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锅炉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9163发布日期:2022-04-07 04:3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锅炉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气换热领域,尤其是一种冷凝锅炉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天然气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锅炉作为主要的热能动力装置,有文献统计,锅炉排烟温度一般在110~160℃之间,锅炉烟气排放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损失占到锅炉热量的4~8%。授权公告号cn20625799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烟气换热器,所述烟气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端板和换热管,所述端板和所述换热管的材质均为氟塑料,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换热管呈u型,所述换热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竖直部、弯折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开口端的外管壁与所述进水孔的孔壁焊接,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开口端的外管壁与所述出水孔的孔壁焊接,所述进水孔、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出水孔依次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竖直部的开口端与端板固定连接,第二竖直部的开口端与端板固定连接,从而避免换热管在烟气的流动冲击下抖动,保证烟气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但是现有换热装置大多换热过程中与烟气管道接触水流换热效率低,降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锅炉换热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换热装置大多换热过程中与烟气管道接触的换热效率较低,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包括仓体、多个贯穿所述仓体的换热管;所述仓体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水仓、冷却仓、排水仓;所述进水仓侧壁上设有连通水源的进水管;所述排水仓上设有排出水流的排水管;所述仓体内设有均分板、分隔所述冷却仓和所述排水仓的分水板;所述均分板上设有多个供所述换热管贯穿的排流孔;所述排流孔内径大于所述换热管外径;所述分水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冷却仓和所述排水仓的过水口。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6.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排流孔与所述换热管的间隙面积和不小于所述进水管内径。
7.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上设有处于所述仓体内的扰流段。
8.进一步地,所述主烟道的出口端设有向外排烟的抽风机。
9.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段的壁面设有多个凹面与凸面交替设置的凹凸段。
10.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段管段内径小于所述换热管处于所述仓体外管段的内径。
11.进一步地,所述排流孔内壁与所述换热管外壁间隙为所述换热管内径的1/10~1/4。
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仓体上。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设计包裹换热管的仓体将水流与换热管进行接触,在锅炉内部水循环的过程中,使经过换热管的
水流均匀,有效的实现了对换热管的降温,并通过排流孔将水流均分后紧贴换热管进行流动,有效的保证了水流与烟道的接触,有效的提高了对换热管热量的传递,实现了换热管的快速降温,提高了设备的降温效率,达到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目的;通过设计扰流段保证烟气在仓体内进行聚集,使烟气更充分的填充扰流段,增加烟气经过仓体的时间,更进一步的保证对烟气热量的传递,有效的提高烟气的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仓体,11-进水仓,12-冷却仓,13-排水仓,14-进水管,15-排水管,2-换热管,21-扰流段,3-均分板,31-排流孔,4-分水板,41-过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仓体1、多个贯穿仓体1的换热管2;仓体1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水仓11、冷却仓12、排水仓13;进水仓11侧壁上设有连通水源的进水管14;排水仓13上设有排出水流的排水管15;仓体1内设有均分板3、分隔冷却仓12和排水仓13的分水板4;均分板3上设有多个供换热管2贯穿的排流孔31;排流孔31内径大于换热管2外径;分水板4上设有连通冷却仓12和排水仓13的过水口41。通过设计包裹换热管的仓体将水流与换热管进行接触,有效的实现了对换热管的降温,并通过排流孔将水流均分后紧贴换热管进行流动,有效的保证了水流与烟道的接触,有效的提高了对换热管热量的传递,实现了换热管的快速降温,提高了设备的降温效率。
20.具体而言,多个排流孔31与换热管2的间隙面积和不小于进水管14内径。
21.具体而言,换热管2上设有处于仓体1内的扰流段21。
22.具体而言,扰流段21的壁面设有多个凹面与凸面交替设置的凹凸段。通过设计带有凹凸段的壁面,对换热管内流动烟气进行干扰,使烟气更充分的填充扰流段,更进一步的保证对烟气热量的传递,有效的提高烟气的降温效率。
23.具体而言,扰流段21管段内径小于换热管2处于仓体1外管段的内径。通过设计管径缩小的扰流段保证烟气在扰流段进行聚集,使烟气更充分的填充扰流段,更进一步的保证对烟气热量的传递,有效的提高烟气的降温效率。
24.具体而言,排流孔31内壁与换热管2外壁间隙为换热管2内径的1/10~1/4。通过限定排流孔与换热管的间隙,限定通过换热管外围的水流,保证水流流动的同时,保证较多水流与换热管的直接接触,确保换热管热量的快速排出。
25.具体而言,换热管2间隔均匀的设置在仓体1上。通过设计间隔均匀的换热管,将仓体内水流切分成若干等大区域,保证水流均匀的环绕在换热管周围,有效的保证对换热管的降温效果。
26.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将换热管2连通过滤的排烟管道上,将高温烟气通过换热管2
降温后排出,工作人员将进水管14连通冷水源,水流经过进水管14进入处于仓体1下部的进水仓11后,包裹处于进水仓11内的换热管2对内部烟气进行初步接触降温,水流排流孔31中均分板3与换热管2间隙后进入冷却仓12,通过设计环绕在换热管2外周的排流孔31将水流进行均分,将流动的水流直接接触换热管2进行热量传递,有效的提高了对烟气的降温效果,水流通过排流孔31后再次混合包裹换热管2进行导热,通过换热管2凹凸设计的壁面有效的提高了水流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保证对水流的有效导热,并通过设置在冷却仓12顶部的过水口41对冷却仓12内的水流进行聚集后进入排水仓13内,进一步促进水流交汇保证热量的均匀传递,水流进入排水仓13后从排水管15排出仓体1。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1)、多个贯穿所述仓体(1)的换热管(2);所述仓体(1)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水仓(11)、冷却仓(12)、排水仓(13);所述进水仓(11)侧壁上设有连通水源的进水管(14);所述排水仓(13)上设有排出水流的排水管(15);所述仓体(1)内设有均分板(3)、分隔所述冷却仓(12)和所述排水仓(13)的分水板(4);所述均分板(3)上设有多个供所述换热管(2)贯穿的排流孔(31);所述排流孔(31)内径大于所述换热管(2)外径;所述分水板(4)上设有连通所述冷却仓(12)和所述排水仓(13)的过水口(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流孔(31)与所述换热管(2)的间隙面积和不小于所述进水管(14)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上设有处于所述仓体(1)内的扰流段(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段(21)的壁面设有多个凹面与凸面交替设置的凹凸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段(21)管段内径小于所述换热管(2)处于所述仓体(1)外管段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孔(31)内壁与所述换热管(2)外壁间隙为所述换热管(2)内径的1/10~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仓体(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锅炉换热装置,包括仓体、多个贯穿仓体的换热管;仓体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进水仓、冷却仓、排水仓;进水仓侧壁上设有连通水源的进水管;排水仓上设有排出水流的排水管;仓体内设有均分板、分隔冷却仓和排水仓的分水板;均分板上设有多个供换热管贯穿的排流孔;排流孔内径大于换热管外径;分水板上设有连通冷却仓和排水仓的过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计包裹换热管的仓体将水流与换热管进行接触,在锅炉内部水循环的过程中,使经过换热管的水流均匀,有效的实现了对换热管的降温,达到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目的。紧凑的目的。紧凑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管仲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乾丰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