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989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更具体地说涉及管道式空调机的出 风口的导流构造。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空调机中,通常将空调机悬挂设置在室内顶棚内,并被 包围在顶棚装修内部。因此,从出风口至装饰格具有一定距离,形成 了一个吹出空间。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在该吹出空间中逃散,大大降 低了从装饰格吹出的冷/暖风的静压力,造成制冷制热效率显著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中设有外壳,具有吸 入空气的进风口,和设置在其前表面上的出风口;热交换器,设置在 上述外壳内,用于冷却/加热空气;风扇,使空气从进风口吸入上述外 壳并经过上述热交换器从出风口吹出;驱动上述风扇旋转的马达,其 特征在于,在上述出风口处具有导流装置。上述导流装置包括引导 机构,包括固定在上述出风口内的壁面上的固定引导部,和可沿上述 固定引导部向上述出风口外侧方向移动的活动部;导流叶片,安装在 上述引导机构的上述活动部上;和活动部驱动部,驱动上述活动部沿 着上述固定引导部运动,使上述导流叶片在收容于上述出风口的内侧 的收起状态和伸出至上述出风口外侧的状态的伸出状态之间切换。
利用上述构造可以显著提高从装饰格吹出的空气的静压力,达到 良好的制冷、热效率。
并且优选上述导流叶片固定安装在上述活动部上。并且上述引导 机构、上述导流叶片以及上述活动部驱动部成对设置在上述出风口内 的相对的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还可以构成为,上述导流叶片通过支撑机 构与上述活动部连接,上述支撑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
4支撑杆,上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杆在相互交叉的位置上具有转动支点; 上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在上述活动部上,其中一者与上述 活动部轴支撑,另一者以沿着上述活动部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活动部构 成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滑动连接部;上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设 置在上述导流叶片上,其中一者与上述导流叶片轴支撑,另一者以沿 着上述导流叶片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导流叶片构成可相对转动的第二滑 动连接部,还具有滑动连接驱动部,驱动上述第一滑动连接部运动, 使上述叶片在与上述活动部贴近的第一状态和与上述活动部相离开的 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利用上述构造,可以导流叶片离开活动部,从而得到更好的导流 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还优选上述第二滑动连接部构成为,在上 述滑动连接驱动部驱动上述第一滑动连接部使上述导流叶片从上述第 一状态达到上述第二状态的情况,和从上述第二状态继续驱动上述第 一滑动连接部运动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滑动连接部相对于上述导流叶 片的运动轨迹向上述活动部方向弯曲。
这样,不但可以实现上述全部功能,而且还可以使叶片在规定的 位置上摆动,进一步提高制冷制热的效率。
与上述相同,优选上述引导机构、上述活动部驱动部、上述支撑 机构、上述导流叶片以及上述滑动连接驱动部成对设置在上述出风口 内的相对的壁面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还优选具有导风管,连接设置于上述 出风口的外侧,在上述导流叶片达到上述伸出状态时位于上述导风管 的内侧。
从而可以彻底隔绝吹出空间,在提高吹出装饰格的空气的静压力 的同时,抑制吹出的空气向吹出空间逃散,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制热的 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管道式空调机从包围其设置的室 内装修的装饰格吹出时的静压力,提高制冷/热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导流叶片达到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导流叶片伸出且离开活动部状态 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安装结构及内部结构示 意图。从图1中可知,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有外壳l、热交换器2、 风扇3、马达(未图示),在外壳1的前表面上形成出风口 11、在其 下部形成吸入空气的进风口 12。风扇3在马达的驱动下旋转,从进风 口 12吸入空气,并使空气经过热交换器2后从出风口 11吹出。空调 机通常悬挂安装在室内的顶棚与墙壁的拐角,并且通常为了室内装修 的美观,在其出风口 11的前方还设置了吹出装饰格A。
但是,通常为了保证任何空调机都能顺利地安装,吹出装饰格A 内的空间会设置的较大,因此在空调机安装后,空调出风口ll与吹出 装饰格A之间会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了吹出空间P。由于该吹出 空间P的存在,使得从出风口 11吹出的冷/暖气不能直接送至室内,而 是首先达到了该吹出空间P,再经过吹出装饰格A送到室内,从而使 得达到室内的吹出风的静压力大大降低,并使制冷/制暖的效率大幅下 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克服以往的空调机所存在的问题,在 出风口 11内的壁面上,设置了可伸縮导流装置4,其包括引导机构41、 和导流叶片42。
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引导机构41包括设置在出风口 11内的壁 面上的固定引导部411,和可沿着固定引导部411向出风口 ll外侧方 向移动的活动部412。对其结构没有限制,只要使活动部412能够沿着 固定引导部411移动即可,优选构成为固定引导部411为引导槽,活动部412为滑动片,并在固定引导部411和活动部412之间设置滚珠,以使活动部412能够沿着固定引导部411顺利地向出风口 ll外侧移动。
导流叶片42如图1所示,固定安装在活动部412上,其形状没有限制,应保证导流叶片42表面光滑,以减小从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阻力。
另外,通过图中未显示的活动部驱动装置驱动活动部411运动,以使导流叶片42在收容于出风口 11内侧的收起状态和伸出至出风口外侧的伸出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流装置4在出风口 11的内侧上下相对两壁面上成对设置,这样,可以得到如下所述效果,下面结合本实施例的中空调机的动作,对其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在空调机运行时,该活动部驱动装置驱动活动部412向出风口 11外侧移动,从而使导流叶片42伸出至出风口 ll外侧,而达到吹出空间P,成为伸出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由风扇3吹出的冷/暖风,在从出风口 ll吹出后,在吹出空间P中受到导流叶片42的导流作用,并不在吹出空间P中形成乱流,而是沿着导流叶片42所规定的路径向吹出装饰格A方向吹送并吹出。由此,可以改善因吹出空间P造成的吹出静压力下降的问题。
在空调机停止运行时,可以利用该活动部驱动装置驱动活动部412向出风口 11内侧移动,从而使导流叶片42收容到出风口 11的内侧,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在导流叶片上蓄积灰尘,保证空调机长期清洁,并方便空调机的拆装。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调机内部吸气排气、制冷/暖以及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图3中仅表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40的构成,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的导流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空调机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导流叶片44不是直接固定在活动部414上,而是通过支撑机构固定在活动部上,该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431和第二支撑杆432。下面对该支撑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支撑杆431和第二支撑杆432相互交叉设置,并将该交叉点设置成支点433。
第一支撑杆431和第二支撑杆432的一端(如图3,为两者的处于上方的端部,以下使用相同说法)设置在活动部414上,第二支撑杆432的一端利用支撑轴434与活动部414轴支撑,第一支撑杆431的一端构成为滑动连接部435,通过该滑动连接部435使第一支撑杆431的一端可与活动部414相对滑动,并可围绕该滑动连接部435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动部414上设置导槽415,并在第一支撑杆4B的一端设置滚轮,从而构成该滑动连接部435.
第一支撑杆431和第二支撑杆432的另一端(如图3,为两者的处于下方的端部,以下使用相同说法)设置在导流叶片44上,第二支撑杆432的另一端利用支撑轴436与导流叶片44轴支撑,第一支撑杆431的另一端构成为滑动连接部437,通过该滑动连接部437使第一支撑杆431的另一端可与导流叶片44相对滑动,并可围绕该滑动连接部437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流叶片44上设置导槽445,并在第一支撑杆413的另一端设置滚轮,从而构成该滑动连接部437。
另外,虽然图中没有显示,但是,本实施例中还具有驱动滑动连接部435沿着导槽415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滑动连接驱动部,可以利用固定在活动部414上的电动机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对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31 —端上的滚轮的转轴进行驱动,从而实现该滑动连接部435的驱动。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同样,在出风口 11内侧的上下相对的两壁面上设置成对的导流装置40,从而从上下两个风向上限制从出风口 11吹出的冷/暖风的流动。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导流叶片44的动作状态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和4所示,导流叶片44由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杆431和第二支撑杆432)加以支撑,并可以根据活动部414的动作,在收容于出风口 11内侧的收起状态和伸出至出风口 ll外侧的伸出状态之间切换。
除此之外,由于第一支撑杆431和第二支撑杆432构成为交叉的支撑结构,并且在滑动连接驱动部的驱动下,可以使第一支撑杆431的一端相对第二支撑杆432的一端远离或靠近,改变第一和第二支撑 杆43K432的夹角,并使第一支撑杆431的另一端上的滑动连接部437 相对支撑轴436远离或靠近,从而使得导流叶片44相对活动部414贴 近或离开。在使导流叶片44伸出至出风口 11的外侧,并达到与活动 部414贴近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但在使导流叶片44伸出至出风口 11的外侧,并与活动部414离开的 状态的情况下,其构成状态如图4所示,由于导流叶片44相互靠近, 使从出风口 11吹出的冷/暖风从相对设置一对导流叶片44之间及它们 的两侧通过。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在吹出空间P中的气流流动状态, 提高吹出装饰格A外的静压力。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为 第三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4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流装置 40的大致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但是在导槽445的形成上 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
在第二实施例中,使滑动连接部435向右侧移动,以接近支撑轴 434,此时导流叶片44向着离开活动部414的方向运动,在运动到一 定程度后,由于连杆结构的原因,滑动连接部435即使继续向右移动 以相同速度移动,但导流叶片44离开活动部414的速度大幅下降,离 开活动部414的效果变得不明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导流叶片 离开活动部414到规定程度以后,对滑动连接部437的沿着导流叶片 44的运动路径进行设定,使其沿着导流叶片44移动的轨迹发生变化。 具体为,在因滑动连接部435的移动导致滑动连接部437运动到了位 置0,此时导流叶片44已经离开活动部414规定距离后,将导槽445 的弧度设置得向活动部414弯曲。从而,当滑动连接部437继续运动 时,导流叶片44不再继续离开活动部414的动作,而是使其后端下降。 设在滑动连接部437达到位置0时,滑动连接部435达到位置0',在 当滑动连接部435通过位置O'后,使其沿着活动部414在位置O'以后 的位置上做往复运动的情况下,滑动连接部437也通过位置O后沿着 导槽445做往复运动,从而使导流叶片44在离开活动部44规定距离 后作摆动运动。
9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不但可以实现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的效
果,而且还可以使导流叶片44摆动,从而使从装饰格A吹出的风向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在出风口 11内侧上下相对的壁面上成对地设置导流装置40,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还可以在出风口 11的外侧安装可伸縮的导风管D,并使导流叶片成为从出风口 11伸出状态后,仍位于该导风管D内侧。并且,从出风口 11吹出的冷/暖风,经过导风管D后从装饰格A吹出。这样可以保证装置的清洁,并且由于吹出的空气不再经过吹出空间P向周围逃散,可进一步提高制冷/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可适用于各种管道式空调机,可提高管道式空调机的所吹出的空气的静压力,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制冷/热的效率。
在以上各个实施例中,导流装置成对设置在出风口 11内侧上下相对的壁面上,也可以仅设置单一的导流装置,而且,优选沿着出风口的长边设置,可提高导流装置的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并不局限于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发明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10
权利要求1. 一种空调机,包括外壳,具有吸入空气的进风口,和设置在其前表面上的出风口;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冷却/加热空气;风扇,使空气从进风口吸入所述外壳并经过所述热交换器从出风口吹出;驱动所述风扇旋转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引导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出风口内的壁面上的固定引导部、和可沿所述固定引导部向所述出风口外侧方向移动的活动部;导流叶片,安装在所述引导机构的所述活动部上;和活动部驱动部,驱动所述活动部沿着所述固定引导部运动,使所述导流叶片在收容于所述出风口的内侧的收起状态和伸出至所述出风口外侧的状态的伸出状态之间切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直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部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所述导流叶片以及所述活动部驱动部成对设置在 所述出风口内的相对的壁面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通过支撑机构与所述活动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构成为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杆在相互交 叉的位置上具有转动支点;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上,其中一者与 所述活动部轴支撑,另一者以沿着所述活动部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活动部构成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导流叶片上,其中与 所述活动部轴支撑的一者与所述导流叶片轴支撑,与所述活动部构成 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的另一者以沿着所述导流叶片滑动的方式与所述 导流叶片构成可相对转动的第二滑动连接部,还具有滑动连接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运动,使所述 叶片在与所述活动部贴近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活动部相离开的第二状 态之间切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 所述第一滑动段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导流叶片的外侧,所述第二滑动段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导流叶片 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滑动段相比,所述第二滑动段的弧度设置得向所 述活动部侧弯曲。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所述活动部驱动部、所述支撑机构、所述导流叶 片以及所述滑动连接驱动部成对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内的相对的壁面 上。
7. 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导风管,连接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外侧,在所述导流叶片达 到所述伸出状态时位于所述导风管的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设有外壳、热交换器、风扇、驱动风扇旋转的马达,并且在出风口处具有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包括引导机构,包括固定在出风口内的壁面上的固定引导部,和可沿固定引导部向出风口外侧方向移动的活动部;导流叶片,安装在引导机构的活动部上;和活动部驱动部,驱动活动部沿着固定引导部运动,使导流叶片在收容于出风口的内侧的收起状态和伸出至出风口外侧的状态的伸出状态之间切换。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空调机尤其是管道式空调机工作时所吹出空气的静压力,从而提高制冷、制热的效果。
文档编号F24F1/00GK201269585SQ200820112690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曹昀昭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