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式输送带及其垂直升降导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768阅读:1179来源:国知局
多层式输送带及其垂直升降导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式输送带。



背景技术:

ZL200620120802.7提供了一种多层式输送带,用于对纸浆成型的物品以及烤漆后的商品进行烘干程序。

上述现有技术,其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输送带的输送长度,使被输送物在输送过程中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烘干操作。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当承物板装置运行到垂直升降的导轨上,此时承物板装置的四个滚轮23与导轨133、134之间的配合关系如本申请图6所示,所述导轨133、134并不能限制滚轮23的上下位移,使得承物板装置20容易以纵向枢轴22为轴线发生翻转,要么导致承物板装置20上的工作件40倾覆掉落,要么导致承物板装置20与导轨133、134发生卡死,这都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多层式输送带及其垂直升降导正结构,解决现有输送带在进行垂直升降时经常发生倾覆或者卡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式输送带,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后二链条、若干链轮、至少一个的承物板装置、相对设置的二轨道、及至少一组的同步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二链条,是布列成至少上、下二的输送层,且最高输送层垂直向下延伸与最低输送层连接,形成二条前、后对应设置的循环封闭状的链条;

所述各链轮,是以前、后对应设置,以供所述二链条套置,致所述二链条在所述链轮处转弯;

所述承物板装置,是包括平卧状的板面,所述板面设有纵向枢轴,所述纵向枢轴前、后端是突出板面并分别与前、后二链条连接;所述板面前、后端各凸设左、右二个滚轮;

所述二轨道,是设置在所述二链条的下方以承托所述承物板装置的滚轮,导正所述承物板前、后端的移动;所述轨道在转弯处是分成二个导轨,以分别导引所述承物板的左、右二滚轮作等高度的移动;所述轨道在由最高输送层转弯到最底输送层处,所述二导轨的上、下端为圆弧形状,中央为铅直状的垂直升降导轨;

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传动一双对应的链轮作同步转动,同时能传动相邻高度的另一个同步传动机构运作,致使相邻输送层的链条以等速率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的横向两端各凸设至少一对导轮,每一对导轮沿垂向排列,并均能够与所述垂直升降导轨相接,用于避免所述承物板装置以纵向枢轴为轴线发生偏转。

所述的多层式输送带,其中:所述轨道在转弯到相邻的一层处,所述二导轨为圆弧形。

所述的多层式输送带,其中:所述同步传动机构是包括转轴、四组固定在转轴上的链轮、以及套设在四组链轮上的链条,其中两条链条是分别传动所述对应输送层所设置的二链轮。

所述的多层式输送带,其中:另外的二条链条中,一条链条用于接受他层同步传动机构的动力,另一条链条是用于将动力传输予另一他层同步传动机构。

所述的多层式输送带,其中:所述板面的横向两端各凸设有两对所述导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层式输送带的垂直升降导正结构,包括铅直状的垂直升降导轨以及能够进行垂直升降的承物板装置,所述承物板装置的板面上设有纵向枢轴,用于带动所述板面在所述垂直升降导轨上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面的横向两端各凸设有至少一对导轮,每一对导轮沿垂向排列,并均能够与所述垂直升降导轨相接,用于避免所述承物板装置以纵向枢轴为轴线发生偏转。

所述的多层式输送带的垂直升降导正结构,其中:所述板面的横向两端各凸设有两对所述导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增加了横向的导轮,并利用导轮与垂直升降导轨接触,可以避免承物板装置发生翻转或卡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承物板的外观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链条转弯到另一层的外观图;

图4为同步传动机构的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垂直升降时导轮与导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在进行垂直升降时滚轮与导轨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多层式输送带;10输送层;11链条;12链轮;121转轴;122转轴;13轨道;131导轨;132导轨;133导轨;134导轨;20承物板装置;21板面;22枢轴;23滚轮;24轴套;25导轮;30同步传输机构;31转轴;32链轮;321链条;33链轮;331链条;34链轮;341链条;351链条;36链条;40工作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多层式输送带,为一种具有二层以上的输送带1。所述多层式输送带1是以上、下布列方式形成二层以上的可连续传送的输送层10。所述多层式输送带1包括:相对设置的二链条11、11;若干链轮12、12;至少一个的承物板装置20;平行于所述二链条11、11设置的二轨道13、13;及至少一组的同步传动机构30。所述二链条11、11是布列成至少上、下二层的输送层10,且形成二条对应设置的循环封闭状的输送轨迹。所述各承物板装置20是架设于所述前、后二链条11、11之间,而能通过链条11、11的传送而形成多层式的输送带1。

所述链条11、11为上、下布列的多层式,且最高层是垂直向下延伸与最底层连接,形成二条对应设置的循环封闭状的链条。所述各链轮12是以前、后对应设置,以供所述二链条11、11套置,致所述二链条11、11在所述链轮12处转弯。所述承物板装置20是包括平卧状的板面21,且必须使所述承物板装置20在输送过程中保持板面21为平卧状以避免所承载的工作件40脱落。

所述承物板装置20在所述板面21的下方设有纵向枢轴22,所述纵向枢轴22前、后端突出板面21并分别与前、后二链条11、11连接。所述板面21的前、后端各凸设二滚轮23、23,且所述二滚轮23、23是受到下方二轨道13、13的承托,使所述板面20在输送中保持为平卧状。在本次改进中,所述板面21的横向两端各凸设两对导轮25,每一对导轮25沿垂向排列,在所述承物板装置20进行垂向升降时,两对导轮25分别在垂向上与二轨道13、13相接,以避免所述承物板装置20发生偏转。

上述的二轨道13、13是设置在所述二链条11、11的下方,以导正所述承物板装置20前、后端的移动。所述轨道13在转弯处是分成二个导轨131、132(或为133、134),以导引所述承物板装置20的各滚轮23作等高度的移动。所述二导轨131、132(或为133、134)的延伸形状必须与链条11的延伸形状相同,使得所述承物板装置20的板面21能保持平卧状态前进。所述轨道13在转弯到相邻的一层处,所述二导轨131、132为圆弧形。所述轨道13在由最高层转弯到最底层处,所述二导轨133、134的上、下端为圆弧形状,中央则为铅直状的垂直升降导轨。在铅直位置,即垂直升降位置,请结合图1、图5所示,所述承物板装置20的各对导轮25在垂向上与垂直升降导轨133、134相接,以避免所述承物板装置20发生偏转。

请参阅图3、图4。所述同步传动机构30使各层的链条输送速率相同。所述同步传动机构30是包括转轴31、四组固定在转轴30上的链轮32、33、34、35、以及套设在四组链轮32、33、34、35上的链条321、331、341、351,其中两条链条331、341是分别传动所述对应设置的二链轮12(另一个链轮12被承物板装置20挡住),以能传动输送带1的二链条11、11移动。另二条链条321、351中的一个链条321是传动下一输送层10的同步传动机构30中的转轴31转动,最后一个链条351是为上一输送层10的同步传动机构30用来传动本输送层10同步传动机构30的转轴31转动。

所述多层式输送带1中每一对相对应设置的二链轮12、12中,前端链轮12的转轴121是向前方突出,后端链轮12的轴转122是向后方突出,使得输送带1的输送轨迹的高度较高。当马达(图上未示出)趋动同步传动机构30的转轴31旋转时,则可传动输送带1链轮12旋转,同时传动上输送层10及下输送层10的同步传动机构30的转轴31旋转,即能使输送带1的各输送层10的链条11以等速率移动。

上述的实施例中,烘干作业完成的工作件40是在最底部的输送层10取下,则必须在所述最底部输送层10的一侧不设置上述的同步传动机构30,以便卸下工作件40。所述最底部的输送层10另通过架设在所述最底部的输送层10链轮12、12转轴121、122与其上一层的输送层10链轮12、12转轴121、122上的链条36来达到同步传动的目的。上述的实施例为四层式输送带,在实作中可增设为四层以上,或为四层以下。

上述承物板装置20的枢轴22,是以轴套24与板面21连接,使所述板面21可以所述枢轴22为轴心转动。当链条11经过链轮12而转弯时,除了可带动所述枢轴22移动外,亦可带动所述枢轴22转动。通过所述承物板装置20板面21前、后端的滚轮23、23在导轨131、132(或为133、134)上的移动,致使所述承物板装置20的板面21可自动调整为平卧的状态下移动,使工作件40不会翻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式输送带,可在多层式的输送下,使工作件在输送带上的输送长度、时间,足供完成烘干操作,使在取件处取得烘干完成的工作件。又,通过上下多层的设计,使烘干室所需面积较小,热量流失小,符合经济原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