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234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绿色建筑附属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包括外壳体(7)及热泵空调换热器;在外壳体(7)中心区域设有空气生态净化区(5);在空气生态净化区(5)的外周分别配有新风配送区(1)、污浊空气排出区(2)、室外新风供给区(3)及室内空气进入区(4);室内空气进入区(4)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与污浊空气排出区(2)相通;室外新风供给区(3)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与新风配送区(1)相通;压缩机(14)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分别与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相通。本实用新型节约能源,能自动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实现空气自动生态净化,确保室内恒湿及恒温环境。
【专利说明】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绿色建筑附属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人居环境恒湿、恒温及空气净化等功能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和居住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空气污染愈来愈严重,PM2.5、ΡΜ0.5严重超标,雾霾天气越来越多。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居民总死亡的死亡风险跟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关系极为重大,结果显示其粒径在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对居民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这是因为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在下呼吸道的沉降,会跑进肺里面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会留在呼吸道里面。从质量浓度角度看,空气中ΡΜ0.5所占百分比非常低,但是从数量浓度角度而言,ΡΜ0.5占了非常高的比重,接近90% ;加上室内装修污染、厨房油烟污染,使甲醛、C02和一些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北方异常干燥,南方异常潮湿,这些恶劣的人居环境,严重地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0003]目前,市场虽然有新风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需要的附属设备多,成本和运行费用高,所以很难在市场中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可提供一种既能减少安装成本,又能减少运行费用的一种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本实用新型能自动检测室内外空气质量,实现自动恒湿、自动实现空气生态净化、自动回收在新风模式时室内排出废风带走的热量或冷量。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除湿时免费提供生活用热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当本实用新型采用室外循环模式时,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包括外壳体及热泵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中心区域设有空气生态净化区;于外壳体内,在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的外周分别配有新风配送区、污浊空气排出区、室外新风供给区及室内空气进入区;所述室内空气进入区经空气生态净化区与污浊空气排出区相通;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经空气生态净化区与新风配送区相通;所述热泵空调换热器包括压缩机、切换装置、空气源外挂机及换热水箱;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经切换装置分别与空气源外挂机及换热水箱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在所述新风配送区内设有除湿器;除湿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经超导传导管分别与换热水箱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新风配送区内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及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端口与室内新风给风管的端口相接;在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内设有室外进风管。
[000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进风管内配有外循环控制阀。
[000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包括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及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分别接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及环境检测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
[001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区内设有室外排风口及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端口与室外排风口的端口相接。
[00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排风口与空气源外挂机的风扇进风处之间设有室内排风温度回收管。
[001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水箱包括保温层、超导热铜芯铝肋管及换热水箱内胆;所述超导热铜芯铝肋管螺旋缠绕于换热水箱内胆的外壁;所述保温层配于换热水箱内胆之上。
[0013]当本实用新型采用室内循环模式时,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包括外壳体;在所述外壳体中心区域设有空气生态净化区;于外壳体内,在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的外周分别配有新风配送区、污浊空气排出区、室外新风供给区及室内空气进入区;所述室内空气进入区与室外新风供给区相通;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经空气生态净化区与新风配送区相通;所述热泵空调换热器包括压缩机、切换装置、空气源外挂机及换热水箱;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经切换装置分别与空气源外挂机及换热水箱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在所述新风配送区内设有除湿器;除湿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经超导传导管分别与换热水箱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新风配送区内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及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端口与室内新风给风管的端口相接;在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内设有室外进风管。
[001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进风管内配有外循环控制阀。
[001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区内设有室外排风口及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端口与室外排风口的端口相接。
[00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排风口与空气源外挂机的风扇进风处之间设有室内排风温度回收管。
[0018]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使一个单体建筑室内(如一户普通住宅)形成一个舱室,用一台空气源外机的运行,就能够实现自动检测室内温度及空气质量,实现自动恒温,自动恒湿(保持室内湿度恒定在45%?70%之间的人体舒适湿度),自动实现空气生态净化,自动回收在新风模式时室内排出废风带走的热量或冷量。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夏季制冷和除湿时免费提供热水,并可实现减少附属设备,减少安装成本和运行费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生态净化区电路原理框图。[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际运行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水箱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新风配送区;2、污浊空气排出区;3、室外新风供给区;4、室内空气进入区;5、空气生态净化区;7、外壳体;8、室外排风口 ;9、排风机;10、内循环控制风阀;11、内循环进风口 ;12、生态舱集成装置;13、超导传导管;14、压缩机;15、切换装置;16、空气源外挂机;17、换热水箱;101、室内新风给风管;102、引风机;301、室外进风管;302、外循环控制阀;18、室内排风温度回收管;19、保温层;20、超导热铜芯铝肋管;21、换热水箱内胆;22、除湿器;27、加湿机;28、冷媒输入口 ;29、出水口 ;30、进水口 ;31、冷媒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当本实用新型采用室外循环模式时,如图1所示,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包括外壳体7及热泵空调换热器;在所述外壳体7中心区域设有空气生态净化区5 ;于外壳体7内,在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5的外周分别配有新风配送区1、污浊空气排出区2、室外新风供给区3及室内空气进入区4 ;所述室内空气进入区4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与污浊空气排出区2相通;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与新风配送区I相通;所述热泵空调换热器包括压缩机14、切换装置15、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 ;所述压缩机14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经切换装置15分别与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在所述新风配送区I内设有除湿器22 ;除湿器22的输入/输出端口经超导传导管13分别与换热水箱17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排除区6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101、除湿器22和加湿机27,其可为室内供给恒定的高氧、新鲜、温馨、湿度适宜的新风。
[0026]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新风配送区I内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101及引风机102 ;所述引风机102的端口与室内新风给风管101的端口相接;在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内设有室外进风管301。
[0027]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进风管301内配有外循环控制阀302。
[0028]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除湿运行时免费提供热水;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转换阀和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的运行;室内温度回收管18的一端与生态舱废空气排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空气源外挂机的风扇进风处相连,在夏季新风制冷除湿和冬季制热运行时实现废能全热回收。
[0029]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5包括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及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分别接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及环境检测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
[0030]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区2内设有室外排风口 8及排风机9 ;所述排风机9的端口与室外排风口 8的端口相接。
[003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排风口 8与空气源外挂机16的风扇进风处之间设有室内排风温度回收管18。
[0032]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水箱17包括保温层19、超导热铜芯铝肋管20及换热水箱内胆21 ;所述超导热铜芯铝肋管20螺旋缠绕于换热水箱内胆21的外壁;所述保温层19配于换热水箱内胆21之上。[0033]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过滤器属空气净化装置,主要负责对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装修污染、厨房油烟污染、甲醛、C02和一些有害气体、苯、异味等)进行净化,为室内提供新鲜高质量的新风。
[0034]本实用新型所述温度补偿模块是生态舱装置淸除室内污浊空气与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形成温差的交换补偿装置,以温度交换补偿方式保证室内温度不流失,即:当外循环时室内温度不会受室外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影响室内温度的过大变化;内循环时室内温度不流失,能够为室内提供舒适的恒温新风。
[0035]当本实用新型采用室内循环模式时,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包括外壳体7 ;在所述外壳体7中心区域设有空气生态净化区5 ;于外壳体7内,在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5的外周分别配有新风配送区1、污浊空气排出区2、室外新风供给区3及室内空气进入区4 ;所述室内空气进入区4与室外新风供给区3相通;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与新风配送区I相通;所述热泵空调换热器包括压缩机14、切换装置15、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 ;所述压缩机14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经切换装置15分别与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在所述新风配送区I内设有除湿器22 ;除湿器22的输入/输出端口经超导传导管13分别与换热水箱17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
[0036]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新风配送区I内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101及引风机102 ;所述引风机102的端口与室内新风给风管101的端口相接;在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内设有室外进风管301。
[0037]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进风管301内配有外循环控制阀302。
[0038]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区2内设有室外排风口 8及排风机9 ;所述排风机9的端口与室外排风口 8的端口相接。
[0039]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排风口 8与空气源外挂机16的风扇进风处之间设有室内排风温度回收管18。
[0040]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5包括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及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分别接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及环境检测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
[0041]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区2内设有室外排风口 8及排风机9 ;所述排风机9的端口与室外排风口 8的端口相接。
[0042]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新风配送区I内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101及引风机102 ;所述引风机102的端口与室内新风给风管101的端口相接;在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内设有室外进风管301。
[0043]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室外进风管301内配有外循环控制阀302。
[0044]在实际运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与国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名称:超导热传递冷暖,申请号201210068270.7或名称:热水空调器,申请号200710157400.3)联动对接,不需要另行安装外挂机等附属设备。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热泵空调换热器。
[0045]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具体构成。
[0046]1、室内新风给风管101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的新风供给部件,负责往室内所需位置输送经空气生态处理器净化了的新鲜、高氧、恒湿、恒温的新风。
[0047]2、引风机102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动力部件,负责引进室外新鲜空气进入生态舱并将净化的空气输送到室内所需位置。
[0048]3、空气生态净化区5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的核心区,主要负责对外循环和内循环空气的生态净化,为人们提供新鲜、高氧、恒湿、恒温的高质量的新风。
[0049]4、室外排风口 8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往室外的传输管路。
[0050]5、排风机9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往室外的动力源。
[0051]6、中央处理模块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的司令部,主要负责室内外空气质量的检测及发出运行指令控制各种运行模式。
[0052]7、外循环控制风阀302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进行外循环时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的控制部件,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负责开启或关闭。
[0053]8、室外进风管301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从室外弓I进新风的输入部件。
[0054]9、内循环控制风阀10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采用内循环模式控制新风量的控制部件,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负责开启或关闭。
[0055]10、内循环进风口 11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采用内循环模式和往室外排风时的入风口。
[0056]11、换热器主要负责空气源外挂机制冷或除湿时进行回收热量无偿提供热水。
[0057]恒湿模块可安装在空气生态净化区最末端,是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的湿度调节部件,主要根据集成控制室的指令负责室内湿度的控制与调节,使之恒定在45%?70%人体适宜的湿度。
[0058]空气生态净化区内还可设有空气过滤器,是生态舱集成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主要负责对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如油烟、甲醛、苯、异味等)进行净化,为室内提供新鲜高质量的新风。空气过滤器可根据集成中央处理模块的指令负责室内湿度的控制与调节,使之恒定在40%?60%人体适宜的湿度,并可对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如油烟、甲醛、苯、异味、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如PM2.5、粉尘等)进行净化,为室内提供新鲜高质量的新风。
[0059]参见图3所示,12为生态舱集成装置;13为超导传导管;14为压缩机;15为切换装置;16为空气源外挂机;17为换热水箱。
[0060]本实用新型主要可实现如下指令:
[0061]1、开机、关机模式;
[0062]2、外循环新风模式:室外进风控制阀开启,室内循环控制阀关闭,加(除)湿机关闭,进、排风机开启;
[0063]3、外循环加湿模式:外进风控制阀开启,内循环控制阀关闭,加湿机开启,除湿机关闭,进、排风机开启;
[0064]4、外循环除湿模式:室外进风控制阀开启,室内循环控制阀关闭,加湿机关闭,除湿机开启,进、排风机开启;
[0065]5、内循环新风模式:室外进风控制阀关闭,室内循环控制风阀开启,加(除)湿机关闭,进风机开启,排风机关闭;
[0066]6、内循环加湿模式:室外进风控制阀关闭,室内循环控制风阀开启,加湿机开启,除湿机关闭,进风机开启,排风机关闭;
[0067]7、内循环除湿模式:室外进风控制阀关闭,室内循环控制风阀开启,加湿机关闭,除湿机开启,进风机开启,排风机关闭;
[0068]8、风机风量控制模式:设高、中、低三档;
[0069]9、时间设定模式:连续I小时、2小时、3小时;预定开、关机时间;
[0070]10、室内湿度高于70%以上时自动开启除湿机(室内设湿度探头);
[0071]11、室内湿度低于40%以下时自动开启加湿机(室内设湿度探头);
[0072]12、室内湿度在40%?70%时自动关闭除(加)湿机(室内设湿度探头);
[0073]13、室外温度低于一 10°C以下时自动进入内循环模式(室外设温度探头);
[0074]14、室外空气污浊超过规定标准时自动进入内循环模式(室外设空气质量检测探头)。
[0075]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流程。
[0076]1、外循环模式(见图1):引风机102开启,由室外进风管301—外循环控制阀302—空气生态净化区5—引风机102—新风排除区6—室内新风给风管101。
[0077]排风机9开启,由内循环进风口 11 一空气生态净化区5—排风机9一室外排风口8。
[0078]2、内循环模式(见图1):引风机102开启,由内循环进风口 11一内循环控制风阀10—室外新风供给区3—空气生态净化区5—引风机102—新风排除区6—室内新风给风管101。
[0079]在室内循环模式中,外循环控制阀302处于闭合状态。
[0080]3、外循环加湿模式(见图3):加湿机运行,除湿机关闭,引风机102开启,由室外进风管301—外循环控制阀302—空气生态净化区5—引风机102—新风排除区6—室内新风给风管101。
[0081]4、外新风加湿模式(见图3):加湿机关闭,除湿机运行,引风机102开启,由室外进风管301—外循环控制阀302—空气生态净化区5—引风机102—新风排除区6—室内新风给风管101。
[0082]5、内循环加湿模式(见图3):加湿机运行,除湿机关闭,引风机102开启,由内循环进风口 11 一内循环控制风阀10—室外新风供给区3—空气生态净化区5—引风机102—新风排除区6—室内新风给风管101。
[0083]6、内循环加湿模式(见图3):加湿机关闭,除湿机运行,引风机102开启,由内循环进风口 11 一内循环控制风阀10—室外新风供给区3—空气生态净化区5—引风机102—新风排除区6—室内新风给风管101。
[008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包括外壳体(7)及热泵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7)中心区域设有空气生态净化区(5);于外壳体(7)内,在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5)的外周分别配有新风配送区(I)、污浊空气排出区(2)、室外新风供给区(3)及室内空气进入区(4);所述室内空气进入区(4)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与污浊空气排出区(2)相通;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 )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 )与新风配送区(I)相通;所述热泵空调换热器包括压缩机(14)、切换装置(15)、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所述压缩机(14)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经切换装置(15)分别与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在所述新风配送区(I)内设有除湿器(22);除湿器(22)的输入/输出端口经超导传导管(13)分别与换热水箱(17)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风配送区(O内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101)及引风机(102);所述引风机(102)的端口与室内新风给风管(101)的端口相接;在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内设有室外进风管(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进风管(301)内配有外循环控制阀(302)。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5)包括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及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分别接空气过滤器、恒湿模块、温度补偿模块及环境检测模块的数据传输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区(2)内设有室外排风口(8)及排风机(9);所述排风机(9)的端口与室外排风口(8)的端口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排风口`(8)与空气源外挂机(16)的风扇进风处之间设有室内排风温度回收管(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17)包括保温层(19)、超导热铜芯铝肋管(20)及换热水箱内胆(21);所述超导热铜芯铝肋管(20)螺旋缠绕于换热水箱内胆(21)的外壁;所述保温层(19)配于换热水箱内胆(21)之上。
8.一种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包括外壳体(7)及热泵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7)中心区域设有空气生态净化区(5);于外壳体(7)内,在所述空气生态净化区(5)的外周分别配有新风配送区(I)、污浊空气排出区(2)、室外新风供给区(3)及室内空气进入区(4);所述室内空气进入区(4)与室外新风供给区(3)相通;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经空气生态净化区(5)与新风配送区(I)相通;所述热泵空调换热器包括压缩机(14)、切换装置(15)、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所述压缩机(14)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经切换装置(15)分别与空气源外挂机(16)及换热水箱(17)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在所述新风配送区(I)内设有除湿器(22);除湿器(22)的输入/输出端口经超导传导管(13 )分别与换热水箱(17 )的冷媒输入/输出端口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风配送区(O内设有室内新风给风管(101)及引风机(102);所述引风机(102)的端口与室内新风给风管(101)的端口相接;在所述室外新风供给区(3)内设有室外进风管(3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进风管(301)内配有外循环控制阀(3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浊空气排出区(2)内设有室外排风口(8)及排风机(9);所述排风机(9)的端口与室外排风口(8)的端口相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排风口(8)与空气源外挂机(16)的风扇`进风处之间设有室内排风温度回收管(18)。
【文档编号】F24F1/02GK203628864SQ201320747597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杨建良 申请人:杨建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