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2280发布日期:2020-05-12 19:2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



背景技术:

冷却塔在高纬度地区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水汽,存在壳体的进风孔外侧结冰的情况,进风孔处结冰容易导致导致进风量减少,影响热水的冷却速度。

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冷却塔的进风孔处容易结冰,影响进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
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塔的进风孔处容易结冰,影响进风量的技术问题;达到冷却塔的进风量保持稳定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位于一冷却塔的壳体内,所述进风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填料和布水机构;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有若干个,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具有导热性;所述导热管的上端对应所述布水机构,可从所述布水机构中获取热量;所述导热管的下端对应所述进风孔,并通过导热管的下端使热量传递给进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和所述布水机构接触,并通过导热管将所述布水机构上的热量传递出。

作为优选,所述布水机构具有出水口,所述导热管位于所述出水口上,并通过导热管引导水流流向出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槽,且所述导热管贴合所述壳体的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为中空状,并通过导热管的内部引导水流;其中,所述导热管位于所述进风孔的外侧,将流向所述进风孔的气流预热。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的下端从外向内穿设过所述壳体,且所述导热管的下端位于所述进风孔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管相对于所述进风孔的部分设置有外展片,所述外展片设置在导热管的外侧,用于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热管,将布水机构的需要发散的热量引导向进风孔,使得进风孔处的温度升高,避免进风孔处结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塔的进风孔处容易结冰,影响进风量的技术问题;达到冷却塔的进风量保持稳定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管相对于壳体贴内壁设置,使得导热管可以轻松穿设过填料,便于填料的放置,且导热管优选引导布水机构处的高温水流,依靠水流流动,使得热量的引导速度快,热量传递量大。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管外置,进一步保证进风孔的外侧不会结冰,避免由于壳体的壁厚缘故,导致对壳体的内侧加热对抵抗外侧结冰的效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的俯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布水机构;3、填料;4、进风机构;41、进风孔;42、导热管;421、导槽;422、外展片;43、引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通过设置导热管42,将布水机构2的需要发散的热量引导向进风孔41,使得进风孔41处的温度升高,避免进风孔41处结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塔的进风孔41处容易结冰,影响进风量的技术问题;达到冷却塔的进风量保持稳定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4位于一冷却塔的壳体1内,所述进风机构4的上方设置有填料3和布水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4包括:进风孔41和导热管42,利用导热管42对进风孔41进行加热,对经过进风孔41的气流进行加热,避免进风孔41处结冰。

进风孔41,所述进风孔41设置有若干个,且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

导热管42,所述导热管42具有导热性;导热管42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导热管42贴合所述壳体1的内壁,导热管4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槽421,导槽421可以引导高温的水流。

所述导热管42的上端对应并连通所述布水机构2的出水口可从所述布水机构2中获取热量;如:导热管42位于所述出水口上,并通过导热管42引导水流流向出风孔。所述导热管42的下端对应所述进风孔41,并通过导热管42的下端使热量传递给进风孔41。

具体来说,为了让进风孔41各处都能接受到热量,设置多根导热管42,且多根导热管42之间设置引流片43,使得导热管42之间的水流多了流动的可选方向,使得进风孔41各处都可以受热,受热均匀。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导热管42置于进风孔41的外侧,将流向所述进风孔41的气流预热。

所述导热管42为中空状,并通过导热管42的内部引导水流,保证导热管42引导水流时,温度不会衰减太快,且避免高温水流乱溅伤人。

具体来说,所述导热管42的下端从外向内穿设过所述壳体1,且所述导热管42的下端位于所述进风孔41的下方,使得流经进风孔41的水流可以回流到冷却塔内部。导热管42相对于所述进风孔41的部分设置有外展片422,外展片422可以选用薄片体,也可以是直接采用压辊而成的翅管;所述外展片422设置在导热管42的外侧,使得流向进风孔41的气流可以快速的升温,避免和进风孔41的水汽相遇时凝结。

工作原理:

将布水机构2中的高温水流引流,使得进风孔41处或者流向进风孔41的气流的升温,避免低温气流和水汽相作用,导致进风孔41的外侧结冰。

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热管,将布水机构的需要发散的热量引导向进风孔,使得进风孔处的温度升高,避免进风孔处结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塔的进风孔处容易结冰,影响进风量的技术问题;达到冷却塔的进风量保持稳定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管相对于壳体贴内壁设置,使得导热管可以轻松穿设过填料,便于填料的放置,且导热管优选引导布水机构处的高温水流,依靠水流流动,使得热量的引导速度快,热量传递量大。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管外置,进一步保证进风孔的外侧不会结冰,避免由于壳体的壁厚缘故,导致对壳体的内侧加热对抵抗外侧结冰的效率低。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位于一冷却塔的壳体内,所述进风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填料和布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包括:

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有若干个,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具有导热性;所述导热管的上端对应所述布水机构,可从所述布水机构中获取热量;所述导热管的下端对应所述进风孔,并通过导热管的下端使热量传递给进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和所述布水机构接触,并通过导热管将所述布水机构上的热量传递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机构具有出水口,所述导热管位于所述出水口上,并通过导热管引导水流流向出风孔。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槽,且所述导热管贴合所述壳体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中空状,并通过导热管的内部引导水流;其中,所述导热管位于所述进风孔的外侧,将流向所述进风孔的气流预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下端从外向内穿设过所述壳体,且所述导热管的下端位于所述进风孔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相对于所述进风孔的部分设置有外展片,所述外展片设置在导热管的外侧,用于散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进风机构,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所述进风机构位于一冷却塔的壳体内,所述进风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填料和布水机构;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设置有若干个,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具有导热性;所述导热管的上端对应所述布水机构,可从所述布水机构中获取热量;所述导热管的下端对应所述进风孔,并通过导热管的下端使热量传递给进风孔。达到冷却塔的进风量保持稳定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何仁兔;陈子晟;金惠珍;陈杰;詹富强;何伟杰;冯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金菱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