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295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炒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热利用的环保节能炒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炒炉见图1至图3所示,一般是在炒炉210的上面直接放置炒锅220, 炉头212燃烧产生的火焰向上到达炒锅220的底部,而炉头212燃烧产生的火焰的热气就 沿着通道211直接排出外界。这样的结构使得热气里带有的热能没有得以利用,原有炒炉 的热效率为16%至20%,噪音过大,废气温度过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还造成了高温 的使用环境,使炒炉操作者如厨师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炒炉没有充分利用到燃烧产 生的能量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燃烧产生能量的炒炉。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炒炉,包括炉体和炒锅,所 述炉体里设置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和所述炒锅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燃烧装置 燃烧产生的能量为所述炒锅充分吸收的阻火装置。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环及阻火件,所述阻火环的内壁 与所述炒锅的锅边相贴合,所述阻火件的内表面包围住所述炒锅底面并且相互平行。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环及阻火件,所述阻火环的内壁 与所述炒锅的锅边相贴合,所述阻火环与所述阻火件相连接处设置有烟道孔。所述阻火件 的内表面包围住所述整个炒锅底面并且相互平行,所述阻火件的内表面与炒锅底面的距离 为1至18mm。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炒锅包括锅底底面区域及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连接 的锅底表面区域,所述阻火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的连接板,所 述第一板、第二板的内表面分别为与所述炒锅的锅底底面区域相平行的第一内表面、与所 述锅底表面区域相平行的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第二内表面的外侧分别均勻设置 有排出烟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 1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8mm。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 12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6mm。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8mm, 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4mm。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mm或 4mm或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mm或3mm或4mm,所述第二板与 所述炉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炉体包括将所述阻火装置排出的烟气的余热吸收的热能交换器,所述热能交换器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箱,所 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连接有根据水箱水位高低而自动控制进冷 水的控制装置。在本发明所述的炒炉中,所述水箱与所述热能交换器的进水管上设置有将所述水 箱的水用水泵泵入所述热能交换器,所述热水箱、水箱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连通的导管。所 述炒炉正面设置有控制点火与熄火的接触式开关。实施本发明的炒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炒炉包括炉体和炒锅,包括炉体和炒锅,所述炉体里设置有燃烧装置,所 述炉体和所述炒锅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燃烧装置燃烧产生的能量为所述炒锅充分吸收的阻 火装置。这样的结构使燃烧产生的热能够被炒锅充分吸收,提高热效率至50%以上,加上热 的交换器的热效率可使整个热效率提高至70%以上,节约了能源。更进一步地,在炉体里面设置有可以吸收阻火装置里排出废气的热能交换器,可 以把冷水加热为热水,节约了能源,并使排出的废气温度降为50至60度,使得操作环境更 加舒适,还提供了热水,使得炒菜的速度更快。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炒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炒炉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Q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炒炉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右视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C剖面示意图;图12是图9的后视示意图;图13是图9的俯视示意图;图14是图10的A剖面示意图;图15是图10的B剖面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的阻火件的正视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俯视示意图;图18是图16的D剖面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的阻火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的炒锅与阻火件、阻火环、炉体装配在一起的正面示意图;图21是图20的E剖面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阻火件另一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俯视示意图;图24是阻火件和阻火环做成一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4至23所示,在本发明的炒炉第一实施例中,包括炉体和炒锅20,所述炉体 50里设置有燃烧装置,所述炉体50和所述炒锅20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燃烧装置燃烧产生的 能量为所述炒锅20充分吸收的阻火装置。燃烧装置为炉头22,炉头22选用中国专利申请 号200810065335. 6的高效节能炉头。在本实施例中,炉头2222的顶面加装有一个防止燃 烧产生的火焰分散的环形块。 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环30及阻火件90,所述阻火环30的内壁与所述炒锅20的 锅边相贴合,所述阻火环30与所述阻火件90相连接处设置有烟道孔。所述阻火件90的内表面包围住所述整个炒锅20底面并且相互平行,所述阻火件 90的内表面与炒锅20底面的距离为1至18mm.所述阻火环30的内壁与所述炒锅20的底 面相贴合,所述阻火件90的内表面包围住所述炒锅20底面并且相互平行。由图4至12所 示,炉体50为金属所制,其左右侧板为两块金属方板,在左右侧板的上端连接有方板,方板 的中间位置开有一个圆孔,圆孔上焊接有一个环形限位件120,限位件120内为垂直的圆柱 面,在限位件120的圆柱面里套有阻火环30,阻火环30的内部包括一个圆弧面31和中间的 圆孔。圆弧面31包围住炒锅20的底面,这样可以使热气减少外泄。阻火环30的下面连接 着阻火装置90,阻火装置90为一金属板折弯而成,包括第一板92、第二板91及连接所述第 一板92、第二板91的连接板,而所述炒锅20的底面包括锅底底面区域及与所述锅底底面区 域连接的锅底表面区域,其中锅底底面区域既是与炉头22顶面的环形块内的对应区域,同 时也是与所述第一板92的第一内表面相对应的区域;锅底表面区域则是与所述第二板91 的第二内表面相对应的区域。为了使阻火效果好,在设计与制造时使第一板92的第一内表 面与所述炒锅20的锅底底面区域相平行,第二板91的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相 平行。而在所述第一内表面、第二内表面的外侧分别均勻设置有排出烟气的第一通孔910、 第二通孔920。第一通孔910通常是做成环绕整个炉头22的一系列方孔或圆孔,优选做成 圆孔。同理,第二通孔920也是做成环绕整个炉头22的一系列方孔或圆孔,优选做成圆孔。如图24可知,阻火环30和阻火件90可以做成一体,在这上面开有烟道孔500。另外排废气也可以通过在圆弧面31上开设有孔,而第一通孔910、第二通孔920也 可以堵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图22、23所示,对于较小的炒锅20,阻火装置的内表面93可以只是由第一板92 构成,而不需要使用到第二板91和连接板。在内表面93上也设有排气孔930。为了使阻火效果好,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18mm,所 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8mm。另外第二内表面与锅底表面区域的 距离还可以选择2至12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还可以选择2至 6mm。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 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4mm。优选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距离为2mm或4mm 或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mm或3mm或4mm。
为了使阻火装置里排出的烟气的能量可以被另外利用,在第二板91与所述炉体 50的内壁可以通过焊接而密封连接在一起。为了把阻火装置排出的烟气的热量充分利用,在所述炉体50里设置有将所述阻 火装置排出的烟气的余热吸收的热能交换器100,热能交换器100里面设置有冷水,而烟气 则通过一条通道与热能交换器100里的冷水进行热交换后再排出炒炉。该热能交换器100 的具体设置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095144. X。热能交换器100分别连接有进水管81和出水管82,在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出 水管82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箱54,所述进水管81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箱59。水箱59的顶部 连接有根据水箱水位高低而自动控制进冷水的控制装置为了使水不会从水箱59溢出,在所述水箱59的顶部连接有根据水箱59水位高低 而自动控制进冷水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为一个控制水阀551,当水箱59里的水到达一 定水位时,控制水阀551就会堵住进水口 55,而当水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又会打开来进水。为了使所述水箱59的水可以自动循环,在所述热能交换器100的进水管81上设 置有将所述水箱59的水送入所述热能交换器100的水泵80。为了使热水箱54、水箱59的水可以自动循环使用,在热水箱54和水箱59的底部 和顶部设置有连通的导管53 (底部的导管未画出)。这样当热水箱54里的水满后就会通过 导管53流入水箱59中,再通过水泵80进入到热能交换器100里吸收热量。为了使炉头22能得到充足的空气,在炉头22下部连接着进气管的一端,进气管的 另一端连接有鼓风机56。为了便于使用时控制点火与熄火,在炒炉正面设置有控制点火与熄火的接触式开 关。在本发明的炉体50上设置有一个用脚压就可以打开点火的开关,本开关和炉头22为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65335. 6的高效节能炉头22配合使用,可以使当炒锅20离开炉体 50时,炉头22设置有检测火焰的离子探测器,感应到产生离子数量不足或者检测线路断开 就可以自动熄火。这样可以保护燃烧不足而导致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过大造成危险 或爆炸。整个炒炉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在炉头22将来自鼓风机56的空气和燃气点燃,燃烧产生的火焰比较短,长 度约为2. 0cm直达炒锅20的底面的锅底表面区域,由于炉头22产生的火焰短而集中,火焰 集中于锅底表面区域,使炒菜时锅中心温度最高,使炒菜达到足够的真正锅气,然后烟气穿 过第一通孔910、第二通孔920后再经孔41进入到加热热能交换器100的通道并与热能交 换器100里的水进行热交换,最后排出外界,使水温升高变为热水,热水再通过出水管82进 入到热水箱54里。本发明上述的构造使得本产品的点火装置使炒炉在不炒东西时就熄火。并且最后 排出外界的热气温度为摄氏60度左右,而此时的水温也为60度。本炒炉节约了燃气,使热 效率达到60%以上,并且还生产了热水,在炒菜时可以缩短炒菜的时间,还使得炉体50的 温度得以降低,使整个工作环境更加的舒适。因此是对于环保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使 用中,本发明噪音在80db以下比传统95db以上宁静许多,只用传统商用炒炉用气量的四分 之一能源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而家庭只需用气量的一半就可达到同样效果。废气中的CO 产量可达lOppm以下,而传统炒炉为2000ppm。
权利要求
一种炒炉,包括炉体和炒锅,所述炉体里设置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和所述炒锅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燃烧装置燃烧产生的能量为所述炒锅充分吸收的阻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装置包括阻火环及阻火件,所 述阻火环的内壁与所述炒锅的锅边相贴合,所述阻火环与所述阻火件相连接处设置有烟道 孔,所述阻火件的内表面包围住所述整个炒锅底面并且相互平行,所述阻火件的内表面与 炒锅底面的距离为1至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包括锅底底面区域及与所述 锅底底面区域连接的锅底表面区域,所述阻火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第 二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的内表面分别为与所述炒锅的锅底底面区域相平行的 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相平行的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第二内表面的外 侧分别均勻设置有排出烟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 距离为2至1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8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 距离为2至12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 距离为2至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至4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锅底表面区域的 距离为2mm或4mm或8mm,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锅底底面区域的距离为2mm或3mm或4mm, 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炉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将所述阻火装置排出的烟 气的余热吸收的热能交换器,所述热能交换器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 端连接热水箱,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连接有根据水箱水位高 低而自动控制进冷水的控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所述热能交换器的进水管上 设置有将所述水箱的水用水泵泵入所述热能交换器,所述热水箱、水箱的底部和顶部设置 有连通的导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炒炉正面设置有控制点火与熄火的 接触式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炒炉包括炉体和炒锅,所述炉体里设置有燃烧装置,所述炉体和所述炒锅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燃烧装置燃烧产生的能量为所述炒锅充分吸收的阻火装置,这样的结构使燃烧产生的热能够被炒锅充分吸收,提高热效率至50%以上,节约了能源。另外还在炉体里面设置有可以吸收阻火装置里排出废气的热能交换器,可以把冷水加热为热水,充分利用了能源,并使排出的废气温度降为50至60度,使得操作环境更加舒适,还提供了热水,使得炒菜的速度更快。
文档编号F24C3/00GK101846337SQ20091010618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
发明者林光湧 申请人:林光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