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156阅读:1138来源:国知局
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在建筑物的地面或墙面上以将内气和外气进行换气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中设有将内气和外气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

这种换气装置是通过鼓风机对内气和外气进行强制地排气或供气来进行换气,而近年来,为了防止供热制冷效率的下降,公开了内部设有热交换元件的热回收换气装置,其通过内气和外气交叉经过的同时相互进行热交换,以提高供热制冷效率。

同时,热回收换气装置根据设置位置被区分为吊顶式和地面式,吊顶式热回收换气装置只有在顶棚上设置有吸气管道和排气管道的情况下才能够设置,因此,在未设置管道的建筑物中,设置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

对于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以往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17229号(2012年2月9日授权)中公开了“落地式换气单元”。

现有的落地式换气单元包括:下部壳体,包括底面和围绕底面的侧盖,在一面上以上下并排的方式形成与设置在建筑物外部以吸入室外空气的罩(Hood)连通的吸气孔和排气孔,侧面形成有换气孔,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腔室(chamber),由前面部和向所述前面部的两侧延伸形成的扩张部构成,并设置在侧盖上,以形成通过所述吸气孔供给的室外空气向容纳空间的两侧分岔的流路空间;排气风扇,与所述排气孔连通地设置在下部壳体中,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建筑物外部;一对全热交换元件,以倾斜的状态水平配置在容纳空间中,以使通过所述流路空间分岔排出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相互进行热交换;供气风扇,配置在一对全热交换元件之间,以吸入该全热交换元件排出的热交换空气,并直接向设置在上部的分岔管排出;上部盖,安装有将通过分岔管排出的热交换空气向室内排出的管道,并设置在所述下部壳体的上部。

如上构成的现有的落地式换气单元中,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设置在中央,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两侧设置有全热交换元件,通过供气风扇将室外空气经过全热交换元件供给至室内,通过排气风扇从两侧吸入室内空气并经过热交换器排出至室外,从而能够通过内气和外气进行热交换来防止供热制冷效率下降。

但是,现有的落地式换气单元中,为了从下部壳体的两侧吸入室内空气而在两侧分别设置全热交换元件,因此内气和外气流动的流路复杂,存在风量下降的问题。

并且,外气吸入口和内气排出口设置在一个管道的上下侧,因此,存在通过内气排出口排出的内气直接再流入外气吸入口的问题。

并且,因设置有两个全热交换元件而尺寸变得庞大,存在占用较大设置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将尺寸最小化以减少设置空间,简化外气和内气的移动流路以使风量最大化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

并且,提供一种通过分离外气吸入口和内气排出口来防止内气再流入外气吸入口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

(二)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外壳,其划分为:排气空间,背面形成有向外部排出内气的排气口;外气空间,位于所述排气空间的下部,并形成有流入外气的外气口;换气空间,位于所述外气空间的侧面,并形成有流入内气的换气口;以及供气空间,位于所述换气空间的上部,并形成有向室内排出流入所述外气口的外气的供气口;热交换元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的中央,将流入所述外气空间的外气供给至所述供气空间,将流入所述换气空间流入的内气供给至所述排气空间,内气和外气相互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排气鼓风机,设置在所述排气空间,将通过所述换气口流入的内气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至外部;供气鼓风机,设置在所述供气空间,将通过所述外气口流入的外气通过所述供气口排出至室内,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外气口相互隔开地形成在所述主体外壳的背面,以防止向所述排气口排出的内气流入所述外气口。

所述换气口可形成在所述主体外壳中换气空间所在的下部侧面和底面。

所述换气口可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两侧面,并且,所述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可包括:引导盖,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两侧面中所述外气空间所在的侧面形成的所述换气口,使得流入所述换气口的内气不流入所述外气空间,而是被引导至底面;换气流路,形成在所述主体外壳的底面,将通过所述引导盖向下部排出的内气供给至所述换气空间。

所述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可包括:外气挡板,设置在所述外气口以开闭所述外气口;排气挡板,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以开闭所述排气口。

所述热交换元件中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件可由聚合物薄板形成,以便能够清洗。

所述主体外壳可包括挂设在墙面上的壁挂部。

所述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可包括:换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换气口,过滤流入所述换气口的内气中含有的异物;外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供气空间,过滤流入所述外气口的内气中含有的异物。

所述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可包括:排放孔,形成在所述主体外壳的底面部分,排出所述热交换元件中产生的结露。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热交换元件并简化内气和外气的流路,不仅能够防止风量的下降,还因仅设置一个热交换元件而能够将尺寸最小化,从而减少设置空间。

并且,形成排出结露的排放孔,从而能够防止因结露而产生霉菌和臭味。

并且,排气口和外气口中设置有排气挡板和外气挡板,从而能够防止外风流入内部。

并且,热交换元件由聚合物材料形成,从而能够用水清洗。

并且,通过引导盖和换气流路,在形成外气空间的侧面也形成换气口,由此增加内气的流入量,从而能够提高换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的剖视图,表示供气鼓风机的设置方向。

图5是图3的B-B线的剖视图,表示排气鼓风机的设置方向。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的主剖视图。

图7是图6的C-C线的剖视图,是用于说明换气流路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 110:主体外壳

110a:拆装盖 110b:壁挂部

110c:排放孔 111:换气口

111a:换气空间 113:排气口

113a:排气空间 113b:排气挡板

115:外气口 115a:外气空间

115b:外气挡板 117:供气口

117a:供气空间 119:隔板

130:热交换元件 140:供气鼓风机

150:排气鼓风机 160:控制器

165:污染感测传感器 171:换气过滤器

172:外气过滤器 180:换气流路

181:流路形成板 183:引导盖

190:防震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本说明书中的内气是指室内的空气,外气是指室外的空气。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主体外壳110。

所述主体外壳110可形成为长方形的箱体形状,主体外壳110的内部被隔板119划分为:供气空间117a,位于上部一侧,形成有向室内排出的供气口117;换气空间111a,位于供气空间117a的下部,形成有使内气向内部流入的换气口111;外气空间115a,位于换气空间111a的侧面,形成有使外气向内部流入的外气口115;排气空间113a,位于外气空间115a的上部、供气空间117a的侧面,形成有将通过换气口111流入的内气排出至外部的排气口113。

此时,供气空间117a中形成的供气口117形成在主体外壳110的上部,将流入至内部的外气向上部排出,排气口113和外气口115可上下相互隔开地形成在主体外壳110的背面。

在此,可防止排气口113和外气口115相邻接时向排气口113排出的内气重新进入外气口115而引起的故障和热效率的下降。

同时,将主体外壳110挂设在墙面上时,供气口117可以以能够使外气朝向主体外壳110的前面排出到室内的方式形成。

并且,换气口111可形成在主体外壳110中换气空间111a所在的侧面或底面。

同时,主体外壳110的供气口117中可设有利用冲床以预定形状冲压(punching)形成的格栅。

此时,同样地,为了外形美观,换气口111也可利用冲床以预定形状对主体外壳110进行冲压而形成。

并且,主体外壳110的背面两侧可具备壁挂部110b,以将主体外壳110挂设在墙面上,壁挂部110b可形成为孔,以便挂在设置在墙面上的钉子上,或形成为设有支架的形态。

并且,主体外壳110的背面中央可形成有引出电源线的电线孔。

并且,主体外壳110的底面所在的部分可形成有排出后述的热交换元件130中产生的结露的排放孔110c。

并且,主体外壳110的底表面上可设置有多个防震支架190,其从地面隔开支撑所述主体外壳,使得将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外部的同时,使内气流入主体外壳110的底面上形成的换气口111,防震支架190可由能够吸收震动的橡胶、有机硅、聚氨酯、合成树脂等形成。

并且,主体外壳110的内部中除了结露掉落的底面部分之外,在其余的内表面上可设置有用于防止运行噪音向外部传递的隔音板。

同时,主体外壳110的前面开放,在开放的前面设置有拆装盖110a,可在将拆卸盖110a从主体外壳110中分离的状态下,进行故障维修,或者更换过滤器或者清洗或更换热交换元件13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热交换元件130。

所述热交换元件130可将内气和外气相互进行热交换。

同时,热交换元件130可根据设置区域的温度选择性地设置为交换显热的显热交换元件,或者交换全热的全热交换元件。

并且,热交换元件130可形成为菱形,并设置在主体外壳110的中央,且能够以热交换元件130的各外周面分别与供气空间117a、排气空间113a、外气空间115a和换气空间111a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主体外壳110中。

并且,在热交换元件130中内气和外气并不是相互直接交叉而是经过不同的通路而交叉,从而能够通过热交换元件130相互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元件130不仅能够交换热,还能交换湿气。

同时,热交换元件130中实际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件是由聚合物材料或金属薄板形成,而不是由纸质材料形成,从而污染时能够用水清洗。

在此,热交换元件130是公知的结构,因此,将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排气鼓风机150。

所述排气鼓风机150可将流入换气口111的内气经过热交换元件130并通过排气口113向室外强制排出。

同时,所述排气鼓风机150可包括从中央两侧面吸入内气并向周围排出所吸入的内气的双吸入式离心风扇(Sirocco Fan)、驱动双吸入式离心风扇的驱动马达以及容纳双吸入式离心风扇的风扇外壳。

在此,排气鼓风机150使用双吸入式离心风扇时,由于吸入量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排气,并且,同下述的供气鼓风机140一样,排气鼓风机150还可以由单向离心风扇构成。

并且,排气鼓风机150可设置在换气空间111a中,从排气鼓风机150排出内气的排出口可直接连接到换气口111。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供气鼓风机140。

所述供气鼓风机140可将流入外气口115的外气经过热交换元件130并通过供气口117而强制地排出至室内。

同时,供气鼓风机140可包括从中央一侧面吸入外气并向周围排出所吸入的外气的单向离心风扇(Plenum Fan)、驱动单向离心风扇的驱动马达以及容纳单向离心风扇的风扇外壳。

在此,供气鼓风机140使用单向离心风扇时,容易调节排出的外气量,并且,同排气鼓风机150一样,供气鼓风机140还可以由双向离心风扇构成。

同时,供气鼓风机140可设置在供气空间117a,将排出所吸入的外气的排出口以能够向主体外壳110的上部排出的方式设置。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排气挡板113b和外气挡板115b。

所述排气挡板113b设置在排气口113中,能够选择性地开放或封闭排气口113。

并且,外气挡板115b设置在外气口115中,能够选择性地开放或封闭外气口115。

同时,排气挡板113b和外气挡板115b可以由通过驱动马达来旋转蝶形门以进行开放或封闭的马达挡板来实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换气过滤器171和外气过滤器172。

所述换气过滤器171可设置在换气口111,过滤通过换气口111流入的内气中含有的异物,从而能够防止主体外壳110内部和热交换元件130因异物而受到污染。

同时,换气过滤器171可以由预过滤器(free filter)来实现。

并且,外气过滤器172可设置在外气空间115a中,以在将通过外气口115流入外气空间115a的外气供给至热交换元件130之前过滤外气中含有的异物。

同时,外气过滤器172可由多个过滤不同大小粒子的异物的过滤器重叠而构成,还可进一步重叠进行抗菌的抗菌过滤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污染感测传感器165和控制器160。

所述污染感测传感器165可设置在换气空间111a中,测量通过换气口111流入的内气的污染度并提供给控制器160。

同时,污染感测传感器165可以是感测二氧化碳(CO2),或者感测微尘、味道或化学污染物,或者复合感测上述两种物质的传感器。

并且,控制器160可控制供气鼓风机140以调节供气量,或者控制排气鼓风机150以调节换气量,并能够控制供气鼓风机140和排气鼓风机150联动运行。

并且,当污染感测传感器165感测到预定范围以上的污染时,在供气鼓风机140和排气鼓风机处于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160可控制供气鼓风机140和排气鼓风机运行来进行换气,或者控制供气鼓风机和排气鼓风机增大风量。

对上述各结构间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进行换气时,控制器160运行供气鼓风机140和排气鼓风机。

此时,分别设置在排气口113和外气口115的排气挡板113b和外气挡板115b开放排气口113和外气口115。

同时,供气鼓风机140和排气鼓风机运行时,通过排气鼓风机内气经过设置在换气口111中的换气过滤器171,以已过滤异物的状态流入换气空间111a,流入换气空间111a的内气经过热交换元件130流入排气空间113a,流入排气空间113a的内气通过排气鼓风机150并经过排气口113排出至室外。

与此同时,通过供气鼓风机140外气经过外气口115流入外气空间115a,流入外气空间115a的外气经过外气过滤器172,以已过滤异物的状态经过热交换元件130。

此时,经过热交换元件130的外气与内气相互进行热交换,在变成具有与内气相似的温度和湿度的状态下被提供至供气空间117a,提供至供气空间117a的外气通过供气鼓风机140并经过供气口117供给至室内。

同时,停止时,控制器160控制排气挡板113b和外气挡板115b封闭排气口113和外气口115,从而能够防止从外部流入外风或者异物。

并且,当热交换元件130中因温度差而产生结露时,结露掉落在主体外壳110内部的底面,掉落在底面的冷凝水将通过排放孔110c排出至外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相同的结构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相同结构的作用和效果亦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的特征在于换气口111。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的换气口111可形成在主体外壳110中换气空间111a所在的侧面,而且还可形成在外气空间115a所在的侧面。

在此,当主体外壳110中形成外气空间115a的侧面形成换气口111时,会导致通过换气口111流入的内气和通过外气口115流入的外气之间相互混入,因此,在形成外气空间115a的侧面形成的换气口111处可设置引导盖183。

所述引导盖183以包覆换气口111的内侧周围的方式设置,且引导盖183下部开放,从而流入外气空间115a的换气口111的内气可通过引导盖183被引导至主体外壳110的底面而移动,而不会流入至外气空间115a。

并且,主体外壳110中外气空间115a所在的底面可形成换气流路180,其通过流路形成板181与外气空间115a区分开,使得向引导盖183下部移动的内气横穿外气空间115a的底面移动至换气空间111a。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中,通过供气鼓风机140和排气鼓风机150,外气通过外气口115流入,并经过热交换元件130向供气口117排出,内气通过换气口111流入,并经过热交换元件130向排气口113排出。

此时,在主体外壳110中,内气直接流入形成在换气空间111a的换气口111而被提供至热交换元件130,而流入形成在外气空间115a的换气口111的内气通过引导盖183向换气流路180所在的主体外壳110的底面移动,向主体外壳110的底面移动的内气通过换气流路180移动至换气空间111a,被提供至热交换元件130。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中,在主体外壳110的两侧面形成有换气口111,从而能够增加内气的流入量的同时,内气从两侧面流入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气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地面式热回收换气装置100中,内气和外气以位于中央的热交换元件130为中心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简化内气和外气的移动路径,防止风量下降,并使体积最小化。

并且,形成有排放孔110c,当产生结露时,通过排放孔110c向外部排出,从而能够防止因结露产生霉菌和恶臭。

并且,在排气口113和外气口115中设置排气挡板113b和外气挡板115b,从而能够防止外风的流入,并且隔开设置排气口113和外气口115,从而能够防止向排气口113排出的受污染的内气直接再流入外气口115。

并且,热交换元件130的热交换部件采用聚合物材料或金属薄板,从而具有能够用水清洗的优点。

并且,热交换元件130可根据设置区域的特性选择性地设置为显热交换元件或全热交换元件。

并且,换气口111形成在主体外壳110的两侧面,从而能够增加内气的流入量,提高换气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应包括由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技术人员容易地变更,并认为在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