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1833发布日期:2023-07-25 13:3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空气处理装置用以对空气进行净化或者消毒等。在相关技术中,空气处理装置的机壳内形成有上风道和下风道,上风道内设有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下风道内设有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其中,第一空气处理模块是由多个滤网组成的净化模块,由于长时间使用后,该净化模块上会聚集较多的灰尘,从而影响净化模块的过滤效果,所以需要定期对该净化模块进行清洗或更换。然而,在该相关技术中,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的拆装十分不方便,不便于对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进行清洗或更换,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的清洗或更换十分不方便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3、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机壳的侧板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与所述下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盖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盖和/或侧板上设有与所述下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的侧板还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抽拉口;

4、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上风道内,且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能够自所述抽拉口抽出;以及

5、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安装于所述下风道内。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腔和风机安装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抽拉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安装架及净化模块,所述安装架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净化模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净化模块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净化模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且至少两个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安装架构造出中间风腔,所述中间风腔连通所述风机安装腔。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过滤模块和杀菌模块,所述过滤模块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杀菌模块设于所述过滤模块背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插槽,所述净化模块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接电模块,每个所述净化模块与对应一个所述接电模块可分离地电连接。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有接电盒,所述接电盒与所述接电模块电连接,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控盒及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接电部,所述接电盒与所述接电部可分离地电连接。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背板,及连接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背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上,所述抽拉口设于所述背板上。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抽拉口处,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盖板上。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安装腔内设有第一轴流风机,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的进风侧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风道内设有第二轴流风机,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进风侧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

17、或者,所述下风道内设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加湿模块。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水槽、电极模块及湿膜组件,所述水槽用于给所述湿膜组件供水,所述电极模块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水槽内,用以电解所述水槽内的水。

20、本发明的空气处理模块包括机壳、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以及第二空气处理模块,所述机壳内形成有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机壳的侧板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与所述下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盖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盖和/或侧板上设有与所述下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的侧板还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抽拉口;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上风道内,且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能够自所述抽拉口抽出;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安装于所述下风道内;如此,一部分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口进入上风道,通过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处理后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另一部分空气可以从第二进风口进入下风道,通过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处理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可以实现多种空气处理功能。同时,通过在所述机壳上设置抽拉口,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能够自所述抽拉口抽出,使得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的拆装十分方便,便于用户对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腔和风机安装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抽拉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安装架及净化模块,所述安装架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净化模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净化模块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净化模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且至少两个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安装架构造出中间风腔,所述中间风腔连通所述风机安装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过滤模块和杀菌模块,所述过滤模块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杀菌模块设于所述过滤模块背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插槽,所述净化模块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接电模块,每个所述净化模块与对应一个所述接电模块可分离地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有接电盒,所述接电盒与所述接电模块电连接,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控盒及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接电部,所述接电盒与所述接电部可分离地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背板,及连接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背板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上,所述抽拉口设于所述背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抽拉口处,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盖板上。

11.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安装腔内设有第一轴流风机,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的进风侧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

12.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道内设有第二轴流风机,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进风侧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

13.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加湿模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水槽、电极模块及湿膜组件,所述水槽用于给所述湿膜组件供水,所述电极模块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水槽内,用以电解所述水槽内的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模块包括机壳、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以及第二空气处理模块,所述机壳内形成有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机壳的侧板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与所述下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盖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顶盖和/或侧板上设有与所述下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的侧板还设有与所述上风道连通的抽拉口;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上风道内,且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能够自所述抽拉口抽出;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安装于所述下风道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的拆装十分方便,便于用户对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进行清洗或者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袁宏亮,郑杰,马列,姜凤华,曹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