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箱漏水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667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箱漏水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箱漏水加湿器。
背景技术
有关研究显示近30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空气湿度在逐年下降。流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病率比30年前提高30%以上;这些疾病的高发是由于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造成的,其原因是人们长期生活在湿度较低的环境里,机体免疫力下降,人们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人较之健康的人身体抵抗力弱, 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并且湿度低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病菌更加肆虐。但是在空气湿度达到55%的时候,病菌就是很难传播的,因此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空气湿度应该保持在45% -55%之间。而现代都市的家庭中很少有达到这个标准的,针对以上情况,人们便设计出能够改善空气湿度的设备。这个设备就是加湿器,现有的加湿器有超声波式、直接蒸发式、电热式、离心式、复合式等,最常用的就是超声波式的加湿器。超声波型的工作原理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将水雾化为1-5微米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达到均勻加湿空气的目的。超声波加湿器主要部件包括水箱、超声水雾生成机构、用于增加水雾扩散速度的送风机构、将超声水雾生成机构产生的水雾汇聚并散发到空气中的水雾散发管。现有的加湿器的水箱和水雾散发管是一体结构,二者不能分离且水雾散发管位于水箱的中心,这样的结构使水箱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并且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要将水箱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水箱主体和水雾散发管、下部分是箱体底面,各自分体制造而后拼合,再通过超声焊接在一起。一方面这种制造工艺工序多、较为复杂,另一方面超声焊接易出现焊接不严密的质量问题,并且超声焊接的水箱要求通过气压水压测试,超声结合线的存在使得水箱的承压能力受到影响。另外由于水箱需要从加湿器上拆下加水,因此受到磕碰、摔落的几率较大, 水箱受到磕碰、摔落后在超声接合线处易开裂,出现水箱漏水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水箱制造复杂、易开裂漏水的缺陷,提供一种水箱无拼接、制造简单、水箱和水雾散发管各自独立、不易破损漏水的加湿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包括底座、水箱、水雾散发管,所述底座内设有超声水雾生成机构、送风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水箱与水雾散发管各自独立设置在底座上方,并且所述水雾散发管设置在水箱一侧。所述水箱为带有一中空腔体的一体成型结构,其底部设有进出水管口,所述水箱的中空腔体通过进出水管口与外界联通。所述水箱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漏罩,所述水箱通过防漏罩插接在底座上,所述水雾散发管密封固定在防漏罩上并且水雾散发管内腔与防漏罩上开设的通孔对应联通。[0008]所述水雾散发管与防漏罩为一次成型的一体结构;所述水箱外壁面与水雾散发管邻接的外壁面贴合在一起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水雾生成机构包括在底座上部设置的水槽,所述防漏罩周边插入水槽内且其边缘没入水面。所述水箱的侧壁沿轴向内凹形成凹槽,所述水雾散发管插装在凹槽内。水箱外壁面与水雾散发管邻接的外壁面都为平面或弧面,二者贴合在一起。所述水雾散发管内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挡雾板,相邻的挡雾板在水雾散发管纵向部分交错重叠,在水雾散发管内形成回环曲折的水雾通道。每个挡雾板都从水雾散发管内壁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挡雾板与水雾散发管内壁面连接处开有用于将冷凝水顺水雾散发管内壁面漏下的滴流孔。所述水雾散发管螺旋向上或转折向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水箱和水雾散发管各自独立制造、独立设置,这样就可以将水箱进行一次成型,制成一体结构。对于一体结构的水箱可以选韧性高的的材料,采用吹塑等塑料制造工艺让水箱一次性成型而成,这样水箱是一个整体,不用再采用超声焊接的方法将水箱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避免了超声焊接不严密的质量问题、避免了水箱使用过程中超声接合线开裂的问题、避免了超声焊接水箱不能通过相关标准要求的气压水压测试问题。一体成型的水箱是一个整体,相应地,韧性和强度高于焊接水箱,不易破裂。另外水雾散发管独立设置在水箱一侧,使得水雾散发管与水箱各自独立制造,减少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和制造难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易破损漏水。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包括底座4、设置在底座4上方的水箱1, 所述底座4内上部设有超声水雾生成机构3、下部设有用于增加水雾扩散速度的送风机构6 和用于控制加湿器工作的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底座4上方还设有水雾散发管2。其中底座4的作用是用于支撑水箱1和作为围蔽超声水雾生成机构3、送风机构6及控制机构的外壳。如图1、2所示,所述水箱1是用于储存水的容器,需要拆下加水,因此受到磕碰、摔落的几率较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带一中空腔体的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是一种整体结构, 不存在超声接合线,并且水箱1可以选韧性较高的材料制成,例如选用PC吹塑料,采用吹塑等塑料制造工艺让水箱1 一次性成型而成,这样水箱1是一个整体,所以也就大大减少了水箱1漏水问题。水箱1底部设有进出水管口 11,且只选择一个进出水管口 11,所述水箱1 的中空腔体只通过进出水管口 11与外界联通,也相应减少了漏水的几率。所述水雾散发管独立设置在水箱1 一侧。水箱1的进出水管口 11竖直设置在水箱1底面上,在水箱1的进出水管口 11上螺接有用于水箱1提起后防止漏水的堵水器8。如图1、2所示,由于水箱1与底座4之间是可以通过挡板连接的,即水箱1底部周边设有挡板,通过挡板插装在底座4上,本实施例将防漏罩5与挡板合二为一,即将防漏罩 5同时也作为水箱1和底座4之间连接的挡板,将防漏罩5插入水槽31中即将水箱1放置到底座4上,简化了加湿器的结构。防漏罩5形状与底座4上部的水槽31形状一致配合插接,并且相互插接的防漏罩5外壁和底座4水槽31内壁相互贴合,尽可能减少二者之间的间隙。所述防漏罩5开有连接孔,所述水箱1的进出水管口 11插装在连接孔内,所述防漏罩5与水箱1进出水管口 11之间密封连接。防漏罩5与水箱1进出水管口 11之间的密封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者二者之间采用密封垫挤压密封等多种方式。如图1、2、3所示,所述水雾散发管2密封固定在防漏罩5上并且水雾散发管2内腔与防漏罩5上开设的通孔对应联通;为了强化水雾散发管2与防漏罩5之间的连接,并防止它们之间泄漏水雾,则最优选所述水雾散发管2与防漏罩5为一次成型的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水箱1和水雾散发管2是各个独立的结构,因此二者的形状、相互之间的位置都不做限定,可根据加湿器外观设计进行布局。但为了减小加湿器的整体体积并且尽可能加大水箱1体积,水箱1和水雾散发管2之间不留有间隙,即如本实施例,所述水箱1外壁面与水雾散发管2邻接的外壁面贴合在一起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贴合的一种方式是如图3 所示的在水箱1侧壁沿轴向内凹形成凹槽12,凹槽内插装水雾散发管2,贴合的另一种方式是水箱1外壁面与水雾散发管2邻接的外壁面都为平面或弧面,二者贴合在一起。如图1所示,所述水雾散发管2的管内腔体呈柱状,可以是圆柱状、棱柱状、椭圆柱状等。水雾散发管2内设有挡雾板21,挡雾板21的作用是“屏蔽”掉水雾中较大粒径的水雾粒子。水雾中粒径的水雾粒子上升中遇到挡雾板21容易在挡雾板21上聚集,而粒径较小的水雾粒子不易聚集,就从水雾散发管2中被吹出到空气中,这样散发到空气中的水雾就很细小,容易气化而不易凝聚下落到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所述挡雾板21设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挡雾板21也可以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挡雾板21交错设置,在水雾散发管 2内形成回环曲折的水雾通道。挡雾板2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所述挡雾板21 由水雾散发管2内壁向中心延伸,相邻的挡雾板21分别设置在相对的壁面上并相互交错, 即挡雾板21延伸超出中轴线,使得相邻挡雾板21在轴向看有重叠,这样就在水雾散发管2 内形成回环曲折的水雾通道。水雾直线流动过程中就遇到挡雾板21,部分粒径大的水雾粒子聚集在挡雾板21上,而其余水雾改变流动方向继续流动,直至遇到下一个挡雾板21,水雾中的粒径大的水雾粒子再次被拦截“屏蔽”掉,多次的“屏蔽”使得水雾中粒径较大的水雾粒子大大减少,被吹出的水雾粒子细小,到空气中不易凝聚,也就相应减少了在物体表面的积水。挡雾板21在水雾散发管2内横向设置,横向设置可以是水平横向设置,也可以是倾斜设置,为了水雾能顺畅散出,避免过多拦截水雾造成加湿器产雾量较小的问题,本实施例优选每个挡雾板21都从水雾散发管2内壁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挡雾板21与水雾散发管 2内壁面连接处开有用于将凝结水顺水雾散发管2内壁面漏下的滴流孔211,滴流孔211将聚集在挡雾板21上的凝结水漏下回流到水槽31中。第二种方式是所述挡雾板21包括设置在管内中心的中心挡雾板、管内壁一周固定的环状挡雾板,所述中心挡雾板通过延伸至水雾散发管2内壁面的延伸脚与水雾散发管2固定连接,延伸脚至少设置一个,也可以间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延伸脚只是用于固定中心挡雾板,因此,延伸脚在径向宽度不易过宽,否则会影响水雾的散发。所述中心挡雾板与环状挡雾板相邻设置,且中心挡雾板和环状挡雾板在水雾散发管内腔的纵向部分交错重叠,纵向部分交错重叠是指中心挡雾板和环状挡雾板在纵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使得水雾散发管2内形成回环曲折的水雾通道。当水雾遇到中心挡雾板时,粒径较大的水雾粒子凝聚到中心挡雾板上,未被“屏蔽”的水雾则回转从中心挡雾板周边继续流动,直至遇到环状挡雾板,同样,水雾中的粒径较大的水雾粒子部分被环状挡雾板“屏蔽”,剩余的小粒径的水雾回转继续从环状挡雾板中心空腔继续流动,最后从水雾散发管2的水雾出口散出到空气中。如图1所示,所述水雾散发管2包括与超声水雾生成机构3联通的水雾进口 22和将水雾散发到空气中的水雾出口 23,为了水雾不聚集在水雾散发管2内,则所述水雾出口 23位于水雾散发管2的最高点且开口向上或向外。水雾散发管2道是水雾唯一的通道,就实现了既能将水雾散发到空气中,又不会使加湿器四周滴落水滴。所述水雾散发管2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水雾散发管2整体螺旋向上或转折向上,这样结构中水雾散发管2的内壁面就起到了挡雾板的作用,水雾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水雾散发管2的内壁面,体积大的水滴就聚集在内壁面上,而体积小的水滴上升散出到空气中。如图1、2所示,水雾生成机构包括在底座4上部设置的水槽31,水槽31可以是另外独立设置并套装在底座4上部的槽体,也可以直接利用底座4形成的水槽31,即底座4内上部设有横向隔板,隔板与底座4 一体结构,隔板上方的底座4空间即形成水槽31。所述水槽31底部设有超声振荡器32。超声振荡器32包括密封固定在水槽31底部开设的固定孔内的振荡片321,振荡片倾斜设置,其倾角为7°左右,振荡片321下方设有振荡控制装置 322和调节装置323,振荡控制装置322和调节装置32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为了方便防漏罩5取下清理水槽31,一般将防漏罩5固定在水箱1底部,提起水箱 1的同时即将防漏罩5取下。由于防漏罩5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水雾进行封闭并导向,因此防漏罩5倒扣在水槽31中,形状为倒扣的桶形,其顶面与水箱1底面相贴合,防漏罩5侧壁垂直于顶面。所述水箱1底部与防漏罩5贴合固定连接。防漏罩5可以将水槽31的空间全部封闭,也可以只封闭振荡片321周围空间。所述防漏罩5周边侧壁插入水槽31内,且防漏罩5周边侧壁的边缘没入水中,最好是低于水槽31内预设的振荡片工作水位线,预设振荡片工作水位线是为了保证超声加湿器中振荡片321的正常工作,一直在水槽31内保持一定的水量,正是由于水槽31内一直有水存在,则本实用新型就是利用水封原理,将设置在水槽31内的防漏罩5周边封闭在水中。水雾扩散速度的送风机构6设置在底座4内下部,送风机构6主要为风机,风机连接有送风通道61,所述的送风通道61的出风口设置在防漏罩5内,高于水槽31内的最高水位,使得水槽31中的水不会进入到风机损坏风机,为了降低加湿器噪音,风机选用声音较小的蜗壳式的离心风机。加湿器的控制机构分别与超声振荡器32、送风机构6电连接,用于控制控制加湿器工作,其结构和电路是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包括底座、水箱、水雾散发管,所述底座内设有超声水雾生成机构、送风机构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水雾散发管各自独立设置在底座上方,并且所述水雾散发管设置在水箱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为带有一中空腔体的一体成型结构,其底部设有进出水管口,所述水箱的中空腔体通过进出水管口与外界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漏罩,所述水箱通过防漏罩插接在底座上,所述水雾散发管密封固定在防漏罩上并且水雾散发管内腔与防漏罩上开设的通孔对应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散发管与防漏罩为一次成型的一体结构;所述水箱外壁面与水雾散发管邻接的外壁面贴合在一起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生成机构包括在底座上部设置的水槽,所述防漏罩周边插入水槽内且其边缘没入水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侧壁沿轴向内凹形成凹槽,所述水雾散发管插装在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水箱外壁面与水雾散发管邻接的外壁面都为平面或弧面,二者贴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散发管内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挡雾板,相邻的挡雾板在水雾散发管纵向部分交错重叠,在水雾散发管内形成回环曲折的水雾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挡雾板都从水雾散发管内壁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挡雾板与水雾散发管内壁面连接处开有用于将冷凝水顺水雾散发管内壁面漏下的滴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散发管螺旋向上或转折向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箱漏水加湿器,包括底座、水箱、水雾散发管,所述底座内设有超声水雾生成机构、送风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水箱与水雾散发管各自独立设置在底座上方,并且所述水雾散发管设置在水箱一侧。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水箱制造复杂、易开裂漏水的缺陷,提供一种水箱无拼接、制造简单、水箱和水雾散发管各自独立、不易破损漏水的加湿器。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1954699SQ20112003994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贺发民 申请人:贺发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