140中的一个突出地 形成,以便设置引导机构180,以下,说明从上部内侧构件140的第二结 合部154突出的情况。
另一方面,叶片90、 IOO连接于叶片驱动机构160、支;|*构170、及 引导;^构180,从而被驱动、支承、引导。此外,叶片驱动机构160、支承 170、及引导W^ 180以位于本体内侧的旋转中心为轴进行旋转运动。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 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一实施例的叶片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叶片驱动机构160包括连接于叶片卯、100的驱动连杆164、和使驱 动连杆164旋转的连杆旋转组件。此外,连杆旋转组件由设置于本体2的马达161、和连接于马达161并将马达161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连杆164 的动力传递机构构成。
此外,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连接于马达161的驱动齿轮162;与驱动 齿轮162啮合并形成于连杆164上的从动齿轮163。
在此,叶片驱动^ 160也可以直接连接于马达161上。但是,在马 达161、连杆164、和叶片90、 100的整体上的组装作业,或者马达161 和连杆164中的一个破损或被组装错误时,为了便于重新组装马达161, 优选为连杆164和马达161不直接连接,而通过动力传递机构连动。
另外,马达161设置在底座12上,且在底座12上形成有插入马达 161的插入部13。并且,在插入部13的周边一侧形成有可放置连接在 马达161主体上的导线161b的导线槽部13a。
驱动连杆164包括连接于叶片卯、100,特别是连接于驱动连杆连 接部210的叶片连接部166;成为旋转中心且形成有从动齿轮163的旋转 连接部167;在叶片连接部166和旋转连接部167之间曲折状地形成的引 导部168。
在叶片连接部166上,在与驱动连杆连接部210的连结凸台212相对 置的位置上形成有连结构件211贯通的连结孔166a。
旋转连接部167可旋转地连接在本体2下部即底座12上,而成为 连杆164及叶片90、 IOO的旋转中心。
另外,在驱动连杆164和底座12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164a, 在另一个上形成有可插入旋转轴164a并对其进行可旋转的支承的支承 部16。
在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旋转轴164a和支承部16之间的磨损, 也可以采用专门的轴套164b。
另外,在本体2上设置有保护驱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的护罩 165。护罩165是一种覆盖驱动齿轮162和从动齿轮163并进行保护的 的齿轮盖,其底面敞开,且在上板部和周围部中,在周围部的一部分上, 开口形成有可使连杆164穿过的连杆贯通部165a。护罩165起到在驱动连杆164旋转时引导驱动连杆164的旋转的连 杆导向件的作用。
另外,用连结构件165b在底座12上连结护革165。因此,护革165 上形成有使连结构件165b穿过的连结部165c,在底座12上形成有使穿 过护罩165的连结部165c的连结构件165b连结的连结孔15。
此外,在连杆164和护罩165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164c,在另 一个上形成有可插入并支承旋转轴164c且使其旋转的支承部165d。从 而,起到连杆旋转时防止其任意地脱落的连杆支架的作用。
在此,尽管旋转轴164c可以直接支承在支承部165d上,但是也可 以在它们之间具备尽可能减少磨损的专门的轴套164d 。
在支承部165d形成在护罩165上时,为了使其同样地设置在本体2 特别是在底座12的左右侧,可以在护罩165的左右侧上形成多个。
此外,包括如上所述的叶片驱动机构160旋转时减少上述驱动连杆 164和底座12之间的摩擦的摩擦降低机构。本实施例中的摩擦降低机构 由设置在驱动连杆164上的滚轮169形成,以便沿着底座12的上面滚 动。在此,滚轮169设置在驱动连杆164的底面。因此,减少驱动连杆 164和底座12之间的摩擦,4吏叶片90、 100的载荷分散在底座12,防 止叶片卯、100的载荷集中在驱动连杆164上。
另外,滚轮169包括两端向上弯曲并以插入方式等固定于连杆164 上的轴部169a、和可旋转地配置在轴部169a的中央外周上的轮部169b。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一实施例的支#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ll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一实施例的支承机构的剖视图。
支;^L^J 170,如图10及图11所示,包括连接于叶片90、 100的 支承连杆171;对支M杆171进行可旋转的支承并进行引导的连杆导向 件172。
支*构170中,支承连杆171在叶片90、 100的上部旁边位置上, 被连杆导向件172支承并引导而进行旋转,从而帮助叶片卯、100的动作。
支承连杆171包括连接于叶片90、 100的支承连杆连接部220的叶片连接部173;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杆导向件172并成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连 接部174;位于叶片连接部173和旋转连接部174之间的引导部175。此外, 引导部175,在上述叶片连接部173以上述旋转连接部174为中心旋转时, 沿着连杆导向件172被滑动引导。此外,引导部175被配置成贯通在空气 排出口 8、 10的周边部形成的连杆贯通部59或空气排出口 56、 58。
叶片连接部173在与形成于支承连杆连接部220上的连结凸台相对置 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连结构件221的贯通孔173a。此外,叶片连接部173 整体上形成为下面部敞开的箱体形状。
而且,叶片连接部173被配置成在叶片90、 100的水平导向件107的 上表面上包围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并与水平导向件107接触。
另一方面,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分隔形成有多个连结凸台,在多个连 结凸台之间形成有较长的加强其强度的加强肋226。此外,加强肋226在 与叶片连接部173连接时贴紧于叶片连接部173的内壁而提高其结合强度。
另一方面,叶片连接部173的连结孔173a与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即连 结凸台对应地分隔形成有多个。进而,支承连杆连接部220的连结凸台及 叶片连接部173的连结孔173a,可以多个排列为一列,或者排列成三角形 的结构。但是,本实施例中,排列成三角结构,从而与排列成一列的情况 相比,更牢固地进行连结。叶片连接部173包括包围支承连杆连接部220 并位于上部导向件107的上方的箱形部173b;连接引导部175和箱形部 173b的弯曲部173c。叶片连接部173和引导部175被连接成相互有阶梯差。 从而,箱形部173b和引导部175形成为一定高度差。此外,弯曲部173c 配合箱形部173b和引导部175的高度差。而且,弯曲部173c在箱形部173b 位于上部导向件107之上时,与上部导向件107的侧端107a接触支承。
旋转连接部174可旋转地连接于位于本体2的上部的连杆导向件172, 并成为支承连杆171的旋转中心。此外,旋转连接部174起到连接于支承 连杆171的叶片卯、100的叶片90、 IOO的旋转轴的作用。
另一方面,支承连杆171和连杆导向件172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旋转轴 174a、 174b,在另一个上形成有一对旋转轴174a、 174b插入而被可旋转 地支承的支承部176a、 177a。
旋转轴174a、 174b也可以在其间具备使使磨损最小化的一对轴套176b、 177b。
本实施例中,在旋转连接部174上,上、下垂直地突出形成有旋转轴 174a、 174b,支承部176a、 177a由连杆导向件172上的沿上下方向开口 的槽部构成。
引导部175在旋转连接部174和叶片连接部173之间弯曲地形成。
连杆导向件172在内部形成有支承连杆17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的空间172a,在周围部的一部分上开口形成有连杆171贯通的开口部 172b。
在此,连杆导向件172形成为,在叶片卯、100的关闭模式时,支承 连杆171的引导部175全部被插入并容纳。此外,支承引导部175的整体, 并在叶片卯、100的旋转动作的途中,对引导部175进行滑动引导。而且, 叶片卯、100的开放模式时,引导部175贯通并突出,而且支承引导部175 的一部分。从而,空间172a形成为大于旋转连接部174及引导部175,且 开口部172b形成为支承连杆171的旋转时引导部175可旋转的大小。
连杆导向件172包括上表面敞开的下部导向件176;与下部导向件 176相对置的下表面敞开的上部导向件177。从而,上部导向件177和下部 导向件176之间形成有空间172a。
下部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为了形成开口部172b,而在下部 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的前方部分别形成开口部。
另一方面,在下部导向件176的周围部上,突出有形成有连结孔的下 部连结部176c,在上部导向件177的周围部上,突出形成有与下部连结部 对应且形成有连结孔的上部连结部177c。从而,连杆导向件172通过贯通 下部连结部176c和上部连结部177c的连结构件178而结合。
连杆导向件172 ^C设置成在本体2的内部通过连结构件179a、 179b 而连结,在上部面板50的内侧面上突出形成的连结凸台50a上,沿周围部 突出形成有由连结构件179a、 179b连结的连结部176d、 177d。
另一方面,连杆导向件172,在前方部形成有叶片连接部插入部177e, 以便在支承连杆171的引导部175滑动插入到空间172a中时,叶片连接部 173的一部分插入到连杆导向件172中。叶片连接部插入部177e由开口部172b中的形成于前方部分上方的空间形成。
图10所示的附图标记222是连接部遮蔽部,其在水平导向件107的前 端上向上侧延伸而形成,并遮盖支承连杆连接部220及支承连杆171的叶 片连接部173的前方。此外,上述连接部遮蔽部也可以形成为与叶片连接 部173接触。图10所示的附图标记224是空间遮蔽部,其形成于叶片卯、 100的连接部遮蔽部222的上侧位置,并遮盖连接部遮蔽222的上部和本 体2的上部之间的空间的前方。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引导机构的分解立体 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在叶片的关闭模式时的局部放 大横向剖视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的在叶片的打开模 式时的局部放大横向剖视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施例在叶 片旋转并被引导时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一实 施例在i殳置叶片时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一实施 例的引导机构的横向剖视图。
引导机构180,如图12至图17所示,包括叶片卯、100上形成的容 纳部230上"^殳置的支架181。
引导机构180位于叶片90、 100的中央部,并起到引导叶片90、 100 的移动的作用。当基于叶片马达161的驱动而叶片卯、IOO移动时,支架 181沿着设置于本体2的支架导槽184被引导,并协助叶片卯、100的动 作。
在此,容纳部230形成为可上下移动地容纳支架181,且其下面敞 开的箱体状。并且,支架181突出地形成有把手部182,以使用户可改 变支架的位置。
从而,在容纳部230的周围部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有引导把手部 182的把手部导向件231。
并且,支架181在周边部形成有防脱突起183。在叶片90、 100的 容纳部230形成有容纳防脱突起183的滑槽部232。在此,滑槽部232 形成为上下端封闭的形状。因此,防脱突起183可上下方向移动,但被 滑槽部232所限制。
另外,在本体2的上部面板50形成有引导支架182的支架导槽184。支架导槽184可形成于在本体2上形成的空气吸入口 4、 6和空气排出 口 8、 IO之间的位置上。并且,容纳部230形成于叶片卯、IOO的中央 部,且形成于当叶片卯、100关闭时可插入于空气排出部8、 IO内侧的 位置。
并且,支架181包括引导支架181的移动的引导部181a。并且,支 架导槽184包括叶片90、 IOO开闭时引导引导部181a的导轨185。导轨 185构成为一端封闭的结构,以便在叶片卯、IOO过度打开地旋转时引 导部181a被阻挡而限制叶片90、 IOO的过度旋转。
为了在叶片卯、100关闭时使引导部181a定位,支架导槽184进 一步包括上面敞开的槽部186。在此,槽部186形成为比支架181的下 端更大的空间,以便在叶片90、 IOO初始安装时可使引导部181a有余 隙地进行定位。并且,其形成为上面敞开的箱体状,以便可使引导部181a 提起。
另外,导轨185形成为另一端与槽部186相通,以便使位于槽部186 的引导部181a进入到导轨185,并使被导轨185引导的引导部181a重 新进入到槽部186。并且,导轨185形成为与叶片90、 IOO的旋转对应 的曲线状。
另外,引导机构180进一步包括配置于容纳部230的弹簧187,以 便向由支架导槽183引导的方向推出支架181,从而在支架181位于容 纳部230的内侧上部时,支架181的下端可被支架导槽183引导。
并且,上述支架181进一步包括可固定弹簧187的弹簧固定部181b。 弹簧固定部181b起到将弹簧187固定在支架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形成 为支承杆的形态.
并且,弹簧187可位于支架181的上端。但是当弹簧187位于在离 支架181—定高度时,会使弹簧187的高度变小。因此,本实施例中的 支架181进一步包括支承弹簧187的弹簧支承部181c。并且,弹簧支承 部181c可形成于弹簧固定部181b。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叶片动作说明如下。
首先,当空调机制冷运转时,尤其是叶片马达161以打开模式运转。 此外,连接于叶片马达161的驱动齿轮162旋转,连接于驱动齿轮162的从动齿轮163也旋转。因此,驱动连杆164以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 164a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将叶片卯、100向本体2的外侧推动。从而, 当驱动连杆164旋转时,叶片90、 100同时打开空气吸入口 4、 6和空 气排出口 8、 10。
如上所述的叶片90、 100打开动作时,连接于叶片90、 100的支承 连杆171以位于本体2内部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174a、 174b作为中心 进行旋转。此时,引导部175被下部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滑动 引导,同时其一部分向开口部172b的侧旁方向突出。
另外,叶片90、 100的下部被叶片马达161及驱动连杆164向本体 2的外侧方向推动时,位于叶片卯、100的中间部分的支架181被支架 导槽184支承,同时沿着支架导槽184旋转。
其结果,随着叶片马达161旋转,驱动连杆164旋转。这样,叶片 90、 100的下部连接于驱动连杆而旋转,叶片卯、IOO的中间部分支承 在支架181及支架导槽184而被引导。并且,叶片卯、IOO的上部被支 承连杆171及连杆导向件172支承并被引导。
这样,叶片卯、100能够无晃动地稳定地旋转。
相反地,当空调机的停止制冷运转时,叶片马达161以密闭模式动 作。另外,连接于叶片马达161的驱动齿轮162进行逆旋转,连接于驱 动齿轮162的从动齿轮163也旋转。从而,驱动连杆163以作为旋转中 心的旋转轴164a、 164c为中心进行逆旋转,而向本体2的内侧方向拉 动叶片卯、100。因此,驱动连杆164旋转时,叶片卯、IOO同时关闭 空气吸入口 4、 6和空气排出口8、 10。
当如上所述的叶片90、 IOO关闭动作时,连接于叶片90、 100的支 承连杆171以位于本体2内部的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174a、 174b为 中心进行逆旋转。此时,引导部175被下部导向件176和上部导向件177 滑动引导,而插入到连杆导向件172的空间172a。
并且,叶片卯、100,其下部被叶片马达161及驱动连杆164向本 体2方向牵引时,位于叶片90、100中间部分的支架181被支架导槽184 支承,并随着支架导槽184旋转。
结果,随着叶片马达161的旋转,驱动连杆164旋转。这样,叶片90、 100的下部连接于驱动连杆并旋转,叶片90、 100中间部分被支架 181及支架导槽184支承并被引导。并且,叶片卯、100的上部是被支 承连杆171及连杆导向件172支承并被引导。
因此,叶片90、 100能够无晃动地稳定地旋转。
以下,将对安装或者分解叶片时的引导机构18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安装叶片时,将叶片驱动机构160的驱动连杆164可旋转地 设置于底座12及壳体165。并且,用连结构件211连结驱动连杆164 和叶片90、 100的驱动连杆连接部210。
并且,用连结构件221将支承机构170的支承连杆171连接于叶片 90、 100的支承连杆连接部220。然后,将叶片卯、100向紧贴本体2 的方向推动,则叶片90、 100的支架181的引导部181a被卡在上部面 板50上,叶片卯、100与本体2之间具有间隙。
此时,在上述间隙之间伸入手或工具,将支架181的把手部182向 上提起,则支架181的弹簧支承部181c压缩弹簧187,而且引导部181a 位于容纳部230的内侧空间。在如上述的状态下,若将叶片卯、IOO向 紧贴本体2的方向推动,则引导部181a不被卡在上部面板50上,可将 叶片90、 100紧贴于本体。
在如上述的状态下,若释放把手部182,则弹簧187伸长,引导部 181a向容纳部230下端突出。并且,引导部181a被插入至作为被支架 导槽184引导的位置之一,即支架导槽184的导轨185和槽部186中的 一个。
相反,为了叶片卯、IOO的维修等,若将叶片卯、IOO旋转到打开 位置,则支架181的引导部181a卡在导轨185的端部而限制叶片卯、 100的过度打开。
如上所述,将叶片90、 IOO旋转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若在叶片90、 100和本体2之间的空间内伸入手或工具,将支架181的把手部182向 上提起,则弹簧支承部181c压缩弹簧187,使引导部181a位于容纳部 230的内侧空间。因此,引导部181a不被导轨185限制。此时,若用户 将叶片90、 IOO相对于打开位置进一步旋转,则叶片卯、IOO可移动到 其分离操作容易的位置。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的本体;开闭上述空气吸入部或上述空气排出部的叶片;设置于上述叶片并引导上述叶片的开闭的支架;形成于上述本体上以便引导上述支架的动作的支架导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一起开闭上 述空气pAX部和上述空气排出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本体的下部形成有上述空气吸入部; 在上述本体的上部形成有上述空气排出部; 上述支架导槽形成于上述空气^部和空气排出部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包括主体 部、和沿上述支架导槽移动的引导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是在上 述主体部下端突出形成的突起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导槽包括上 面敞开的槽部,以4更在上述叶片的密闭模式时,^Ji述支架的引导部位 于其中。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叶片形成有容 纳上述支架的容纳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有把手部; 上述容纳部下面是敞开的;在上述容纳部的周围部上,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有引导上述把手 部的把手部导向件。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体部的侧面形成有突起;上述叶片的容纳部下面是敞开的;在上述容纳部的周围部上形成有防止上述突起脱落的滑槽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容纳部和上 述支架之间还包括弹性构件,其将上述支架紧贴在上述支架导槽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构件是弹簧;上述支架进一步包括可支承上述弹簧的弹簧固定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固定部是 可插入弹簧的支承杆。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杆的一 侧包括可支承弹簧的支承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导槽包括 引导上述支架的导轨。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导轨形成为 与上述叶片的旋转相对应的曲线形状。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的本体;开闭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叶片;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叶片上的支架;形成于上述本体上以便引导上述支架的支架导槽。并且,叶片被驱动时,支架引导叶片的动作,因此叶片不变形或不晃动地稳定地动作。并且,当安装叶片时,可改变设置于叶片的支架的位置,因此具有易于安装叶片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424417SQ200810094788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9日
发明者姜镇一, 李圣周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