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357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空调加湿装置包括:湿度调节元件、上涡壳、下涡壳、加湿风道、加湿风机、吸湿风道、吸湿风机和风道切换装置,上涡壳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下涡壳与加湿风道或吸湿风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设置在上涡壳进风口处,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并具有较大厚度,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湿度调节元件分别与上、下涡壳相连接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通过电加热器通电断电和风道切换来实现连续对室内加湿,解决了以往由于湿度调节元件转动导致湿度调节元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而带来加湿效果不好的问题。
【专利说明】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含有该加湿装置的空调室外机及含有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具有把从室外的空气中吸收的水分输送到室内去的加湿部件的空调装置,在现有技术中,空调的加湿部件通过吸附转轮对室内加湿,且触媒涂布于吸附转轮的表面,上述加湿装置存在如在缺点:
[0003]1、触媒涂敷于吸附转轮表面,沿空气流动方向触媒厚度极小,净化空气效果差;
[0004]2、吸附转轮由于需要转动使得其与相应风道之间无法密封严密,影响加湿效果;
[0005]3、圆盘状的吸附转轮直径方向尺寸受限于室外机厚度无法做得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加湿装置,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且厚度可以调节,这样的设置净化空气效果好,且湿度调节元件固定不动,解决了以往因湿度调节元件转动带来的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影响加湿效果的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加湿装置的空调室外机。
[0009]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
[0010]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包括:湿度调节元件,所述湿度调节元件安装在湿度调节区内;上涡壳,所述上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上部,所述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所述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下涡壳,所述下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下部,所述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下涡壳的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加湿风道,所述加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接;加湿风机,所述加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加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加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入室内;吸湿风道,所述吸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接;吸湿风机,所述吸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吸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吸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回室外;风道切换装置,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特征在于,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设置在上涡壳的进风口电加热器的内侧,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并具有较大的厚度,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湿度调节元件分别与上涡壳和下涡壳相连接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并通过电加热器通电断电和风道切换来实现连续对室内加湿,解决了以往湿度调节元件需要转动带来的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进而影响加湿效果的问题。
[0012]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加湿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湿度调节元件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湿度调节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相对应的并分割开来的第一湿度调节区和第二湿度调节区;所述上涡壳包括第一上涡壳和第二上涡壳,所述空气滤网包括第一空气滤网和第二空气滤网,所述电加热器包括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二电加热器,所述触媒及其载体包括第一触媒及其载体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所述第一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一空气滤网、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一触媒及其载体,且所述第一上涡壳位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一区的上部,所述第一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第二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空气滤网、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且所述第二上涡壳位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二区的上部,所述第二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下涡壳包括第一下涡壳和第二下涡壳,所述第一下涡壳位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一区的下部,所述第一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下涡壳位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二区的下部,所述第二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盖板,所述第一风道切换盖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下涡壳内的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电机,所述电机可带动第一风道切换盖板转动以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二风道切换盖板,所述第二风道切换盖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下涡壳内的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电机,所述电机可带动第二风道切换盖板转动以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上涡壳和所述第二上涡壳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上方。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涡壳和所述第二下涡壳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下方。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上涡壳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所述第二上涡壳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0018]所述第一下涡壳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所述第二下涡壳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为硅胶密封圈。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湿风机和所述吸湿风机中的至少一台可反向转动,以清洗所述空气滤网。
[002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第一方面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且净化空气效果好。
[002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室外机。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通过设置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净化空气效果好,且能够有效的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002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所示空调加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加湿装置的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加湿装置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1]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2]I第一上润壳,101第一空气滤网,102第一电加热器,103第一触媒及其载体,2第二上涡壳,201第二空气滤网,202第二电加热器,203第二触媒及其载体,3湿度调节元件,301第一区,302第二区,4第一下涡壳,5第二下涡壳,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第一风道切换装置,801第一风道切换盖板,802第一电机,9第二风道切换装置,901第二风道切换盖板,902第二电机,10加湿风道,11加湿风机,12吸湿风道,13吸湿风机。
[0033]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
[0037]空调加湿装置包括:湿度调节元件3、上涡壳、下涡壳、加湿风道10、加湿风机11、吸湿风道12、吸湿风机13和风道切换装置。
[0038]湿度调节元件3安装在湿度调节区内。
[0039]上涡壳位于湿度调节元件3的上部,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湿度调节区连通。
[0040]下涡壳位于湿度调节元件3的下部,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湿度调节区连通,下涡壳的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
[0041]加湿风道10的一端与第一通孔6相连接。[0042]加湿风机11设置在加湿风道10的另一端,并可将加湿风道10内的空气送入室内。
[0043]吸湿风道12的一端与第二通孔7相连接。
[0044]吸湿风机13设置在吸湿风道12的另一端,并可将吸湿风道12内的空气送回室外。
[0045]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中的一个。
[00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3设置在上涡壳的进风口电加热器的内侧,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并具有较大的厚度,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湿度调节元件3分别与上涡壳和下涡壳相连接且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并通过电加热器通电断电和风道的切换来实现连续对室内加湿,解决了以往湿度调节元件3需要转动带来的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进而影响加湿效果的问题。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湿度调节元件3包括第一区301和第二区302,湿度调节区包括与第一区301和第二区302相对应的并分割开来的第一湿度调节区和第二湿度调节区;上涡壳包括第一上涡壳I和第二上涡壳2,空气滤网包括第一空气滤网101和第二空气滤网201,电加热器包括第一电加热器102和第二电加热器202,触媒及其载体包括第一触媒及其载体103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203,第一上涡壳I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一空气滤网101、第一电加热器102和第一触媒及其载体103,且第一上涡壳I位于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湿度调节元件3的第一区301的上部,第一上涡壳I的下底为开口并与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第二上涡壳2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空气滤网201、第二电加热器202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203,且第二上涡壳2位于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湿度调节元件3的第二区302的上部,第二上涡壳2的下底为开口并与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下涡壳包括第一下涡壳4和第二下涡壳5,第一下涡壳4位于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湿度调节元件3的第一区301的下部,第一下涡壳4的上底为开口并与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 ;第二下涡壳5位于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湿度调节元件3的第二区302的下部,第二下涡壳5的上底为开口并与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 ;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装置8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9,第一风道切换装置8安装在第一下涡壳4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中的一个;第二风道切换装置9安装在第二下涡壳5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中的一个。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上涡壳I和第二上涡壳2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湿度调节元件3的上方。第一上涡壳I和第二上涡壳2结构相同,可批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下涡壳4和第二下涡壳5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湿度调节元件3的下方。第一下涡壳4和第二下涡壳5结构相同,可批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风道切换装置8包括:第一风道切换盖板801,第一风道切换盖板801用于密封第一下涡壳4内的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 ;和第一电机802,电机可带动第一风道切换盖板801转动以切换密封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由第一风道切换盖板801和第一电机802组成的第一风道切换装置8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不会增加安装难度,且能够有效实现切换风道的目的。
[00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风道切换装置9包括:第二风道切换盖板901,第二风道切换盖板901用于密封第二下涡壳5内的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 ;和第二电机902,电机可带动第二风道切换盖板901转动以切换密封第一通孔6或第二通孔7。由第二风道切换盖板901和第二电机902组成的第二风道切换装置9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不会增加安装难度,且能够有效实现切换风道的目的。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上涡壳I与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第二上涡壳2与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下涡壳4与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第二下涡壳5与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密封件的设置能够防止空气从上涡壳与湿度调节区之间缝隙和下涡壳与湿度调节区之间的缝隙泄漏出去,保证了空调加湿装置的加湿效果。
[0053]优选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为硅胶密封圈。采用硅胶制成的密封圈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
[00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湿风机11和/或吸湿风机13可反向转动向上涡壳内反向送风。当空气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空气滤网会被灰尘堵塞,通过反向转动加湿风机11和/或吸湿风机13,可将空气滤网上的灰尘吹下来,确保加湿装置能够正常有效的工作。
[0055]下面根据图3和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的工作过程:
[0056]如图3所示,当加湿装置开始工作时,第一风道切换盖板801密封第二通孔7,第二风道切换盖板901密封第一通孔6,即第一上润壳1、第一区301和第一下润壳4与加湿风机11通过加湿风道10相连通,第二上涡壳2、第二区302和第二下涡壳5与吸湿风机13通过吸湿风道12相连通。
[0057]加湿风机11和第一电加热器102启动,加湿风机11使室外空气进入第一区301,第一电加热器102加热进入第一上涡壳I的空气,当加热后的空气经过湿润的第一区301时,且第一区301内的水分被空气带走,增湿后的空气依次通过加湿风道10和加湿风机11被送往室内,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0058]在加湿风机11工作时,吸湿风机13同时启动,使室外空气进入干燥的第二区302,且第二区302吸收空气内的水分,干燥后的空气依次通过吸湿风道12和吸湿风机13被送
回室外。
[0059]当上述加湿过程到达预设时间后,如图4所示,第一电加热器102停止加热,加湿风机11和吸湿风机13停止转动,第一电机802带动第一风道切换盖板801转动打开第二通孔7,密封第一通孔6 ;第二电机902带动第二风道切换盖板901转动打开第一通孔6,密封第二通孔7,即第一上涡壳1、第一区301和第一下涡壳4与吸湿风机13通过吸湿风道12相连通,第二上涡壳2、第二区302和第二下涡壳5与加湿风机11通过加湿风道10相连通,加湿风机11和吸湿风机13开始转动,第二电加热器202启动。
[0060]加湿风机11使室外空气进入第二区302,第二电加热器202加热进入第二上涡壳的空气,当加热后的空气经过湿润的第二区302时,使第二区302内的水分被空气带走,增湿后的空气依次通过加湿风道10和加湿风机11被送往室内,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0061]在加湿风机11工作时,吸湿风机13使室外空气进入干燥的第一区301,且第一区301吸收空气内的水分,干燥后的空气依次通过吸湿风道12和吸湿风机13被送回室外。
[0062]当上述加湿过程到达预设时间后,重复图3所示的工作过程。
[0063]当室内的湿度达到设定值时,空调加湿装置停止工作,第一电机802和第二电机902保持此时的工作状态,若第一电机802和第二电机902处于转动过程中,则完成工作转动过程后,停止工作。
[0064]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
[006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且净化空气效果好。
[0066]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图中未示出),所述空调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006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净化空气效果好,且能够有效的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006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湿度调节元件,所述湿度调节元件安装在湿度调节区内; 上涡壳,所述上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上部,所述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所述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 下涡壳,所述下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下部,所述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下涡壳的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加湿风道,所述加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接; 加湿风机,所述加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加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加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入室内; 吸湿风道,所述吸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接; 吸湿风机,所述吸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吸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吸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回室外; 风道切换装置,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湿度调节元件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湿度调节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相对应的并分割开来的第一湿度调节区和第二湿度调节区; 所述上涡壳包括第一上涡壳和第二上涡壳,所述空气滤网包括第一空气滤网和第二空气滤网,所述电加热器包括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二电加热器,所述触媒及其载体包括第一触媒及其载体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所述第一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一空气滤网、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一触媒及其载体,且所述第一上涡壳位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一区的上部,所述第一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第二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空气滤网、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且所述第二上涡壳位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二区的上部,所述第二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 所述下涡壳包括第一下涡壳和第二下涡壳,所述第一下涡壳位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一区的下部,所述第一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下涡壳位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二区的下部,所述第二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风道切换盖板,所述第一风道切换盖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下涡壳内的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电机,所述电机可带动第一风道切换盖板转动以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包括: 第二风道切换盖板,所述第二风道切换盖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下涡壳内的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和 第二电机,所述电机可带动第二风道切换盖板转动以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涡壳和所述第二上涡壳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涡壳和所述第二下涡壳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涡壳与所述 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所述第二上涡壳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一下涡壳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所述第二下涡壳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为硅胶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风机和所述吸湿风机中的至少一台可反向转动,以清洗所述空气滤网。
9.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加湿装置。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文档编号】F24F13/28GK203671824SQ201320809077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杨国忠, 岳宝, 张桃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