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用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4487阅读:6873来源:国知局
农村家用炉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农村家用炉灶属于燃烧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家用炉灶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无烟、节能的农村家用炉灶。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炉体内为燃烧室,炉体底部设置有炉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设置具有进风口的风套,风套内表面设置有连通炉体内的燃烧室的风孔;所述炉箅处设置有连通风套的风管,风管上表面设置有朝向燃烧室的管孔;风套上相应于燃烧室设置有进料门。
【专利说明】农村家用炉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家用炉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农村家庭中使用的炉灶,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其很难使用价格低廉的煤粉、煤泥和就地即可取材的碎柴禾;使用这些燃料时,热效率低,产生烟尘大,燃烧效果不理想,还污染环境。
[0003]目前,农村家庭中的做法是购买小型坑道炉体燃烧燃料进行取暖,这种燃料价格较贵,并且属于一种资源的浪费;而田地中的碎柴禾等物,也是一种能源,却无法被利用,这又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无烟、节能的农村家用炉灶。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炉体内为燃烧室,炉体底部设置有炉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设置具有进风口的风套,风套内表面设置有连通炉体内的燃烧室的风孔;所述炉箅处设置有连通风套的风管,风管上表面设置有朝向燃烧室的管孔;风套上相应于燃烧室设置有进料门。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孔均匀布满燃烧室的内表面。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套和燃烧室之间设置有下水套,所述风孔通过穿过下水套的连接管与风套连通;所述进料门同时穿过风套和水套与燃烧室连通;所述风管穿过水套设置于所述炉箅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上方设置有横向的二次吸热室,二次吸热室外设置有与下水套为一个整体的上水套;所述下水套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上水套顶部设置有出水口 ;上水套的侧方设置有与二次吸热室连通的烟? ;所述上水套上表面设置有连通二次吸热室,并与燃烧室相对应的灶口。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体的燃烧室外设置风套,并在燃烧室的侧壁设置风孔;以及在燃烧室底部设置具有管孔的风管;在使用时,将锅具架设于燃烧室上方,由燃烧室的侧面和底面同时供氧,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火焰及高温烟气围绕锅具排出,达到热效率高,燃烧充分,无烟、无污染的目的。
[0010]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孔均匀布满燃烧室的侧壁上,使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使用市面上购买的燃料,还可使用价格便宜的煤粉、煤泥;甚至碎柴禾等物,均可燃烧;并且燃烧充分,无烟、无污染,节约了资源。
[0011]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二次吸热室,并在二次吸热室外设置了上水套;可对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中所带热量进一步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热效率。[0012]4、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上水套和下水套,可在烧火的同时加热水套内的水,本实用新型在上水套上表面还设置了灶口,可在灶口处做饭,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
[0013]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仅由一个炉体、一个风套、一个炉箅、一组风管构成;在农村家庭中作为柴禾灶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水套、烟?等装置,在农村家庭中作为锅炉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上水套和下水套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上水套和下水套实施例中的侧面剖视图。
[0019]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0020]附图中I为进风口、2为炉体、3为风套、4为风孔、5为风管、6为炉箅、7为摆杆、8为燃烧室、9为转轴、10为连杆、11为管孔、12为进料门、13为上水套、14为灶口、15为出水口、16为烟囱、17为进水口、18为连接管、19为主动杆、20为二次吸热室、21为从动杆、22为下水套、23为挡杆、24为另一转轴、25为洛盒或洛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2,炉体2内为燃烧室8,炉体2底部设置有炉箅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外设置具有进风口 I的风套3,风套3内表面设置有连通炉体2内的燃烧室8的风孔4 ;所述炉箅6处设置有连通风套3的风管5,风管5上表面设置有朝向燃烧室8的管孔11 ;风套3上相应于燃烧室8设置有进料门12 ;如图1-3所示,可作为农村家用柴禾灶使用。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孔4均匀布满燃烧室8的内表面。
[0023]所述炉箅6包括垂直于风管5的转轴9,转轴9的端部伸出炉体2外,转轴9上设置有摆杆7。
[0024]所述炉箅6设置为两个,两炉箅6对称设置于炉体2内的两侧,两炉箅6的转轴9端部均伸出炉体2外,两转轴9上的摆杆7交错设置;两炉箅6的转轴9通过连杆10相连。
[0025]通过连杆10可实现同时转动两炉箅6的转轴9,两炉箅6同时转动,可搅动燃烧室8内的燃料,使其燃烧更加充分;并且便于排渣。
[00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套3和燃烧室8之间设置有下水套22,所述风孔4通过穿过下水套22的连接管18与风套3连通;所述进料门12同时穿过风套3和下水套22与燃烧室8连通;所述风管5穿过下水套22设置于所述炉箅6处。
[0027]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8上方设置有横向的二次吸热室20,二次吸热室20外设置有与下水套22为一个整体的上水套13 ;所述下水套22底部设置有进水口 17,所述上水套13顶部设置有出水口 15 ;上水套13的侧方设置有与二次吸热室20连通的烟囱16 ;所述上水套13上表面设置有连通二次吸热室20,并与燃烧室8相对应的灶口 14 ;如图4-6所示,可作为农村家用锅炉使用。[0028]所述炉箅6包括垂直于风管5,并设置于燃烧室8底部一侧的转轴9,转轴9的端部设置于风套3外,转轴9上设置有主动杆19,主动杆19的端部设置有同风管5垂直且搭于风管5上方的挡杆23 ;燃烧室8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另一转轴24,另一转轴24上设置有与主动杆19交错设置的从动杆21,从动杆21搭于挡杆23上。通过转动转轴9,可使主动杆19转动,主动杆19带动挡杆23运动,挡杆23再带动从动杆21运动,从而可以对燃烧室8内的燃料搅动,提高燃烧效率;并且便于排渣。
[0029]所述转轴9上可设置把手,便于转动。
[0030]所述炉体2底部设置有渣盒或渣坑25。
[003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农村家用炉灶,包括炉体(2),炉体(2)内为燃烧室(8),炉体(2)底部设置有炉箅(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外设置具有进风口(I)的风套(3),风套(3)内表面设置有连通炉体(2 )内的燃烧室(8 )的风孔(4);所述炉箅(6 )处设置有连通风套(3 )的风管(5 ),风管(5)上表面设置有朝向燃烧室(8)的管孔(11);风套(3)上相应于燃烧室(8)设置有进料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孔(4)均匀布满燃烧室(8)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箅(6)包括垂直于风管(5)的转轴(9),转轴(9)的端部伸出炉体(2)外,转轴(9)上设置有摆杆(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箅(6)设置为两个,两炉箅(6)对称设置于炉体(2)内的两侧,两炉箅(6)的转轴(9)端部均伸出炉体(2)外,两转轴(9)上的摆杆(7)交错设置;两炉箅(6)的转轴(9)通过连杆(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套(3)和燃烧室(8)之间设置有下水套(22),所述风孔(4)通过穿过下水套(22)的连接管(18)与风套(3)连通;所述进料门(12 )同时穿过风套(3 )和下水套(22 )与燃烧室(8 )连通;所述风管(5 )穿过下水套(22)设置于所述炉箅(6)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8)上方设置有横向的二次吸热室(20),二次吸热室(20)外设置有与下水套(22)为一个整体的上水套(13);所述下水套(22)底部设置有进水口( 17),所述上水套(13)顶部设置有出水口( 15);上水套(13)的侧方设置有与二次吸热室(20)连通的烟? (16);所述上水套(13)上表面设置有连通二次吸热室(20),并与燃烧室(8)相对应的灶口(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箅(6)包括垂直于风管(5),并设置于燃烧室(8)底部一侧的转轴(9),转轴(9)的端部设置于风套(3)外,转轴(9)上设置有主动杆(19),主动杆(19)的端部设置有同风管(5)垂直且搭于风管(5)上方的挡杆(23);燃烧室(8)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另一转轴(24),另一转轴(24)上设置有与主动杆(19)交错设置的从动杆(21),从动杆(21)搭于挡杆(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上设置有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农村家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底部设置有渣盒或渣坑(25)。
【文档编号】F24B1/191GK203671660SQ201320857414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宝余 申请人:陈宝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