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195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暖器,属于取暖器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取暖器其散热片组内部是连通的,导热介质位于整个取暖器内,使得取暖器的背部温度很高,用户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降低取暖器的背部温度,通常是在散热片后面加上后壳以降低尾部的温度,这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取 暖器背部温度能通过安规测试的取暖器。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取暖器,包括若干散热片、若干内部腔道、发热管、上油包及下油包,其中所述上油包、下油包通过内部腔道连通,所述散热片安装在上油包、下油包及内部腔道上,所述发热管安装在下油包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少末端散热片与其他散热片内的导热介质流动及热交换的油包隔板。所述油包隔板包括下油包隔板及上油包隔板,所述下油包隔板安装在末端散热片的下油包处,所述上油包隔板安装在末端散热片的上油包处。所述上油包隔板略高于其他散热片的油包隔板,从而能够有效的阻止油包内的导热介质向末端散热片流动。所述下油包隔板的大小与下油包相同,从而完全阻断末端散热片处的下油包内导热介质的流动及热交换。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由于阻止了尾片散热片的热交换,从而降低末端散热片的温度,取暖器可直接不带后壳使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取暖器,包括若干片散热片I、若干个内部腔道2、上油包6、下油包7及发热管3,其中所述上油包6、下油包7通过内部腔道2连通,散热片I的数量与内部腔道2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有七片散热片1,散热片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所述散热片I安装在上油包6、下油包7及内部腔道2上,所述发热管3安装在下油包7内,本发明的特点是还包括油包隔板,所述油包隔板安装在与末端散热片5对应的上油包6或下油包7内并阻碍该处的导热介质与其他片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热交换。使用时,由于末端散热片5与其它散热片之间的流动热交换被阻断,从而有效降低末端散热片的温度,可以减少取暖器尾部后壳,以降低成本,同时可避免客户使用时发生烫伤,使用更安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包隔板包括上油包隔板42与下油包隔板41,所述上油包隔板42安装在与末端散热片5对应的上油包6内并阻碍该处的导热介质与其他片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热交换,上油包隔板42略高于其他散热片的油包隔板;所述下油包隔板41安装在与末端散热片5对应的下油包7内并阻碍该处的导热介质与其他片内导热介质的流动热交换,下油包隔板41的大小与下油包相同。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取暖器,包括若干散热片(I)、若干内部腔道(2)、发热管(3)、上油包(6)及下油包(7),其中所述上油包(6)、下油包(7)通过内部腔道(2)连通,所述散热片(I)安装在上油包(6)、下油包(7)及内部腔道(2)上,所述发热管(3)安装在下油包(7)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少末端散热片(5)与其他散热片内的导热介质流动及热交换的油包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包隔板包括下油包隔板(41)及上油包隔板(42),所述下油包隔板(41)安装在末端散热片(5)的下油包处,所述上油包隔板(42)安装在末端散热片(5)的上油包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包隔板(42)略高于其他散热片的油包隔板,从而能够有效的阻止油包内的导热介质向末端散热片(5)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油包隔板(41)的大小与下油包相同,从而完全阻断末端散热片(5)处的下油包内导热介质的流动及热交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若干散热片、若干内部腔道、发热管、上油包及下油包,其中所述上油包、下油包通过内部腔道连通,所述散热片安装在上油包、下油包及内部腔道上,所述发热管安装在下油包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少末端散热片与其他散热片内的导热介质流动及热交换的油包隔板。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末端散热片的温度,可以减少取暖器尾部后壳,降低成本,同时可避免客户使用时发生烫伤。
文档编号F24D13/04GK202521711SQ2012200692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刘小再, 刘志龙, 杜文波, 杨鑫, 武文超 申请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