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723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柜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包括机身壳体以及位于机身壳体中下部的风道系统及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包括第一筒状件以及套设于第一筒状件内的第二筒状件,第一筒状件的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封闭,第一筒状件与第二筒状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一筒状件的开口连通形成第一排气通道,第一筒状件的筒壁上设有连通风道系统与第一排气通道的排气孔,第二筒状件两端导通且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开口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形成连通的前诱导风通道。本发明中,于空调器前部增加前诱导风通道,形成诱导风增大风量,提升空气流动性,迅速实现快速制冷,同时送风距离更远,范围更广,舒适性更好。
【专利说明】柜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量大,空气流动性好、制 冷快的柜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柜式空调器存在风量小,空气流动速度低,噪音高,舒适性差等缺点。尤其 为实现密闭空间内快速制冷,一般采用加大风轮驱动电机转速或增大风量等方法,但是密 闭空间内存在风很难吹到的死角,这些死角很难达到与设定温度一致,造成室内温度不均 匀性,从而影响舒适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器风量 小,空气流动速度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包括机身壳体 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壳体中下部的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包括与所述机身壳体外部相通的 第一风道,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风轮、驱动所述风轮的电机以及位于所述风轮上方的换 热器,所述机身壳体上部前壁还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一筒状件以及套设于 所述第一筒状件内的第二筒状件,所述第一筒状件的一端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第 一筒状件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筒状件与所述第二筒状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 间隙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开口连通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筒状件的筒壁上设有连通 所述风道系统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排气孔,所述第二筒状件两端导通且与所述第一筒状 件的开口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形成连通的前诱导风通道。
[0005] 具体地,所述机身壳体上部前壁上还设有中空的环状件,所述环状件环绕所述第 一筒状件设置,且所述环状件与所述第一筒状件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环状件的外端开 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间隙通过所述环状件的内端开口与所述风道系统连通,所述风道 系统与所述第二间隙以及所述环状件的外端开口连通形成第二排气通道。
[0006] 具体地,所述第一筒状件呈喇叭状。
[0007] 具体地,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侧筒壁上。
[0008]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筒状件的侧筒壁均匀设置。
[0009]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包括设于所述机身壳体上部后壁的第 三筒状件,所述第三筒状件两端导通,且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封闭 端导通,所述第三筒状件与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开口连通形成后诱导风通 道。
[0010] 具体地,所述第三筒状件呈喇叭状,且其喇叭状开口与外部连通。
[0011] 本发明中,于空调器前部增加前诱导风通道,形成诱导风增大风量,提升空气流动 性,迅速实现快速制冷,同时送风距离更远,范围更广,舒适性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前诱导风通道的柜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前诱导风通道及后诱导风通道的柜式空调器的结构示 意图;
[0014] 100-机身壳体; 200-风道系统; 210-第一风道;220-风轮;
[0015] 230-电机; 240-换热器; 300-第一筒状件;
[0016] 310-第一筒状件的开口;320-排气孔;400-第二筒状件; 500-第一间隙;
[0017] 600-第一排气通道; 700-前诱导风通道;800-环状件;810-第二间隙;
[0018] 900-第二排气通道; 910-前诱导风通道;920-第三筒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 实施例一
[0021]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柜式空调器,利用射流原理在原有风道系统的基 础上增加了前诱导风通道,解决了空调器风量小,空气流动速度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002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柜式空调器包括机身壳体100以及位于机身壳体100中下部 的风道系统200。风道系统200包括第一风道210、设于第一风道210内的风轮220、驱动风 轮220的电机230以及位于风轮220上方的换热器240。其中,第一风道210与机身壳体 100前部与后部均相通,这样,风轮220在电机230带动下旋转时,机身壳体100前部与后 部的空气经风轮220吸入机身壳体100内,并向上移动经换热器240进行换热。机身壳体 100上部前壁还设有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包括第一筒状件300以及第二筒状件400。第一 筒状件300嵌设于机身壳体100上部前壁上,而第二筒状件400套设于第一筒状件300内。 第一筒状件300 -端具有开口 310,相对的另一端封闭,且具有开口 310的一端向外设置与 外部连通。第一筒状件300与第二筒状件400套设时二者之间留有环形的第一间隙500, 第一间隙500与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 310连通形成第一排气通道600,而第一筒状件300 的筒壁上设有排气孔320,此排气孔320将机身壳体100内的风道系统200与第一排气通道 600连通起来,同时,第二筒状件400两端均具有开口,呈导通状,导通的第二筒状件400与 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 310及第一排气通道600形成连通的前诱导风通道700。如前所述, 由风轮220吸入的空气A向上移动经换热器240进行换热,而换热后的一部分空气A1经排 气孔320进入第一间隙500并由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排出,这样,第一间隙500内即形成 负压,由于第一间隙500与第二筒状件400为连通的,故第一间隙500内的负压会使得空调 器外部的空气B进入第二筒状件400中,并进入到第一间隙500内,与进入到第一间隙500 内的部分空气A1混合形成混合空气并最终由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排至机身壳体100外, 从而形成前向诱导风的出风。这种混合送风方式,不仅增加了空调器的送风量,而且使得送 风距离更远,范围更广,加速室内空气的循环,且送出的混合空气,舒适性更好。
[0023] 本实施例中,第一筒状件300呈喇叭状,其喇叭状开口更利于空气排出。排气孔 320设于第一筒状件300的侧筒壁上。且排气孔320为多个,沿第一筒状件300的侧筒壁均 匀设置。这样,保证换热空气由风道系统200均匀进入第一间隙500内。
[0024]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机身壳体100上部前壁上还设有中空的环状件800,环状 件800环绕第一筒状件300设置,且与第一筒状件300之间留有环形的第二间隙810。中 空的环状件800两端均具有开口,其中位于外端的开口与空调器外部连通,而位于内端的 开口将第二间隙810与风道系统200连通,这样,风道系统200与第二间隙810以及环状件 800外端的开口连通形成第二排气通道900。
[0025]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送风原理为:空调器机身壳体100外的空气A经电机230驱 动的风轮220吸入空调器的风道系统200中,向上移动经换热器240进入机身壳体100上 部,这时,换热后一部分空气A2经环状件800的内端开口与第二间隙810形成的第二排气 通道900排到机身壳体100外;另一部分换热空气A1经第一筒状件300的排气孔320进入 第一间隙500内,并由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 310排出,这样,第一间隙500内即形成负压, 由于第一间隙500与第二筒状件400为连通的,故第一间隙500内的负压会使得空调器外 部的空气B进入第二筒状件400中,并进入到第一间隙500内,与进入到第一间隙500内的 换热空气A1混合形成混合空气并最终由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排至空调器外,从而形成前 向诱导风的出风。
[0026] 实施例二
[0027] 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柜式空调器,利用射流原理在原有风道系统200 的基础上增加了前诱导风通道700及后诱导风通道910,解决了空调器风量小,空气流动速 度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0028]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后诱导风通道910,对于与实施例一中相 同的结构,此处不作赘述,不同的结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风道,第三风道包括设 于机身壳体1〇〇上部后壁的第三筒状件920,第三筒状件920两端导通,且一端与外部连通, 另一端与第一筒状件300的封闭端导通,这样,第三筒状件920与第一间隙500以及第一筒 状件300的开口 310连通形成后诱导风通道910。优选地,第三筒状件920呈喇叭状,且其 喇叭状开口与外部连通,这样更利于空气吸入后诱导风通道内。
[0029]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送风原理为:空调器机身壳体100外的空气A经电机230驱 动的风轮220吸入空调器的风道系统200中,向上移动经换热器240进入机身壳体100上 部,这时,一部分换热空气A2经环状件800的内端开口与第二间隙810形成的第二排气通 道900排到机身壳体100外;另一部分换热空气A1经第一筒状件300的排气孔320进入 第一间隙500内,并由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 310排出,这样,第一间隙500内即形成负压, 机身壳体100外的一部分空气C由第三筒状件920的外端通过后诱导风通道910进入第一 间隙500内,同时,第一间隙500内的负压会使得空调器外部的空气B进入第二筒状件400 中,并进入到第一间隙500内,与进入到第一间隙500内的换热空气A1及、空气B混合形成 混合空气并最终由第一筒状件300的开口 310排至空调器外,从而形成前后双向诱导风的 出风。这样,增加空调器的风量,使空调器送风更远,加速室内空气的循环,并且因送出的是 混合空气,舒适性更好。
[0030]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柜式空调器,包括机身壳体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壳体中下部的风道系统,所述风 道系统包括与所述机身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一风道,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风轮、驱动所述 风轮的电机以及位于所述风轮上方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壳体上部前壁还设有 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一筒状件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筒状件内的第二筒状件,所 述第一筒状件的一端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筒 状件与所述第二筒状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开口连通形 成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一筒状件的筒壁上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系统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 排气孔,所述第二筒状件两端导通且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开口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形成连 通的前诱导风通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壳体上部前壁上还设有中 空的环状件,所述环状件环绕所述第一筒状件设置,且所述环状件与所述第一筒状件之间 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环状件的外端开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间隙通过所述环状件的内端 开口与所述风道系统连通,所述风道系统与所述第二间隙以及所述环状件的外端开口连通 形成第二排气通道。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状件呈喇叭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设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 侧筒壁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筒 状件的侧筒壁均匀设置。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 包括设于所述机身壳体上部后壁的第三筒状件,所述第三筒状件两端导通,且一端与外部 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筒状件的封闭端导通,所述第三筒状件与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所述 第一筒状件的开口连通形成后诱导风通道。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状件呈喇叭状,且其喇叭 状开口与外部连通。
【文档编号】F24F1/00GK104110734SQ201410141216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钟小键, 陈良锐, 蔡序杰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