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5056发布日期:2020-09-08 15:3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在燃烧空间内,需要通过热交换管(如水冷壁等),将燃烧的热量传递给工质(一般为水),然后实现对外提供所需温度、压力的热水或蒸汽。由于燃烧空间内的热交换管在不同的区域按照相应的温度和压力等级进行模块化生产,因此各组热交换管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缝隙,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缝隙进行封堵。

现有的对热交换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的方式,主要在缝隙中砌筑耐火砖,由于燃烧空间内温度较高,存在高温烟气(温度在1000℃左右),且烟气的速度较高(最大可达11米/秒),在烟气的的冲刷下,耐火砖容易出现破裂、崩塌,最终失去封堵的作用,造成高温烟气窜流短路,导致燃烧空间的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能够对缝隙进行长久和稳定的封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包括若干组热交换管,各组所述热交换管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的外侧设有折板,所述折板呈v型,所述折板与两侧的热交换管密封连接,所述折板的尖侧朝向缝隙的内部,所述折板的外侧填充有耐火料。

有益效果:本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采用折板和耐火料的双重封堵,结构坚固,密封性能好,由于两组热交换管之间中间的位置温度比较高,而v型的折板的尖侧朝向缝隙的内部,从而耐火料的中间相对于左右两侧比较厚,可降低折板的温度及提高结构强度,防止中间位置破裂、崩塌,对缝隙进行长久和稳定的封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还包括若干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固定于所述折板的两侧,所述加强件呈l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所述耐火料的厚度覆盖所述加强件,并且最大厚度不超过1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同一侧的加强件,相邻加强件之间的间隔为1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所述耐火料为耐火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所述折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所述折板采用奥氏体铬镍不锈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所述折板的厚度为3mm。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封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包括若干组热交换管10,各组热交换管10之间形成缝隙40,缝隙40的外侧(如图1所示的位置a)设有折板20,折板20呈v型,折板20与两侧的热交换管10密封连接,折板20的尖侧朝向缝隙40的内部,折板20的外侧填充有耐火料30。

本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采用折板20和耐火料30的双重封堵,结构坚固,密封性能好,由于两组热交换管10之间中间的位置温度比较高(因离水冷管壁越远,相对温度越高),而v型的折板20的尖侧朝向缝隙40的内部,从而耐火料30的中间相对于左右两侧比较厚,可降低折板20的温度及提高结构强度,防止中间位置破裂、崩塌,对缝隙40进行长久和稳定的封堵。

对于有侧翼板50的热交换器,可以将折板20两侧与热交换管10的侧翼板50焊接,选用a302焊条,采用手工电焊方式进行焊接;若没有侧翼板50,则采用氩弧焊焊接方式,将折板20与热交换管10直接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耐候料采用耐火泥,折板20采用高热强性及抗高温腐蚀的材料,优选为06cr25ni20不锈钢板,即奥氏体铬镍不锈钢板,其在750℃下仍然有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腐蚀及氧化的性能。

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干加强件60,加强件60固定于折板20的两侧,加强件60呈l型,加强件60可以采用规格为50mm×30mm的抓钉。加强件60可以直接焊接于折板20的两侧或者焊接于热交换管10的侧翼板50上,能够加强浇筑耐火料30与折板20的结合坚固性,增强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耐火料30的厚度覆盖加强件60,并且最大厚度不超过100mm。

作为优选,同一侧的加强件60,相邻加强件60之间的间隔为150mm,即折板20长度方向上每隔150mm焊接一个加强件60,保证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折板2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之间的夹角为120°,尖角朝向缝隙40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可采用一体成型加工制作,或者分别加工制作后通过全焊透加工连接。

作为优选,折板20的厚度为3mm,在保证密封强度的前提下,便于加工成型及安装施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热交换管,各组所述热交换管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的外侧设有折板,所述折板呈v型,所述折板与两侧的热交换管密封连接,所述折板的尖侧朝向缝隙的内部,所述折板的外侧填充有耐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固定于所述折板的两侧,所述加强件呈l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料的厚度覆盖所述加强件,并且最大厚度不超过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侧的加强件,相邻加强件之间的间隔为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料为耐火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采用奥氏体铬镍不锈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的厚度为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包括若干组热交换管,各组所述热交换管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的外侧设有折板,所述折板呈V型,所述折板与两侧的热交换管密封连接,所述折板的尖侧朝向缝隙的内部,所述折板的外侧填充有耐火料。本燃烧空间内热交换管之间的封堵结构,采用折板和耐火料的双重封堵,结构坚固,密封性能好,由于两组热交换管之间中间的位置温度比较高,而V型的折板的尖侧朝向缝隙的内部,从而耐火料的中间相对于左右两侧比较厚,可降低折板的温度及提高结构强度,防止中间位置破裂、崩塌,对缝隙进行长久和稳定的封堵,此实用新型用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华;郭江湖;蒋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发展鳌头能源站有限公司;广州发展能源站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发展太平分布式能源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