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后置燃煤灶与热风炉一体化立柜式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39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扇后置燃煤灶与热风炉一体化立柜式烘干机,其特征是:由烘干箱、热风炉、煤加热装置、自动控温仪、可转向移动底架五部分组成;烘干箱分左、右两个,置于热风炉两边,呈立柜式;烘干箱由烘干箱体(1)、烘干箱门(30)、箱门合页(31)、烘干盘(2)、烘干盘支架(3)五部件组成;烘干箱体为立方体形,由前、后、左、右四片箱板组成;有密度板一面全部朝内竖直,内边长、宽各90厘米,高180厘米,其中,左、右箱板高180厘米,宽90厘米,前、后箱板高180厘米,宽98厘米,左、右箱板外框边与后箱板两边对齐,以直径0.8厘米螺丝连接;左烘干箱前箱板为左烘干箱门,以两个长10厘米合页,距上、下边30厘米连接于左烘干箱左箱板前边框;右烘干箱前箱板为右烘干箱门,以相同合页连接于右烘干箱右箱板前边框;烘干盘(2)长90厘米,宽90厘米,高3厘米,底部有筛网;烘干盘支架(3)为长90厘米、宽3厘米角铁,角铁一面两端距顶端2厘米中间有直径0.4厘米圆孔,每个烘干箱左、右两边箱板各15根,共30根,由烘干箱左、右箱板上边沿向下各间隔10厘米,以螺丝穿过角铁圆孔,固定于左、右两边箱板上,分为15层,左、右两个烘干箱共计30层,60根;热风炉为立方体形,高150厘米,宽100厘米,由热风炉体(4)、热风炉热风通道(7)、热风炉热风分流通道(26)、热风炉混风室(8)、混风室热风进入烘干箱通道(27)、热风炉左、右内层钢板(28)、热风炉左、右外层钢板(29)、热风炉前钢板(33)、热风炉后钢板(35)、热风炉上钢板(34)、热风炉下钢板(38)、烟尘排放室下钢板(36)、燃煤灶燃烧室上钢板(37)、电风扇(25)、电风扇电源线(9)十五部分组成;热风炉体前、后钢板高150厘米、宽100厘米;其中前钢板底部切割有方孔,方孔中安装有燃煤灶煤灰室(21),紧邻煤灰室上部切割有倒方台形方孔,方孔中安装有燃煤灶燃烧室(19)及燃烧室门(20);后钢板分上、下相等两格,每格中部切割有圆孔,圆孔中均安装有电风扇(25);热风炉左、右内层钢板高100厘米、宽80厘米,上边与前、后钢板相平连接,后边与后钢板竖直连接,前边与前钢板间距20厘米为热风炉热风分流通道(26),热风炉左、右外层钢板高130厘米、宽100厘米,上边及两边与前、后钢板相平连接,与左、右内层钢板相距20厘米夹层为热风炉混风室(8),下边距底部钢板20厘米,为混风室热风进入烘干箱通道(27);热风炉上钢板与上部四边钢板密封连接,中部有圆孔,圆孔中安装有烟尘排出管;下钢板与下部四边钢板密封连接,上面中部安装有燃煤灶煤灰室及燃煤灶燃烧室;煤加热装置置于热风炉内部,由燃煤灶燃烧室(19)、燃煤灶加煤口(20)、燃煤灶加煤口门(22)、燃煤灶煤灰室(21)、鼓风机(24)、鼓风机电源线(9)、燃煤灶火力管(6)、燃煤灶烟尘排放室(5)、燃煤灶烟尘排出管(27)等九部分组成,燃煤灶燃烧室倒方台形,前部连接热风炉前钢板,安装有加煤口及加煤口门,后边距后钢板20厘米密封;燃煤灶燃烧室下部连接燃煤灶煤灰室,煤灰室下部与热风炉下钢板连接;燃煤灶燃烧室上钢板与烟尘排放室下钢板长、宽相等,长80厘米,宽60厘米,各分前、后相等5格,左、右相等4格,每格中间部位切割有直径10厘米圆孔,共计20个圆孔,上、下相对应圆孔中安装有长80厘米、直径10厘米、中间折弯10厘米燃煤灶火力管,火力管下部通燃烧室,上部通烟尘排放室,烟尘排放室上部安装有热风炉上钢板,钢板中部安装有烟尘排放管;自动控温仪由仪表箱(30)、自动控温仪(12)、自动控温仪探头连线(14)、自动控温仪探头(13)、自动控温仪控制线(15)、自动控温仪电源线(11)、电源开关(10)等七部分组成;自动控温仪与电源开关置于仪表箱,自动控温仪电源线连接于电源开关,自动控温仪接出两根控制线,鼓风机电源线其中一根电线截断,作成两根线头,与自动温控仪两根控制线相连接;自动控温仪探头置于烘干箱;可转向移动底架由底架(17)和转向移动轮(18)组成,长、宽与烘干机相等,呈目字框架形,四边由边长4厘米角铁组成,中部分相等3格由2根4厘米宽钢条连接,两端四角及中间两边安装6个可转向移动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