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173发布日期:2019-05-24 21:0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烟气气水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冶炼烟气处理系统中,由于系统产生的烟气量大,且烟气排出时有较高的烟气温度,导致了烟气中含有较多的余热被释放到大气中,一方面造成了较大的能量浪费,另外一方面也造成了热污染。有效利用烟气余热成了各个企业的实现节能减排的另外一个方式,其中利用烟气换热产生热水是最常见的热回收方法。在不增加新的投入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率,加强热回收的同时,提高烟气温度,减少热水与烟气温度差是系统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中高温烟气进入到进风管以后,通过烟气分布器将烟气均匀分配到换热翅片的迎风面,换热翅片为波形结构,局部流道截面有较小差异,该结构一方面实现了烟气在换热过程中,翅片之间的流动速度基本均匀,同时由于波形结构的作用,促使烟气在翅片之间形成小型涡,改变了烟气与翅片的边界层结构,提高了换热性能,加强了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包括气水热交换器箱体,气水热交换器箱体一侧有进风管,另一侧有出风管,进风管有进风口,进风管内有烟气分布器,出风管有出风口,气水热交换器箱体内有循环水盘管,循环水盘管上固定有换热翅片。

进风管内有烟气分布器,烟气分布器可以将烟气均匀分配到换热翅片的整个迎风面上,避免换热翅片迎风面烟气流速出现较大差异。

换热翅片采用波形结构,当烟气进入到换热翅片之间时,换热翅片将烟气分散,同时由于波形结构的作用,促使烟气在换热翅片之间形成小型涡流,烟气在换热翅片之间向前流动的同时,在换热翅片之间翻滚,破坏了壁面层的稳定性,加强了烟气与换热翅片的换热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换热翅片之间的间距略有变化,该变化加强了烟气的扰动作用,从另外一个方面破坏壁面层稳定性,但是设备对烟气形成的阻力变化很小,即在阻力基本稳定的同时,提高设备换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通过将现有平板型翅片结构改变成波形结构,翅片改变流道结构,通过流道结构改变,实现烟气湍流换热,提高烟气的热交换性能,同时通过烟气分布器来控制烟气进入换热区域的流动速度及流向,加强设备换热的均匀性,更好的实现换热目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更好的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本发明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通过在进风管设置烟气分布器,控制烟气进入换热区域的流动速度及流向,加强设备换热的均匀性;将现有平板型翅片结构改变成波形结构,翅片改变流道结构,通过流道结构改变,使烟气在流道中流动时形成大量小型涡,涡对壁面形成冲刷作用,改变烟气壁面层结构,实现烟气湍流换热,提高烟气的热交换性能,减小气水之间温度差,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更好的实现节能目标。

基于上述理由设计的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如图1所示,包括气水热交换器箱体1,气水热交换器箱体1一侧有进风管2,另一侧有出风管3,进风管2有进风口4,进风管2内有烟气分布器6,出风管3有出风口5,气水热交换器箱体1内有循环水盘管7,循环水盘管7上固定有换热翅片8。

在使用过程中,烟气从进风口4进入到进风管2中,在进风管2内的烟气分布器6的作用下,烟气被均匀分配到换热翅片8的迎风面,并均匀进入到换热翅片8之间的流道内,由于换热翅片8的波形结构及变流道截面结构设计,流道内烟气形成小型涡流动及扰流流动,形成强对流换热,换热后的烟气进入到出风管3并通过出风口5进入到烟气管道排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湍流传热高效热交换技术,该换热技术通过在进风管设置烟气分布器,控制烟气进入换热区域的流动速度及流向,加强设备换热的均匀性;将现有平板型翅片结构改变成波形结构,翅片改变流道结构,通过流道结构改变,使烟气在流道中流动时形成大量小型涡,涡对壁面形成冲刷作用,改变烟气壁面层结构,实现烟气湍流换热,提高烟气的热交换性能,减小气水之间温度差,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更好的实现节能目标。

技术研发人员:吴翔;田海军;李兆洪;黄猛;严大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8
技术公布日:2019.05.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