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98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机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例如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吸入口的空气 清洁用的预过滤器吸附臭气成分,通过设置在送风路径的途中的具有氧化分解功能的除臭 单元吸附臭气成分。但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由于是去除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 分而进行除臭,因而不能够去除室内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 气成分。因此,一种提案的空调机是,在室内机的送风路径设置静电雾化装置,并将利用静 电雾化装置产生的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和空气一起吹送到室内,去除室内空气中包含 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另外,也提出了如下空调机由珀耳贴元件构成静电雾化装置,并且设置有对吸入 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的吸入温度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基于吸入温度检 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珀耳贴元件的驱动电源、和对高电压电极施加高电 压的高电压电源,由此不进行供水就可以得到静电雾化必要的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也提出了如下空调机不设置吸入温度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利用结露 水量和静电雾化时发生的放电电流量的关系,基于检测到的放电电流,对珀耳贴元件驱动 电源进行反馈控制,由此进行稳定的静电雾化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8287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3424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4953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21373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空调机中,需要对珀耳贴元件的冷却面的温度进行测 定的冷却面温度测定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珀耳贴元件驱动电源的电压,使得由该冷却面温 度测定装置测定的冷却面的温度接近露点温度,存在结构复杂引起成本上升之类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4记载的空调机为不具有吸入温度检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的结 构,即使在如下三种区域,静电雾化装置也不必要地进行动作,存在静电雾化装置的使用寿 命变短,且不能实现节能之类的问题,上述三种区域为在室内的湿度大时,随着在高电压 电极结露的水和相对电极的距离变短而发生异常声音、或具有所希望的粒径的静电雾不发 生的区域;相反,在室内的温度低时,即使珀耳贴元件发挥最大能力,也达不到露点温度,有 可能发生臭氧的区域;露点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具有的这种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价格便宜的空调机,其设定不发生异常声音和臭氧且静电雾化装置能够产生所希望的 静电雾的运转许可区域,只有在吸入到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在运转许可区域内的情 况下,才允许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因此能够实现静电雾化装置的长寿命化或节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 化功能的室内机,上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检测吸入 到上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的吸入温度检测装置、和检测吸入到上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湿度 的湿度检测装置,基于吸入到上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设定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 运转许可区域,在由上述吸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和由上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 在上述运转许可区域内的情况下,允许上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另一方面,在由上述吸入温 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和由上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在上述运转许可区域外的情况 下,禁止上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并且至少将吸入上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湿度在第一规定值 以上的情况作为过剩结露区域设定为上述运转许可区域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具备室内机,上述室内机具有检测人在否 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和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上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两种 模式皮肤护理模式,其当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判定为规定区域有人的情况 下,向上述规定区域的方向进行风向控制,使静电雾到达上述规定区域;房间护理模式,其 当上述检测范围内判定为没有人的情况下,使静电雾到达上方或远方的区域。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基于吸入到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设定静电雾化装 置的运转许可区域,在通过吸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和由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 在运转许可区域内的情况下,允许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另一方面,在运转许可区域外的情况 下,禁止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因此结构简单,且不会引起成本上升,能够将异常声音和臭氧 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够实现静电雾化装置的长寿命化或节能。另外,作为皮肤护理模式,当向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判定为有人的区域、或具有有 人的频度高的区域特性的区域进行风向控制,并使静电雾到达该区域时,静电雾被供给到 居住者,改善居住者的肤质。另外,作为房间护理模式,当在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判定为没有人的情 况下,使静电雾到达上方或远方的区域时,静电雾被供给到预计附着有臭气的墙壁面和窗 帘等,能够高效率且有效地进行除臭或除菌,能够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


图1是表示拆除了一部分的状态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概要纵剖面图。
图3是设置于图1的室内机的静电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框体的一部分和静电雾化装置的正面图。
图5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相对于室内机主体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相对于室内机主体的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面图。
图10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 侧面图。图12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运转许可区域的曲线图。图13是表示室内机的控制部和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部的信号的收发的框图。图14A是具备人体检测装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正面图。图14B是在图14A的室内机中将人体检测装置的罩卸下后的状态的正面图。图14C是图14A的室内机的侧面图。图15A是前面板将前面吸入口敞开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15B是图15A的室内机的侧面图。图16是图14A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图17A是人体检测装置的正面图。图17B是图17A的人体检测装置的侧面图。图17C是图17A的人体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18A是表示视野范围基于人体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概要图。图18B是表示视野范围基于人体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另一概要 图。图18C是表示视野范围基于人体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再另一概 要图;图18D是表示视野范围基于人体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再另一概 要图。图19是表示由设置于人体检测装置的各传感器单元检测的人体位置判别区域的 概要图。图20是由三个传感器单元检测的区域区划的概要图。图21是用于在图19所示的各区域设定区域特性的流程图。图22是最终判定图19所示的各区域中人在否的流程图。图23是表示基于各传感器单元的人在否判定的时间图。图24是设置有图14A的室内机的住房的概要平面图。图25是表示图24的住房的各传感器单元的长期累计结果的图表。图26是设置有图14A的室内机的另一住房的概要平面图。图27是表示图26的住房的各传感器单元的长期累计结果的图表。图28是表示设置于图14A的室内机的上下叶片的动作状态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图29是表示进行图19所示的各区域的空调时的室内风扇的设定转速的概要图。图30是表示进行图19所示的各区域的供暖时的上下叶片和左右叶片的设定角度 的概要图。图31是表示进行图19所示的各区域的制冷时的上升或不稳定时的上下叶片和左 右叶片的设定角度的概要图。图32是表示进行图19所示的各区域的制冷时的稳定情况下的上下叶片和左右叶 片的设定角度的概要图。
图33是表示根据要进行空调的区域的数量进行的风向控制的流程图。
图34A是表示对二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4B是表示对二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另一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4C是表示对二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再另一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4D是表示对二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再另一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4E是表示对二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再另一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5A是表示对三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5B是表示对三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另一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5C是表示对三个区域进行空调时的再另一配置模式的概要图。
图36是表示在人不在时进行静电雾化运转时的上下叶片和左右叶片的设定角度的概要图。
图37是表示在人不在时进行静电雾化运转时的室内风扇的设定转速的概要图。
图38是通过控制室内风扇的风量和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的能力来实现省电运转时的时间图。
图39是表示供暖时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
图40是表示制冷时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
符号说明
2室内机主体
2a前面吸入口
2b上面吸入口
4前面板
5预过滤器
6热交换器
8室内风扇
10吹出口
12上下叶片
14左右叶片
16换气风扇单元
18、18A 静电雾化装置
20主流路
22旁通流路
22a 旁通吸入口
22b 旁通吹出口
22c旁通吸入管
22d旁通吹出管
22e 收纳部
24高电压变压器
26旁通送风扇
28散热部
30静电雾化单元
32消声器
34壳体
36珀耳贴元件
36a散热面
36b冷却面
38放电电极
40相对电极
42控制部
44珀耳贴驱动电源
46台架
46a后部壁
46b侧壁
46c分隔壁
46d开口
48后导向部
48a后部壁
48b侧壁
58排气口
62开口部
64风门
66单元壳体
68消声器壳体
72控制部
92吸入温度传感器
94湿度传感器
96转速检测装置
100罩
114中叶片
116中叶片驱动机构
118、120、122、124 臂
126、128、130、132、134传感器单元
126a、128a、130a、132a、134a电路基板
126b、128b、130b、132b、l34b 透镜
136传感器保持具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空调机的整体结构)
空调机通常由通过致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和图2表示 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机在主体2具有前面吸入口 2a和上面吸入口 2b作为吸 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前面吸入口 2a具有可自由开闭的可动前面板(下文简单地称为前面 板)4,空调机停止时,前面板4与主体2密合而关闭前面吸入口 2a,与此相对,在空调机运 转时,前面板4沿与主体2背离的方向移动,打开前面吸入口 2a。在主体2的内部具备设置在前面吸入口 2a和上面吸入口 2b的下游侧的用于去 除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的预过滤器5 ;设置在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用于与从前面吸入口 2a 和上面吸入口 2b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 ;用于输送在热交换器6已进行 了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8 ;开闭将从室内风扇8吹送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 10并 且上下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上下叶片12 ;和左右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左右叶片14。此 外,前面板4的上部通过设置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上部连接,通过驱 动控制与多个臂中的一个连接的驱动电机(未图示),当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从空调机 停止时的位置(前面吸入口 2a的闭塞位置)向前方移动。同样地上下叶片12也通过设置 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下部连接。(静电雾化装置的结构)此外,在室内机的一侧的端部(从室内机的正面来看在左侧端部,后面将叙述的 分隔壁46c的旁通流路22侧)设置有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的换气风扇单元16,在换气 风扇单元16的后方设置有具有产生静电雾而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静电雾化装 置18。此外,图1表示出覆盖前面板4和主体2的主体盖(未图示)被拆除后的状态,图 2表示出为了明确室内机主体2和静电雾化装置18的连接位置而将收容在主体2内部的静 电雾化装置18与主体2分离的状态。静电雾化装置18实际呈现在图3中所示的形状,如 图1或图4所示,安装在主体2的左侧部。如图2至图4所示,在从前面吸入口 2a和上面吸入口 2b经由热交换器6、室内风 扇8等连通到吹出口 10的主流路20中,在将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旁通(绕过)的旁 通流路22的途中设置有静电雾化装置18,在旁通流路22的上游侧设置有作为高压电源的 高压变压器24和旁通送风扇26,在旁通流路22的下游侧设置有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 置32,该静电雾化单元30具有促进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散热的散热部28。因此,以从上游 侧依次配置有高压变压器24、旁通送风扇26、散热部28、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的 状态,被收容在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的壳体34中。通过像这样被收容在壳体34中, 可提高装配性,由于用壳体34形成了流路,因此节省了空间,并且基于旁通送风扇26的空 气流能够可靠地与发热部即高压变压器24和散热部28相触碰而将其冷却,并且能够将从 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可靠地导入空调机的吹出口 10,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 所产生的静电雾。此外,壳体34按照从室内机主体2的正面来看,使流过壳体34内部的空气流的方 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的方向平行的方式,沿纵向配置,由此从室内机主体2的 正面来看能够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相邻配置,进一步节省了空间。此外,高压变压器24不一定要收容在壳体34内,但是为了利用旁通流路的通风进行冷却,在抑制温度上升或节省空间这一方面,优选的是收容在壳体34内。在此,参照图5和图6说明现有公知的静电雾化单元30。如图5所示,静电雾化单元30由以下部件构成具有散热面36a和冷却面36b的 多个珀尔帖元件36 ;与散热面36a热密合地连接的上述散热部(例如散热翅片)28 ;在冷 却面36b通过电绝缘材料(未图示)热密合地竖直设置的放电电极38 ;和相对该放电电极 38仅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的相对电极40。此外,如图6所示,在换气风扇单元16附近配置的控制部42 (参照图1)电连接有 珀尔帖驱动电源44和高压变压器24,珀尔帖元件36与放电电极38分别与珀尔帖驱动电源 44和高压变压器24电连接。此外,作为静电雾化单元30为了使从放电电极38高压放电而产生静电雾,也可以 不设置相对电极40。例如,如果高压电源的一个端子与放电电极38连接,另一个端子与框 架连接,则可以在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的靠近放电电极38的部分与放电电极38之间进行 放电。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将该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看作是相对电极40。在上述结构的静电雾化单元30中,通过控制部42控制珀尔帖驱动电源44在珀尔 帖元件36中流过电流时,热从冷却面36b向散热面36a移动,由于放电电极38温度降低而 在放电电极38上结露。此外,通过控制部42控制高压变压器24,向附着有结露水的放电 电极38施加高电压时,能够在结露水中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此 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负高压电源作为高压变压器24,因此静电雾带负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主流路20由构成主体2的台架46的后部壁 46a、从该后部壁46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了左侧壁)46b、在台 架46的下方形成的后导向部(送风导向部)48的后部壁48a、和从该后部壁48a的两端 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左侧壁)48b形成,由台架46的一个侧壁(左侧 壁)46b和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左侧壁)48b构成将旁通流路22从主流路20分离的 分隔壁46c。此外,在台架46的一个侧壁46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吸入口 22a,另一方 面,在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吹出口 22b。在空调机制冷时,通过室内机的热交换器6的低温空气的相对湿度高,当在静电 雾化装置18中具备用于补充水分的珀尔帖元件36的情况下,很容易不仅在珀尔帖元件36 的销状放电电极38而且在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另一方面,当空调机加热时,由于 通过热交换器6的高温空气的相对湿度低,因此在珀尔帖元件36的放电电极38不发生结 露的可能性很高。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与旁通流路22分离,并在旁通 流路22设置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可以向静电雾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 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由此,在制冷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 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提高安全性。此外,在加热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旁通流路22由旁通吸入管22c、壳体34和旁通吹出管22d构成,一端与形成于台 架侧壁46b的旁通吸入口 22a连接的旁通吸入管22c向左方(与左侧壁46b大致正交、与 前面板4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壳体34的一端连接,并且与壳体34的另一端连 接有一端的旁通吹出管22d向下方延伸然后向右方折曲,其另一端与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 壁48b的旁通吹出口 22b连接。像这样通过用壳体34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因此实现了节省空间,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结构能够通过旁通吹出管22d从静电雾化单元18向主 流路20可靠地吸引静电雾,从而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静电雾。旁通吸入口 22a位于预过滤器5和热交换器6之间、即位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 且热交换器6的上游侧,由于利用预过滤器5可有效地去除从前面吸入口 2a和上面吸入口 2b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因此能够抑制灰尘侵入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能够有效地 防止灰尘堆积在静电雾化单元30,并且能够稳定地释放静电雾。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用预过滤器5兼作静电雾化装置18和主流路20的 预过滤器,由此仅对预过滤器5进行清扫维护就可以,由于不需要进行各个其他的维修,因 此能够简化维修。一方面,旁通吹出口 22b位于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吹出口 10的附 近,构成为从旁通吹出口 22b吐出的静电雾随着主流路20的空气流扩散而充满整个房间。 像这样的旁通吹出口 22b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下游侧,是因为如果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上 游侧时,由于热交换器6是金属制成的,作为带电粒子的静电雾的大部分(大约8 9成以 上)会被吸收到热交换器6。此外,旁通吹出口 22b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是因为如 果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上游侧时,由于室内风扇8的内部会存在紊流,通过室内风扇8的内 部的空气在与室内风扇8的各个部位发生碰撞的过程中静电雾的一部分(大约5成左右) 会被吸收。此外,在设置有旁通吹出口 22b的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通 过利用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的速度,在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和旁通流路22侧 产生压差,使得相对于旁通流路22,主流路20 —侧变成相对低压的负压部,从而从旁通流 路22向主流路20吸引空气。因此,旁通送风扇26可以具有小容量,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 置旁通送风扇26。此外,旁通吹出管22d以在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旁通吹出口 22b)指向相对于主 流路20内的空气流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与分隔壁46c(后导向部48的侧壁48b)连接。 这是由于静电雾化单元30利用如上所述的放电现象产生静电雾,因此必然伴随放电声音, 而放电声音(discharge sound)具有指向性。因此,在旁通流路22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 (旁通吹出口 22b)处,通过将旁通流路22与前面板4大致平行地连接,能够构成为尽可能 不使放电声音指向处于室内机前方或斜前方的人,从而减小了噪音。此外,如图8所示,使旁通吹出管22d在其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处相对于分隔壁 46c倾斜地连接,当以相对于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指向上游侧的方式连接时,具有更进一 步减小由于放电声音导致的噪音的效果。此外,即使在旁通吹出管22d的指向方向指向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的下游方向而 连接的情况下,其延长线只要不是从吹出口 10向外部伸出,产生的放电声音从吹出口 10直 接传向外部的量会较少,由于直接进入使用者耳朵的声音也较小,因此能够获得减小噪音 的效果。如上所述,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离,将产生静电雾的静 电雾化装置18设置在将热交换器6旁通而与主流路20连通的旁通流路22,因而向静电雾 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 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发生结露,提高了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能够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即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另外,图9表示从侧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的静电雾化装置18的安装状态,静电雾 化装置18呈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部空间对应的形状,且收纳于该空间中。图10表示出不具有壳体34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该静电雾化装置18A如图11所 示安装在室内机主体2中。或者,安装在图11所示的虚线区域18B(与在图9所示的静电 雾化装置18中设置在旁通流路22的下游侧的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处于大致相 同的位置)中。将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 重叠的位置,并且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换气风扇单元16的开口部62和风门64的附 近,从而使其配置于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流过的部分。进一步详述,图10的静电雾化装置18A是将具有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和 消音装置32 —体地安装,不包括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部分和消音装置32收容在 各自的壳体(单元壳体66和消音装置壳体68)中,消音装置壳体68与旁通吹出管22d的 一端连接并连通,旁通吹出管22d的另一端与主流路20连接并连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 分隔壁46c从主流路20分离的、且在与未图示的主体盖的左侧面之间形成的、而且配置有 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成为替代所述旁通吸入管22c和壳体 34的部件,并且也收容旁通吹出管22d,作为旁通流路22构成。此外,旁通吹出管22d通过相对于主流路20的空气流指向的方向谋求减小噪音的 方法在前文已叙述,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必如此,消音装置壳体68也可以和旁通吹出口 22b直接连接。由此,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结构更加简单。但是,为了减小噪音需要 和旁通吹出管22d —样考虑方向。由此,通过预过滤器5吸入主体2内的空气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旁通吸入口 22a吸入收容部22e,当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该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 空气流的方向平行地在收容部22e内流动。通过像这样在收容部22e内流动的空气可以冷 却散热部28,并且通过在单元壳体66形成的开口部(未图示)进入静电雾化单元30。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换气风扇 单元16的周围空间成为旁通流路22,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 18A等的收容部22e,实现节省空间。此外,对于这种结构,高压变压器24可以配置在换气 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中的任意部位,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此外,该旁通流路22,按照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空气流相对于通过主流路20 的空气流平行地流动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按照上文中详细描述的方式使用分隔壁46c这 样简单的结构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支,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旁通流路22,能够减少 部件数量。此外,通过该结构,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A的预过滤器和主流路20的预过滤器 共用预过滤器5。由于前面已经描述了共用的效果,在此省略了详细描述。此外,也可以在位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部的台架46的下部附近形成开口 46d, 以便引出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配管(未图示)。上述旁通吸入口 22a是用于将空气吸入 收容部22e而在分隔壁46c (台架侧壁46b)形成的收容部22e的一个开口,通过预过滤器 5和室内机的外部连通,但是在台架46的下部形成的开口 46d,收容部22e和室内机的外部 直接连通,成为吸入周围空气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收容部22e成为使预过滤器5也旁通的旁通流路。因此,吸入到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空气从开口 46d流入而不通过预过滤器5, 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另外设置静电雾化装置18A用的预过滤器。此外,只要在形成有开口 46d的结构中,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 叠的位置这种构成不发生改变,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收容部22e,同样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如上所述,由于旁通吹出口 22b的主流路20侧通过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 的速度,从而产生压差成为被吸引的负压部,因此即使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也可以利用通 过旁通吹出管22d从作为旁通流路的收容部22e向主流路20吸引的空气冷却散热部28,将 利用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吸引到主流路20,并释放到被空调的室内。此外,如果 像虚线区域18B那样在开口部62和风门64附近,将散热部28配置在吸入到开口部62的 空气流过的部分,从而也可以通过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进行冷却。此外,如图11所示,由于将静电雾化装置18A的散热部28与在换气风扇单元16 设置的开口部62接近而配置,因此可以通过吸入到开口部62的空气进一步冷却散热部28, 促进从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散热。此外,在使用专用于换气的风扇作为换气风扇单元16的 情况下,由于没有设置风门(damper)64,所以能够使散热部28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吸入口 接近配置,这样可有效地冷却散热部28。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成为旁通流路的收容 部22e分开,并将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收容部22e中,而且向静电雾化装 置18A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 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而提高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 靠地产生静电雾,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也就是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静电雾化装置的运转控制)该控制通过设定多个参数作为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条件,只有在所 有参数都表示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的情况下,允许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 另一方面,在至少一个参数不表示运转许可的情况下,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从 而从节能或珀耳贴元件36的使用寿命的观点出发,防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不必要的 运转,并且防止异常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运转许可条件,设定有如下参数。(i)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在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区域内的情况(ii)室内风扇8的转速为规定转速以上的情况(iii)静电雾化装置18、18A正常的情况首先,对上述(i)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区域进行说明。在室内机中,检测所吸入的空气的温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92(参照图13)设置于 吸入口(前面吸入口 2a或上面吸入口 2b)的附近,检测所吸入的空气的湿度的湿度传感 器94(参照图13)设置于例如室内机的电源基板,基于吸入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设 定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区域,在吸入温度传感器92所检测的温度和湿度传感 器94所检测的湿度在该运转许可区域内的情况下,允许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另一方 面,在所检测的温度和湿度在运转许可区域外的情况下,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根据上述结构,不需要冷却面温度测定装置,结构简单,不会引起成本上升,在所 检测的温度和湿度在运转许可区域外的情况下,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由此能够将异常声音和臭氧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够实现静电雾化装置的长寿命化或节能。参照图12的曲线对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区域进行说明。如图12所 示,基于吸入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设定过剩结露区域、第一性能外区域和冰点下区 域,设定这三个区域以外的区域作为运转许可区域。过剩结露区域是如下所述的区域因湿 度高(第一规定值以上),且在放电电极38结露的水与相对电极40的距离变短,而成为接 近短路的状态,由于短路电流而发生异常声音,或者未产生具有所希望的粒子直径的静电 雾。另外,第一性能外区域是湿度低(比上述第一规定值小的第二规定值以下)且即使珀 耳贴元件36发挥最大能力也达不到露点温度的区域,由于不是结露水和相对电极40之间 的放电,而是放电电极38和相对电极40之间的放电,因此可能会产生臭氧。另外,冰点下 区域是根据湿润空气图表求出的露点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区域。S卩,通过设定过剩结露区域并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可以防止随着室 内的湿度增大且在高电压电极过剩结露的水和相对电极的距离变短导致发生异常声音、或 导致不产生具有所希望的粒子直径的静电雾。另外,通过设定第一性能外区域并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可以防止室 内的湿度低即使珀耳贴元件发挥最大能力也达不到露点温度而导致产生臭氧。另外,通过设定冰点下区域并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可以防止即使在 露点温度在冰点下的区域也进行不必要的动作,导致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使用寿命变 短、或不能实现节能。另外,在图12的曲线图中设有上限温度,但该上限温度以上的区域依赖于散热部 28的尺寸,因此该区域可以称为第二性能外区域。即,如上所述,当在珀耳贴元件36通过电 流时,热量从冷却面36b向散热面36a移动,放电电极38的温度降低,由此在放电电极38 结露,移动到散热面36a的热量从散热部28进行散热,但从静电雾化单元30的收纳性这点 来看,散热部28的尺寸受制约。散热部28的尺寸考虑至少在供暖运转时的最高设定温度 (例如,30°C)下可靠地正常动作而设定,以静电雾化单元30在该最高设定温度以上的温度 (例如32 35°C )下也大致正常地动作的方式进行设定。但是,当达到该最高设定温度以 上时,随着温度升高,妨碍正常动作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当检测温度超过作为上限温度 的供暖运转时的最高设定温度时,视为妨碍静电雾化单元30的正常动作的第二性能外区 域。另外,在制冷运转时,散热部28的尺寸同样也受制约,例如,室内温度降低到这里的上 限温度即30°C以下,然后静电雾化装置18、18A才会进行动作。S卩,通过设定第二性能外区域,可以防止超过上限温度而导致在珀耳贴元件36的 动作不稳定的状态下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接着,对上述(ii)的室内风扇8的转速进行说明。从珀耳贴元件36的冷却面36b向散热面36a移动的热量通过散热部28进行散热, 但在由转速检测装置96(参照图13)检测到的室内风扇8的转速不足规定转速(例如,约 400rpm)的情况下,散热部28的散热不充分,不能由珀耳贴元件36发挥所希望的冷却性能。 因此,在室内风扇8的转速在规定转速以上的情况下,允许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另一 方面,在不足规定转速的情况下,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由此,既可以防止因散热不足而珀耳贴元件36的动作不稳定,又可以防止不能发 挥珀耳贴元件36的冷却性能而在放电电极38得不到规定的结露水而产生臭氧。另外,在室内风扇8的转速低时,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放电音有时较显著,在不足规定转速的情 况下,通过将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停止,可以避免这种噪音的产生。另外,作为上述(iii)的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异常,设定高电压变压器24的故 障(输出电压的异常)和珀耳贴驱动电源44的故障(输出电压的异常),在通过包含静电 雾化装置18、18A的异常检测装置的控制部42 (参照图13)未检测到高电压变压器24或珀 耳贴驱动电源44的故障的情况下,允许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另一方面,当检测到因 任意一方的故障导致异常时,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由此,可以防止静电雾化装 置18、18A在存在异常的状态下运转。图13是表示室内机的控制部72和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42的信号收发 的框图。如图13所示,吸入温度传感器92的输出、湿度传感器94的输出和转速检测装置 96的输出被输入到室内机的控制部72,并且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42监视高电压 变压器24的输出值和珀耳贴驱动电源44的输出值。在此,吸入温度传感器92和湿度传感 器94使用在制冷供暖或除湿的空调运转时的冷冻循环的控制中所使用的传感器。室内机的控制部72,只有在吸入温度传感器92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94检 测到的湿度在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区域内、且转速检测装置96检测到的室内 风扇8的转速在规定转速以上、并且来自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42的异常信号未 输入到控制部72的情况下,向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42输出运转许可信号,静电 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42接收运转许可信号,控制高电压变压器24和珀耳贴驱动电源 44。另一方面,在吸入温度传感器92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94检测到的湿度在 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区域外、或转速检测装置96检测到的室内风扇8的转速 不足规定转速、或者来自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42的异常信号已输入到室内机的 控制部72的情况下,不从控制部72向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42输出运转许可信 号,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另外,在图13的框图中,从室内机的控制部72向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控制部 42输出运转许可信号,但也可以代替运转许可信号而输出电源ON的信号。根据上述的结构,不需要测定珀耳贴元件的冷却面的温度的冷却面温度测定装置 等,结构简单,吸入温度传感器92和湿度传感器94可以兼用作在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 运转以外的空调运转中也使用的检测装置,可以防止成本上升。另外,设定了上述的(i) (iii)的参数作为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条 件,但也可以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由控制部72计算出静电雾化装置18、18A以外的室内机 的功率消耗,在所算出的功率消耗在容许电力值以下的情况下,允许静电雾化装置18、18A 运转,另一方面,当超过容许电力值时,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下面,参照表1对该参数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表1)
表1表示室内机的功率消耗的一个例子,当假设室内机的容许功率消耗为18W,且 设微机(控制部72)等的稳态消耗功率为IOW时,需要使用其余的8W,使静电雾化装置18、 18A、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或其它的驱动部并联运转。因此,设定为除静电雾化装置 18、18A以外,在所计算出的功率消耗的合计值为容许功率值(例如,14W)以下的情况下,允 许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另一方面,当超过容许功率值时,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 运转。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防止超过室内机的容许功率。接着,对在室内机主体2设置检测人的位置的人体检测装置,基于由人体检测装 置检测到的人的位置进行的空调控制进行说明。图14A 图14C、图15A、图15B和图16表示具备人体检测装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 的室内机,图14A 图14C表示前面板4关闭前面吸入口 2a的状态,与此相对,图15A和图 15B表示前面板4打开前面吸入口 2a的状态。如图16所示,在主体2的内部,不仅安装有上下地变更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上下叶 片12、和左右地变更空气的吹出方向的左右叶片14,还在前面吸入口 2a的下方的主体2通 过中叶片驱动机构116摆动自如地安装有在前面吸入口 2a的吹出口 10侧进行开关的中叶 片114。另外,前面板4的上部通过设置于其两端部的2个臂118、120而连结于主体2的 上部,通过对连结于臂118的驱动电动机(未图示)进行驱动控制,在空调运转时,前面板 4从空调机停止时的位置(前面吸入口 2a的封闭位置)向前斜上方移动。另外,上下叶片 12通过设置于其两端部的2个臂122、124连结于主体2的下部,关于其驱动方法,后面进行 叙述。(人体检测装置的结构)如图14B和图14C所示,在前面板4的上部以从前面板4的主平面突出的状态安 装有多个(例如,五个)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作为人体检测装置,如图17A 图17C所示,这些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被保持于传感器保持具136。另外,如 图14A所示,人体检测装置由罩100覆盖,图14B表示卸下罩100的状态。如图18A所示,将各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设置于前面板4的上部是 为了扩大各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的视野范围(后述的人体位置判别区域),最 大限度地确保远方视野。另外,如图18B所示,在运转开始时,通过使前面板4从停止位置 向前方移动,可以确保直到更远处的视野范围,并且如图18C所示,通过使前面板4从停止 位置向斜上方移动,可以进一步扩大视野范围。另外,各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 的位置不局限于前面板4的上部,另外,在前面板不可动的情况下,通过将人体检测装置安 装于前面板的上部或主体上部,比安装于下部时能够更加扩大视野范围。另外,如图18D所示,通过使各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从前面板4的主 平面突出而设置,可以将各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配置于更前方,如图18B 图18D所示,可以防止由于室内机的结构部(例如,上下叶片12、或使前面吸入口 2a成为敞开 状态的前面板4等)形成的死角,从而扩大视野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设置于前面板4,因此在前 面板4将前面吸入口 2a打开的状态时,各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随着前面板4 而发生移动,会更向前方突出。另外,传感器单元126由电路基板126a、安装于电路基板126a的透镜126b、安装 于透镜126b的内部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构成,关于其它传感器单元128、130、132、 134,该构成为同样的结构。另外,人体检测传感器由通过检测从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检测 人在否的红外线传感器构成,基于根据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的红外线量的变化而输出的脉冲 信号,由电路基板126a判定人在否。S卩,电路基板126a作为进行人的在否判定的在否判定 装置发挥作用。(基于人体检测装置的人位置推定)图19表示由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检测的人体位置判别区域,传感器 单元126、128、130、132、134可以分别在下面所示的区域检测是否有人。传感器单元126 区域A+C+D传感器单元128 区域B+E+F传感器单元130 区域C+G传感器单元132 区域D+E+H传感器单元134 区域F+IS卩,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传感器单元126、128能够检测的区域、和传感 器单元130、132、134能够检测的区域一部分重叠,使用比区域A I的数目少的数量的传 感器单元,检测各区域A I中是否有人在。另外,通过至少将三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安装于室内机的上部,能够对室内的人体 的位置相对于室内机从远近方向和左右方向、即在室内地板的什么位置进行二维地掌握。 图20表示设置有三个人体检测传感器时的所检测的区域,在图20的例子中,室内机附近的 区域中是否有人在通过一个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在距室内机较远的区域中是否有人在通 过二个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返回图19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传感器单元126、 128、130、132、134称为第一传感器单元126、第二传感器单元128、第三传感器单元130、第 四传感器单元132、第五传感器单元134。另外,区域C、D、E、F用二个传感器检测,因此叫 做重叠区域,与此相对,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区域A、B、G、H、I)用一个传感器检测,因此 叫做普通区域。另外,重叠区域分为左重叠区域C、D和右重叠区域E、F。图21是用于使用第一至第五传感器126、128、130、132、134在区域A I的各区 域设定后述的区域特性的流程图,图22是使用第一至第五传感器126、128、130、132、134判 定区域A I的哪个区域中有人的流程图,下面,参照这两个流程图对人的位置判定方法进 行说明。在步骤Sl中,首先判定在规定的周期Tl (例如,5秒)内左重叠区域中是否有人 在,在步骤S2中,在规定的条件下,将规定的传感器输出清零。表2表示左重叠区域的判定方法,在与表2所示的三个反应结果中的任意一个结果对应的情况下,将第一传感器单元126和第三传感器单元130的输出清零。在此,1定义 为有反应,0定义为无反应,清零定义为1 — 0。(表 2)表2(左重叠区域判定) 在步骤S3中,进一步判定在上述的周期Tl内在右重叠区域中是否有人在,在步骤 S4中,在规定的条件下,将规定的传感器输出清零。表3表示右重叠区域的判定方法,在与表3所示的三个反应结果中的任意一个结 果对应的情况下,将第二传感器单元128和第五传感器单元134的输出清零。(表 3)表3(右重叠区域判定) 另外,在与表2和表3所示的六个反应结果中的任意一个结果对应的情况下,将第 四传感器单元132的输出清零,移至步骤S5。在步骤S5中,基于表4判定在上述的规定周 期Tl内在普通区域中是否有人在,在步骤S6中,将全部传感器输出清零。(表 4)表4(普通区域判定) 另外,参照图23对只利用来自第一至第三传感器126、128、130的输出判定区域A、 B、C中是否有人在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23所示,在紧接时间tl之前的周期Tl中,在第一至第三传感器126、128、130 都OFF (无脉冲)的情况下,在时间tl时,判定为区域A、B、C中没有人在(A = 0、B = 0、C =0)。接着,在从时间tl到周期Tl后的时间t2的期间,在只有第一传感器126输出ON信号(有脉冲)、第二和第三传感器128、130为OFF的情况下,在时间t2时,判定为区域A中 有人、区域B、C中没有人(A = 1、B = 0、C = 0)。另外,在从时间t2到周期Tl后的时间t3 的期间,在第一和第三传感器126、130输出ON信号、第二传感器128为OFF的情况下,在时 间t3时,判定为区域C中有人、区域A、B中没有人(A = 0、B = 0、C= 1)。以下同样,对每 一周期Tl都判定各区域A、B、C中是否有人在。实际上,使用第一至第五传感器126、128、130、132、134,进行区域A I中的哪个 区域是否有人存的判定,表5表示使用来自全部传感器126、128、130、132、134的输出判定 各区域A I中是否有人在的判定结果。(表 5) 另外,在表5中,表2至表4所示的位置判定以外的位置判定配合步骤Si、S3、S5 的各自的判定结果来进行。基于该判定结果,将各区域A I判定为常有人的第一区域(常有人的场所)、有人的时间短的第二区域(人只通过的区域,滞留时间短的区域等通过区域)、有人的时间非 常短的第三区域(墙壁、窗户等人几乎不去的非生活区域)。以下,将第一区域、第二区域、 第三区域分别称为生活区划I、生活区划II、生活区划III,生活区划I、生活区划II、生活区 划III也可以分别称为区域特性I的区域、区域特性II的区域、区域特性III的区域。另 外,也可以将生活区划I (区域特性I)、生活区划II (区域特性II) 一并作为生活区域(人 生活的区域),与此相对,将生活区划III (区域特性III)作为非生活区域(人不在此生活 的区域),根据是否有人在的频度对生活的区域进行大致分类。该判别在图21的流程图的步骤S7以后进行,参照图24和图25对该判别方法进 行说明。图24表示在由一个卧室、LD (客厅兼餐厅)和厨房构成的ILDK的LD中设置本发 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情况,图24的椭圆所示的区域表示实验者申报的常有人的场所。如上所述,在每一周期Tl都判定各区域A I中是否有人在,作为周期Tl的反应 结果(判定)输出1(有反应)或0(无反应),将该判定返复进行多次之后,在步骤S7中, 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的空调机的累计运转时间。当在步骤S7中判定为未经过规定时间时, 回到步骤Si,另一方面,当判定为已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将各区域A I的在该规定时间内 累计的反应结果与2个阈值进行比较,由此将各区域A I分别判别为生活区划I III 中任意一个。参照图25对长期累计结果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设定第一阈值和比第一阈值小 的第二阈值,在步骤S8中,判定各区域A I的长期累计结果是否比第一阈值多,判定为比 第一阈值多的区域在步骤S9中判别为生活区划I。另外,在步骤S8中,当判定为各区域A I的长期累计结果比第一阈值少时,在步骤SlO中,判定各区域A I的长期累计结果是否 比第二阈值多,判定为比第二阈值多的区域在步骤Sll中判别为生活区划II,另一方面,判 定为比第二阈值少的区域在步骤S12中判别为生活区划III。在图25的例子中,区域E、F、I被判别为生活区划I,区域B、H被判别为生活区划 II,区域A、C、D、G被判别为生活区划III。另外,图26表示在另一 LDK的LD内设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情况,图27 表示以在该情况下的长期累计结果为基础对各区域A I进行判别的结果。在图26的例 子中,区域C、E、G被判别为生活区划I,区域A、B、D、H被判别为生活区划II,区域F、I被判 别为生活区划III。另外,上述的区域特性(生活区划)的判别在每规定时间都返复进行,但只要不移 动配置于要判别的室内的沙发、餐桌等,判别结果几乎不变。接着,参照图22的流程图对各区域A I中是否有人在的最终判定进行说明。步骤S21 S26与上述的图21的流程图的步骤Sl S6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27中,判定是否得到了规定次数M(例如,15次)的周期Tl的反应结果,当判定为 周期Tl未达到规定次数M时,回到步骤S21,另一方面,当判定为周期Tl达到了规定次数M 时,在步骤S28中,以周期TlXM的反应结果的合计为累计反应期间次数,并计算出一次量 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将该累计反应期间次数的计算返复多次,在步骤S29中,判定是否得 到了规定次数量(例如,N = 4)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的计算结果,当判定为未达到规定次 数时,回到步骤S21,另一方面,当判定为达到了规定次数时,在步骤S30中,根据已判别的区域特性和规定次数量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推定各区域A I中是否有人在。另外,在步骤S31中,从累计反应期间次数的计算次数(N)减去1,回到步骤S21, 由此重复进行规定次数量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的计算。表6表示最新的一次量(时间Tl XM)的反应结果的履历,在表6中,例如,Σ AO 意思是指区域A的一次量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表 6) 在此,设紧接Σ AO之前的一次量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为Σ Al,设其再前一次量的 累计反应期间次数为Σ Α2···,在N = 4的情况下,就生活区划I而言,即使过去4次量的履 历(Σ Α4、ΣΑ3、Σ Α2、ΣΑ1)中、一次以上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为1次,则判定为有人。另 外,就生活区划II而言,即使过去4次的履历中、一次以上的累计反应期间次数为2次以 上,则判定为有人,并且就生活区划III而言,只要过去4次的履历中、二次以上的累计反应 期间次数为3次以上,则判定为有人。接着,在从上述的人在否判定起经过时间Tl XM后,同样根据过去4次量的履历、 生活区划和累计反应期间次数,进行人在否的推定。S卩,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使用比判别区域A I的数量少的数量的传感 器推定人在否,因此在每规定周期的推定中,有可能误判人的位置,因此避免不管是不是重 叠区域在单独地规定周期内进行人的位置推定,通过根据将每规定周期的区域判定结果长 期累计获得的区域特性、和将N次量的每规定周期的区域判定结果累计求出的各区域的累 计反应期间次数的过去的履历来推定人的所在地,可以得到概率高的人的位置推定结果。表7表示如此进行判定人在否且设定为Tl = 5秒、M = 12次情况下的在推定所 需要的时间、不在推定所需要的时间。(表 7) 这样,在利用第一至第五传感器126、128、130、132、134将利用本发明的空调机的 室内机要进行空调的区域区划为多个区域A I之后,决定各区域A I的区域特性(生 活区划I III),再根据各区域A I的区域特性,变更在推定所需要的时间、不在推定所 需要的时间。
S卩,由于在变更了空调设定之后,直到风到达需要1分钟左右,因此即使在短时间 (例如,数秒)内变更空调设定也有损于舒适性,不仅如此,而且对于人瞬间不在的场所,从 节能的观点出发,优选不经常进行空调。因此,首先检测各区域A I中人在否,然后特别 将有人的区域的空调设定最佳化。详细而言,以判别为生活区划II的区域的在否推定所需要的时间为标准,在判别 为生活区划I的区域内,用比判别为生活区划II的区域短的时间间隔推定人的存在,与此 相对,在人离开了该区域的情况下,用比判别为生活区划II的区域长的时间间隔推定人的 不存在,由此将在推定所需要的时间设定为较短,将不在推定所需要的时间设定为较长。相 反,在判别为生活区划III的区域内,用比判别为生活区划II的区域长的时间间隔推定人 的存在,与此相对,在人离开了该区域的情况下,用比判别为生活区划II的区域短的时间 间隔推定人的不存在,由此将在推定所需要的时间设定为较长,将不在推定所需要的时间 设定为较短。另外,如上所述,各区域的生活区划根据长期累计结果而改变,据此,在推定所 需要的时间和不在推定所需要的时间也进行可变设定。(风向控制)另外,根据各区域A I的空调设定,进行室内风扇8的转速控制以及上下叶片12 和左右叶片14的风向控制,下面,对这些控制进行说明。供暖时的风向控制通过向判定为有人的区域中的人的脚跟前控制风向,使暖风到 达脚附近,制冷时的风向控制通过向人的头顶上方控制风向,使冷风到达头顶上方。风向根 据室内风扇8的转速、和上下叶片12或左右叶片14的角度来调节。图28表示上下叶片12的旋转控制,在空调机停止时,如(a)所示,前面板4、上下 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处于全封闭的状态。在制冷时,为了使吹出空气(冷风)到达人的头顶上方(制冷时,为天花板气流), 从(a)所示的状态,经过(b)所示的状态,到达(c)所示的状态。首先,驱动控制臂118、120, 前面板4离开前面吸入口 2a,同时驱动控制臂122、124,上下叶片12离开吹出口 10。在(c)的状态下,从吹出口 10吹出的空气通过上下叶片12导向水平方向,但因上 下叶片12的下游侧端部向上方弯曲,因此能够将空气送到房间的远方。此时,吹出口 10的 上方即前面板4的下方由中叶片114封闭,从吹出口 10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不会导入前面 吸入口 2a。另一方面,在供暖时,为了使吹出空气(暖风)到达人的脚附近(供暖时,为脚下 气流),从(a)所示的状态,经过(b)所示的状态,到达(d)所示的状态。在(d)的状态下, 从吹出口 10吹出的空气通过上下叶片12导向斜下方,但因上下叶片12的下游侧端部向主 体侧弯曲,因此能够将易滞留于房间的上方的暖空气送到房间的下方。另外,(e)用于稳定前的制冷时,吹出空气朝向人体(朝向人体的气流)。图29表示进行各区域A I的空调时的室内风扇8的设定转速,Al、A2、A3分别 为位于距室内机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的区域的基准转速,A4为距离相同时的区域较远造 成的转速差,例如,分别进行如下设定。Al :800rpm(供暖时)、700rpm(制冷时)A2 IOOOrpm (供暖时)、900rpm(制冷时)A3 :1200rpm(供暖时)U IOOrpm (制冷时)
A4 IOOrpm (冷暖共用)在此,作为表示各区域的距室内机的距离、距室内机正面的角度、高低差等与室内 机的位置关系的表达,导入相对位置这种表达。另外,在各区域内,利用空调要求度来表示易进行空调、难以进行空调的程度,空 调要求度越高,越难以进行空调,空调要求度越低,越易进行空调。例如,距室内机的距离越 远,吹出空气越难以到达,越难以进行空调,因此空调要求度越高。即,空调要求度与距室内 机的相对位置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距室内机的相对位置,确定空调要 求度。因此,意味着进行各区域A I的空调时的室内风扇8的设定转速,当空调要求度 越高时设定为越高转速。即,要空调的区域的位置距室内机越远,室内风扇8的设定转速设 定为越高转速,并且在距室内机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从室内机的正面起越偏向左右的区 域,室内风扇8的设定转速设定为越高转速。另外,在要空调的区域为一个的情况下,设定 为该区域的设定转速(风量),在要空调的区域为多个的情况下,设定为空调要求度高的区 域的设定转速。另外,图30表示供暖时的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设定角度,B1、B2、B3分别 为位于距室内机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的区域的基准上下叶片角度,B4为距离相同时的区 域远造成的上下叶片的角度差,与此相对,Cl和C2为左右区域的基准左右叶片角度(左转 为正方向),C3和C4为区域远造成的左右叶片14的角度差,例如,分别进行如下设定。另 外,上下叶片12的角度是指,在叶片向上凸起的状态下,设连接叶片的前后端的线为水平 的情况下为0°,以该位置为基准,沿逆时针方向计测时的角度。Bl 70°B2 55°B3 45°B4 10°Cl 0°C2 15°C3 30°C4 45°S卩,在进行接近室内机的区域A或B的供暖的情况下,上下叶片12设定为第一角 度(例如,70° ),并且室内风扇8的转速设定为第一转速(例如,SOOrpm),向区域A或B的 室内机侧的边缘部(人的脚跟前)控制风向,使暖风到达脚附近。另外,在进行位于距室内 机中距离的区域C、D、E或F的供暖的情况下,上下叶片12设定为比第一角度小的第二角度 (例如,55° ),并且室内风扇8的转速设定为比第一转速高的第二转速(例如,lOOOrpm), 向区域C、D、E或F的室内机侧的边缘部(人的脚跟前)控制风向,使暖风到达脚附近。另 外,在进行距室内机最远的区域G、H或I的供暖的情况下,上下叶片12设定为比第二角度 小的第三角度(例如,45° ),并且室内风扇8的转速设定为比第二转速高的第三转速(例 如,1200rpm),向区域G、H或I的室内机侧的边缘部(人的脚跟前)控制风向,使暖风到达 脚附近。另外,图31表示上升或不稳定区域的制冷时的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设定角度,E1、E2、E3分别为位于距室内机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的区域的基准上下叶片角度, E4为距离相同时的区域远造成的上下叶片的角度差,与此相对,Fl和F2为左右区域的基准 左右叶片角度(左转为正方向),F3和F4为区域远造成的左右叶片14的角度差,例如,分 别进行如下设定。另外,上升是指空调机的运转开始时的状态,不稳定区域是指当前的室内 的空调状态未达到设定的条件(例如,设定温度)的状态。El 50°E2 35°E3 25°E4 10°Fl 0°F2 15°F3 25°F4 :35°另外,图32表示稳定区域的制冷时的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设定角度,Hl 为天花板气流时的基准上下叶片角度,H2为逃逸气流时的基准上下叶片角度,H3为距离远 造成的上下叶片的角度差,与此相对,Il和12为左右区域的基准左右叶片角度(左转为正 方向),13和14为区域远造成的左右叶片14的角度差,例如,分别进行如下设定。另外,稳 定区域是指当前室内的空调状态达到了所设定的条件(例如,设定温度)的状态。Hl: 180°H2 190°H3 :5°Il 0°12:15°13 25°14 35°在此,如图28(c)所示,天花板气流是如下气流使上下叶片12位于吹出口 10的 下部,完全由叶片的凹面接收吹出风,并将风送出而成的气流。逃逸气流是如下气流与天 花板气流时相比使上下叶片12位于稍上部,使吹出风的一部分(微量)也流到叶片的凸面 侧(叶片的下方),形成难以在叶片凸面上发生结露的状态,并将风送出而成的气流。在进行接近室内机的区域A或B的制冷的情况下,上下叶片12设定为自水平向下 方仅倾斜规定角度(例如,5° ),室内风扇8的转速设定为第一转速(为比供暖时的第一 转速少的转速,例如,700rpm),按照使冷风到达区域A或B的头顶上方、且冷气喷淋状地落 下来的方式进行设定。另外,在进行位于距室内机中距离的区域C、D、E或F的制冷的情况 下,上下叶片12设定为大致水平,室内风扇8的转速设定为比第一转速高的第二转速(为 比供暖时的第二转速少的转速,例如,900rpm),按照使冷风到达区域C、D、E或F的头顶上 方的方式进行设定。另外,在进行距室内机最远的区域G、H或I的制冷的情况下,上下叶片 12设定为自水平向上方倾斜规定角度(例如,5° ),室内风扇8的转速设定为比第二转速 高的第三转速(为比供暖时的第三转速少的转速,例如,llOOrpm),按照使冷风到达区域G、 H或I的头顶上方的方式进行设定。
接着,参照图33的流程图对根据要空调的区域的数量进行的风向控制进行说明。在空调运转开始之后,在步骤S41中,首先进行区域A I的人在否判定,在步骤 S42中判定为有人的区域为一个即要进行空调的区域为一个的情况下,在步骤S43中,基于 根据该区域设定的风量、风向进行空调。当在步骤S42中判定为要进行空调的区域不是一 个时,在步骤S44中,判定要进行空调的区域是否为二个,在要进行空调的区域为二个的情 况下,移至步骤S45。在步骤S45中,风量设定为空调要求度高的区域的设定风量,如图34A 图34E所 示,将二个区域的配置模式识别为五个模式中任意一个,在下一步骤S46中,根据所识别的 模式,如表8所示进行控制。(表 8) 在此,模式1表示距离为中距离、且夹着室内机正面而相邻的二个区域的情况,模 式2表示与室内机的角度大致一致且在前后关系上相邻的二个区域的情况。另外模式3表 示与室内机的角度大致一致且在前后关系上分离的二个区域的情况。模式4表示与室内机 的距离大致一致且角度不同的二个区域的情况。模式5表示分离的二个区域、换言之与室 内机的距离不同且角度也不同的二个区域的情况。模式1 4的上下风向在供暖时固定于要求度低的区域,另一方面,在制冷时固定 于要求度高的区域。另外,模式5的上下风向通过控制上下叶片12的动作,重复如下动作 在二个区域(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区域停留规定时间(角度固定)之后,向第二区 域改变风向,在第二区域停留规定时间之后,向第一区域改变风向。另外,各区域的停留时 间例如根据距室内机的距离而分别设定,优选距室内机的距离越远越延长停留时间。另外,模式1的左右风向固定于相邻的二个区域的中央,在模式2和3的情况下, 二个区域从室内机看时视为位于大致同一方向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其左右风向固定于要求 度高的区域。另外,模式4和由分离的二个区域的配置构成的模式5的左右风向与上下叶 片12的控制同样地控制左右叶片14的动作,重复如下动作在第一区域停留规定时间之 后,向第二区域改变风向,在第二区域停留规定时间之后,向第一区域改变风向。另外,各区 域的停留时间分别根据对于各区域的距室内机的相对位置、例如距室内机正面的角度而设 定,优选距室内机正面的角度越大,越延长停留时间。另外,当在步骤S44中判定为要进行空调的区域不是二个时,在步骤S47中,将要 进行空调的三个以上的区域根据其配置判定为通常模式和特殊模式等二个模式中的任意 一模式。在此,特殊模式表示距离为中距离且夹着室内机的正面而相邻的二个区域、和距离 为远距离且位于室内机正面的一个区域共计三个区域的情况,除此以外的三个以上的区域的情况表示为通常模式。在要进行空调的区域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风量设定为空调要求 度最高的区域的设定风量,当在步骤S47中判定为图35A所示的特殊模式(中央相邻)时, 在步骤S48中,风向设定为与图34A的模式1同样。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7中判定为不是特殊模式时,在步骤S49中,进行图35B或 图35C所示的通常模式的控制,上下风向在最接近室内机的区域的上下叶片12的设定角 度、与最远离室内机的区域的上下叶片12的设定角度之间进行变更。另外,通常模式时的左右风向是将两端的区域(图35B中,为区域C和I ;图35C 中,为区域C和H ;)的左右叶片14的设定角度设定为左端角度和右端角度,并重复如下动 作在左端角度停留规定时间之后,向右端侧的区域改变风向(摇摆),在右端角度停留规 定时间之后,向左端侧的区域改变风向(摇摆)。另外,摇摆时的左右叶片14的动作速度设 定为比上述的模式4和5的左右叶片14的动作速度慢。另外,左端角度或右端角度的停留 时间,例如根据距室内机正面的角度而分别设定,优选距室内机正面的角度越大,越延长停 留时间。另外,在步骤S43、S46、S48或S49中进行了各自的空调控制之后,回到步骤S41。(皮肤护理和房间护理控制)在此,关于将上述说明的使用人体检测装置(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 的风向控制与静电雾化装置18、18A组合从而更有效地活用静电雾的方法进行说明。如上 所述,静电雾不仅具有除去臭气成分的除臭效果,还具有改善肤质的效果。该改善肤质效果 是指,如果静电雾到达居住者的肌肤,则虽然存在个人差异,但会给人的肌肤带来润泽。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当人在室内时以发挥改善人的肤质的效果为主要目的而发生 静电雾的控制设定皮肤护理模式,将人不在室内、即不在时以发挥室内的除臭效果为主要 目的而发生静电雾的控制设定为房间护理模式。另外,在皮肤护理模式下发生的静电雾与 室内的臭气成分发生反应的情况下,发挥除臭效果。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备室内机,该室内机具有检测人在否的人体检测传感器作 为人体检测装置(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和发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 18A,上述空调机的控制设置有人在室内时进行的皮肤护理模式和人不在室内时进行的房 间护理模式等二个模式。即,在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判定为在规定的区域有人的 情况下,设定为皮肤护理模式,向该规定的区域的方向进行风向控制,使静电雾到达检测到 的人或该规定的区域;在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判定为没有人的情况下,设定为房 间护理模式,使静电雾到达上方或远方的区域。另外,上述已说明的风向控制配合供暖时和 制冷时的室内的温度和室内的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进行控制,但静电雾既可以配合冷暖运转 来发生,也可以配合停止了冷冻循环的送风运转来发生。通过这种结构,在皮肤护理模式中,可以由静电雾给人的皮肤带来润泽。另外,在 房间护理模式中,由于人不在室内,所以无需考虑使吹出气流不要对着人体等的顾虑,可以 遍及上方的天花板和房间的周围整体而高效且有效地对附着于墙壁和窗帘等的臭气成分 进行除臭或除菌,可以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下面,对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详细地检测人存在的方向和区域并进行精密地控制 的方法进行说明。在人在室内时进行的皮肤护理模式中,根据各区域A I的空调设定,与上述的风向控制同样地进行室内风扇8的转速控制和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风向控制,在供 暖时,向判定为有人的区域中的人的脚跟前控制风向,并且在制冷时,将风向控制为使吹出 空气(冷风)到达判定为有人的区域的上方。同时,使静电雾化装置18、18A动作,使静电 雾化装置18、18A发生的静电雾与暖风或冷风一同到达居住者,进行皮肤护理。另外,在皮肤护理模式中,也可以不是向判定为有人的区域进行风向控制,而是以 静电雾到达有人的频度高的区域(区域特性I的区域)的方式进行室内风扇8的转速控制 和上下叶片12及左右叶片14的风向控制。另一方面,在人不在时进行的房间护理模式中,首先为了除去墙壁面和窗帘或地 板和天花板的附着臭,使室内风扇8和静电雾化装置18、18A动作,如图29和图32所示,按 照静电雾以在制冷时进行的天花板气流按区域A、B、C、F、G、H、I的顺序在规定时间到达该 区域的方式控制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理由是,区域A、B、C、F、G、H、I在所划分的9个区域中是位于外侧的区域,距室内 机远,假定这些区域存在有墙壁和窗帘。另外,通过采用吹到上方的天花板气流,也可以使 静电雾到达预计附着有烟草等的臭气的天花板,并且通过天花板气流而沿天花板流动的静 电雾与墙壁面发生碰撞而流到下方,因此也可以进行地板的除臭和除菌。在此,区域A、B位于室内机的设置面(墙壁面)的附近,因此有可能不能用天花板 气流充分地进行该设置面的除臭、除菌。因此,也可以代替图32的风向控制,如图36所示, 而设定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角度进行风向控制。Jl :0° 25°J2 25° 50°J3 50° 90°Kl -5° 5°K2 :0° 15°K3:0° 60°Κ4 :5° 20°Κ5 15° 45°接着,考虑上述的区域特性I、II、III,进行室内风扇8、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 片14的控制。S卩,区域特性I的区域为有人的频度高的区域,有人的频度按区域特性 I — II — III的顺序降低。因此,从有人的频度高的区域起,依次进行室内风扇8、上下叶 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控制,使静电雾在规定时间依次到达区域特性I III的区域。另 外,有人的频度高的区域附着有臭气的可能性高,因此按区域特性III -II-I的顺序增 加使静电雾到达的规定时间。通过这样进行风向控制,即使附着有臭气,也可以除去。相反,有人的频度高的区域在人在室内时进行的皮肤护理模式中,也可以认为被 充分供给着静电雾,因此也可以从有人的频度低的区域起,依次进行室内风扇8、上下叶片 12和左右叶片14的控制,使静电雾在规定时间依次到达区域特性I III的区域。另外, 有人的频度低的区域在皮肤护理模式中也可以认为未充分地除去臭气,因此也可以按区域 特性I — II — III的顺序增加使静电雾到达的规定时间。通过这样进行风向控制,也可以 除去未被充分除去而剩余的臭气。或者,也可以设置将在皮肤护理模式中判定为有人的时间进行累计的装置,根据由该累计装置累计的时间,变更静电雾到达的时间。即,认为累计时间越长,臭气越有残留, 因此在房间护理模式中,通过延长静电雾到达的规定的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除臭效果或 除菌效果。另外,在图29的例子中,空调时的室内风扇8的最大设定转速为1200rpm,但由于 在人不在时完全不需要考虑噪音等,因此也可以如图37所示,加上风向变更装置(上下叶 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空气阻力,来设定室内风扇8的转速,提高静电雾的到达性。Ll :1200rpmL2 :1300rpmL3 :1400rpm此时,当进一步使换气风扇单元16动作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时,可促进室内空 气的净化。另外,在皮肤护理和房间护理控制的途中由第一至第五传感器126、128、130、132、 134中任意一个检测到人进入室内时,根据检测到的区域的空调设定,恢复到进行室内风扇 8的转速控制、上下叶片12和左右叶片14的风向控制的上述的“在室时控制”。另外,人不在的情况可以考虑在空调机的运转中暂时不在的情况、和将空调停止 而退出的情况等。在运转中暂时不在的情况下,冷暖运转也可以随着不在时间拖延而直接 开始房间护理模式,作为后述的节能运转,也可以进行房间护理模式。在因退出而不在的情 况下,也可以在送风运转下,进行规定时间的房间护理模式。(不在检测节能控制和防忘关机控制)在室内机设置有定时器,使用该定时器进行不在检测节能控制和防忘关机控制作 为省电运转。下面,对以房间护理模式的形式进行不在检测节能控制和防忘关机控制的方 法进行说明。图38表示人在室内和人不在室内时通过控制室内风扇8的风量(转速)和设置 于室外机的压缩机的能力来实现省电运转的例子。S卩,当增大室内风扇8的风量时,热交换器6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在压缩机的频率 相同的情况下,制冷或供暖能力增大,因此为了将室内温度保持为相同的设定温度,可以降 低压缩机的频率,必要的消耗功率减少。另外,当人不在时,即使增大室内风扇8的风量也 不会产生气流过强引起的不快感、和室内风扇8的噪音增大引起的舒适性等问题。而且,此 时通过同时产生静电雾并吹出,可以使静电雾遍布房间的各个角落,可以设定为房间护理 模式进行除臭和杀菌。如图38所示,当由第一至第五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检测到所有区域 A I都没有人时(t0),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定时器的计时开始后在时间tl (例如,10分钟) 时确认人不在时,增大室内风扇8的风量,并且将压缩机的频率阶段地减小直到时间t2(例 如,计时开始后30分钟)。经过时间tl后,室内风扇8的风量保持为恒定(极限值),经过 时间t2后,压缩机的频率保持为恒定(极限值),但当在时间t2、时间t3(例如,计时开始 后1小时)、时间t4 (例如,计时开始后2小时)、时间t5 (例如,计时开始后4小时)时确 认持续没有人在时,在时间t5时,将空调机的运转停止,防止空调机忘记被关机。另外,当在从时间tl到时间t5期间检测到人的存在时,恢复到时间tl以前的设 定风量和设定频率。
接着,作为另一省电运转,对根据经过时间将室内的设定温度变更到目标温度的 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参照表9和图39对供暖时的控制进行说明。(表 9) 图39表示温度变化的一个例子,在此,对将设定温度Tset设定为28°C、将目标温 度(极限值)设定为20°C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ΔΤ为设定温度Tset和目标温度的温 差。顺便说一下,目标温度采用在人不在时以节能为目标使供暖能力降低时的极限值。当由第一至第五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检测到所有区域A I都没有 人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定时器的计时开始后,在时间tl (例如,10分钟)时确认人不在 时,将设定温度Tset自动地降低2°C (1/4 Δ Τ)。进而,当在时间t2(例如,计时开始后30分 钟)时确认人不在时,再将设定温度Tset自动地降低2°C (1/4 Δ Τ)。以下,同样地当在时 间t3(例如,计时开始后1小时)和时间t4(例如,计时开始后2小时)时确认人不在时, 分别将设定温度Tset自动地降低2°C (1/4 Δ Τ)。这样,使供暖能力随着自动降低设定温度 Tset而降低只要降低压缩机的频率即可。例如,只要将直到t2所进行的降低依次降低至 t5即可。在时间t4时,从设定温度Tset起共降低了 8°C成为与目标温度相等的温度20°C, 因此直到时间t5 (例如,计时开始后4小时)都将设定温度Tset维持为目标温度,但是,当 在时间t5时确认依然人不在时,停止空调机的运转,防止空调机忘记被关机。这样,可以进 行基于不在检测的节能控制,防止浪费的供暖运转,从而降低功率消耗。而且,当此时增大 风量时,通过同时产生静电雾并吹出,可以使静电雾遍布房间的各个角落,可以设定为房间 护理模式进行除臭和杀菌。另外,当在从时间tl到时间t5期间检测到人的存在时,恢复到时间tl以前的设 定温度Tset。另外,温度变化幅度(降低温度)根据设定温度Tset和目标温度的温差Δ T设定 为如表9所示,温差ΔΤ越小,温度变化幅度就越小。另外,在设定温度Tset比目标温度低 的情况下,维持为现状温度,但是,当在时间t5时确认人不在时,停止空调机的运转是与图 39的例子相同的。接下来,参照表10和图40对制冷时的控制进行说明。(表 10) 图40表示温度变化的一个例子,在此,对将设定温度Tset设定为20°C、将目标温 度(极限值)设定为28°C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ΔΤ为设定温度Tset和目标温度的温差。当由第一至第五传感器单元126、128、130、132、134检测到所有区域A I都没有 人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定时器的计时开始后,在时间tl (例如,10分钟)时确认人不在 时,将设定温度Tset自动地仅增大2°C (1/4ΔΤ)。另外,当在时间t2 (例如,计时开始后30 分钟)时确认人不在时,再将设定温度Tset自动地仅增大2°C (1/4 Δ Τ)。以下,同样地当 在时间t3 (例如,计时开始后1小时)和时间t4 (例如,计时开始后2小时)时确认人不在 时,分别将设定温度Tset自动地仅增大2°C (1/4ΔΤ)。在时间t4时,从设定温度Tset起共增大了 8°C成为与目标温度相等的温度28°C, 因此直到时间t5 (例如,计时开始后4小时)都将设定温度Tset维持为目标温度,但是,当 在时间t5时确认人依然不在时,停止空调的运转,防止空调机忘记被关机。这样,可以进行 基于不在检测的节能控制,防止浪费的制冷运转,从而降低功率消耗。而且,当此时增大风 量时,通过同时产生静电雾并吹出,可以使静电雾遍布房间的各个角落,可以设定为房间护 理模式进行除臭和杀菌。另外,当在从时间tl到时间t5期间检测到人的存在时,恢复到时间tl以前的设 定温度Tset。另外,温度变化幅度(增大温度)根据设定温度Tset和目标温度的温差ΔΤ设定 为如表10所示,温差ΔΤ越小,温度变化幅度就越小。另外,在设定温度Tset比目标温度 高的情况下,维持为现状温度,但是,当在时间t5时确认人不在时,停止空调的运转是与图 40的例子相同的。另外,上述的图38 图40的例子都是在通常运转中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人的情况 下进行功率消耗比通常运转时小的省电运转的例子,其后,再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人的情况 下,停止空调机的运转,实现节能(“通常运转”是指“使用者指示的运转”)。另外,尽管长时间持续人不在,但在人体检测传感器误检测到可能会引起温度变 化的窗帘等人以外的干扰的情况下,也考虑在不在(无人)状态下一直持续通常运转,因此 当经过比时间t5长的规定时间t6 (例如,24小时)时,通过停止运转,能够可靠地防止忘记 关机。另外,优选在时间t5或比时间t5长的规定时间t6经过后的即将运转停止之前,用 声音或LED灯等听觉地或视觉地向主体和遥控器发出通知,或在画面上显示文字。另外,当 在遥控器上设置自动停止选择装置时,使用方便性提高,该自动停止选择装置能够选择是 否进行在时间t5或比时间t5长的规定时间t6经过后的自动运转停止。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空调机只有在吸入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在静电雾化装置的运转 许可区域内的情况下,才允许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因此不会发生异常声音和臭氧,能够实现 静电雾化装置的长寿命化或节能,因此作为包含一般家庭用的空调机的各种各样的空调机 极其有用。另外,在设置有皮肤护理模式或房间护理模式等的空调机中,通过根据人在否来 改善人的肤质或净化房间,能够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因此尤其是作为一般家庭用的空调 机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室内机,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检测吸入到所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的吸入温度检测装置、和检测吸入到所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湿度的湿度检测装置,基于吸入到所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设定所述静电雾化装置的运转许可区域,在由所述吸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和由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在所述运转许可区域内的情况下,允许所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另一方面,在由所述吸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和由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在所述运转许可区域外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并且至少将吸入所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湿度在第一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作为过剩结露区域设定为所述运转许可区域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将吸入到所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湿度在比所述第一规定值小的第二规定值以下的情况 设定为即使所述静电雾化装置发挥最大能力也达不到露点温度的第一性能外区域,并且 将根据湿润空气图表求出的露点温度成为冰点下的区域设定为冰点下区域, 将除所述第一性能外区域和所述冰点下区域以外的区域设定为所述运转许可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将吸入所述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设定为妨碍所述静电雾化装置 的正常动作的第二性能外区域,将除该第二性能外区域以外的区域设定为所述运转许可区域。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的室内风扇的转速检测装置,在由该转速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室内风扇的转速在规定转速以上的情况下,允许所述 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另一方面,在由所述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室内风扇的转速小于 所述规定转速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所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异常检测装置,在通过该异常检测装置未检测到所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异常的情况下,允许所述静电雾 化装置的运转,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异常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静电雾化装置的异常的情 况下,禁止所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计算除所述静电雾化装置以外的所述室内机的功率消耗的功率消耗计算装置, 在通过该功率消耗计算装置计算的功率消耗的合计值在容许功率值以下的情况下,允 许所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另一方面,当通过所述功率消耗计算装置计算的功率消耗的合 计值超出所述容许功率值时,禁止所述静电雾化装置运转。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人在否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具有如下两种模式皮肤护理模式,当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被判定为规 定区域有人的情况下,向所述规定区域的方向进行风向控制,使静电雾到达所述规定区域;房间护理模式,当所述检测范围内被判定为没有人的情况下,使静电雾到达上方或远方的 区域。
8.—种空调机,其具备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有检测人在否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和产生 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两种模式皮肤护理模式,当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被判定为规 定区域有人的情况下,向所述规定区域的方向进行风向控制,使静电雾到达所述规定区域; 房间护理模式,其当所述检测范围内被判定为没有人的情况下,使静电雾到达上方或远方 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将房间护理模式作为停止了冷冻循环的送风运转来进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基于吸入室内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设定静电雾化装置(18、18A)的运转许可区域,在由吸入温度检测装置(92)检测的温度和由湿度检测装置(94)检测的湿度在运转许可区域内的情况下,允许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另一方面,在由吸入温度检测装置(92)检测的温度和由湿度检测装置(94)检测的湿度在运转许可区域外的情况下,禁止静电雾化装置(18、18A)运转。
文档编号F24F11/02GK101903710SQ20088012200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久保次雄, 向井靖人, 山口成人, 川添大辅, 神野宁, 米泽胜, 赤岭育雄, 长谷川博基, 高桥正敏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