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能耗空气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135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能耗空气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加湿器,具体是一种不需要用电的改善室内空气的加湿
O
背景技术
目前,加湿器采用最普遍的技术是在世界上比较成熟的超声波加湿技术。但在超声波加湿器的“喷雾”过程中,会产生恼人的“白粉现象”。据专业人士解释,在超声波对水进行高频振荡的过程中,分解出的钙、镁离子(白色物质)随着水雾一并被喷出来,落到周边物体上就形成了“白粉”。央视日前报道,一些“喷雾”加湿器如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改善空气,还可能引发二次污染,影响家人健康。那么不喷雾不插电不会引发二次污染的加湿器将成为主流,本实用新型开发的零能耗空气加湿器,使用时不需插电,零能耗,零污染,只需往容器里面加入适量水,然后将布从匣面缝隙中抽出,通过毛细作用,布面的水分蒸发,起到了加湿空气的作用,而加湿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布面的面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无需电源,对环境无污染并具有观赏性的室内用空气加湿器。本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装置由匣体、匣面罩板、布料、卷轴、卷轴夹条、封条、 封条背板、锁扣组成,布料一端与卷轴和卷轴夹条连接,另一端穿过匣面罩板与封条和封条背板连接,锁扣放入匣体一端锁孔内固定部件。匣体呈长方形一端设有十字架形凹槽锁孔, 另一端内侧设有一圆形凹槽,锁扣形状与十字架形凹槽锁孔吻合。匣体罩板形状与匣体上表面吻合,中间设有与布料等宽的镂空口。卷轴夹条内侧设有一排凸起的圆柱体,布料及卷轴与其相连接的对应位置设有一排圆孔凹槽,卷轴夹条通过咬合将布料一端固定在卷轴上,卷轴两端设有垫片,一端设有圆形旋转结构,卷轴一端嵌入匣体一侧的圆形凹槽内,设有旋转结构的一段卡合进匣体十字架形凹槽内。封条与封条背板一侧均有等同于布料宽度的凹面,封条凹面设有一排圆柱体,布料及封条背板与其连接相对应位置设有一排圆形凹槽,封条与封条背板咬合固定布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零消耗空气加湿器,无需电源对环境无污染的空气加湿器,同时对室内环境起到装饰作用,加湿布料可根据使用者喜好更换,加湿面积也可调节。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图中1匣体,2匣面罩板,3布料,4卷轴,5卷轴夹条,6封条,7封条背板,8锁扣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将布料3 —端孔眼对准卷轴4压上卷轴夹条5,将连着布料的卷轴轴端安插进匣体内,保持在卷轴在匣体中心位置,再将锁扣8安插进锁孔,然后将布料3未固定一侧穿过匣面罩板2中间槽缝中,再用封条6和封条背板7夹住布料3未固定一端边沿,在匣体内加入适量水,合上罩板2,旋转卷轴4的旋转按钮来回收起、拉出布料3,使布料3充分浸湿,通过毛细作用,水分蒸发,起到加湿空气的作用,加湿面积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布料3 面积的大小;产品开发系列中布料3可提供多种图案选择,随意更换;也可以在水里滴入一些香料、精油等,通过布面的水分蒸发,在加湿空气的同时也可以改善空气味道。
权利要求1.一种零能耗空气加湿器,包括匣体,匣面罩板,布料,卷轴,卷轴夹条,封条,封条背板,锁扣,其特征是布料一端与卷轴和卷轴夹条连接,另一端穿过匣面罩板与封条和封条背板连接,锁扣放入匣体一端锁孔内固定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能耗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匣体呈长方形一端设有十字架形凹槽锁孔,另一端内侧设有一圆形凹槽,锁扣形状与十字架形凹槽锁孔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能耗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匣体罩板形状与匣体上表面吻合,中间设有与布料等宽的镂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能耗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卷轴夹条内侧设有一排凸起的圆柱体,布料及卷轴与其相连接的对应位置设有一排圆孔凹槽,卷轴夹条通过咬合将布料一端固定在卷轴上,卷轴两端设有垫片,一端设有圆形旋转结构,卷轴一端嵌入匣体一侧的圆形凹槽内,设有旋转结构的一段卡合进匣体十字架形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能耗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封条与封条背板一侧均有等同于布料宽度的凹面,封条凹面设有一排圆柱体,布料及封条背板与其连接相对应位置设有一排圆形凹槽,封条与封条背板咬合固定布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加湿器,具体是一种不需要用电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加湿器。本实用新型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及能源浪费提供的是一种装有吸水性较好的布料的匣体,只需往容器里面加入适量水,然后将布从匣面缝隙中抽出,通过毛细作用,布面的水分蒸发,起到了加湿空气的作用,而加湿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布面的面积,产品采用吸附及含水性较好的布料,可以反复使用,并可以随意更换多种不同图案的布匹,也可以在水里滴入一些香料、精油等,通过布面的水分蒸发,在加湿空气的同时也可以改善空气气味。
文档编号F24F6/04GK201954695SQ20102051615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瑾 申请人:王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