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智能调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913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智能调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以湿润空气的设施,具体的说,是一种室内智能调湿设备。
技术背景 加湿器是一种用以调节环境湿度的设备,通常地,其用以办公、娱乐以及家庭居住地等环境。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加湿器,其内部的加湿转子的吸收/解吸能力均受到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而用以辅助加湿转子工作的吸湿风扇功率较低,其吸湿能力很弱,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放大了室外环境温度对加湿器的影响,使得加湿器难以进行最佳的加湿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实现方便的空气加湿机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室内智能调湿设备,包括加湿软管,加湿转子,分别设置在该加湿转子同一面两侧的电加热器、吸湿风扇,设置在加湿转子另一面且与所述电加热器相对的加湿风扇,以及用以控制加湿转子、电加热器、吸湿风扇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所述加湿转子、加湿风扇与吸湿风扇均通过马达提供动力,所述加湿风扇的风口正对加湿软管的入口,而所述吸湿风扇数目为三个,且该三个吸湿风扇呈“品”字型设置在加湿转子的一侧,且在加湿软管的出口还设有一个负离子发生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以控制加湿转子、电加热器以及吸湿风扇的运行控制部,与运行控制部连接并用以控制加湿风扇的室外控制部,以及与室外控制部连接的室内控制部。再进一步的,在所述室外控制部上还设有通过信号线与之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加湿软管的入口处还设有通过信号线与室外控制部连接的排气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实现方便;(2)本实用新型中在考虑到提高吸湿风扇功率会导致加湿器工作耗能大大提高的缺陷,开辟新思路,将现有的吸湿风扇数目增加为三个,且该三个吸湿风扇呈“品”字型设置在加湿转子的一侧,三个吸湿风扇共同作用,大大地增加了吸湿能力,保证了加湿器的功效;(3)本实用新型在在室外控制部上设有通过信号线与之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在加湿软管的入口处设有通过信号线与室外控制部连接的排气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排气温度传感器能快速及时地反映出室外以及排气的温度变换,以便于用户根据温度变换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0013](4)本实用新型中在加湿软管的出口设有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能发射天然负离子,其对人体有保健、治疗的功效,由此将二者功能合二为一,不仅增加了加湿器的功能,而且使其运用更加广泛,大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_加湿转子,2-电加热器,3-吸湿风扇,4-加湿风扇,5-加湿软管,6-运行控制部,7-室外控制部,8-室内控制部,9-温度传感器,10-排气温度传感器,11-负离子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I所示,强型吸湿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加湿软管5,加湿转子1,分别设置在该加湿转子I同一面两侧的电加热器2、吸湿风扇3,设置在加湿转子I另一面且与所述电加热器2相对的加湿风扇4,以及用以控制加湿转子I、电加热器2、吸湿风扇3与加湿风扇4的控制系统;所述加湿转子I、加湿风扇4与吸湿风扇3均通过马达提供动力,所述加湿风扇4的风口正对加湿软管5的入口,而所述吸湿风扇3数目为三个,且该三个吸湿风扇3呈“品”字型设置在加湿转子I的一侧。其中,加湿软管5的一端伸入室内;而三个吸湿风扇3共同作用,大大地增加了吸湿能力,保证了加湿器的功效。本实用新型中在加湿软管5的出口设有负离子发生器11,该负离子发生器11能发射天然负离子,其对人体有保健、治疗的功效,由此将二者功能合二为一,不仅增加了加湿器的功能,而且使其运用更加广泛,大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以控制加湿转子I、电加热器2以及吸湿风扇3的运行控制部6,与运行控制部连接并用以控制加湿风扇4的室外控制部7,以及与室外控制部连接的室内控制部8。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室外控制部7上还设有通过信号线与之连接的温度传感器9 ;在所述加湿软管5的入口处还设有通过信号线与室外控制部连接的排气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以及排气温度传感器能快速及时地反映出室外以及排气的温度变换,以便于用户根据温度变换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态。为了进一步方便设备的控制,本实施例在室内也设有相应的温度传感器。按照上述实施例,即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室内智能调湿设备,包括加湿软管(5),加湿转子(I),分别设置在该加湿转子(I)同一面两侧的电加热器(2 )、吸湿风扇(3 ),设置在加湿转子(I)另一面且与所述电加热器(2 )相对的加湿风扇(4),以及用以控制加湿转子(I)、电加热器(2)、吸湿风扇(3)与加湿风扇 (4)的控制系统;所述加湿转子(I)、加湿风扇(4)与吸湿风扇(3)均通过马达提供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风扇(4)的风口正对加湿软管(5)的入口,而所述吸湿风扇(3)数目为三个,且该三个吸湿风扇(3 )呈“品”字型设置在加湿转子(I)的一侧,且在加湿软管(5 )的出口还设有一个负离子发生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内智能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以控制加湿转子(I)、电加热器(2)以及吸湿风扇(3)的运行控制部(6),与运行控制部连接并用以控制加湿风扇(4)的室外控制部(7),以及与室外控制部连接的室内控制部(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智能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控制部(7)上还设有通过信号线与之连接的温度传感器(9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智能调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湿软管(5)的入口处还设有通过信号线与室外控制部连接的排气温度传感器(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室内智能调湿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吸湿风扇吸湿能力弱,影响加湿器工作效率的问题。其包括加湿软管(5),加湿转子(1),分别设置在该加湿转子(1)同一面两侧的电加热器(2)、吸湿风扇(3),设置在加湿转子(1)另一面且与电加热器(2)相对的加湿风扇(4),以及用以控制加湿转子(1)、电加热器(2)、吸湿风扇(3)与加湿风扇(4)的控制系统;加湿转子(1)、加湿风扇(4)与吸湿风扇(3)均通过马达提供动力,加湿风扇(4)的风口正对加湿软管(5)的入口,而吸湿风扇(3)数目为三个,且在加湿软管(5)的出口还设有一个负离子发生器(11)。
文档编号F24F6/00GK202792336SQ2012204341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冷淑, 袁凤, 刘美芹 申请人:四川顶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