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住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015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住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住房,包括房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本体(1)旁挖有至少10m深的深水井(2),在该深水井(2)内放有输气管(3),该输气管(3)在深水井(2)内呈U形放置,该输气管(3)的一端管口伸入房屋本体(1)内,且位于房屋本体(1)的下端,另一端管口从深水井(2)井口伸出深水井(2)外,该输气管(3)的封闭端位于深水井(2)的底端,所述输气管(3)内靠近伸入房屋本体(1)的管口上设有排风扇(4),所述房屋本体(1)远离输气管(3)的一侧的上部设有与室内相通的排气筒(5),所述排气筒(5)的高度大于3m。环保,节能,冬暖夏凉。
【专利说明】一种节能住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特别涉及一种节能住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夏季,室内温度高,人们都靠空调来降温,空调降温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温室效应,使得温度越来越高。冬季室内温度低,人们同样用空调来提高室内温度。同样面临着大量废气的产生,且能耗高。不符合环保理念。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的节能住房,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能耗低,在不利用空调的前提下,能使得室内冬天相对较暖和,夏天相对较凉快。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住房,包括房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本体(I)旁挖有至少IOm深的深水井(2),在该深水井(2)内设有输气管(3),该输气管
(3)在深水井(2)内呈U形设置,该输气管(3)的一端管口伸入房屋本体(I)内,且位于房屋本体(I)的下端,另一端管口从深水井(2 )井口伸出深水井(2 )外,该输气管(3 )的封闭端位于深水井(2)的底端,所述输气管(3)内靠近伸入房屋本体(I)的一端设有排风扇(4),所述房屋本体(I)远离输气管(3)的室内管口的一侧的上部设有与室内相通的排气筒(5),所述排气筒(5)的高度大于3m。
[0005]采用上述方案,将房屋密闭,利用大气压差作动力及井水冬暖夏凉的原理,辅助排风扇,实现室内空气的冷热置换,从而使得房屋冬暖夏凉。
[0006]具体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空气密度小;且室内存在因装修、家具以及人体代谢产生的废气,这些气体的密度本身比空气小,这样,室内空气通过排气筒排出,而利用大气压的差值所形成的气流上升原理,并在排风扇(排风扇能耗远低于空调)的作用下,空气不断从伸出井口的管口流入位于深水井内的输气管内,然后进入室内,一方面实现室内空气的对流更换;另一方面,由于深水井内水温低,与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空气温度降低,深水井内的低温空气不断与室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节能环保。
[0007]冬季,深水井内的水温高,与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空气通过排气筒不断排出,同样利用大气压的差值所形成的气流上升原理,并在排风扇的作用下,热空气不断通过输气管道进入室内,置换室内的冷空气,使得室内温度变高。冬暖夏凉,能耗低,且室内始终保持空气清新。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气管(3)包括两段输气管道,在两段输气管道之间设有换热器(6),所述两段输气管道和换热器(6)构成U形的输气管(3),所述换热器(6)包括两个漏斗状的端盖(6-1 ),所述端盖(6-1)的大端设有盖板,所述端盖(6-1)的小端开口,并且两个端盖(6-1)的小端分别连接在一段输气管道上,在两个端盖(6-1)大端的盖板之间分布有与端盖(6-1)相通的气管(6-2),所述气管(6-2)的两端分别装在端盖(6-1)的盖板上,所述气管(6-2)的两端分别装在端盖(6-1)的盖板上。这样可以使得空气在深水井内热交换更充分。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气管(6-2)内设有折流板(7),所述折流板(7)错位安装在气管(6-2)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折流板,使得空气在深水井内停留时间长,热交换更充分
[0010]作为优选:所述输气管道靠近换热器(6)的部分设计成螺旋状。有利于热交换。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气管(3)位于井口外的管口上设有空气过滤器(8)。进入输气管内的空气经过过滤器过滤后,保证空气的质量。
[0012]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筒(5)位于房屋本体(I)的墙体的上部。
[0013]作为优选:为所述排气筒(5)呈倒置的L形,其竖向部分的底端与房屋本体(I)的室内相通,其横向部分的自由端向下弯曲,并在其弯曲端上设有滤网(9)。设置滤网避免蛇虫鼠蚁进入排气筒,将滤网设置成L形,并且弯曲,这样可以避免雨水进入排气筒。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气管(3)位于室内的管口上设有风门(10)。这样可以方便控制空气的置换。
[0015]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使用方便、不利用空调,节能环保、促进了大自然的能源利用,该装置不限任何场地,山地、平原、丘陵、城市、农村均可,不形成对环境的破坏,不占用室内空间,深水井内的水可供人们使用,造价低,有利于身心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8]图3为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节能住房主要由房屋本体1、深水井2、输气管3、排风扇
4、排气筒5、换热器6、折流板7、过滤器8,滤网9、风门10等部件组成。
[0021]所述房屋本体I旁挖有至少IOm深的深水井2,在该深水井2内设有输气管3,所述输气管3悬于深水井2内,所述输气管3包括两段输气管道,在两段输气管道之间设有换热器6,所述两段输气管道和换热器6构成U形,也就是说,输气管3在深水井2内呈U形放置,其中,输气管3的封闭端位于深水井2的底部。所述换热器6位于深水井2内,所述换热器6包括两个漏斗状的端盖6-1,所述端盖6-1的大端设有盖板,所述端盖6-1的小端开口,并且两个端盖6-1的小端分别连接在一段输气管道上,在两个端盖6-1大端的盖板之间分布有与端盖6-1相通的气管6-2,所述气管6-2的两端分别装在端盖6-1的盖板上。
[0022]所有气管6-2内设有折流板7,所述折流板7错位安装在气管6-2的左、右侧壁上。相邻两个折流板7的表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气管6-2的轴向横截面积。
[0023]所述输气管3的一端管口伸入房屋本体I内,且位于房屋本体I的下端,另一端管口从深水井2井口伸出深水井2外,该输气管3的封闭端位于深水井2的底端,所述输气管3内靠近伸入房屋本体I的管口的位置设有排风扇4,并且所述输气管3位于室内的管口上设有风门10。所述输气管道靠近换热器6的部分设计成螺旋状。这样可以延长空气在深水井2内流动的时间,促进冷热交换。所述输气管3位于深水井2井口外的管口上设有空气过滤器8。保证空气清新。
[0024]所述房屋本体I远离输气管3位于室内的管口的一侧的上部设有与室内相通的排气筒5,所述排气筒5位于房屋本体I的墙体的上部。所述排气筒5呈倒置的L形,其竖向部分的底端与房屋本体I的室内相通,其横向部分的自由端向下弯曲,并在其弯曲端上设有滤网9。所述排气筒5的高度大于3m。保证大气压差。
[0025]本发明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只要是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任何类似的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住房,包括房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本体(I)旁挖有至少IOm深的深水井(2),在该深水井(2)内设有输气管(3),该输气管(3)在深水井(2)内呈U形设置,该输气管(3)的一端管口伸入房屋本体(I)内,且位于房屋本体(I)的下端,另一端管口从深水井(2)井口伸出深水井(2)外,该输气管(3)的封闭端位于深水井(2)的底端,所述输气管(3)内靠近伸入房屋本体(I)的一端设有排风扇(4),所述房屋本体(I)远离输气管(3)的室内管口的一侧的上部设有与室内相通的排气筒(5),所述排气筒(5)的高度大于3m 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住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3)包括两段输气管道,在两段输气管道之间设有换热器(6),所述两段输气管道和换热器(6)构成U形的输气管(3),所述换热器(6)包括两个漏斗状的端盖(6-1),所述端盖(6-1)的大端设有盖板,所述端盖(6-1)的小端开口,并且两个端盖(6-1)的小端分别连接在一段输气管道上,在两个端盖(6-1)大端的盖板之间分布有与端盖(6-1)相通的气管(6-2),所述气管(6-2)的两端分别装在端盖(6-1)的盖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节能住房,其特征在于:所有气管(6-2)内设有折流板(7),所述折流板(7)错位安装在气管(6-2)的左、右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节能住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靠近换热器(6)的部分设计成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节能住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3)位于井口外的管口上设有空气过滤器(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节能住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5)位于房屋本体Cl)的墙体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节能住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5)呈倒置的L形,其竖向部分的底端与房屋本体(I)的室内相通,其横向部分的自由端向下弯曲,并在其弯曲端上设有滤网(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环保节能住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3)位于室内的管口上设有风门(10)。
【文档编号】F24F13/02GK103470070SQ201310422642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杨宗荣 申请人:杨宗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