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8439发布日期:2020-08-28 17:1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



背景技术:

额定220v的蓄热式电采暖设备,在超压20%情况时功率就超了44%。本身蓄热式电采暖设备内的电加热管就处在接近极限的严苛环境中,过高的电压会造成电加热管烧坏,采用变压器调压,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采用电力电子元件来调整,交流电会引起波形畸变产生大量高次谐波,大规模采用时,可能威胁电网安全和运行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超压时电加热管容易烧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一加热管、电源,所述第一加热管、电源之间串联有分压保护件,所述分压保护件包括第二加热管、继电器,所述第二加热管、继电器并联设置,所述电源上并联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管为低电压、大电流、低管表功率密度的电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risc型单片机,所述继电器型号为hfd2-012-s-l2,所述电压传感器型号为gw16-wbv344m0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有益效果在于:当设备超压时,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断开,此时电源、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形成一个通路,通过第二加热管完成分压操作,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第二加热管选用低电压、大电流、低管表功率密度的电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也进行加热及供暖工作,通过简单的结构大大延长供暖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一加热管、电源,第一加热管、电源之间串联有分压保护件,分压保护件包括第二加热管、继电器,第二加热管、继电器并联设置,电源上并联有电压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加热管为低电压、大电流、低管表功率密度的电加热管,控制器为risc型单片机,继电器型号为hfd2-012-s-l2,电压传感器型号为gw16-wbv344m05。

给控制器设置一个电压限值,例如限值为230v,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电源电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电压小于等于230v时,电路正常工作,继电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电阻远小于第二加热管,此时电源、第一加热管、继电器形成一个通路;当超压时,即电压大于230v时,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断开,此时电源、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形成一个通路,通过第二加热管完成分压操作,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不影响第一加热管正常使用,第二加热管选用低电压、大电流、低管表功率密度的电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也进行加热及供暖工作,通过简单的结构大大延长供暖设备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一加热管、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电源之间串联有分压保护件,所述分压保护件包括第二加热管、继电器,所述第二加热管、继电器并联设置,所述电源上并联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管为低电压、大电流、低管表功率密度的电加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risc型单片机,所述继电器型号为hfd2-012-s-l2,所述电压传感器型号为gw16-wbv344m0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暖设备防超压装置,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一加热管、电源,所述第一加热管、电源之间串联有分压保护件,所述分压保护件包括第二加热管、继电器,所述第二加热管、继电器并联设置,所述电源上并联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本装置不仅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且大大延长电加热管使用寿命,使供暖设备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民;杨金川;纪慧;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