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细均温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0816发布日期:2023-08-10 07:1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与一种热交换元件有关,尤指一种多毛细均温板结构。


背景技术:

1、如今,现有的均温板(vapor chamber),主要是由上、下二导热性良好的板件封边焊合而成一真空腔体,且其腔体内部包含如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等高效率热传物质,从而使均温板在接触热源后,能够将热量快速传导并扩散到其大面积的板面上进行冷却,已为现今不可或缺的散热构件之一。

2、而在实际的应用上,均温板往往也需要视使用场合的不同,来改变其板件的几何形状、甚至将其板面设计为复数个断面且使彼此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借以能配合应用场合的周边元件,以期能有效利用板面面积。

3、然而,由于均温板内部必须通过工作流体的回流,方可维持其进行热交换循环。故若改变均温板的外形、尤其是设计为具有段差形态时,其板体内部为了薄化而配合外形的改变,极有可能影响到工作流体的回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采多毛细搭配的方式,尤其利用束状毛细作为工作流体在传输上的主流,以维持均温板内的工作流体的回流效益。

2、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包括一壳体、复合毛细以及复数个支撑结构:壳体包含一第一板与一第二板相盖合而成,并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以及连通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连通区域,且连通区域上至少构成有段差部;复合毛细设于壳体内,并包含设于第一板内的第一毛细与第二毛细、设于第二板内的第三毛细、以及通过连通区域而延伸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束状毛细;而各支撑结构则支撑于壳体内;其中,束状毛细通过支撑结构的间距,以延伸于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而被夹置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连通区域上形成由第一毛细与第二毛细重叠的交叠区,交叠区位于段差部的下游处。借以维持均温板内的工作流体的回流效益。

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该壳体的第二区域进一步连通一延伸区域,且该束状毛细朝向所述延伸区域作延伸。

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延伸区域于该第一板处是由该第二毛细延伸设置而成,而于该第二板处则由该第三毛细延伸设置而成。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毛细为粉末烧结、所述第二毛细则为编织网。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毛细为编织网。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该束状毛细具有一第一段、以及一与所述第一段相远离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由该壳体的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连通区域,以连接至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段。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该束状毛细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一弯曲段,且所述第二段是朝向所述弯曲段的弯曲方向延伸。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该束状毛细为纤维束。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各所述支撑结构包含分布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支撑柱、分布配置于所述连通区域内的第二支撑柱、以及分布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三支撑柱。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含实心部以及包覆于该实心部外围的烧结部,各所述第二支撑柱为铜或铝构成的实心柱,而各所述第三支撑柱则为粉末烧结而成。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第二区域进一步连通一延伸区域,且该束状毛细朝向所述延伸区域作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区域于该第一板处是由该第二毛细延伸设置而成,而于该第二板处则由该第三毛细延伸设置而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为粉末烧结、所述第二毛细则为编织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毛细为编织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束状毛细具有一第一段、以及一与所述第一段相远离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由该壳体的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连通区域,以连接至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束状毛细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一弯曲段,且所述第二段是朝向所述弯曲段的弯曲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束状毛细为纤维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结构包含分布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支撑柱、分布配置于所述连通区域内的第二支撑柱、以及分布配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三支撑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含实心部以及包覆于该实心部外围的烧结部,各所述第二支撑柱为铜或铝构成的实心柱,而各所述第三支撑柱则为粉末烧结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毛细均温板结构,包括一壳体、复合毛细以及复数个支撑结构:壳体包含第一板与第二板,并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与连通区域,连通区域上构成段差部;复合毛细包含设于第一板内的第一毛细与第二毛细、设于第二板内的第三毛细、以及通过连通区域的束状毛细;其中,束状毛细通过支撑结构的间距,以延伸于第一、二区域而被夹置第一、二板之间,且连通区域上形成由第一毛细与第二毛细重叠的交叠区,交叠区位于段差部的下游处。借此,可实现借以维持均温板内的工作流体的回流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程,江文雄,陈昱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尼得科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