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5822发布日期:2021-11-17 22:5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


背景技术:

2.高位集水冷却塔与常规冷却塔本质的区别在于集水装置,常规冷却塔的循环水通过配水管、喷头喷洒经过淋水填料,形成雨区汇集到塔底部的集水池;而高位集水冷却塔通过集水装置高位收集冷却水,收集的冷却水最终汇入集水槽内。
3.集水槽是高位收水冷却塔特有的塔芯结构,集水槽为全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沿冷却塔径向布置,与中央竖井联通,框架梁顶搁置配水槽;集水槽框架同时需承受自身及淋水架构产生的地震作用,是冷却塔塔芯结构抗震的重要构件。
4.高位塔相对常规塔的结构布置更加复杂,承受更高的循环水水头压力和地震作用较大,且高位塔对结构的防渗漏要求高(塔内地面无雨区,运行时底部为干燥状态),结构型式及布置需统筹考虑结构受力、工艺运行、管道布置和工程量控制等诸多因素,不合理的集水槽结构型式易造成工程质量、投资增大及工艺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通过框架支撑式的集水槽,降低集水槽侧壁及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底板下的空间供工艺管道穿行,进而减小结构构件尺寸,节省工程量,并满足工艺对水槽下布置空间的要求。
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包括h型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部的空间具有集水槽,集水槽距离地面设定距离,集水槽内部相对两组侧壁之间具有水平布置的多组拉梁。
8.支撑框架的截面为h型,包括两组垂直布置的纵向柱和连接在两组纵向柱之间的水平梁。
9.纵向柱的上半段与集水槽侧壁连接,水平梁与集水槽底板连接。
10.支撑框架底部与筏板基础相连,筏板基础设置在地面上。
11.集水槽底板下部与支撑框架纵向柱之间设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
12.支撑框架至少为一组,相邻两组支撑框架的纵向柱下半段形成容纳空间。
13.集水槽内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设置多层拉梁,多层拉梁之相互平行,每一层拉梁水平布置。
14.集水槽顶部具有配水槽。
15.集水槽沿冷却塔径向布置,与冷却塔的中央竖井联通。
16.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7.1、支撑框架、拉梁和集水槽共同受力,降低集水槽侧壁承受的水压载荷,从而减少
侧壁及底板的厚度,降低施工成本。
18.2、集水槽底部的h型架柱间设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承担地震作用剪力,确保地震发生时集水槽结构的安全。
19.3、相邻支撑框架与地面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工艺管道穿行。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集水槽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集水槽横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配水槽;2、集水槽;21、支撑框架;22、拉梁;23、侧壁;24、底板;3、筏板基础;4、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5.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高位冷却塔相对常规冷却塔的结构布置更加复杂,高位塔集水槽承受更高的循环水水头压力和地震作用,由于高位塔塔内地面无雨区,运行时底部为干燥状态,因此高位塔对结构的防渗漏要求更高,结构型式及布置需统筹考虑结构受力、工艺运行、管道布置和施工成本控制等诸多因素,不合理的集水槽结构型式易造成工程质量、投资增大及工艺运行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通过框架支撑式的集水槽,使支撑框架、拉梁和集水槽共同受力,从而降低集水槽侧壁及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底板下的空间还能够供工艺管道穿行,进而减小结构构件尺寸,节省工程量,并满足工艺对水槽下布置空间的要求。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

2所示,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包括h型的支撑框架21,支撑框架21上部的空间设置集水槽2,集水槽2的底板24位于支撑框架21的水平梁上,集水槽2距离地面设定距离,集水槽2内部相对两组侧壁23之间具有水平布置的多组拉梁22。
28.集水槽2采用框架支撑式,即集水槽2的底板24不落地,而是设置在地面之上一定高度,底板24下具有支撑框架21。此种布置方式可有效降低集水槽侧壁23及底板24承受的水头压力,底板24下的空间可供工艺进行管道等布置。
29.集水槽2沿纵向设置多个h型框架作为支撑框架21,支撑框架21的截面为h型,包括两组垂直布置的纵向柱和一组水平梁,集水槽内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设置多层拉梁22,多层拉梁22之相互平行,每一层拉梁22水平布置。
30.h型的支撑框架21、拉梁22和集水槽2共同受力,进一步降低侧壁23承受的水压荷载,从而减少侧壁23及底板24的厚度,节省工程量。
31.h型的支撑框架21底部与设置在地面的筏板基础3相连,将集水槽2荷载传递至地基,集水槽底板24之下h型架柱(支撑框架21的纵向柱)间设置剪力墙4,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承担地震作用剪力,确保地震发生时集水槽结构安全。
32.集水槽2顶部具有配水槽1。
33.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部的空间具有集水槽,集水槽距离地面设定距离,集水槽内部相对两组侧壁之间具有水平布置的至少一组拉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截面为h型,包括两组垂直布置的纵向柱和连接在两组纵向柱之间的水平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柱的上半段与集水槽侧壁连接,水平梁与集水槽底板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与筏板基础相连,筏板基础设置在地面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底板下部与支撑框架纵向柱之间设置剪力墙。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至少为一组,相邻两组支撑框架的纵向柱下半段形成容纳空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梁在集水槽内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设置至少一层,每一层拉梁水平布置,多层拉梁之相互平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顶部具有配水槽。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沿冷却塔径向布置。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与冷却塔的中央竖井联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框架支撑式集水槽,包括H型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部的空间具有集水槽,集水槽距离地面设定距离,集水槽内部相对两组侧壁之间具有水平布置的至少一组拉梁。支撑框架、拉梁和集水槽共同受力,降低集水槽侧壁承受的水压载荷,从而减少侧壁及底板的厚度,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文 王旭峰 岳潇 陈奎玉 张博 孙文 张永飞 韩超 李平 周芳 张平 张磊 郝荣荣 公铭 赵丹丹 赵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2
技术公布日:2021/1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