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740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具体是一种以石油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烘干机。
背景技术
含湿物料(如紫菜、虾米等新鲜水产品,谷物)容易腐坏变质,为了便于贮藏、通常要对其进行烘干,含湿物料烘干是对其加工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若采用普通晾晒烘干方法, 不仅需要宽阔的场地和良好的天气,而且需要很多人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这种烘干方法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烘干机。在现有干燥技术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热风烘干。但是现有的针对含湿物料的烘干机大多数是以木材、煤作为燃料,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仅破坏了食物的品质,而且污染环境。另外,烘干机在烟气管道设计,以及燃烧器布置上也存在一定缺陷,使得热利用效率低。另外,对烘干室内热气流输运途径也缺乏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烘干机,该烘干机以石油气、天然气作为燃料,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对食品无污染、效率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烘干机,由保温机体、引风室、空气加热装置、 烘干室组装构成,所述的引风室、空气加热装置、和烘干室皆置于保温机体内;在所述的引风室出口处,设有引风机;在所述的烘干室出口处,设有排风机;室外空气由送风机引入引风室内,在引风室内被空气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热风;热风由所述的引风机,输送到烘干室内;所述的热风在所述的烘干室内,对含湿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的热风,由排风机排出到室外。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由换热管束、壳罩、和燃烧器所组成;所述的换热管束装置在所述的壳罩上,采用网状布置结构,由一系列倒“Y”字形管束连接而成;所述的燃烧器置于壳罩下面;所述的燃烧器的燃料流道,采用逐级垂直分叉布置, 逐级向下延伸的方式,最终形成呈阵列排布的火眼口 ;点火装置设在燃烧器的中心位置。所述的烘干室,设有一垂直的中央隔板,将烘干室分为左右两室,左右两室上部联通,自下而上均部设置多层物料摆放架;烘干气流从摆放架层间,并在相邻夹层之间,气流方向相反的流向结构中流过。在引风室内所述的壳罩上面,设置有换热肋片,肋片的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抛物线形。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以石油气、天然气作为燃料,将燃烧器的燃料流道布置成垂直分叉形式,使得燃烧器的每个出口处所释放的燃料均勻,保证壳罩均勻受热。本实用新型还将换热管束布置成网状结构形式,充分利用了引风室内的空间,增大了换热面积,实现了燃烧产生的高温气流,由体到点的汇集优化配送,有利于燃烧产生的气流,在换热管束内的通畅流动。燃烧器和换热管束布置方式大大提高了烘干机的热利用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充分考虑到烘干室内热气流输运途径,利用含湿物料摆放架的热气流向的蛇形布置,实现了对热量的充分利用。实用新型还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对食品无污染、效率高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机的燃烧器的流道、火眼口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机的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机的加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保温机体,2.空气加热装置,3.引风室,4.燃烧器,5.壳罩,6.换热管束,7.肋片,8.火眼口,9.引风机,10.中间隔板,11.烘干室,12.排风机,13.摆放架,14.送风机,15.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燃烧器的流道、火眼口结构立体图。从图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烘干机,由保温机体1、引风室3、空气加热装置 2、烘干室11所组成,所述的引风室3、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2和所述的烘干室11皆位于所述的保温机体1内;在所述的引风室3出口处,设有引风机9 ;在所述的烘干室11出口处, 设有排风机12 ;室外空气由送风机14引入引风室内,在引风室3内被空气加热装置2加热后形成热风;热风由所述的引风机9,输送到烘干室11内;所述的热风在所述的烘干室11 内,对含湿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的热风,由排风机12排出到室外。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2由换热管束6、壳罩7、和燃烧器4所组成;所述的换热管束 6装置在所述的壳罩5上,采用网状布置结构,由一系列倒“Y”字形管束6连接而成;从图2、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所述的燃烧器4置于壳罩5下面;所述的燃烧器4的燃料流道15,采用逐级垂直分叉布置,逐级向下延伸的方式,最终形成呈阵列排布的火眼口 8 ;点火装置设在燃烧器的中心位置。所述的烘干室11,设有一垂直的中央隔板10,将烘干室分为左右两室,左右两室在上部联通,自下而上均部设置多层物料摆放架13 ;烘干气流从摆放架13层间,并在相邻层之间,气流相反的流向结构中流过。在引风室3内所述的壳罩5上面,设置有换热肋片7,肋片7的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抛物线形。所述的燃烧器4使用石油气、天然气作为燃料,燃料燃烧产生高温火焰通过辐射和对流换热作用直接加热所述的壳罩5。另外,所述的燃烧器4燃烧产生的高温气流在热压作用下由下而上通过对流换热作用加热所述的换热管束6。考虑到单根直换热管束直接布置在壳罩5上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即在靠近壳罩 5的地方温度非常高,而在换热管束的末端温度较低,这不利于燃烧器4燃烧产生热量的高效利用。为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管束6采用网状结构布置,由一系列倒“Y”字形管束连接而成,即所述的换热管束6从上到下依次是主流管束下接分流管束,分流管束下接支流管束,一直往下分叉直至末级管束,末级管束与所述的壳罩上盖连接,且每级流道都与其上一级流道垂直,管径逐级递减。这样,换热管束6的网状结构布置,充分利用了引风室内的空间,使得在靠近壳罩5的地方可以布置更大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管束6的换热效果。另外,换热管束6的网状结构布置实现了燃烧产生的高温气流由体到点的汇集优化配送,有利于燃烧产生的气流在换热管束6内的通畅流动。为避免火焰直接加热壳罩5会导致壳罩温度过高进而烧熔金属壳体,在所述的壳罩的引风室侧布置有换热肋片7。换热肋片7的布置不仅增加了引风室3侧的空气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热利用效率,还有助于降低壳罩5的工作温度,进而延长壳罩5的工作寿命。肋片的形状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抛物线形等。所述的引风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的壳罩5上的换热肋片7、所述的壳罩5本体和所述的换热管束6这三种换热壁面进行热量交换后由所述的引风机9送到所述的烘干室11。为使所述的燃烧器能均勻加热所述的壳罩5,这就需要燃烧器每个出口处释放的燃料均勻。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器4的燃料流道采用垂直分叉布置方式,即下级流道垂直于上级流道,一级一级向下延伸,最终形成了呈阵列排布的火眼口,在燃烧器4的中心位置设有点火装置。所述的烘干室通过设一中央隔板10分为左右两室,隔板10与烘干室底端留有一段距离,左右两室沿壁面均设有含湿物料摆放架,烘干气流从摆放架层间,并在相邻夹层之间,气流方向相反的流向结构(呈蛇形结构布置)中流过。该烘干机的烘干过程如下首先将含湿物料放在摆放架13上,打开燃料(石油气、 天然气)的调节阀,燃料从储气罐进入到燃烧器4中,启动点火装置,开始燃烧。经空气加热装置2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壳罩5、换热管束6以及换热肋片7的换热壁面与引风室内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在引风机9的作用下进入到烘干室11中,在烘干室11中对含湿物料进行烘干,最终由排风机12排出室外。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能源利用率高,换热效果强,节能环保,利于推广和应用。以上叙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实施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构思指导下,推导出其它多个技术方案,但是,凡是在本构思下的各种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烘干机,由保温机体、引风室、空气加热装置、烘干室组装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风室、空气加热装置、和烘干室皆置于保温机体内;在所述的引风室出口处,设有引风机;在所述的烘干室出口处,设有排风机;室外空气由送风机引入引风室内,在引风室内被空气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热风;热风由所述的引风机,输送到烘干室内;所述的热风在所述的烘干室内,对含湿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的热风,由排风机排出到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由换热管束、 壳罩、和燃烧器所组成;所述的换热管束装置在所述的壳罩上,采用网状布置结构,由一系列倒“Y”字形管束连接而成;所述的燃烧器置于壳罩下面;所述的燃烧器的燃料流道,采用逐级垂直分叉布置,逐级向下延伸的方式,最终形成呈阵列排布的火眼口 ;点火装置设在燃烧器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室,设有一垂直的中央隔板,将烘干室分为左右两室,左右两室上部联通,自下而上均部设置多层物料摆放架;烘干气流从摆放架层间,并在相邻夹层之间,气流方向相反的流向结构中流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在引风室内所述的壳罩上面,设置有换热肋片,肋片的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抛物线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由保温机体、引风室、空气加热装置、烘干室组装构成,所述的引风室、空气加热装置、和烘干室皆置于保温机体内;在所述的引风室出口处,设有引风机;在所述的烘干室出口处,设有排风机;室外空气由送风机引入引风室内,在引风室内被空气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热风;热风由所述的引风机,输送到烘干室内;所述的热风在所述的烘干室内,对含湿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的热风,由排风机排出到室外;该烘干机以石油气、天然气作为燃料,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对食品无污染、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F26B3/06GK202229538SQ20112038561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9日
发明者汤余妹, 申小中 申请人:申小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