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式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288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流式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流式微波炉,尤其涉及一种对流式微波炉的电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讲来,微波炉是以接通电源,利用产生的微波作用而方便的烹调食物的机器。 特别是最近除了磁控管外,还设置了发热器等加热源,出现了多种料理方法,如对流式微波 炉,这种微波炉具有由电加热器和风扇所产生的辐射热和对流热烧煮食物的功能,以及由 微波能烧煮食物的主要功能。利用这种对流式微波炉不仅能够通过微波能像鱼肉等食物均 匀而透彻地烧煮到它们内部的中心部分,而且通过热空气使它们的表面被轻微烤热以产生 美味并显出更好的外观。
中国专利96107887.1公开了一种对流式微波炉,其中包括驱动电动机和风扇的 热空气释放装置装设在烧煮腔的背部使得在对流烧煮方式下由电加热器加热的空气能够 释放到烧煮腔中。该热空气释放装置设置为偏向在侧壁上所形成的空气流入孔以消除烧 煮腔中的蒸汽,由此在对流烧煮方式下热空气向空气流入孔释放而造成气帘屏蔽空气流入 孔。
中国专利200410072921. 5公开了一种对流式微波炉,由微波炉本体、腔体、电子 配件室、对流部、对流室罩盖、后盖构成,所述微波炉本体包括有外壳、后面板以及前面板; 所述腔体位于微波炉本体内的一侧,并且形成有烹调室;所述电子配件室设置在微波炉本 体内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空间的前侧设置有高压变压器、磁控管等各种电子部件,所述空间 的后侧设置有送风风扇及风扇电机;所述对流部固定设置在微波炉后侧的后面板上,用于 向烹调室提供高温热量;所述对流室罩盖设置在对流部的后侧,用于保护对流部内的构件; 所述后盖设置在电子配件室的后侧。
如上述两专利所披露,现有的对流式微波炉的热风对流系统都使用离心风扇作为 热风驱动源,而离心风扇风速低,风量小,导致料理速度慢,能量效率低,同时因为其大噪音 降低用户对产品的认同。现在有将涡轮风扇引入到微波炉的对流式微波炉的对流室中,但 是,因为对流式风扇的电机没有散热结构,温度很高,实测在210度左右,对电机的运行构 成威胁。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对流式微波炉的涡轮风扇电机进行 有效散热的散热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流式微波炉,其包括烹调腔和设置在烹饪腔后面板后部的对流室,其中,所 述的对流室采用涡轮风扇作为对流风扇,固定设置在右侧板外侧的涡轮风扇电机的电机轴 反向延伸形成延伸段并在其端部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的电机所处壳体上开设有与散 热风扇对应的散热通孔。
优选地,在所述的散热风扇一侧与其间隔地设置有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为括号 形或者弯折的直角形结构,其中心朝向电机,利用导风板提高对气流向电机的汇聚效果,提 高其散热性能。
本发明在涡轮风扇的电机处弓I入散热风扇,而该散热风扇固定设置在电机的电机 轴反向延伸段端部,不需额外增加散热电机即可实现散热风扇动作,并对应在电机所处壳 体上开设散热孔,促进内外热交换,进一步提升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而且在散热风扇一侧 设置导风板,利用导风板增大电机的迎风量,优化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对流式微波炉对流室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对流式微波炉电机散热装置加设导风板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对流式微波炉包括微波炉本体;形成在微波炉本体内部的烹调腔;设置 有各种电子元件的电子配件室。前面板上安装有构成微波炉本体的前侧面的同时用于开闭 烹饪腔的腔体门。
所述的微波炉烹饪腔的后面板上形成有与烹饪腔相连通的多个连通孔,后面板的 后面设置有对流室。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对流室由后面板(图中未示出)、前部与后面板 固定连接后部向后突出的蜗壳2以及左侧板3和右侧板4局限形成,在所述的对流室内靠 近其顶部沿其横向可旋转地固定设置有涡轮风扇5,所述的涡轮风扇一端通过轴承与左侧 板可旋转固定连接,一端与固定设置在右侧板外侧的电机I可传动连接,在所述的涡轮风 扇正下方靠后位置设置有逐步向前延伸并将对流室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弧形导流板6,即所 述的导流板的左右两侧边与左右侧板固定连接,其下侧边与后面板相接触而上侧边沿弧形 轨迹逐步延伸至涡轮风扇正下方靠后侧,亦即导流板将对流室分割成位于上方的涡轮风扇 进风腔和位于下方的涡轮风扇的排风腔,优选地,为提高涡轮风扇的风速和降低风噪,所述 的导流板的上侧边与涡轮风扇的距离优选地为IOmm左右。
在所述的排风腔内固定设置有对流加热器8,优选地,其为两个棒状电加热器,其 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侧板之上并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源接通以实现其功能。当然,采用一根 棒状电加热器、U形电加热器或者其他异性电加热器都可以实现本发明之目的,在不同的体 积型号不同的加热需求中,可以配以不同功率和形状的电加热器,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为降低对流室与微波炉外部的热交换,所述的蜗壳为双层结构,其外层蜗 壳构成微波炉的后部外观,内层蜗壳构成对流室的流道,两层蜗壳相间隔设置,内层蜗壳优 选地采用绝热性能好的陶瓷材料,而外层蜗壳采用较大强度的金属或其他材料以提高微波 炉整体强度,内层蜗壳的绝热材料及两层的间隔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热量通过蜗壳的热交 换,提高整体的加热效率同时避免微波炉后部温度过高造成对家具造成的破坏。
同时,因为对流室温度较高,加之涡轮风扇的电机自身所产生的热量,所以电机的 工作温度很高,为保证电机的平稳运行,本发明引入了电机降温装置,具体的说,本发明的电机I由电机支架9固定设置在右侧板4的外侧,其电机轴与润轮风扇5可传动连接,同 时,所述的电机轴沿与背离所述的涡轮风扇方向反向延伸预定距离并在其端部固定设置散 热风扇7,即所述的散热风扇固定设置在电机轴的反向延伸段的端部,所述的散热风扇为离 心风扇,当电机驱动涡轮风扇转动时,会同步驱动散热风扇7转动,散热风扇7的转动带动 电机所处腔体内的气流运动,有效降低电机的工作温度。
为提高所述的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在电机所处腔体的壳体上对应地设置通风 孔,通过散热风扇的转动带动电机所处腔体内气流与外部气流的交换,加强其散热效果,因 为在电机的背面的设置散热风扇能对对其进行散热,电机温度为150度左右,比之前降低 60度左右。
进一步地,为能够充分对电机散热,如图2所示,在所述的散热风扇一侧与其间隔 地设置有导风板10,所述的导风板为括号形或者弯折的直角形结构,其中心朝向电机,当散 热风扇鼓动的气流吹至导风板上时,其会引导风吹向电机,以使更多的风吹向电机1,提高 其散热效果,增加导风板后电机的实测温度为125度左右,比改善前降低85度左右,有效保 证的电机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微波炉热风对流系统使用风速更快的涡轮风扇代替离心风扇作为热风 驱动源并根据涡轮风扇结构设计腔体式风道结构,以导流板为分界,经炉腔内食物冷却后 的热风在上部进入对流室的进风腔并经过涡轮风扇作用进入排风腔,在加热器加热后的热 风穿过后面板上的通孔重新进入炉腔,从而完成一次循环过程。在200度的预热试验中,涡 轮风扇将时间有6分10秒缩短至4分钟,时间节省达30%,同时能耗也降低了 30%,在加 热能量实验中,涡轮风扇的加热时间同样能节省达30%。因为涡轮风扇风速快,风量大,能 起到提高料理速度,同时,腔体式流道实际,使送风更均匀,送风距离更远,能有效保证整个 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分布,提高能量效率的效果,同时,通过优化蜗壳和导流板,可以有效 降低噪音,提高使用者感受,而且蜗壳采用隔热结构,保证热量的少流失,提高使用安全性。
同时在涡轮风扇的电机处引入散热风扇,而该散热风扇固定设置在电机的电机轴 反向延伸段端部,不需额外增加散热电机即可实现散热风扇动作,并对应在电机所处壳体 上开设散热孔,促进内外热交换,进一步提升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而且在散热风扇一侧设 置导风板,利用导风板增大电机的迎风量,优化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由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流式微波炉,其包括烹调腔和设置在烹饪腔后面板后部的对流室,其中,所述的对流室采用涡轮风扇作为对流风扇,其特征在于固定设置在右侧板外侧的涡轮风扇电机的电机轴反向延伸形成延伸段并在其端部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的电机所处壳体上开设有与散热风扇对应的散热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设置在控制室的后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风扇为离心风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散热风扇一侧与其间隔地设置有导风板。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对流式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板为括号形或者弯折的直角形结构,其中心朝向电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流式微波炉,其包括烹调腔和设置在烹饪腔后面板后部的对流室,其中,所述的对流室由后面板、前部与后面板固定连接后部向后突出的蜗壳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局限形成,固定设置在左侧板或右侧板外侧的涡轮风扇电机的电机轴反向延伸形成延伸段并在其端部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的电机所处壳体上开设有与散热风扇对应的散热通孔。本发明在涡轮风扇的电机处引入散热风扇,而该散热风扇固定设置在电机的电机轴反向延伸段端部,不需额外增加散热电机即可实现散热风扇动作,并对应在电机所处壳体上开设散热孔,促进内外热交换,进一步提升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F24C7/02GK102997294SQ2011102693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郭红涛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