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风轮散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4150发布日期:2021-12-04 11:1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双风轮散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风轮散流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室内工作和学习的时间逐渐增加,对室内工作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用电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夏季空调用电量占的比例愈来愈大,有的发达地区空调用电量已达到建筑总能耗的60%~70%以上,高峰电力显得明显不足。低温送风是通过输送温度较低的空气来调节室内温度的技术,相对于常规送风,低温送风必须要保证送出的冷风能够迅速与室内空气混合,避免低温冷风直接吹在人体上,这样就给空调室内的散流器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散流器难以实现冷风和室内空气的快速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扩散范围大、混合效果好的双风轮散流器。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圆形框体、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圆形框体上设有通风道,通风道中心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中心环和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由中心环向外延伸至通风道内壁,中心环上设有轴承,第一风轮设置在支撑架一侧且在通风道外端,第二风轮设置在支撑架另一侧且在通风道内,第一风轮上设有穿过轴承的转轴,转轴另一端与第二风轮连接。
5.为了散流效果更好,所述第一风轮包括第二支撑杆和从中心向外呈辐射状排列的环形扇叶,第二支撑杆由转轴向外延伸至最外侧的环形扇叶,第二风轮包括转轴座、圆形轮架和斜扇叶,转轴座设置在第二风轮中心,转轴座与转轴连接,斜扇叶绕转轴座环形阵列并由转轴座向外延伸至圆形轮架,圆形轮架外径小于通风道内径。
6.为了便于管道连接,所述圆形框体末端设有通风罩。
7.为了斜扇叶固定更牢固,所述圆形轮架包括内环和外环,斜扇叶向外延伸至外环,内环设置在外环和转轴座之间。
8.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圆形框体四周设有卡扣。
9.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强度高,扩散范围大,混合效果好、效率高,体感舒适,结构牢固,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主体1、圆形框体2、第一风轮3、第二风轮4、通风道5、支撑架6、中心环7、第一支撑杆8、轴承9、转轴10、第二支撑杆11、环形扇叶12、转轴座13、圆形轮架14、斜扇叶15、通
风罩16、内环17、外环18、卡扣19。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4.实施例1:
1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圆形框体2、第一风轮3和第二风轮4,圆形框体1上设有通风道5,通风道5中心设有支撑架6,支撑架6包括中心环7和第一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8由中心环7向外延伸至通风道5内壁,中心环7上设有轴承9,第一风轮3设置在支撑架6一侧且在通风道5外端,第二风轮4设置在支撑架6另一侧且在通风道5内,第一风轮3上设有穿过轴承9的转轴10,转轴10另一端与第二风轮4连接。
16.通过上述设计,通风道5为气流的流动通道,支撑架6能对圆形框体1起支撑作用,支撑架6的中心环7对第一支撑杆8的内端起支撑固定作用,第一支撑杆8外端与通风道5内壁支撑固定,轴承9便于转轴10的转动,第一风轮3与第二风轮4设置在轴承9两侧,使得两个风轮之间留有空间,更利于气流的流动扩散,提高第二风轮4的扩散效果,第一风轮3设置在通风道5外端,更有利于提高气流向外扩散与混合的效果,转轴10与第二风轮4连接,使得第一风轮3和第二风轮4可以同步转动,使用时,气流通过第二风轮4将通过管道向下的气流改变为向外扩散,第一风轮3将扩散的气流进一步改变方向并导向室内,使得扩散的范围更大,与室内气体的混合效果更好。
17.该装置结构简单,强度高,扩散范围大,混合效果好、效率高,体感舒适。
18.实施例2:
1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为了散流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除实施例1所述特征外,所述第一风轮3包括第二支撑杆11和从中心向外呈辐射状排列的环形扇叶12,第二支撑杆11由转轴10向外延伸至最外侧的环形扇叶12,第二风轮4包括转轴座13、圆形轮架14和斜扇叶15,转轴座13设置在第二风轮4中心,转轴座13与转轴10连接,斜扇叶15绕转轴座13环形阵列并由转轴座13向外延伸至圆形轮架14,圆形轮架14外径小于通风道5内径。
20.为了便于管道连接,所述圆形框体2末端设有通风罩16。
21.为了斜扇叶15固定更牢固,所述圆形轮架14包括内环17和外环18,斜扇叶15向外延伸至外环18,内环17设置在外环18和转轴座13之间。
22.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圆形框体2四周设有卡扣19。
23.通过上述设计,呈辐射状排列的环形扇叶12能使得气流柔和的向四周扩散,扩散面积大,防止气流直吹,提高舒适度,第二支撑杆11由内向外延伸,能固定住每一圈环形扇叶12,斜扇叶15能将直下吹的风向改变为斜向吹,增大扩散范围,圆形轮架14对斜扇叶15提供支撑作用,转轴座13与转轴10连接能使得第一风轮3和第二风轮4同步转动,使得第一风轮3和第二风轮4同时进行散流,两个风轮同步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圆形轮架14外径小于通风道5内径能保证圆形轮架14不与通风道5接触,防止摩擦;通风罩16能减小开口端的大小,减小管道体积,便于管道的布置安装;外环18能固定住斜扇叶15的最外端,内环17
能提高斜扇叶15中段的强度,防止斜扇叶15抖动发出异响;卡扣19能方便安装,仅需对准安装孔卡入即可。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圆形框体(2)、第一风轮(3)和第二风轮(4),圆形框体(2)上设有通风道(5),通风道(5)中心设有支撑架(6),支撑架(6)包括中心环(7)和第一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8)由中心环(7)向外延伸至通风道(5)内壁,中心环(7)上设有轴承(9),第一风轮(3)设置在支撑架(6)一侧且在通风道(5)外端,第二风轮(4)设置在支撑架(6)另一侧且在通风道(5)内,第一风轮(3)上设有穿过轴承(9)的转轴(10),转轴(10)另一端与第二风轮(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风轮(3)包括第二支撑杆(11)和从中心向外呈辐射状排列的环形扇叶(12),第二支撑杆(11)由转轴(10)向外延伸至最外侧的环形扇叶(12),第二风轮(4)包括转轴座(13)、圆形轮架(14)和斜扇叶(15),转轴座(13)设置在第二风轮(4)中心,转轴座(13)与转轴(10)连接,斜扇叶(15)绕转轴座(13)环形阵列并由转轴座(13)向外延伸至圆形轮架(14),圆形轮架(14)外径小于通风道(5)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其特征是:所述圆形框体(2)末端设有通风罩(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其特征是:所述圆形轮架(14)包括内环(17)和外环(18),斜扇叶(15)向外延伸至外环(18),内环(17)设置在外环(18)和转轴座(1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其特征是:所述圆形框体(2)四周设有卡扣(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圆形框体、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圆形框体上设有通风道,通风道中心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中心环和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由中心环向外延伸至通风道内壁,中心环上设有轴承,第一风轮设置在支撑架一侧且在通风道外端,第二风轮设置在支撑架另一侧且在通风道内,第一风轮上设有穿过轴承的转轴,转轴另一端与第二风轮连接。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双风轮散流器,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强度高,扩散范围大,混合效果好、效率高,体感舒适。体感舒适。体感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谢旭波 徐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翔博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4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