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699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具备:主体(20),在该主体(20)的下部具有至少一个进入口和多个排出口(9);热交换器(3),其收容于主体内并且配置在从进入口被进入到主体内并从排出口向对象空间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中,排出口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与同该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对置的对置侧风路壁(11)之间,若将排出口的入口宽度设为L2,则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厚度L1为0.15L2~0.25L2。
【专利说明】空调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以往的天花板埋入式的空调机,例如存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空调机。在该空调机中,下表面平坦化的风向调节部件配置于排出口,在划定排出口上游的排出流路的风路壁的送风机侧上端形成有凸曲面。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1676号公报(第I图)
[0004]然而,在以往的天花板埋入式的空调机中,存在因排出口存在通风阻力,而使风量不充分、或产生噪声的问题。例如,作为其中的一个因素,在通过热交换器后的空气流入到排出口时,在排出口的入口部产生的气流会产生剥离。即,若产生剥离,则通风阻力增大,因此风量降低并且噪声变大。
[0005]另外,关于这样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空调机中,仅对风路壁的形状进行了研究,而没有考虑到确保风量和降低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通风阻力增大,实现确保足够的风量和降低噪声的空调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具备:主体,在该主体的下部具有至少一个进入口和多个排出口 ;热交换器,其被收容于所述主体内,并且设置在空气的流动路径中,该空气的流动路径是指从所述进入口被进入到所述主体内、并且从所述排出口朝向对象空间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路径,所述排出口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与对置侧风路壁之间,所述对置侧风路壁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对置,若将所述排出口的入口宽度设为L2,则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厚度LI为0.15L2?0.25L2。
[0008]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的排出口侧的部分,形成有曲面部,该曲面部由朝向风路侧凸出的曲面构成,所述曲面部的厚度方向范围L3为0.4L1以上。
[0009]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具有曲面部和平面部,所述曲面部由朝向风路侧凸出的曲面构成,并且所述曲面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的靠近所述排出口的中央部一侧,所述平面部在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位于比所述曲面部靠近所述热交换器一侧。
[0010]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具有曲面部和平面部,所述曲面部由朝向风路侧凸出的曲面构成,并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所述平面部位于比所述曲面部靠近排出口的中央部一侧,并且位于如下部分,即: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与所述对置侧风路壁对置的区域的最上游侧的部分。
[0011]也可以构成为,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所述曲面部,大于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所述曲面部。
[0012]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具有阶梯差,所述阶梯差位于如下区域,即: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与所述对置侧风路壁对置的区域,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比所述阶梯差靠下方的区域,朝向从所述对置侧风路壁离开的一侧凹陷。
[0013]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距离L5,小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厚度LI。
[0014]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厚度LI’,大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厚度LI。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大,实现确保足够的风量和降低噪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从侧面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0017]图2是从侧面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的排出口的图。
[0018]图3是涉及本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且表示风量相对于L1/L2的变化的特性图。
[0019]图4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与图2相同方式的图。
[0020]图5是涉及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且表示风量相对于L3/L1的变化的特性图。
[0021]图6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与图2相同方式的图。
[0022]图7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与图2相同方式的图。
[0023]图8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与图2相同方式的图。
[0024]图9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的与图2相同方式的图。
[0025]图10是从上方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机的排出口的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3...热交换器;9...排出口 ;10、110、210、310、410、510、610...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1...对置侧风路壁;121、221、321...曲面部;223、325...平面部;427...阶梯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部分。
[0028]实施方式1.
[0029]图1是从侧面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是所谓的箱型空调的室内机,图1表示空调机主体的主要部分埋设于房间的天花板里,主体下部面向房间的室内的状态。
[0030]作为天花板埋入式的空调机,具备主体20和热交换器3。空调机的主体20埋入到对象空间亦即房间的天花板表面15的里侧(与房间相反的一侧)。
[0031]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I中,主体20具有俯视呈矩形的主体顶板5、和从主体顶板5的四边向下方延伸的四面的主体侧板4。换言之,主体20是由四个主体侧板4构成的方筒体的上端面被主体顶板5闭塞的箱体。
[0032]在主体的下部,即、在上述箱体开放的下端面,以相对于主体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装饰面板6。如图1所示,主体顶板5位于比天花板表面15靠上方的位置,装饰面板6位于与天花板表面15基本相同的面。
[0033]另外,空调机的主体20具有:至少一个进入口以及至少一个排出口 9。在装饰面板6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朝向主体的空气的进入口亦即进气格栅7。在进气格栅7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器8,用于对通过进气格栅7之后的空气进行除尘。
[0034]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I中,装饰面板6以及进气格栅7分别具有俯视呈矩形的外缘。
[0035]在装饰面板6的外缘与进气格栅7的外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空气的排出口亦即多个排出口 9。在本实施方式I中,与装饰面板15以及进气格栅7分别具有四个边的外缘的情况对应,排出口 9设置有四个,排出口 9分别以沿着装饰面板6以及进气格栅7的对应的边的方式配置。另外,四个排出口9以包围进气格栅7的方式定位。在各排出口9设置有对排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调整的风向板13。
[0036]在主体内的中央部配置有风扇马达2。风扇马达2支承于主体顶板5的下表面(主体的内部空间侧)。在风扇马达2的向下延伸的旋转轴安装有作为送风部的涡轮风扇
I。此外,在涡轮风扇I与进气格栅7之间设置有形成从进气格栅7朝向涡轮风扇I的进入风路的喇叭口 14。涡轮风扇I将空气从进气格栅7向主体内吸入,并使该空气从排出口 9向对象空间亦即室内17流出。
[0037]在涡轮风扇I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热交换器3。换言之,热交换器3被收容于主体20内,特别是配置于从进入口(进气格栅7)进入主体20内并从排出口 9向对象空间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中,从而在该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0038]热交换器3具有: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风扇、和将这些风扇贯通的导热管,导热管通过连接配管而与未图示的公知的室外机连接,由此对热交换器3供给被冷却后的制冷剂或者被加热后的制冷剂。另外,涡轮风扇1、喇叭口 14,热交换器3的结构、方式不做特殊限定,在本实施方式I中使用公知的部件。
[0039]在这样的结构中,若涡轮风扇I旋转,则室内17的空气被吸入装饰面板6的进气格栅7。然后,在过滤器8中被除尘后的空气由构成主体进入口的喇叭口 14引导而被涡轮风扇I吸入。进而,在涡轮风扇I中,从下方朝向上方被吸入的空气,沿水平方向并且沿径向的外侧方向排出。这样被排出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3时,在进行热交换以及湿度调整后,将流动方向变更为下方,从而分别从排出口 9向室内17排出。
[0040]接下来,参照图1?图3对排出口 9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I的一个排出口 9的纵截面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纵截面遍布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长度方向)被维持为相同的部分。
[0041]如图1所示,在俯视观察时,排出口 9位于热交换器3与主体侧板4之间。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与同该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对置的对置侧风路壁11之间。排出口 9的主体中央侧(热交换器侧、送风机侧)被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划定,排出口 9的装饰面板6的外边缘侧,被主体的侧板侧亦即对置侦彳风路壁11划定。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的两端与对置侧风路壁11的两端由一对侧壁(在图10中用附图标记12表示的壁部)连结。通过热交换器3后的气流,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侧流入排出口 9。
[0042]在本实施方式I中,在将排出口 9的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的厚度设为LI,将排出口 9的入口宽度设为L2时,则LI为0.15L2?0.25L2的范围。L1/L2与风量的关系示于图3。如图3所示,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的厚度LI < 0.15L2的情况下,在气流流入排出口 9时在排出口 9的入口部产生较大的气流剥离,使得通风阻力增大、风量降低。另一方面,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的厚度LI > 0.25L2的情况下,由于风路宽度缩小,因此通风阻力增大,风量降低。相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I那样,LI在0.15L2?0.25L2的范围内,确保足够的风量。
[0043]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通过将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的厚度LI设为0.15L2?0.25L2的范围,能够抑制因气流的剥离而产生的通风阻力的增大、以及因排出口的缩小而引起的通风阻力的增大。由此能够实现充分地确保流量、降低噪声以及节能性。此外,通过减小气流的剥离,能够抑制风速降低,其结果能够防止因卷入室内空气而引起风向板产生结露。
[0044]实施方式2.
[0045]接下来,基于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2的一个排出口 9的纵截面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纵截面遍布长度方向而维持为相同的部分。此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之外,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与实施方式I相同。
[0046]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划定排出口 9的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10的上端的排出口侧的部分(从热交换器流出并沿排出口流下的气流的下游侧)形成有曲面部121。曲面部121由朝向上方(不是风路壁内部一侧而是外侧、风路侧)凸出的曲面构成。曲面部121的厚度方向范围L3为0.4L1以上。曲面部121例如可以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曲率半径形成,也可以由半径连续变化的曲面形成。另外,L3最大为LI (L3 ( LI)。
[0047]L3/L1与风量的关系示于图5。从图5可知,L3/L1 < 0.4,L3越大则风量越增加,L3/L1 ^ 0.4,风量与L3无关而是基本恒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曲面部121的厚度方向范围L3设为0.4L1以上,从而能够维持基本恒定的较大的风量。
[0048]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的优点。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使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10的上端形成为曲面形状,从而能够抑制气流的剥离,能够抑制通风阻力增大。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性的改善、降低送风声以及防止因室内空气的卷入而产生结露。
[0049]实施方式3.
[0050]接下来,基于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3的一个排出口 9的纵截面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纵截面遍布长度方向而维持为相同的部分。此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之外,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与实施方式I或2相同。
[0051]在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中,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210的上端具有曲面部221和平面部223。曲面部221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210的上端的靠近排出口 9的中央部一侧,平面部223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210的上端,位于比曲面部221靠近热交换器3的一侧(从排出口 9的中央部离开的一侧)即从热交换器3流出并沿排出口 9流下的气流的上游侧。曲面部221由朝向上方凸出的曲面构成。平面部223形成为与曲面部221连续。平面部223的厚度方向范围L4优选为Imm以上。
[0052]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I或2同样的优点。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3中,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210的上端的曲面部221的上游侧存在平面部223,因此流入曲面部221之前的气流,容易贴附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210的壁面,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曲面部221的气流的剥离。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性的改善、送风声的降低以及防止因室内空气的卷入而产生结露。
[0053]实施方式4.
[0054]接下来,基于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4的一个排出口 9的纵截面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纵截面遍布长度方向而维持为相同的部分。此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之外,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与实施方式I?3任一个相同。
[0055]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310具有曲面部321和平面部325。曲面部321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310的上端。曲面部321由朝向上方凸出的曲面构成。平面部325位于比曲面部321靠近排出口 9的中央部的一侧即从热交换器3流出并沿排出口 9流下气流的下游侧。此外,平面部325位于紧挨着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310的上端的下游部分,即、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310的与对置侧风路壁11对置的区域的最上游侧的部分。平面部325形成为与曲面部321连续。
[0056]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I?3的对应的任一个相同的优点。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4中,通过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310的上端的曲面部321的下游侧设置平面部325,即使在曲面部321气流产生剥离,也能够促进气流的再附着。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性的改善、送风声的降低以及防止因室内空气的卷入而产生结露。
[0057]实施方式5.
[0058]接下来,基于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5的一个排出口 9的纵截面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纵截面遍布长度方向而维持为相同的部分。此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之外,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与实施方式I?4的任一个相同。
[0059]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410形成有阶梯差427。阶梯差427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410的与对置侧风路壁11对置的区域。比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410的阶梯差427靠下方(从热交换器3流出并沿排出口 9流下的气流的下游侧)的区域,朝从对置侧风路壁11离开的一侧凹陷。
[0060]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I?4的对应的任一个相同的优点。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5中,即使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410的上端遍布至与对置侧风路壁11对置的区域气流产生剥离,并在剥离区域产生漩涡,通过阶梯差427也能够使漩涡变小。由此也能够实现节能性的改善、送风声的降低以及防止因室内空气的卷入而产生结露。
[0061]实施方式6.
[0062]接下来,基于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图9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6的一个排出口 9的纵截面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纵截面遍布长度方向而维持为相同的部分。此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之外,本实施方式6的空调机与实施方式I?5的任一个相同。另外,图9毕竟是图不一个例子,图不出将本实施方式5与上述实施方式4组合的方式。
[0063]在本实施方式6的空调机中,将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510与热交换器3的距离L5设定为小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510的厚度LI。
[0064]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6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I?5的对应的任一个相同的优点。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6中,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510与热交换器3的距离L5小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10的厚度LI,因此能够使通过比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510的上端更低的位置的热交换器3的气流减少,从而能够抑制气流越过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510时产生的剥离。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性的改善、送风音的降低以及防止因室内空气的卷入引起的结露。
[0065]实施方式7.
[0066]接下来,基于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图10是从上方观察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一个排出口9的图。此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之外,本实施方式7的空调机与实施方式I?6的任一个相同。另外,实施方式I?6的各自的特征适用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0067]如图10所示,在俯视观察时,排出口 9由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610、对置侧风路壁11、以及一对侧壁12划定,其中一对侧壁12将上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610的两端与对置侧风路壁11的两端连结。在本实施方式7中,将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6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厚度LI’设为大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6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LI。
[0068]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7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I?6的对应的任一个相同的优点。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7中,也能够获得如下的优点。S卩,若考虑到排出口 9整体的气流的流动,则在排出口 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不仅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610侧而且还从一对侧壁I两侧也流入空气。因此存在排出口 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比排出口 9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更容易产生剥离的趋势。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7中,通过使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6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厚度LI’大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6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LI,从而能够减少流入排出口 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气流,并且从长度方向整体来看能够抑制气流的剥离。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性的改善、送风声的降低以及因室内空气的卷入引起的结露。
[0069]实施方式8.
[0070]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另外,除了以下所说明的部分之夕卜,本实施方式8的空调机与实施方式I?7的任一个相同。另外,实施方式I?7各自的特征适用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0071]在本实施方式8中,在实施方式I?7的任一个中,关于设置于排出口 9的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的曲面部,其特征在于,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曲面部大于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曲面部。对于该大小,是基于关于构成曲面部的凸部的大小、具有曲面部的部分的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宽度、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曲面部的关于上下方向的形成范围、从侧面观察的(从图2的方式观察的)曲面部的占有范围、的任意一个的比较而产生的。另外,针对该点,图10是表示在涉及具有曲面部的部分的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宽度的比较中观察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8的一个方式的图。
[0072]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8的空调机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I?7对应的任一个相同的优点。另外,对于实施方式8而言,在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曲面部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7的特有的优点相同的优点,从而能够实现节能性的改善、送风声降低以及防止因室内空气的卷入而产生结露。
[0073]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7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能够广泛地用于构成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内机,例如空调机的室内机、其他设置有送风机的各种装置、设备等。
[0075]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地说明,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的技术思想以及启示,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采取各种改变方式,这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在该主体的下部具有至少一个进入口和多个排出口 ;和热交换器,其被收容于所述主体内,并且设置在空气的流动路径中,该空气的流动路径是指从所述进入口被进入到所述主体内、并且从所述排出口朝向对象空间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路径, 所述排出口位于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与对置侧风路壁之间,所述对置侧风路壁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对置, 若将所述排出口的入口宽度设为L2,则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厚度LI为0.15L2 ?0.25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的排出口侧的部分,形成有曲面部,该曲面部由朝向风路侧凸出的曲面构成, 所述曲面部的厚度方向范围L3为0.4L1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具有曲面部和平面部, 所述曲面部由朝向风路侧凸出的曲面构成,并且所述曲面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的靠近所述排出口的中央部一侧, 所述平面部在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位于比所述曲面部靠近所述热交换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具有曲面部和平面部, 所述曲面部由朝向风路侧凸出的曲面构成,并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上端, 所述平面部位于比所述曲面部靠近排出口的中央部一侧,并且位于如下部分,即: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与所述对置侧风路壁对置的区域的最上游侧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所述曲面部,大于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所述曲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具有阶梯差, 所述阶梯差位于如下区域,即: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与所述对置侧风路壁对置的区域, 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比所述阶梯差靠下方的区域,朝向从所述对置侧风路壁离开的一侧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距离L5,小于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厚度L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出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厚度LI’,大于所述热交换器出 口侧风路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厚度LI。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4176753SQ201420529688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河野惇司, 池田尚史, 高木昌彦, 栗原诚, 田中健裕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