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4287发布日期:2018-11-30 23:3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单元,尤指一种具有复数种类毛细结构作为提升回水效率及含水量的散热单元。



背景技术:

现行均温板或平板式热管通过真空气密腔室搭配毛细结构及工作液体通过汽液循环的方式进行热传导,毛细结构具有烧结粉末、网格体、沟槽、纤维体等等,并由该毛细结构提供工作液体回流或吸附工作液体使用,其中烧结粉末所制成的多孔性毛细结构最为常被使用且其毛细力最佳,但部分均温板或平板式热管因特殊结构或制程关系则无法使用烧结粉末或网格体及纤维体作为毛细结构,故于该均温板或平板式热管内部腔室的壁面开设沟槽作为毛细结构使用,虽沟槽设置较其他毛细结构简易,但针对均温板或平板式热管并非水平放置时则内部的工作液体因重力关系影响无法凭借沟槽进行回流,故如何补强毛细结构选用的缺失则为现行该项业者首重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爰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可补强散热单元中的毛细结构毛细力不足的散热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单元,其特征是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上板及一下板,所述上板、下板对应叠合并共同界定一气密腔室,该气密腔室内填充有工作液体,所述下板相对该气密腔室的一侧具有一通过激光加工所形成的一毛细结构;

一网格体,贴设于该下板具有该毛细结构的一侧。

所述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网格体是钛或铜或铝或铁或纤维或塑胶或钛合金或烧结粉末其中任一材质。

所述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网格体是商业纯钛材质。

所述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网格体通过焊接或扩散接合与该下板结合。

所述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上板、下板是钛或铜或铝或铁或纤维或塑胶或钛合金或陶瓷其中任一材质。

所述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上板、下板是商业纯钛材质。

所述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毛细结构由复数沟槽所构成,该复数沟槽沿该下板的水平横向及纵向延伸,并选择相互交错或非交错其中任一方式。

所述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网格体为复数叠层设置并与该下板结合固定,复数叠层设置的网格体为相同材质或相异材质的搭配组合而成。

本发明通过该网格体的设置进一步提供补强该下板原设置的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加强回水力及提升含水性,进而提升本体内部的汽液循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单元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散热单元1;本体11;上板111;下板112;气密腔室113;毛细结构1121;沟槽1121a;网格体12;工作液体2;汽化的工作液体21;液态的工作液体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是本发明散热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单元1,包含:一本体11、一网格体12;

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上板111及一下板112,所述上、下板111、112对应叠合并共同界定一气密腔室113并填充有一工作液体2,所述下板112相对该气密腔室113的一侧具有一通过激光加工所形成的一毛细结构1121,所述上、下板111、112是钛或铜或铝或铁或纤维或塑胶或钛合金或商业纯钛或陶瓷其中任一相异或相同材质,本实施例系以商业纯钛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毛细结构1121由复数沟槽1121a所构成,该复数沟槽1121a沿该下板112的水平横向及纵向延伸,并选择相互交错或非交错其中任一方式,本实施例系以相互交错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

所述网格体12贴设于该下板112具有该毛细结构1121的一侧,所述网格体12是钛或铜或铝或铁或纤维或塑胶或钛合金或商业纯钛或烧结粉末其中任一材质,本实施例系以商业纯钛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所述网格体12通过焊接或扩散接合与该下板112结合。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散热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所述网格体12也可为复数叠层设置并与该下板112结合固定,该些网格体12的材质可为相同或相异材质的搭配组合或不同编织密度的网格体12作为搭配组合。

本案主要通过复数层(毛细结构1121及网格体12)具有毛细力效果的结构相互搭配结合,可提升毛细力并进而提升散热单元内部蒸发区域的含水量及增加液态的工作流体的回流效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单元,包含:一本体、一网格体;所述本体具有一上板及一下板,所述上、下板对应叠合并共同界定一气密腔室并填充有一工作液体,所述下板相对该气密腔室的一侧具有一通过激光加工所形成的一毛细结构;所述网格体贴设于该下板具有该毛细结构的一侧,通过该网格体的设置可提升该毛细结构的回水效率及含水量进而防止干烧的情况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林裕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10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