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18733发布日期:2022-04-27 10:4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燃机电厂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


背景技术:

2.燃机电厂中冷却塔噪声主要以进风口的淋水噪声为主,其中淋水噪声约80~90db(a),呈宽频特性。相对有效的降噪应在冷却塔进风口设置消声导流片,消声导流片是一种即允许气流通过又能使噪声在一定程度衰减降噪装置。消声片装置高出冷却塔进风口0.50m,采用消声片装置可有效的隔离和吸收冷却塔产生的中高频噪声,同时考虑在冷却塔周围设置声屏障。而常规对于冷却塔的屏障通常使用隔音板,但是隔音板的弊端在于隔音效果差,且无法所以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隔音结构、第二隔音结构以及移动结构,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连接,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两侧还设置有移动辅助结构,第二隔音结构具有弯曲面,在第一隔音结构底面与地面接触时,设置于第二隔音结构底部的移动结构与地面不接触。
4.基于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了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的组合使用,大大改善了隔音降噪的效果,以及在第二隔音结构底部设置移动结构,方便防噪装置的移动,不使用复杂的移动设备,减小的使用成本。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具有相同结构的夹层,均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多层隔音板、缓冲板及蜂窝消音结构,蜂窝消音结构纵向设置于多层隔音板和缓冲板之间,蜂窝消音结构由多个交错分布的六边形蜂窝芯组成。
6.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隔音结构与第二隔音结构内部使用强隔音材料以及缓冲减震以及蜂窝状的消音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噪音的穿过,增强了隔音能力。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移动结构为万向轮,第二隔音结构底部两端部的万向轮的数量分别不少于两个。
8.基于上述方案,在第二隔音结构底部设置万向轮方便移动防噪装置,而且不需要增设其他复杂的驱动设备或支撑设备。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移动辅助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侧面上的第一手持件以及第二隔音结构外部隔音板外侧面上设置的第二手持件。
10.基于上述方案,设置手持件的目的在于,便于移动时扶助防噪装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二隔音结构底部的内弯面上还设置有脚抵结构,脚抵结构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12.基于上述方案,第二隔音结构上的脚抵结构能够便于给装置提供一个底部的限位作用,便于在将装置稳定后开始移动装置,提高了装置移动时的稳定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一隔音结构或第二隔音结构两侧设置有固定环。
14.基于上述方案,固定环的作用是便于将多个防噪装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
15.现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通过设置了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的组合使用,大大改善了隔音降噪的效果,以及在第二隔音结构底部设置移动结构,方便防噪装置的移动,不使用复杂的移动设备,减小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噪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音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识列表:100-第一隔音结构、101-第二隔音结构、102-移动结构、103-弯曲面、104-夹层、105-多层隔音板、106-缓冲板、107-蜂窝消音结构、108-万向轮、109-第一手持件、110-第二手持件、111-脚抵结构、112-固定环、113-防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0.实施例:参阅图1,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隔音结构100、第二隔音结构101以及移动结构102,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连接,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两侧还设置有移动辅助结构,第二隔音结构101具有弯曲面103,在第一隔音结构100底面与地面接触时,设置于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的移动结构102与地面不接触。通过设置了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的组合使用,大大改善了隔音降噪的效果,以及在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设置移动结构102,方便防噪装置的移动,不使用复杂的移动设备,减小的使用成本。
21.参阅图2,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具有相同结构的夹层104,均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多层隔音板105、缓冲板106及蜂窝消音结构107,蜂窝消音结构107纵向设置于多层隔音板105和缓冲板106之间,蜂窝消音结构107由多个交错分布的六边形蜂窝芯组成。通过在第一隔音结构100与第二隔音结构101内部使用强隔音材料以及缓冲减震以及蜂窝状的消音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噪音的穿过,增强了隔音能力。
22.移动结构102为万向轮108,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两端部的万向轮108的数量分别不少于两个。在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设置万向轮108方便移动防噪装置,而且不需要增设其他复杂的驱动设备或支撑设备。移动辅助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侧面上的第一手持件109以及第二隔音结构101外部隔音板外侧面上设置的第二手持件110。设置手持件的目的在于,便于移动时扶助防噪装置。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的内弯面上还设置有脚抵结构111,脚抵结构111上设置有防滑结构113。第二隔音结构101上的脚抵结构111能够便于给装置提供一个底部的限位作用,便于在将装置稳定后开始移动装置,提高了装置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滑结构113提升了稳定性。第一隔音结构100或第二隔音结构101两侧设置有固定环112。固定环112的作用是便于将多个防噪装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
23.工作原理:移动装置时,手扶手持件脚踩在脚抵结构上用于固定住装置,将装置倾斜至第一隔音结构向上提起,第二隔音结构接触地面,此时第一隔音结构不接触地面,将装置稳定住进行移动,操作完毕,踩住脚抵结构,将装置向另一边倾斜,将第一隔音结构接触地面稳定住。
2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仅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隔音结构(100)、第二隔音结构(101)以及移动结构(102),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连接,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两侧还设置有移动辅助结构,第二隔音结构(101)具有弯曲面(103),在第一隔音结构(100)底面与地面接触时,设置于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的移动结构(102)与地面不接触,第一隔音结构(100)的厚度大于第二隔音结构(101)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具有相同结构的夹层(104),均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多层隔音板(105)、缓冲板(106)及蜂窝消音结构(107),蜂窝消音结构(107)纵向设置于多层隔音板(105)和缓冲板(106)之间,蜂窝消音结构(107)由多个交错分布的六边形蜂窝芯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结构(102)为万向轮(108),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两端部的万向轮(108)的数量分别不少于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辅助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隔音结构(100)和第二隔音结构(101)侧面上的第一手持件(109)以及第二隔音结构(101)外部隔音板外侧面上设置的第二手持件(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隔音结构(101)底部的内弯面上还设置有脚抵结构(111),脚抵结构(111)上设置有防滑结构(1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隔音结构(100)或第二隔音结构(101)两侧设置有固定环(1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隔音结构、第二隔音结构以及移动结构,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连接,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两侧还设置有移动辅助结构,第二隔音结构呈弯曲面,在第一隔音结构底面与地面接触时,设置于第二隔音结构底部的移动结构与地面不接触,通过设置了一种燃机电厂用防噪装置,其第一隔音结构和第二隔音结构的组合使用,大大改善了隔音降噪的效果,以及在第二隔音结构底部设置移动结构,方便防噪装置的移动,不使用复杂的移动设备,减小的使用成本。小的使用成本。小的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毕天盛 张慧 索中举 邓洪刚 周龙 谢远宏 陈锦富 周永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江阴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30
技术公布日:202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