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文物——永乐宫壁画保护层救护与维修创新技术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7952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国宝文物——永乐宫壁画保护层救护与维修创新技术方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永乐宫壁画搬迁时,正面先刷的是“胶矾水”,后又在画基背面用了“酒精+漆片+细土”泥。几十年来坚持采取暗光、通风不良的保护措施。物理性质所致,该壁画如正面用“酒精+漆片”液,比用“胶矾水”好得多;胶、矾易受潮,且胶为蛋白质,在连雨天+暗光条件下会招致霉变;胀缩系数大,后代补画部分(薄石灰层上画)干裂易卷,带色脱落。本发明技术特点:针对既成现实和胶、矾、光、壁画颜料等的物理、化学性质,依据文物保护要求,梳理、创新出一套救护、维修新技术方案。
【专利说明】国宝文物一永乐宫壁画保护层救护与维修创新技术方案[0001]【技术领域】:文物保护【背景技术】:
[0002](2012年3月,我们己以论文的形式呈交给山西省张平副省长,张省长批示给山西省文物局。)
[0003]永乐宫壁画五、六十年代搬迁时,由于该壁画画基的构成是水+细土 +棉纤维,强度差,所以先在壁画正面刷渗了工笔画技法之一的“胶矾水”,后又在(去掉士坯、刮薄后的)画基背面刷两遍胶矶水,再用“酒精+漆片+细土”泥加厚以增强度……。几十年来采取普通壁画保护措施,为防壁画颜色被“光解”,采取后门关闭、前窗挂帘的暗光、通风不良的保护措施,几十年未变。
[0004]发明技术方案
[0005]只有关心国宝意,决无否定前贤心。先进行逻辑梳理,沿流索源,进而证之,寻求对策。
[0006]甲、【背景技术】存在的现实问题:
[0007]一、几十年来未从其表面刷胶这个个性特征入手,而是采用普通泥基壁画的保护措施,“药不对症”。
[0008]二、由于物理性质所致,当时该壁画如正面用“酒精+漆片”液刷渗,比用“胶矾水”
好得多。
[0009](漆片:虫胶,不溶于水,溶于酒精,既有可逆性,又防潮防紫外线。)
[0010]三、胶、矾易受潮,且胶为蛋白质,在连雨天+暗光条件下会招致菌生色变;胀缩系数大,后代补画在薄石灰层上的那部分壁画,胶矾层发生干裂易卷,粘带颜色脱落。
[0011]乙、永乐宫壁画撒迁前的概貌。
[0012]一、永乐宫壁画搬迁前历经六百多年,已存在由于大的工程(如清代宫殿顶部重修)(注I)等人文社会活动的人为污染、创伤和陈旧、色层局部脱落、污痕、小霉点等自然污染。在此不作探讨。
[0013]二、永乐宫壁画搬迁前三清殿“四壁五光十色,金碧辉煌”(注2)。壁画搬迁前,北京中央美院及华东分院的师生对其进行摹绘,三清殿过稿工艺是采取摄影、幻灯放大的方法,这是因为壁画线条清晰,色块反差梯度明显。后两殿“因壁面较黑暗,就改用大量玻璃纸封闭过稿的方法”(注2)。但从1957年拍摄、1963年出版的《永乐宫》画册(注3)看,后两殿的壁画还是清晰的,过稿工艺本来仍可采取摄影、幻灯放大方法的。这一方面说明摹绘工作的高要求和一丝不苟,另一方面也反证了三清殿壁画当时确实“四壁五光十色,金碧辉煌。”
[0014]三、当年参与永乐宫搬迁的人士(注4)以及芮城当地关注壁画的人士,都很直观地感觉到,永乐宫壁画远不如搬迁前亮丽。
[0015]丙、永乐宫壁画搬迁时对壁画采取的关键性技术及以后的保护措施。
[0016]永乐宫壁画,区别于世界同类文物的唯一特点是它历经搬迁、且对其画基正面进行了膠矾水刷渗,壁画被胶矾层“密封”了,因而使壁画表面的膠矾层在壁画保护上被推到主要矛盾位置。
[0017]但五十多年来壁画的保护措施,没能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未克其短,未护其长,使壁画发生了异常的污变或褪色。
[0018]然而,福兮祸兮,祸兮福兮,该壁画的救治与恢复,(元代这部分)又主要凭借这层胶矾层了!
[0019]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
[0020]一、永乐宫壁画几十年来的变化主要原因决非“自然衰变”,亦非“光解”、“氧化”、“芮城气候干燥”,所致。
[0021](一)、永乐宫壁画搬迁后污变与褪色,主因并非“自然衰变”。大凡“自然衰变”,有个共同规律:其衰变曲线随时空的延展,逾趋于平缓。该壁画搬迁前已经历六百多年,其衰变曲线当在初始期的陡状阶段,但颜色尚且“五光十色,金碧辉煌”;而搬迁后仅五十余年,其自然衰变曲线较之搬迁前当在平缓阶段,本应变化不明显,怎么事实上颜色反倒急剧变化!而且有的往暗方向变,有的往浅方向变。
[0022]( 二)、永乐宫壁画搬迁后污变与褪色,主因亦非光解与氧化所致。首先排除氧化可能,因为壁画已被胶矾层密封了(何况,前六百多年间就没氧化?)。只论光。原因同“(一)”外,加上六百多年时空所证明的,该壁画所用颜料,是石色类的,有些是氧化终极物,如赭石色、铁红(四氧化三铁);有些是常态不可氧化和光解物,如石青、石绿。(或许还有宝石研磨色)。这是常识。元代没有化学颜料,而植物性颜料根本经不起六百多年的光解与氧化。
[0023](三)、永乐宫搬迁后,清代补画的那部分壁画褪色严重,主因并非五十多年的解释观点——颜色质量差,光解所致,而是与芮城的雨涝、干旱季节性强、反差大有关。这里指的是与干燥天气有关。(后附详论)
[0024](四)、永乐宫元代部分泥基壁画,颜色变深发污,与芮城久“旱有久雨、秋雨连绵”的气候有关。这里指的是与连阴雨天有关。这对于渗透了的胶矶水、又在暗而潮湿、通风不良的“保护”条件下的殿内壁画,是致命的。(后附详论)
[0025]二、永乐宫壁画搬迁后污变、褪色的因与果。
[0026](一 )、壁画搬迁的技术背景:
[0027]出于保护画面、提高强度的目的,先在壁画正面刷两道2: 3: 100的胶矾水,又在经处理后的、仅不到Icm厚的壁画砂泥基背面又先后刷了两道(5: 100和10: 100)胶水(见注5)。由于是手工刷的和对渗透深度的难以预测性,(由于地震、手工操作等原因,原壁画表面已凹凸不平。被分割的壁画画基在存放间,壁画正面被朝下保护着,看不见正面凹凸情况。当“找平”壁画基背面时,实际壁画基的厚度已经不均匀的了。)(见注5);更因画基密度又有差异,再经漫漫阴干,如果某局部并非百分之百干透,由于酒精溶于水,再后的酒精漆片泥浆工序,经过月余阴干(见注5),还会进一步推进其渗透。壁画砂泥基实际上已被两面的胶水渗浸而呈渐变式地、基本渗透或完全渗透状态。
[0028]( 二 )、分析壁画表面刷胶矶水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0029]矾,即明矾,化学名为KAI(S04)212H20。在中国工笔画里,为使上一次着的色不被下一次色笔所干扰,期间加施一道明矾桃胶水,干后“护住”上次颜色了。其实,是明矾桃水干后形成了一层明矾晶体层。宣纸薄,吸矾胶水少,来不及变化就干了,所以看不明显矾胶水下颜色团粒大小的变化。而在沙泥质的壁画基上,则全然不同了。
[0030]由于壁画基础是黄土沙泥层,渗水性强,吃水多,所以液湿态时间长,这就给矾水“逞能”留下了机会。明矾是净化浑浊水最隹的净化剂。其原理是,在明矾溶液中,可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2+和ΑΙ3+,其中ΑΙ3+很容易水解,生成膠状的氢氧化铝(Al (OH) 3)。氢氧化铝吸附能力很强,吸附、聚合液体中悬浮的物质为团粒,并越聚越大,形成沉降。
[0031]而胶矾水,是网状胶团和矾(实际主要是胶状氢氧化铝)的混合液,并且在刷抹前,一部分氢氧化铝已径把部分胶团吸附而聚合为较大的团粒。注意!关毽在这里!分开说。
[0032]先说尚未吸附它物的那部分胶状氢氧化铝。由于它相对“个头”小,渗透得快,最先“浸蚀”壁画颜色。颜色在被长时间浸湿状态下,部分小团粒颜料被氢氧化铝吸附而与壁面松动并聚成较大团粒!显然,这些大团粒颜色,同泥层的粘结强度,较之以前小多了。几十年后的褪色与此有关。
[0033]再说已被氢氧化铝聚合为大团粒的网状胶,如果同单一的胶液比,它团粒大多了,也就是渗透力差多了——它们大部分被阻留在壁画表面。几十年后的壁画污变,主要源于此。
[0034](三)、为什么殿内壁画越来越灰暗,暗处、气流死角更甚。
[0035]通风不良、阴暗、阶段性湿度大而弓丨起菌生色素所致。
[0036]现状:永乐宫壁画表面已被胶层“密封”了。大殿又后门关闭、前窗用厚帘遮挡。
[0037]1、空气不流通,连阴雨天的湿气,仍然留在殿内,不能及时排出;
[0038]2、参观及工作人员的汗气和呼吸湿气,更增加了殿内的湿气。
[0039]3、如土窑洞的特性:夏天反潮一样,窑内湿气温度低,密度大,沉,外边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轻,不能形成内外对流;同理,殿内温度低的情况下,很难自然置换出殿内湿气。结果是:殿内常期相对处于阴暗、湿度大的环境中。
[0040]常识是,殿内墙面温度大多低于空中,墙面最先、最易液化,凝结水珠,这正是霉菌繁衍的最佳“水分活性“。局部空间的湿度和暗度会达到霉菌繁衍条件的。
[0041]湿度的影响:作为有机物的胶层,它是霉菌繁衍的比较好的培养基。在殿内墙面湿度同空气中湿度达到平衡时,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0%下,一些“干生性霉菌”便从休眠状态复苏过来,开始繁衍;相对湿度80%?90%时,“中生性霉菌”也开始繁衍了。湿度低了则休眠。如此反复,当霉菌体发育到一定量,则会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即使某种因素导致菌体脱落,但其产生的色素却留在了胶层或画基上——壁画越灰暗了。
[0042]暗度的影响:即光对霉菌繁衍的影响。光可使霉菌的核酸突变,阻碍其复制、转录,封锁其蛋白质的合成,并产生自由基,引起光电离,从而导致其细胞死亡。反过来,暗光利于霉菌繁衍。也就是胶体光暗条件下比较容易产生菌生色素了。此现象表现在殿内(元代画),越暗处越明显。
[0043]空气不流动的影响。按照流体力学规律,从南门进入、在旋涡气流影响少的死角越明显。因为此处湿气滞留时间长,且菌孢容易着床。再,当外界天晴,气候干燥时,由于空气不流通,殿内仍就是湿气,仍受霉菌的影响。
[0044](四)、为什么壁画搬迁几十年后有的出现褪色、变浅现象。主要表现在龙虎殿和纯阳、重阳两殿。
[0045]龙虎殿:
[0046]龙虎殿的画基是泥沙层。部分曾被用泥封护过。
[0047]据相关资料,经在北京、太原试验后,永乐宫壁画揭剥先从龙虎殿开始。可能由于开天辟地第一回,又因画面小片损伤太多,为加保险,为加强画基强度,胶矾水用的重了些,被氢氧化铝吸附而松动、大团粒胶厚了些。(即使不厚,也出问题)。
[0048]不管植物胶还是动物胶,其共同特性,得到或失去水份的性能强——受潮时,体积膨涨;干燥时,干裂卷缩。壁画搬迁后初几年,胶层反复膨涨、干缩,使表面胶层由大片状到小片开裂,再到小片卷缩——卷缩的胶片,在外力作用下(如风力、人工除尘等),产生脱离,同时肯定带走部分颜色,特别是被氢氧化铝松动的那部分颜色——表层胶片脱落了,壁画褪色了。……再后,所留胶体,老化、降解,一但有外力,则成粉状脱落——壁画进一步褪色。
[0049]纯阳、重阳殿内:
[0050]后代补画的壁画越来越褪色、浅白;元代壁画反而越来越暗。和搬迁前的资料比,
反差更大。
[0051]现在对外的解释,是后代补画艳色质量差,易光解。按此说法,即使艳色褪完了,那么应该象白描连环画一样,黑线条应很黑很清楚。因为黑色是不会因光而褪色的。显然,此解释是不科学的。
[0052] 根据相关资料(注5),“后代补修画的画大多为粗泥再抹一道白灰层。”也就是说,后代补画和元代画的画基不同。
[0053]石灰是碳酸钙矿石经高温煅烧而成的氧化钙,用它抹的新墙面,很吸水,黑色、艳料能画上并部分渗入灰层里;在墙面老化的过程中,氧化钙不断地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和水份,不断地进行还原反应,最终硬化为很难渗水的碳酸钙质的陈旧石灰墙面了。当壁画搬迁时,在其上刷的胶矶水,很难渗进墙面,几乎全都留在墙表面。这是祸根!在以后的年代里,它受潮膨胀、遇干收缩,进而老化、干裂、脱落,脱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粘带走了壁画颜色——壁画褪色、正比例地浅白了。现在还留下的不清画面,是当初新墙上画画时渗进墙里的那部分墨线和颜色。
[0054](五)、为什么出现条状、块状的、色块发暗的现象(搬迁前的斑污除外)。
[0055]此现象有两种情况:1、搬迁前已污染的斑块,它的特点是土色,多为重修殿顶时溅污的泥斑。即土色、胶色、后期菌生色的重叠效果。2、搬迁时因刷胶矶水出现的斑块,它的特点是厚胶层色或与菌生色的重叠。在此探讨第二种情况。
[0056]主因是壁画基皮的特性所致。该画基是黄土、沙、水、棉花纤维拌和而成。实践而知,手工操作(元代只能如此),由于棉花纤维细长且密结,再细心也是一组一组地加入到泥中,更关毽在于,原本松散的一小组棉纤维,一经加入泥中搅拌,立刻压缩成小团、条、片,——实际上,画基层中的棉纤维,是一团团、一条条、一片片地呈现在泥皮中的。换言之,永乐宫壁画之泥基,其密度是不均匀的,是以块状、条状或片状呈现的。往往这些条、块、片状棉纤维集中,而与之相邻部分几乎无棉纤维——密度反差很大。(在湿泥状态下,由于棉纤维经湿后,纤维间隙更密,一般黄土团粒进不去,而渗进去的几乎全是水——干燥失水后,此处虽然密度低,但棉纤维也很密集。)[0057]当该画基表面被刷上胶矾水或从背面渗透后,由于泥基中的密集棉纤维阻挡了“个头大”的网状胶团粒,出现两种情况:相对于墙表面,棉团较深的局部,胶矾渗入相对多(日后出现略浅斑块);棉纤维在墙表的,胶矾渗入墙体很少,被阻留在墙表的胶层厚(日后出现深色斑块)。
[0058]该画基再因其密度之局部大反差,出现表面被阻留胶体薄厚大反差,亦即霉菌的“营养基”丰厚程度大反差。经几十年后,出现了霉菌菌体的数量不同,也就是霉菌体产生的色素污变轻重大反差。
[0059]此现象出现在被封閉的殿内,与刷胶矾水前的污斑混在一起,很普遍,但得仔细观察。
[0060](六)、为什么会出现渐变的色区现象。
[0061]正面原本不平的壁画泥基,被面朝下,从背面细心刮平,结果造成渐变簿(厚)的局部。再经刷胶水,反渗透的胶也就呈现渐浓(淡)现象了。
[0062]刷胶矶水当时便会出现不明显的渐变色现象(胶色);日后画基表面的胶发生霉菌污染所产生色素当然也就更呈现渐变的了。
[0063](七)、为什么三清殿内光亮的壁画色调较正常,光暗的地方却暗污。
[0064]不细心观察,一般人认为暗处壁画的污暗是光照不足引起的视觉差。这正是误导人之处。
[0065]如果按原保护观点,壁画受光越少越不被光解,其色调越趋于正常。但事实却相反。因角落、暗处空气置换漫,湿气滞留时间长,霉菌相对活跃,菌生色素相对多。
[0066]戊、当今具体维护实施方案
[0067]一、壁画的救护与维修
[0068]只有主要矛盾找准了,并依次剖析,才可能拿出合理方案。福兮祸兮,祸兮福兮,元代部分被污变的壁画,又因密封它的胶矾层而可能得到救治与恢复。
[0069](一 )、对已明显出现菌丝、菌孢,但胶层尚剩存的局部的救治。
[0070]先用紫外线灭菌(累计每秒3500w/cm2紫外线能量。参图1之“A”、图2。),再在吸尘器不接触式作用下细心用软毛刷施外力吸除之。其实,现在的画基强度,因前后渗胶,其强度已比撒迁时大多了,施工不难。
[0071]( 二)、对画基表面胶层已被霉菌耗尽(仅小局部存在)、已被菌产色素污染严重、画面不清的局部,除用“(一)”外,因其菌生色素有的属有机物,有的属无机物(如碳色),但其大部,与壁画之矿物颜料相比,耐紫外线性就差多了。也就是说,结合下面论述的“常规防护”中,石英紫外灯特殊时期照射措施的光解,有些有机色素可逐渐地、基本除污并接近其原来眉目。此法是重点,然而是同几十年来的认识和措施相反的。
[0072](三)、对大面积尚存在的胶层表面污物(只适用于元代壁画),可以用中性、惰性物质以物理方法除之,以使壁画现原貌。最实际并经过实践的方法,就是壁画搬迁前,曾用湿毛巾擦除尘土等污物(注5)。况且现在比当年搬迁时容易多了:当年画基是泥沙质的,毛巾的湿度、擦拭的力度要特别小心;而现在的画基是渗过胶的硬土板,要擦掉一层附着物较容易。此乃核心救治法。
[0073]除污前,准备工作是先用仪器测得每块壁画表面胶矾层的厚度。
[0074]湿擦除污工艺:[0075]1、之前,应对墙面和空气用石英紫外线灯进行灭菌(图1之“A”、图2);
[0076]2、施工如同作手术,所用湿巾不能重复使用,用后清洗,再经蒸煮(灭菌),方可再用;
[0077]3、分层除污去膠,最后保留微薄一层胶;
[0078]4、完工后及时用红外灯缓慢进行干燥、用紫外灯灭菌。(图1之“A”、图2)
[0079]二、永乐宫壁画的常规防护。
[0080]明确现状与隐患是前提。现状是:壁画基刷胶即成事实,它仍是污变的隐患;现仍存在霉菌污染和褪色的客观环境。
[0081](一 )、在相当年份内,去掉现有遮光设施。
[0082]紫外线灭菌有个特性——相对累计量。(如同照相胶卷:感光量=光圈X时间)累计多了,可使霉菌由抑制到灭亡。这就是为什么霉菌在阴暗处容易繁衍的原因。元代壁画,今之主要矛盾,是除去膠面污染后,控菌灭菌。何况殿内漫射光中的紫外线量,对于壁画矿物颜料,其影响可略而不计。凡事两全难,当择其要者。
[0083](二)、设制自动可控的换气设施。
[0084]当室外相对湿度低于70%时,智能开通电源缓漫换气;当室外相对湿度高于70%时,智能关闭电源、自动启动报警设施,同时控制殿的门窗。目的是尽量减低殿内湿度。由于殿内空气的潮气密度大、温度低,处于低层,被置换进来的殿外干燥空气温度高、密度小,进殿后向高处浮,所以换气设备应是:可移动的、竖立于地面的(吸排殿内低层气体)、多孔管式、用软管通到殿外的换气设备。(图4)
[0085]以下“(三)”的“可移动、可升降、可防摆动帆式活性碳网幕帘”的四根立柱,可以
兼用作立式多孔排气管。
[0086]电源自控原理:1、利用遇潮膨涨、干燥收缩性强的、细长的材料,(如毛发、特定纤维)作为触控电源开关的介质。2、利用高分子湿敏电阻技术生产的智能湿度开关。(图4之 “E”)
[0087](三)、殿内放置活性碳、生石灰之类的吸湿剂。当然,怎么放置,更有讲究。阴天、参观人多时增加投放量。
[0088]方案之一:“可移动、可升降、可防摆动的帆式活性碳网幕帘防潮法”(图1)
[0089]根据室内墙壁上湿气最易液化、最易结露的常识,以及防潮目的是壁画这一实际,设置可移动到近墙的、几乎与壁画墙等长的设施,该设施可移近墙、可升降、可升降,横杆上可更换装遍活性碳的网式挂件(图1);船帆式横杆,升降时所有横杆皆滑动于固定防摆动竖杆之上(图1之“C”),上升为幕帘,下降则折叠(图1之“F”)于箱内(图1之“J”)。;电动遥控装置和手动机械装置并用(图1之“G”),有参观客时,幕帘降下,自然状态折叠到幕帘箱内;无客时升起保护壁画。该活性碳网式挂件有备件,利于及时更换更新(图3);当殿内湿度大时,同时启动设有红外线灯、紫外线灯的横杆,该横杆不用时藏在上箱内,(图1之“A”、图2)( 一般只用红外灯)上下漫漫烘壁画,气化水珠,以利活性碳吸收之。
[0090]其优点:一、能最大时空使壁画处于保护状态。二、无电时可轻松人工降下幕帘,不影响游客参观。三、近壁画而不接触壁画。四、网状结构,减小风阻。五、事半功倍,且无视觉障碍。
[0091](四)、视具体情况,每间隔一定时段(其长短视空气湿度而定),用石英紫外线灯对壁画射杀一次。防患于未然。(紫外线的传递和积累,使霉菌的核酸突变,阻碍其复制、转录,封锁其蛋白质的合成,并产生自由基,引起光电离,从而导致其细胞死亡。)
[0092]鉴于光照强度与距离成反比的原理,在各个紫外线灯投射区衔接后,全局光照均匀前堤下,尽量接近壁画。设备之一,把石英紫外灯置于一横杠上,此杠可按计算的速度升降。(图1之“A”、图2)
[0093]此设施还是清除菌生色素(碳色素除外)、使壁画逐渐复清、烘干壁画的关毽措施。真是一箭双雕。
[0094](五)、“(四”)的石英灯横杠上相间地设置红外烘干灯,其作用是在殿内湿度大、墙面易结露时,烘干墙面,使其水蒸气被“帆式活性碳帘幕”吸收。该横杠与帆式幕帘各有升降系统,交递工作。(图1之“A”、图2)
[0095](六)、对易受风浸的元代壁画(如龙虎殿)和纯阳、重阳两殿的后代补画的壁画保护。
[0096]已经者,已经了。龙虎殿壁画表面的胶层较之殿内,老化的快,受外力也大且次数多,其表面相对脆松,所以不宜在上面作接触式保护措施了。
[0097]纯阳、重阳两殿的后代补画,由于其石灰层表面的胶矾层(当然也带走了部分艳色),现在脱落将尽,其维护法可同元代壁画。
[0098]龙虎殿可以用玻璃罩封之,设置智能湿度控制换气设备(图5之“A”)。特别注意的是,玻璃罩内尽量保持恒稳的低湿度,以防含胶泥层反复干裂,导致壁画小片脱落;该玻璃罩的排气设备在下部,进气设备在上部。(湿气密度大,在罩内下部)。(图5)
[0099]己、附图文字说明:
图1是:可移动、可升降、防摆动帆式活性碳网幕帘结构示意图。
A:网幕帘升降控制/紫外、红外灯横杆升降控制箱。
B:网幕帘升降主横杆。
C:主柱骨架/ “帆式”横骨架防摆动滑动主柱。
D 帆式”防摆动横骨架滑动环。
E:控制滑环。
F 帆式”网幕帘降落折叠斜滑柱。
G:控制开关。
H:万向滚动轮。
J 帆式”网幕帘折叠存放箱。
K:升、降拉绳。
图2是:紫外、红外灯可升降横杆结构示意图(前端部分图。整件平时升至“图1”之“A” 内。)
L:升降拉绳。
M:固定紫外、红外灯的横架。
N:紫外灯。
O:红外灯。
图3是:活性碳网幕帘组装、更换件结构示意图。
A:粘合/扯开万次锁布。 B:网眼帘。
C:装、换活性碳的口袋。
图4是:智能湿度开关调控的竖式多孔管向室外排气设施结构示意图。
A:吸气(向外排气)设施前端——竖式多孔管。
B:吸气小孔。
C:置于地面(地面下)的排气管。
D:排气动力设施。
E:智能湿度开关(高分子湿敏电阻技术)。
F:手动开关。
图5是:智能调控湿度透明壁画密封箱结构示意图。
A:智能湿度开关(高分子湿敏电阻技术)。
B:透明壁画密封箱。
C:进气/封闭切换气口。
D:排气/关闭切换气口。
注解:
注1:《文物》1954.11期《两年来山西省新发现的古建筑》
[0100]注2:《文物》1963.8期陆鸿年:《摹绘永乐宫壁画的一些体会》
[0101]注3:《永乐宫》画册,编者:山西省文管会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第一版(照片摄于壁画搬迁前的1957年)
[0102]注4:舒乙《对永乐宫国宝级壁画搬迁五十年后出现严重褪色进行专家会诊和抡救复原的建议》
[0103]注5:见《永乐宫壁画的揭取方法》(《文物》1960年8——9期)、《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山西文物》)。
[0104]注6:见《永乐宫志》及其它永乐宫壁画彩照。
[0105]注7:1957年搬迁前的影相资料,国家文物局的存档最权威;现今,壁画现场最权威。限于条件,本人1957年的资料是依据印刷品和当时文字资料。当然重要的是科学规律。
【权利要求】
1.请求保护利用高分子湿敏电阻等技术生产的湿度开关调控的屋内保持干燥的“换气/封气”技术,即多孔竖管、可移动式低空间层排气技术。
2.请求保护利用高分子湿敏电阻等技术生产的湿度开关调控的屋外壁画密封透明罩内保持干燥的“换气/封气”设备技术。
3.请求保护可升降的、对保护对象(如壁画)进行石英紫外灯光“灭菌/抑菌”技术。
4.请求保护以红外线干燥(壁画)、以活性碳吸附潮气的“可升降、可移动、防摆动、帆式活性碳网幕帘” {壁画}防潮技术。
5.请求保护“可升降、可移动、防摆动、帆式活性碳网幕帘”的立柱兼做排气立式多孔管的技术。
6.请求保护以灭菌湿巾一次性轮换擦拭壁画胶保护层上污物、用紫外线灭菌防菌的技术。
7.请求保护以紫外线灭菌、吸气式不接触壁画的除霉斑技术。
【文档编号】F24F7/08GK103465724SQ201310055893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2日
【发明者】王玉轩, 王振牛 申请人:王玉轩, 王振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