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卡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169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薄卡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超薄机型的卡式空调器蒸发器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卡式空调器的设计正在朝着更节能、更薄、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超薄机型也将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超薄卡式空调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减小卡式空调器的高度,即减小蒸发器组件的高度,而由于蒸发器组件通常是垂直于室内机底盘安装设置的,减小蒸发器组件的高度,翅片和U形管的用量势必都会有所减少,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机型卡式空调器的整体换热能力。另外,目前超薄卡式空调器,蒸发器组件一般包括单排或多排U形管结构,其中每排的U形管根数一般在10根以上,同排相邻的U形管之间通过90°扁U形弯头连通,包括η个制冷剂入口和对应设置的相同个数的制冷剂出口,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流入后,顺次经过同一排的U形管后进入另一排的U形管,最后流出汇总,即其流路为简单的η路分布,实现制冷剂流路η进η出。以图I所示卡式空调器为例,使用两排U形管,包括两个制冷剂入口和两个制冷剂出口,翅片形式全部为裂隙式,制冷剂从中间进,经两个制冷剂入口分成两路各往两边流动,分别呈η字型绕行后在中间汇合再出来,即制冷剂两进两出。现有卡式空调器,在低匹数时,还能满足高能效的要求,但当换热量增大时,制冷剂的流程增大,使得制冷剂在出口前就已蒸发完全,使得换热效率降低;当需要达到较高的能效比时,就需要采用多流路的办法提高换热效率,但是随着流路过多往往会分流不均,导致相邻两根U形管间温差较大,空气进入蒸发器后形成冷风热风交汇,空气中的水就发生凝露现象。再者,现有超薄卡式空调器,其蒸发器的翅片一般全部采用裂隙式或平片式,风阻较大,从而使得换热能力下降,换热效率较低,若要提高换热效率,则会增加翅片和U形管的用量,成本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卡式空调器,在保证整机换热能力的基础上,分流均匀且换热效率高,当采用多流路时空气进入蒸发器后空气中的水也不会发生凝露现象。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超薄卡式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和风扇,所述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靠近卡式空调器顶板的制冷剂流路单元Α、至少一个靠近卡式空调器底板的制冷剂流路单元B和翅片,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多个制冷剂出口和多排U形管,所述蒸发器倾斜设置在卡式空调器的底板上,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侧;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分流弯头,所述分流弯头包括一个进口支管和多个分流支管,多个所述分流支管分别连通不同排的部分U形管,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向上流经部分U形管后由所述分流弯头分成多路,最后各路分别经不同所述制冷剂出口流出汇总。当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两个制冷剂出口和两排U形管时,所述制冷剂入口设置在第一排U形管上,所述分流弯头包括一个进口支管和两个分流支管,所述进口支管连通第一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出口,其中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二排U形管中的一U形管入口,另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一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入口 ;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向上流过一个U形管后进入所述分流弯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流经两个U形管后从其中一制冷剂出口流出,另一路流经一个U形管后从另一制冷剂出口流出。两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第二排U形管上。当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两个制冷剂出口和三排U形管时,所述分流弯头包括一个进口支管和两个分流支管,所述进口支管连通第一排U形管中的一U形管出口,其中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二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入口,另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三 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入口 ;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向上流过第一排U形管的两个U形管后进入所述分流弯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流经两个U形管后从其中一制冷剂出口流出,另一路流经两个U形管后从另一制冷剂出口流出。其中一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第一排U形管上,另一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第三排U形管上。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B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 B、一个制冷剂出口 B和多排U形管,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 B流入,顺次流经各排的U形管后,经所述制冷剂出口 B流出汇
O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所述翅片采用平片和裂隙式翅片组合排列方式,平片位于迎风侧,裂隙式翅片位于出风侧。相比于现有超薄卡式空调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蒸发器的放置方式、合理的流路分布、翅片排布方式。蒸发器的放置采用倾斜式放置,使其与卡式空调器水平底板有一定的夹角,能有效降低蒸发器顶端距离底板的垂直高度,减小室内机的厚度,在保证整机换热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超薄化设计。合理布置U形管的流路,使得各路均能依照风向流势,从而有效的提高制冷剂的换热效率,防止出口处因过热而出现凝露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需要达到较大制冷量和较高的能效比时,也能完成额定要求。翅片排布方式采用平片和裂隙式翅片组合排列方式,通过翅片优化,减少翅片及用铜量,风阻减小,噪音减小,避免凝露现象的发生,经对比分析,与全部翅片为裂隙式或平片相比,换热提高,阻力降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现有技术卡式空调器的蒸发器制冷剂流路布置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超薄卡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分流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翅片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分流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翅片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蒸发器;2、风扇;3、制冷剂流路单元A ;4、制冷剂流路单元B ;5、翅片;6、制冷剂入口 ;7、制冷剂出口 A1 ;8、制冷剂出口 A2 ;9、第一排U形管;10、第二排U形管;11、分流弯头;11_1、进口支管;11_2、分流支管;12、制冷剂入口 B ;13、制冷剂出口 B ;14、第三排U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超薄卡式空调器包括蒸发器I和风扇2,蒸发器I包括两个靠近卡式空调器顶板a的制冷剂流路单元A3、一个靠近卡式空调器底板b的制冷剂流路单元B4和翅片5,即制冷剂分三路单元进入蒸发器。以靠近卡式空调器顶板a的第一个制冷剂流路单元A3为例,翅片5材料为铝箔,U形管为Φ4 6_的铜管或招管,U形管的排数为两排,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 A6、两个制冷剂出口 AJ、A28,靠近风扇2 (即位于迎风侧)的为第一排U形管9,远离风扇2 (即位于出风侧)的为第二排U形管10,蒸发器I倾斜设置在卡式空调器底板a上,位于风扇2的出风侦牝使蒸发器I的各路制冷剂均能依照风向流势,提高换热效率。制冷剂流路单元A3内设置有一个分流弯头11,分流弯头11包括一个进口支管11-1和两个分流支管11-2,两个分流支管11-2分别连通不同排的部分U形管。其中,制冷剂入口 A6连通第一排U形管9中第一个U形管的进口,两个制冷剂出口 AJ、A28连通第二排U形管10中的U形管,进口支管11-1连通第一排U形管9中第一个U形管的出口,一分流支管11-2连通第一排U形管9中与第一个U形管相邻的另一 U形管的入口,另一分流支管11-2连通第二排U形管10中第一个U形管的入口。如图2中箭头所示,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A6流入,向上流过一个U形管后进入分流弯头11,由其分流支管11-2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向上流经两个U形管后从制冷剂出口 AJ流出汇总,另一路向下流经一个U形管后从制冷剂出口 A2S流出汇总。第二个制冷剂流路单元A3中,制冷剂流经管路设置同上述第一个制冷剂流路单元A 3。制冷剂流路单元B 4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 B12、一个制冷剂出口 B13和两排U形管,制冷剂入口 B12连通第一排U形管,制冷剂出口 B13连通第二排U形管。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B12流入,顺次向上流动经过一个U形管后,经一个90°扁U形弯头流入第二排再进过一个U形管后,经制冷剂出口 B13流出与其它流路单元汇总。本实施例中翅片5的排布选用全新的排布方式,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翅片5采用平片和裂隙式翅片组合排列方式,对应第一排U形管9而设置的第一排翅片5-1 (即位于迎风侧的翅片)采用平片,对应第二排U形管10而设置的第二排翅片5-2 (即位于背风侧的翅片)采用裂隙式翅片。如此排布,可有效降低风阻,减小噪音,提高换热效率。实施例二参照图6至图8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U形管的排数为3排,设计U形管和制冷剂流路的布置如图3所示,分流弯头的结构如图4所示。以靠近卡式空调器顶板a的第一个制冷剂流路单元A3为例,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 A6、两个制冷剂出口 AJ、A2S,以及第一排U形管9、第二排U形管10和第三排U形管14,制冷剂入口 A6连通第一排U形管9中第一个U形管的进口,制冷剂出口 AJ连通第二排U形管10中的一 U形管入口, 制冷剂出口 A28连通第三排U形管14中的一 U形管入口,进口支管11-1连通第一排U形管9中向上数第二个U形管的出口,一分流支管11-2连通第二排U形管10中第一个U形管的入口,另一分流支管11-2连通第三排U形管14中第一个U形管的入口,其它相邻U形管之间由90°扁U形弯头连通。如图4中箭头所示,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A6流入,向上流过第一排U形管9中的两个U形管后进入分流弯头11,由其分流支管11-2分成两路,两路分别向上流经一个U形管后经90°扁U形弯头交叉连通后再分别向上流经一个U形管,最后一路从制冷剂出口 AJ流出汇总,另一路从制冷剂出口 A28流出汇总。第二个制冷剂流路单元A3中,制冷剂流经管路设置同上述第一个制冷剂流路单元A3。 制冷剂流路单元B4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 B12、一个制冷剂出口 B13和三排U形管,制冷剂入口 B12连通第一排U形管,制冷剂出口 B13连通第三排U形管。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B12流入,顺次向上流动经过一个U形管后,经一个90°扁U形弯头流入第二排,向下流动经过一个U形管后,再顺次流入第三排,向下流动经过一个U形管后,经制冷剂出口 B13流出与其它流路单元汇总。本实施例中,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上,对应第一排U形管9而设置的第一排翅片5-1(即位于迎风侧的翅片)采用平片,对应第二排U形管10、第三排U形管14而设置的第二排翅片5-2、第三排翅片5-3 (即位于背风侧的翅片)采用裂隙式翅片;或者对应第一排U形管9、第二排U形管10、而设置的第一排翅片5-1、第二排翅片5-2采用平片(即位于迎风侧的翅片),对应第三排U形管14而设置的第三排翅片5-3 (即位于背风侧的翅片)采用裂隙式翅片。如此排布,可有效降低风阻,减小噪音,提高换热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卡式空调器,包括蒸发器和风扇,所述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靠近卡式空调器顶板的制冷剂流路单元A、至少一个靠近卡式空调器底板的制冷剂流路单元B和翅片,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多个制冷剂出口和多排U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倾斜设置在卡式空调器的底板上,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侧;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分流弯头,所述分流弯头包括一个进口支管和多个分流支管,多个所述分流支管分别连通不同排的部分U形管,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向上流经部分U形管后由所述分流弯头分成多路,最后各路分别经不同所述制冷剂出口流出汇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薄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两个制冷剂出口和两排U形管时,所述制冷剂入口设置在第一排U形管上,所述分流弯头包括一个进口支管和两个分流支管,所述进口支管连通第一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出口,其中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二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入口,另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一排U形管中的一U形管入口 ;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向上流过一个U形管后进入所述分流弯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流经两个U形管后从其中一制冷剂出口流出,另一路流经一个U形管后从另一制冷剂出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第二排U形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薄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A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两个制冷剂出口和三排U形管时,所述分流弯头包括一个进口支管和两个分流支管,所述进口支管连通第一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出口,其中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二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入口,另一分流支管连通第三排U形管中的一 U形管入口 ;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向上流过第一排U形管的两个U形管后进入所述分流弯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流经两个U形管后从其中一制冷剂出口流出,另一路流经两个U形管后从另一制冷剂出口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第一排U形管上,另一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第三排U形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超薄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路单元B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 B、一个制冷剂出口 B和多排U形管,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 B流入,顺次流经各排的U形管后,经所述制冷剂出口 B流出汇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所述翅片呈平片和裂隙式翅片组合排列,平片位于迎风侧,裂隙式翅片位于出风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卡式空调器,其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靠近空调器顶板的制冷剂流路单元A、至少一个靠近空调器底板的制冷剂流路单元B和翅片,制冷剂流路单元A包括一个制冷剂入口、多个制冷剂出口和多排U形管,蒸发器倾斜设置在空调器底板上,蒸发器位于风扇的出风侧;制冷剂流路单元A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分流弯头,分流弯头包括一个进口支管和多个分流支管,多个分流支管分别连通不同排的部分U形管,制冷剂由分流弯头分成多路,各路分别经不同制冷剂出口流出汇总。通过合理设计蒸发器的放置方式、流路分布和翅片排布,在保证整机换热能力的基础上,分流均匀且换热效率高,当采用多流路时空气进入蒸发器后空气中的水也不会发生凝露现象。
文档编号F24F13/30GK202470237SQ2012200601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国德防, 宋强, 李银银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