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663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使风扇旋转的风扇电动机单元固定在支承框上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有如下的空调机使用沿着室内机的长度方向配置的横流风扇和安装在 该横流风扇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风扇电动机单元,对经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进行送风(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 4)。在上述专利文献1 4中公开了如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具有外转 子型电动机的风扇电动机单元,使横流风扇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91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8919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8919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88831号公报但是,在要提高空调机的送风能力的情况下,提高电动机的转矩是有效的。在要提 高转矩的情况下,需要增大转子的尺寸。与此相伴,为了使磁力的作用高效地传递到转子, 还需要增大定子的尺寸。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 4所公开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增大定子 尺寸的情况下,由于定子的重量增加,破坏了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的重量平衡,产生风扇 或风扇电动机单元倾斜的不良情况。于是,存在空调机运转时产生异常噪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 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倾斜的空调机。本实用新型第1方面的空调机具有风扇;支承框,其包围风扇的背面侧和下方; 以及风扇电动机单元,其使风扇旋转,风扇电动机单元在定位于支承框上的状态下,关于风 扇的轴向在与定子的重心位置不同的固定位置固定在支承框上,并且,关于风扇的轴向在 比固定位置更靠定子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支承在支承框上。在该空调机中,即使在风扇电动机单元的固定位置配置在与定子的重心位置不同 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接近定子的重心位置的位置(比固定位置更靠定子的重心位置 侧的位置)支承风扇电动机单元,所以,能够抑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支承框倾 斜。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空调机运转时从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产生异常噪音。本实用新型第2方面的空调机在第1方面的空调机中,风扇电动机单元具有定 子,其配置于在风扇的端部固定的转子的内侧,使转子上作用有磁力;以及定子壳体,其收 纳定子并固定在支承框上,定子壳体具有定位部,其插入到设于支承框的插入部中;以及 固定部,其关于风扇的轴向在与定子的重心位置不同的位置固定在支承框上,并且,支承框 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关于风扇的轴向在比固定部更靠定子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且从定 位部离开的位置,支承定子壳体。[0013]在该空调机中,即使在定子壳体的固定部设置在与定子的重心位置不同的位置的 情况下,通过设置上述支承部,也能够在接近定子的重心位置的位置(比固定部更靠定子 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支承风扇电动机单元。由此,能够抑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相对 于支承框倾斜。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空调机运转时从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产生异常噪音。本实用新型第3方面的空调机在第2方面的空调机中,支承部关于风扇的轴向配 置在固定部和定子的重心位置之间。在该空调机中,在空调机的设计方面,在只能将支承部配置在定子的外侧(定子 的重心位置的固定部侧)的情况下,通过该支承部,也能够抑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相 对于支承框倾斜。本实用新型第4方面的空调机在第2或3方面的空调机中,支承部关于风扇的轴 向在比固定部更靠定子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且从定位部离开的位置,单点支承定子壳体。在该空调机中,与面支承或线支承定子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定子壳体晃动。 并且,在希望通过面支承或线支承以不晃动的方式支承定子壳体的情况下,对支承部要求 高度的加工精度,如形成均一的平面等,但是,在单点支承的情况下,不需要高度的加工精 度。本实用新型第5方面的空调机在第2 第4方面的空调机中,该空调机具有外周 保持板,该外周保持板以与支承框之间夹持定子壳体的方式保持该定子壳体,定子壳体与 外周保持板一起固定在支承框上。在该空调机中,更可靠地固定定子壳体,防止收纳在该定子壳体中的定子倾斜,抑 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支承框倾斜。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第1方面中,即使在风扇电动机单元的固定位置配置在与定子的重 心位置不同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接近定子的重心位置的位置(比固定位置更靠定子 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支承风扇电动机单元,所以,能够抑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相对 于支承框倾斜。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空调机运转时从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产生异常噪音。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第2方面中,即使在定子壳体的固定部设置在与定子的重心 位置不同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上述支承部,也能够在接近定子的重心位置的位置 (比固定部更靠定子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支承风扇电动机单元。由此,能够抑制风扇和风 扇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支承框倾斜。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空调机运转时从风扇和风扇电动 机单元产生异常噪音。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第3方面中,在支承框的设计方面,在只能将固定部配置在定 子的外侧位置(与定子的重心位置不一致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该支承部,也能够抑制风 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支承框倾斜。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第4方面中,与面支承或线支承定子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防 止定子壳体晃动。并且,在希望通过面支承或线支承以不晃动的方式支承定子壳体的情况 下,对支承部要求高度的加工精度,如形成均一的平面等,但是,在单点支承的情况下,不需 要高度的加工精度。[0025]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第5方面中,更可靠地固定定子壳体,防止收纳在该定子壳体 中的定子倾斜,抑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相对于支承框倾斜。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送风单元和支承框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风扇电动机单元和支承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风扇电动机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定子壳体的侧视图。图7是定子壳体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支承框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 空调机;20 横流风扇(风扇);30 风扇电动机单元;31 定子;32 定子壳体; 32c 爪部(定位部);32d 突起部(定位部);32e 固定部;36 外周保持板;50 支承框; 52a 爪孔(插入部);52b 插入孔(插入部);55 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 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送风单元和支承框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风扇 电动机单元和支承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风扇电动机单元的剖视图。图6和图7分 别是定子壳体的侧视图和主视图。图8是示出支承框和风扇电动机单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 图。下面,参照图1 图8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空调机]如图1所示,该空调机1具有设置在室内的壁面等上的室内机Ia ;以及具有压缩 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等的室外机lb。而且,室内机Ia和室外机Ib通过制冷剂配管Ic连接, 制冷剂在该制冷剂配管Ic内流通。[室内机]如图2所示,室内机Ia主要具有外壳10、以及配置在该外壳10内的室内热交换器 11和送风单元12。在该外壳10的上部设有吸入口 13,并且,在该外壳10的下部设有吹出 口 14。送风单元12进行驱动而从吸入口 13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1而进行 热交换,经由吹出口 14吹出到室内。在从送风单元12到吹出口 14的流路上,从接近吹出 口 14的一侧起依次配置有变更上下方向的风向的上下挡板15和变更左右方向的风向的左 右挡板16。[送风单元]送风单元12是为了形成从吸入口 13朝向吹出口 14的空气流而设置的。如图2和 3所示,该送风单元12载置于具有与吹出口 14连通的开口部51 (参照图2和图4)的支承 框50上。送风单元12具有横流风扇20和用于使横流风扇20旋转的风扇电动机单元30。[0044][横流风扇]如图3和图4所示,横流风扇20沿着室内机Ia的长度方向(X方向)配置,其旋 转轴方向配置为水平方向(X方向)。如图5所示,该横流风扇20具有叶片部21和固定在 该叶片部21的端部的端板22。叶片部21的多个叶片沿着周向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由此, 整体成为在室内机I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并且,在端板22上一体地设有向风 扇电动机单元30侧突出的轴23和转子24。该轴23在横流风扇20旋转时作为旋转轴发挥 功能。转子24配置在后述的定子31的径向外侧,借助从定子31产生的磁力而旋转。[风扇电动机单元]在上述横流风扇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设有使该横流风扇20旋转的风扇电动 机单元30。风扇电动机单元30是如上所述那样,转子24配置在定子31的径向外侧的外转 子型电动机。如图4和图5所示,该风扇电动机单元30具有配置在上述转子24的内侧的 定子31 ;收纳该定子31的定子壳体32 ;安装在定子31上的防振橡胶33 ;将上述轴23枢轴 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件34 ;配置在定子31的端面上的定子盖35 ;以及配置在定子壳 体32的外周面的外周保持板36。如图5所示,定子31具有向室内机Ia的长度方向(X方向)突出的圆柱部31a; 和向该圆柱部31a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1b。圆柱部31a收纳用于产生磁场的铁心和 线圈等,圆柱部31a的外周面与上述转子24的内周面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在该凸缘部 31b上装配有防振橡胶33,该防振橡胶33吸收伴随横流风扇20的旋转的振动。定子壳体32具有小径圆筒部32a和大径圆筒部32b。在小径圆筒部32a的内侧配 置有定子31的圆柱部31a,在大径圆筒部32b的内侧配置有定子31的凸缘部31b和装配在 该凸缘部31b上的防振橡胶33。在该小径圆筒部32a的内周面和定子31的圆柱部31a的 外周面之间设有空间,在该空间中插入上述转子24。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壳体32的大径圆筒部32b的外周面上形 成有一对爪部32c、突起部32d和固定部32e。这些爪部32c、突起部32d和固定部32e分 别在周向上隔开预定间隔配置。并且,如图4和图7所示,在固定部32e的附近设有从大径 圆筒部32b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檐部32f。一对爪部32c和突起部32d分别插入形 成于后述的支承框50的一对爪孔52a (参照图4)和插入孔52b (参照图4)中。并且,在固 定部32e上形成有在大径圆筒部32b的大致切线方向上贯通的凸台孔32g,形成于后述的 支承框50的凸台部53(参照图4)插入该凸台孔32g中。并且,在檐部32f上也形成有在 大径圆筒部32b的大致切线方向上贯通的定位孔32h,形成于后述的支承框50的定位突起 54 (参照图4)插入该定位孔32h中。图4所示的外周保持板36以覆盖露出的定子壳体32的外周的方式固定在支承框 50上。在该外周保持板36和支承框50之间夹入定子壳体32的状态下,通过螺钉60将外 周保持板36固定在支承框50 (凸台部53的螺纹孔53a)上,由此,定子壳体32与外周保持 板36 —起固定在支承框50上。[支承框]并且,在外壳10的内部配置有支承上述送风单元12的支承框50。如图4所示, 该支承框50具有用于将从横流风扇20送出的空气导向吹出口 14的开口部51 ;和用于设 置风扇电动机单元30的设置部52。并且,在设置部52的外侧设有凸台部53,该凸台部53
6具有用于紧固上述螺钉60的螺纹孔53a。在支承框50的设计方面,该凸台部53设置在从定子31的重心位置G离开的位置。因此,具有供该凸台部53插入的凸台孔32g的固定部 32e配置在定子壳体32的X方向的端部。如图4所示,设置部52以包围横流风扇20的背面侧和下方的方式形成为曲面状。 在该设置部52上形成有供上述定子壳体32的一对爪部32c插入的一对爪孔52a,并且,形 成有供定子壳体32的突起部32d(参照图6)插入的插入孔52b。并且,在设置部52上形成 有插入在上述定子壳体32的檐部32f的定位孔32h中的定位突起5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 上述(1)供一对爪部32c插入的爪孔52a、(2)供突起部32d插入的插入孔52b、(3)插入在 檐部32f的定位孔32h中的定位突起54这三个部位,对定子壳体32进行定位。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定位突起54的附近设有支承部55。该支承部55 通过与定子壳体32的檐部32f抵接,来支承定子壳体32。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 (1) (3)的进行定位的位置和通过螺钉60进行固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支承定子壳体 32。该支承部55为尖细形状,相对于平板状的檐部32f的下表面单点支承。如图8所示, 关于横流风扇20的轴向(X方向),该支承部55配置在固定部32e的位置(以下为固定位 置)C和定子31的重心位置G之间。更详细地讲,关于横流风扇20的轴向(X方向),支承 部55配置在定位突起54的位置(以下为定位位置)B和定子31的重心位置G之间。艮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5能够在定位突起54的附近支承定子壳体32,并且,关于横流风 扇20的轴向(X方向),在比固定位置C更靠定子31的重心位置G侧的位置(以下为支承 位置)A,支承定子壳体32。<风扇电动机单元的定位>如图4所示,通过(1)将定子壳体32的一对爪部32c插入支承框50的爪孔52a 中,并且,(2)将定子壳体32的突起部32d插入支承框50的插入孔52b中,并且,(3)将支 承框50的定位突起54插入到形成于定子壳体32的檐部32f的定位孔32h中,由此,风扇 电动机单元30被定位在支承框50上。<风扇电动机单元的固定>如上所述,如果进行了风扇电动机单元30的定位,则支承框50的凸台部53插入 定子壳体32的固定部32e的凸台孔32g中。然后,将外周保持板36配置在定子壳体32的 外侧,并且,经由外周保持板36的贯通孔(未图示)将螺钉60紧固在该凸台部53的螺纹 孔53a中,由此,固定了被外周保持板36和支承框50夹持的定子壳体32。<风扇电动机单元的支承>此时,通过螺钉60的紧固,定子壳体32的檐部32f的下表面和上述支承框50的 支承部55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5仅在一点与平板状的檐部32f抵接。[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特征]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具有如下特征。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即使在定子壳体32的固定部32e设置在与定子31 的重心位置G不同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上述支承部55,也能够在接近定子31的重心 位置G的位置(比固定部32e更靠定子31的重心位置G侧的位置)支承风扇电动机单元 30。由此,能够抑制横流风扇20和风扇电动机单元30相对于支承框50倾斜。其结果是, 能够抑制在空调机1运转时从横流风扇20和风扇电动机单元30产生异常噪音。[0065]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在支承框50的设计方面,在只能将固定部32e 和凸台部53配置在定子31的外侧的情况下,通过该支承部55,也能够抑制横流风扇20和 风扇电动机单元30相对于支承框50倾斜。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通过支承部55单点支承定子壳体32,由此,与 面支承或线支承定子壳体32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定子壳体32晃动。并且,在希望通过面 支承或线支承以不晃动的方式支承定子壳体32的情况下,对支承部55要求高度的加工精 度,如形成均一的平面等,但是,在单点支承的情况下,不需要高度的加工精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通过设置外周保持板36,由此,更可靠地固定 定子壳体32,防止收纳在该定子壳体32中的定子31倾斜,抑制横流风扇20和风扇电动机 单元30相对于支承框50倾斜。以上,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想到具体结构不限于这 些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仅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而通过权利要求范围示 出,进而,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外转子型电动机的例子,但是本实用新型不 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内转子型电动机。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能够抑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倾斜的空调机。
权利要求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具有风扇;支承框,其包围所述风扇的背面侧和下方;以及风扇电动机单元,其使所述风扇旋转,所述风扇电动机单元在定位于所述支承框上的状态下,关于所述风扇的轴向在与定子的重心位置不同的固定位置固定在所述支承框上,并且,关于所述风扇的轴向在比所述固定位置更靠所述定子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支承在所述支承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动机单元具有定子,其配置于在所述风扇的端部固定的转子的内侧,使所述转子上作用有磁力;以及定子壳体,其收纳所述定子并固定在所述支承框上,所述定子壳体具有定位部,其插入到设于所述支承框的插入部中;以及固定部,其关于所述风扇的轴向在与所述定子的重心位置不同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支承 框上,并且,所述支承框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关于所述风扇的轴向在比所述固定部更靠所述定子 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且从定位部离开的位置,支承所述定子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关于所述风扇的轴向配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定子的重心位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关于所述风扇的轴向在比所述固定部更靠所述定子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 且从定位部离开的位置,单点支承所述定子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机具有外周保持板,该外周保持板以与所述支承框之间夹持所述定子壳体的方 式保持所述定子壳体,所述定子壳体与所述外周保持板一起固定在所述支承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空调机。抑制风扇和风扇电动机单元倾斜。该空调机具有风扇(20);支承框(50),其包围风扇(20)的背面侧和下方;以及风扇电动机单元(30),其使风扇(20)旋转。而且,风扇电动机单元(30)在定位于支承框(50)上的状态下,关于风扇(20)的轴向(X方向)在与定子的重心位置不同的固定位置(配置固定部(32e)和凸台部(53)的位置)固定在支承框(50)上,并且,关于风扇(20)的轴向在比固定位置更靠定子的重心位置侧的位置支承在支承框(50)上。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1628314SQ20092026834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0日
发明者上山正治, 佐藤公二, 夏目敏幸, 长冈伸二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