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常压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682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质常压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生物质成型块为燃料的热水炉,特指生物质常压热水炉。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杆约为7亿吨,而传统的处理方法(炊事、野外焚烧、露天堆积)不仅造成生物质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利用生物质燃料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产生的草木灰可作为钾肥使用。而目前市场上设计的生物质热水炉大多根据燃煤炉改造而来的,燃烧行程短,燃烧不充分,冒黑烟等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避免和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多回程燃烧的节能环保型的生物质常压热水炉。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生物质常压热水炉,包括:壳体、加料口、进风口、排灰口、观火口、内胆、燃烧室、灰室、换热室、水套、保温层、圆形水管、方形水管、出水口、回水口、排烟口,其特征在于:内胆内部贯穿若干圆形水管和方形水管,圆形水管和方形水管要与水套联通,通过方形水管把内胆分隔成燃烧室、灰室、换热室;内胆外层是水套,水套外层是保温层、保温层外层是壳体;炉体前部自上而下设有进风口、加料口、观火口、排灰口各一个,炉体后上部设有排烟口 ;水套上部设有出水口,底部设有回水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多回程燃烧,燃烧充分、效率高、升温快,结构紧凑,与同类型热水炉比较,外形尺寸小,可节省热水炉房基建投资,运行稳定、调整方便、出力足。·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标号分别代表:1.排灰口 2.内胆 3.水套 4.保温层 5.壳体 6.观火口 7.燃烧室
8.加料口 9.进风口 10.圆形水管11.方形水管12.出水口 13.排烟口 14.回水口 15.换热室16.灰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内胆⑵内部贯穿若干圆形水管(10)和方形水管(11),圆形水管(10)和方形水管(11)要与水套(3)联通,通过方形水管(11)把内胆(2)分隔成燃烧室(7)、灰室(16)、换热室(15);内胆⑵外层是水套(3),水套(3)外层是保温层(4)、保温层⑷外层是壳体(5);炉体前部自上而下设有进风口(9)、加料口(8)、观火口 ¢)、排灰口(I)各一个,炉体后上部设有排烟口(13);水套(3)上部设有出水口(12),底部设有回水口(14)。使用时,从加料口⑶向燃烧室(7)填入少量的易燃物并点燃,为使底火充分燃烧,可用风机助燃,为了保证燃烧效果,炉内底火一定要充分,底火点燃后可将事先准备好的燃料填入燃烧室(7);燃料填满后,即可稳定燃烧,热量通过圆形水管(10)、方形水管
(11)和水套(3)的吸收, 从而把冷水加热了。
权利要求1.生物质常压热水炉,其包括:壳体(5)、加料口(8)、进风口(9)、排灰口(I)、观火口(6)、内胆(2)、燃烧室(7)、灰室(16)、换热室(15)、水套(3)、保温层(4)、圆形水管(10)、方形水管(11)、出水口(12)、回水口(14)、排烟口(13),其特征是:内胆(2)内部贯穿若干圆形水管(10)和方形水管(11),圆形水管(10)和方形水管(11)要与水套(3)联通,通过方形水管(11)把内胆⑵分隔成燃烧室(7)、灰室(16)、换热室(15);内胆⑵外层是水套(3),水套(3)外层是保温层(4)、保温层(4)外层是壳体(5);炉体前部自上而下设有进风口(9)、加料口(8)、观火口(6)、排灰口(I)各一个,炉体后上部设有排烟口(13);水套(3)上部设有出水口 (12),底部设有回水口(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生物质成型块为燃料的热水炉,特指生物质常压热水炉,其包括壳体、加料口、进风口、排灰口、观火口、内胆、燃烧室、灰室、换热室、水套、保温层、圆形水管、方形水管、出水口、回水口、排烟口,其特征在于内胆内部贯穿若干圆形水管和方形水管,圆形水管和方形水管要与水套联通,通过方形水管把内胆分隔成燃烧室、灰室、换热室;内胆外层是水套,水套外层是保温层、保温层外层是壳体;炉体前部自上而下设有进风口、加料口、观火口、排灰口各一个,炉体后上部设有排烟口;水套上部设有出水口,底部设有回水口,其优点是采用多回程燃烧,燃烧充分、效率高、运行稳定、调整方便、出力足。
文档编号F24H1/44GK203100149SQ20122071518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刘春生, 吉恒松, 梁菲, 宋旭, 张程程 申请人:徐州昊源生物质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