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隔离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567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化隔离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设施的设计,尤指一种可防止室内环境中空气感染的净化隔离单元。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现有的大中型医院中及各类候车、商场、办公等人群集中的场所,空气感染问题日益严重。当流行传染病高发时期,对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是当前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现有的空调系统的主要是解决舒适性的问题,大多数空调系统的新风供应都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包括排风扇在内空调系统供应新风都采用“稀释”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空气传染和污染问题,在流行传染病高发时期:比如流感(特别是非典时期),现有空调系统不但不能防止空气传染,反而可能成为污染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隔离单元,其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净化隔离单元,其包括:具有一组相互隔离的单元,各单元为三面封闭、一面开敞的结构空间;在各单元内有一组独立的新风口和一组独立的排风口,各独立的新风口与一供应新风的管路贯通,各独立的排风口与一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贯通;在供应新风的管路中设有进风机,在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中设有排风机。所述净化隔离单元中,至少在进风机和排风机中的一风机内装置热交换器。所述净化隔离单元中,通过调整新风口和排风口的风量控制单元内相对于单元区域之外为正压或负压区域。所述净化隔离单元中的新风口置放在单元的内侧;所述的排风口置放在单元的外侧。所述净化隔离单元中,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所述新风口端口所在的平面与垂线的夹角为O 30° ;b)所述新风口端口的中心轴线在相邻两侧壁间的对角线左右O 30°区域内。所述净化隔离单元中,所述新风口端口位置为上下或左右方向可调。所述净化隔离单元中,所述各单元内的新风口位置低于排风口的位置,排风口位于单元的上部区域。若各单元或局部的单元内各设有座椅,则所述新风口位置设在距地面70cm 180cm之间;另各单元或局部的单元内至少一侧壁1.2米高以上的结构墙板为透明玻璃材料板。若单元内设若干层卧床,在各层卧床之间均分布一新风口及一排风口。[0017]本实用新型净化隔离单元主要用于人群密集停留的室内场所,设计为多个相互隔离的单元,在各自的单元中有独立的新风供应口及独立的排风口、单元之间有结构墙板保证隔离相互间的空气干扰,从而也就隔离了各单元之中人员相互间经空气途径的传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能够解决人群密集的室内场所产生的空气感染、空气污染问题。2.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立于环境的结构,并能根据场地环境扩展,可应用绝大多数的建筑场合,实施的可操作性高。3.本实用新型的新风供应直接到达需要者位置,空气流向固定,可根据环境要求设置成正压、负压调节,在进/排(进和排、进或排)风机内装置热交换器后,对环境热能损失小,系统可实现节能运行。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净化隔离单元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净化隔离单元首先包括有一组相互隔离的单元4,各单元用结构墙板构筑为三面封闭、一面开敞的结构空间,其作用是隔绝单元内部空间与其他单元及外部环境之间的空气流通,隔离污染源向其他的单元传染,同时也保证每个单元不被外部空气传染。在各单元内有一组独立的新风口 21和一组独立的排风口 31,各独立的新风口 21与一供应新风的管路2贯通,各独立的排风口 31与一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3贯通;在供应新风的管路中设有进风机,在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中设有排风机。新风口 21及排风口 31的位置也是本实用新型净化隔离单元的一设计要点:将新风口 21置放在单元的内侧,排风口置放在单元的外侧,且各单元内的新风口 21的位置应低于排风口 31的位置,一般是将排风口 31位于单元靠外侧的上部区域。每个单元内独立设置的新风口和独立的排风口可形成一个固定的空气流向,供应新风的同时排出污浊空气,以置换的方式换气,每个单元之间的空气流通被隔离,从而实现所述的改善空气品质、防止空气感染的功能。如使用在图1所示的环境中(各单元或局部的单元内各设有座椅1),新风口置放在单元内侧人停留的位置,最好是在人在坐姿和站姿时头部的高度(设在距地面平均的高度位置为70cm 180cm)之间,排风口 31置放在单元开敞面的上方。为达更好的效果,所述新风口 21端口所在的平面与垂线的夹角为O 30°,新风口 21端口的中心轴线应在相邻两侧壁间的对角线左右O 30°区域内,以新风口 21端口所在的平面为正垂向设置且在相邻两侧壁间的正中对角线上为最佳,在两个内侧角上设置。这样做的作用是新风口靠近人的头部,可以直接获得新鲜空气,而呼出的污浊空气排向较外侧的排风口,形成一个固定的空气流向,这个固定的空气流向实现以置换方式进行空气调节,且覆盖的区域较均匀。当然,如果考虑成人及幼儿的高度差异,将新风口端口位置设计为上下或左右可调式,将纵向管路设计为可抽拉伸缩及旋转式,更方便人们的使用,以获更佳的使用效果。[0028]本实用新型净化隔离单元主要用于人群密集停留的室内场所,如医院候诊区、火车站候车厅等等,其提供的各单元内即可是如图1所示,在单元中设置一层座椅,又可是在单元中设置多层的卧床(如火车厢内,或需要提供给特殊人群休息的地方),当单元内设的是若干层卧床,则在各层卧床之间设新风口 21及排风口 31,各口之间通过管路实现连接。对于非设置多层卧床的单元,可以是在各单元内至少一侧壁1.2米高以上用透明玻璃材料板,方便人们呆在单元内的人们能够看到相邻单元或外面的情况。可以在进风机和排风机中同时或选择其一设置热交换器,在进/排风机内装置热交换器后,对环境热能的损失小,系统可实现节能运行;还可通过调整进、排风的风量,可以整体控制单元内为正压或负压(相对于单元区域之外),从而可控制整体环境的空气污染。通过上述整体的设计,所述形成固定空气流向以置换方式进行空气调节的作用是保证单元内的人总是直接吸入未有污染的新鲜空气同时直接排除呼出的污浊(污染)空气,实现以新鲜空气“置换”污浊空气的方式进行空气调节,加上单元的隔离作用,能够防止单元内的患者(污染源)经空气途径传染到其他单元及外部环境,又能防止单元内的健康人受到其他单元的传染,同时大家都能得到新鲜空气共应,从而实现改善空气品质、防止空气感染的功能。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应用在医院的候诊区,其中每个单元采用建筑板材构成,各单元1.2米高以上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的,每个单元内设两个新风口 21,该新风口 21布置在两个角落,高1.5米,同时可供坐姿及站姿人使用。新风供应量可调整为10-30立方米/每人/每小时,排风口 31布置在敞开出入面的上方2米高,与新风口 21形成一个向单元外斜上方的空气流向,该流向保证单元内的空气以“置换”的方式流通,保证单元内的人直接吸入新鲜空气,而呼出污浊空气直接排出,并且由单元的半封闭结构保证各单元之间的空气不相互串扰,这种设计的作用,实现两个效果:①保证单元内的空气品质;②避免单元之间的空气传染。当应用于传染病区时,可调整整个单元内成为负压,避免了传染气体的扩散。上述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组相互隔离的单元,各单元用结构墙板构筑为三面封闭、一面开敞的结构空间;在各单元内有一组独立的新风口和一组独立的排风口,各独立的新风口与一供应新风的管路贯通,各独立的排风口与一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贯通;在供应新风的管路中设有进风机,在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中设有排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进风机和排风机中的一风机内装置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单元内相对于单元区域之外为正压或负压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口置放在单元的内侧;所述的排风口置放在单元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所述新风口端口所在的平面与垂线的夹角上下各为O 30°; b)所述新风口端口的中心轴线在相邻两侧壁间的对角线左右各O 30°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端口位置为上下或左右方向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单元内的新风口位置低于排风口的位置,排风口位于单元的上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各单元或局部的单元内设有座椅,所述新风口位置设在距地面70cm 180c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各单元或局部的单元内至少一侧壁1.2米高以上的结构墙板为透明玻璃材料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净化隔离单元,其特征在于:单元内设若干层卧床,在各层卧床之间均分布一新风口及一排风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隔离单元,其包括具有一组相互隔离的单元,各单元为三面封闭、一面开敞的结构空间;在各单元内有一组独立的新风口和一组独立的排风口,各独立的新风口与一供应新风的管路贯通,各独立的排风口与一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贯通;在供应新风的管路中设有进风机,在排出污浊空气的管路中设有排风机。可至少在进风机和排风机中的一风机内装置热交换器;并可通过调整新风口和排风口的风量控制单元内相对于单元区域之外为正压或负压区域。其能够解决人群密集的室内场所产生的空气感染、空气污染问题。
文档编号F24F7/08GK203036798SQ20122067425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卫田青, 孙晓东 申请人:北京航天爱锐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