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管串联式省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430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管串联式省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省煤器,具体涉及盘管串联式省煤器。
技术背景目前,我国的供热采暖热水锅炉由于烟气与工质逆流布置,且设置炉外下降管导致省煤器内易结灰、低温腐蚀和锅炉易发生震动、气化和过烧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它在工质流动路线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变以往烟气与工质逆流布置为顺流布置,故本实用新型上进水倒流,这样形成高温时, 燃料中的钾、钠等离子小易沾附在第一级省煤器和第二级省煤器的管壁上,避免形成类似水泥的非常坚硬的壳状灰垢,且由于锅炉不设置专门炉外下降管,炉膛所有的受热管内的水全部上升,在突然停电时,炉排上的热量使炉膛所有受热管壁里的水继续上升,而省煤器的水下降与网络同水形成回路,从而能防止锅炉发生震动、气化、过烧等锅炉事故。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级省煤器1、第二级省煤器2、一组中间集箱3、一组支撑架4、一组下集箱5、一组上集箱6和一组支座7,第一级省煤器1由一组双绕第一盘管1-1和一组第一撑架1-2构成,一组双绕第一盘管1-1并列设置,每个双绕第一盘管1-1与第一撑架1-2固接,第二级省煤器2由一组双绕第二盘管2-1、一组双绕第三盘管2-2、一组第二撑架2-3和一组支撑梁2-4构成,每个双绕第二盘管2-1的尾端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三盘管2-2的首端连通,每两个第二撑架2-3 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固接,每两个支撑梁2-4设在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之间,每个第二撑架2-3穿过相对应的支撑梁2-4且二者固接,每个双绕第一盘管2-1的两个首端与相对应的上集箱6连通,每个上集箱6固装在相对应的支座7上,每个双绕第一盘管1-1的两个尾端与中间集箱3的一侧连通,每个中间集箱 3装在相对应的支撑架4上,每个中间集箱3的另一侧与每个双绕第二盘管2-1的两个首端连通,每个双绕第三盘管2-2的两个尾端与相对应的下集箱5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工质流动路线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变以往烟气与工质逆流布置为顺流布置,故本实用新型上进水倒流,这样形成高温时,燃料中的钾、钠等离子小易沾附在第一级省煤器和第二级省煤器的管壁上,避免形成类似水泥的非常坚硬的壳状灰垢,且由于锅炉不设置专门炉外下降管,炉膛所有的受热管内的水全部上升,在突然停电时,炉排上的热量使炉膛所有受热管壁里的水继续上升,而省煤器的水下降与网络同水形成回路,从而能防止锅炉发生震动、气化、过烧等锅炉事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点放大示意3[0008]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级省煤器1、第二级省煤器2、一组中间集箱3、一组支撑架4、一组下集箱5、一组上集箱6和一组支座7,第一级省煤器1由一组双绕第一盘管1-1和一组第一撑架1-2构成,一组双绕第一盘管1-1并列设置,每个双绕第一盘管1-1与第一撑架1-2固接,第二级省煤器2由一组双绕第二盘管 2-1、一组双绕第三盘管2-2、一组第二撑架2-3和一组支撑梁2-4构成,每个双绕第二盘管 2-1的尾端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三盘管2-2的首端连通,每两个第二撑架2-3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固接,每两个支撑梁2-4设在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之间,每个第二撑架2-3穿过相对应的支撑梁2-4且二者固接,每个双绕第一盘管2-1的两个首端与相对应的上集箱6连通,每个上集箱6固装在相对应的支座7上,每个双绕第一盘管1-1的两个尾端与中间集箱3的一侧连通,每个中间集箱3装在相对应的支撑架4上,每个中间集箱3的另一侧与每个双绕第二盘管2-1的两个首端连通,每个双绕第三盘管2-2的两个尾端与相对应的下集箱5连通。所述的下集箱5和两个上集箱6的尺寸均为φ 219x8mm,其中上集箱6为吊挂管集箱,通过12个Φ 133x4. 5mm的管子与锅筒连接,下集箱5通过12根Φ 159x6mm的管子与两侧墙水冷壁下集箱连接;所述的双绕第一盘管1-1、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均采用中 Φ 38x3. 5mm的20 (GB3087标准)锅炉管,分别由弯管半径R75mm和R130mm双绕而成,第一撑架1-2由lCr20Nil4Si2制成,第二撑架2-3由lCrl8Ni9制成;所述的每个双绕第一盘管1-1的纵向排数为9排、横向节距为76mm—组双绕第一盘管1-1的数量为116;所述的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的纵向排数均为7排,横向节距均为62mm,一组双绕第二盘管2_1和一组双绕第三盘管2_2的数量均为142。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工质流动路线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变以往烟气与工质逆流布置为顺流布置,故本实用新型上进水倒流,这样形成高温时,燃料中的钾、钠等离子小易沾附在第一级省煤器和第二级省煤器的管壁上,避免形成类似水泥的非常坚硬的壳状灰垢,且由于锅炉不设置专门炉外下降管,炉膛所有的受热管内的水全部上升,在突然停电时,炉排上的热量使炉膛所有受热管壁里的水继续上升,而省煤器的水下降与网络同水形成回路,从而能防止锅炉发生震动、气化、过烧等锅炉事故。
具体实施方式
二 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之处在于它还包括三个防磨盖板8,双绕第一盘管11、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的最上层上各分别设有一个防磨盖板8,防止飞灰对双绕第一盘管1-1、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2 的磨损。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工作原理在热水锅炉尾部,热水锅炉水循环方式为强制循环。热网回水进入布置在顶部的小锅筒,经六根炉内下降管进入后水冷壁下集箱,经后水冷壁和凝渣管束进入锅筒低温区,由连接管引入上集箱6,再经第一级省煤器1进入中间集箱3,然后进入第二级省煤器2,再经下集箱5并经12根连接管进入两侧墙水冷壁下集箱,再经连接短管将来水的一部分引入前水冷壁下集箱,经两侧和前水冷壁管加热后达到出口水温,进入锅筒,经锅筒顶部出水管引出送入热网。 本具体实施方式
为保护尾部省煤器不积灰壳,本热水锅炉在工质流动路线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变以往烟气与工质逆流布置为顺流布置。热水锅炉回水经过后水冷壁加热在进入本实用新型时提高了 25°C,工质温度提高后本实用新型的管壁壁温在最低处的温度达到166°C,超出了结露点的温度。可防止管壁外表面结露酸腐蚀粘灰,形成灰壳,降低传热性能。
权利要求1.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级省煤器(1)、第二级省煤器O)、一组中间集箱(3)、一组支撑架G)、一组下集箱(5)、一组上集箱(6)和一组支座(7),第一级省煤器 (1)由一组双绕第一盘管(1-1)和一组第一撑架(1-2)构成,一组双绕第一盘管(1-1)并列设置,每个双绕第一盘管(1-1)与第一撑架(1- 固接,第二级省煤器O)由一组双绕第二盘管0-1)、一组双绕第三盘管0-2)、一组第二撑架(2- 和一组支撑梁(2-4)构成,每个双绕第二盘管的尾端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三盘管0-2)的首端连通,每两个第二撑架 (2-3)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 固接,每两个支撑梁(2-4)设在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 之间,每个第二撑架(2- 穿过相对应的支撑梁(2-4)且二者固接,每个双绕第一盘管的两个首端与相对应的上集箱(6)连通, 每个上集箱(6)固装在相对应的支座(7)上,每个双绕第一盘管(1-1)的两个尾端与中间集箱⑶的一侧连通,每个中间集箱⑶装在相对应的支撑架⑷上,每个中间集箱⑶的另一侧与每个双绕第二盘管的两个首端连通,每个双绕第三盘管0-2)的两个尾端与相对应的下集箱( 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集箱( 和两个上集箱(6)的尺寸均为Φ2Νχ8πιπι,其中上集箱(6)为吊挂管集箱,通过12个Φ 133x4. 5mm的管子与锅筒连接,下集箱( 通过12根Φ 159x6mm的管子与两侧墙水冷壁下集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绕第一盘管(1-1)、 双绕第二盘管(2-1)和双绕第三盘管(2- 均采用中Φ38χ3. 5mm的锅炉管,分别由弯管半径R75mm和R130mm双绕而成,第一撑架(1- 由lCr20Ni 14Si2制成,第二撑架Q-3)由 lCrl8Ni9 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双绕第一盘管 (1-1)的纵向排数为9排、横向节距为76mm—组双绕第一盘管(1_1)的数量为1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绕第二盘管(2-1) 和双绕第三盘管(2- 的纵向排数均为7排,横向节距均为62mm,一组双绕第二盘管(2_1) 和一组双绕第三盘管0-2)的数量均为1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三个防磨盖板(8), 双绕第一盘管(11)、双绕第二盘管和双绕第三盘管0-2)的最上层上各分别设有一个防磨盖板⑶。
专利摘要盘管串联式省煤器,它涉及一种锅炉省煤器。每个双绕第二盘管的尾端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三盘管的首端连通,每两个第二撑架与相对应的双绕第二盘管和双绕第三盘管固接,每两个支撑梁设在双绕第二盘管和双绕第三盘管之间,每个第二撑架穿过相对应的支撑梁且二者固接,每个双绕第一盘管的两个首端与相对应的上集箱连通,每个上集箱固装在相对应的支座上,每个双绕第一盘管的两个尾端与中间集箱的一侧连通,每个中间集箱装在相对应的支撑架上,每个中间集箱的另一侧与每个双绕第二盘管的两个首端连通,每个双绕第三盘管的两个尾端与相对应的下集箱连通;本实用新型能防止锅炉发生震动、气化、过烧等锅炉事故。
文档编号F24H9/14GK202204166SQ20112027924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7日
发明者刘汉顺, 潘道雨, 顾永华 申请人:盐城市劲风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