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9472发布日期:2019-02-22 20:0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可切换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出风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切换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家电产品中的电热类器具,大部分器具是将出风区域设置在机器顶部,或者设置在正前方,加热空气通过自然对流上升到机器上方,从而达到烘干衣物和取暖的效果。

目前是市面上的快热炉电暖器产品,其发热体设置于整机下方,下部为进风处,顶部则为出风孔,一般情况是:由于空气对流,开机后冷空气从下部进风栅格进风,经过发热体加热后从顶部出风栅格流出,整机顶部上方聚集了绝大多数热量,热风持续从整机上方流出,起到给周围环境加热的作用;这种常规的电暖器,虽然可以起到较好的取暖效果,但其缺陷是热风只能从顶部流出,当使用者位于整机的正前方且需要取暖时,则取暖感受将大打折扣,不能得到像顶部出热风被人感受到的取暖效果,出风方向单一、灵活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切换上部出风或下部出风的出风结构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可切换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出风结构,包括: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发热组件和风机,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上部,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风机开启时将壳体内的空气从第二风口送出,风机关闭时壳体内的空气受热从第一风口流出。

优选的,壳体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风口。

优选的,壳体包括:面板和与面板位置相对的背板,第二风口设置在面板上。

优选的,面板和背板上均设有第一风口。

优选的,风机安装在壳体内的底部,风机的出风端正对第二风口。

优选的,发热组件设于风机的上方,风机的进风端正对发热组件。

优选的,第一风口和/或第二风口中排列有若干个栅格条。

优选的,风机采用贯流风机。

本发明还提出取暖器,包括上述出风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变以往常规的顶部出风结构,增加了下部出风,热风不仅可以从上部散出,也可以从下部散出,热量扩散面积大幅度提高,灵活满足使用者的各种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壳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热风从下部送出的气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出风结构,包括:壳体1、发热组件2和风机3,壳体1上设有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第一风口11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第二风口12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发热组件2和风机3设于壳体1内部,发热组件2用于加热壳体1内的空气,风机3开启时将壳体1内的热空气从第二风口12送出,风机3关闭时壳体1内的空气受热后自然对流,从壳体1上部的第一风口11流出。

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面板13和背板14,背板14的位置与面板13相对,第二风口12设置在面板13的底部上,风机3开启时热风从壳体1正面下部出热风,使用者位于壳体1正前方也能感受到非常好的取暖效果。在优选实施例中,壳体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风口11,面板13和背板14的顶部上均设有第一风口11,风机3开启时冷空气从正面和背面的第一风口11进入壳体1内,风机3关闭时壳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可出热风,热量扩散面积广。

具体的安装结构是,风机3安装在壳体1的下部,风机3的出风端正对第二风口12,发热组件2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并且发热组件2设于风机3的上方,风机3的进风端正对发热组件2,风机3开启时将发热组件2上的热量向第二风口12吹出,使壳体1的正前方出现较大面积的热对流区域,用户使用时可以在整机正前方明显感受到暖气流。极大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和使用舒适性。

较优的,如图1至3所示,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中排列有若干个栅格条4,既能使风口的进风或出风更均匀,又能起防护作用,避免人手或异物进入壳体中,提高使用安全性。进一步的,风机3优选采用贯流风机,风机3的轴向长度不受限制,气流传送距离远,而且出风更均匀。

本发明还提出取暖器,包括上述出风结构,发热组件2开启后,可通过选择开启风机3或关闭风机3来切换出风,取暖器工作时可切换到下部出热风或上部出热风。当然,本发明的出风结构还可以用在其他产品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可切换出风的出风结构及取暖器,出风结构包括: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发热组件和风机,第一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上部,第二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风机开启时将壳体内的空气从第二风口送出,风机关闭时壳体内的空气受热从第一风口流出。本发明的热风不仅可以从上部散出,也可以从下部散出,热量扩散面积大幅度提高,灵活满足使用者的各种使用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廖泓斌;张毅;白相星;周小兵;余伯成;唐爱红;徐荣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8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