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4377发布日期:2023-08-24 21:3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空调器是一种将室内温度调节并保持在用户所需状况的电器装置,主要由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构成。通过其制冷系统内循环的制冷剂与室内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室内降温或升温,为人们提供新鲜、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2、现有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内设置有导风板,且导风板位于出风口的末端,距离贯流风叶较远,制冷模式下蒸发器温度较低,导致出风温度过低,制冷模式冷风吹人,造成用户体感不适,为了防止冷风吹人,一般会将导风板旋转至水平位置或者采用微孔导风板覆盖出风口。

3、采用防直吹模式,人体感觉不会因冷风直吹而感到不适,但是没有风吹到人体,会使人感觉憋闷,无法给人带来自然的吹风感;但若调高吹风温度,在提高吹风舒适感的同时又会使得制冷能力不足,制冷温降时间增加,不利于室内快速降温,即现有空调器存在无法兼顾满足直吹风的舒适感和室内快速降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存在无法兼顾满足直吹风的舒适感和室内快速降温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4、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5、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以及

6、分流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分流组件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7、其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所述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的温度可独立调节。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朝向所述换热风道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分流板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前端,所述第一分流板朝向所述出风口外部延伸;

9、所述第一分流板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或者

10、所述第一分流板相对于所述蜗舌更靠近所述蜗壳。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第三分流板,所述第三分流板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前端,所述第三分流板朝向所述出风口外部延伸,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的一者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另一者相对于所述蜗舌更靠近所述蜗壳。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中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的一者向上倾斜设置,另一者向下倾斜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由所述换热风道的内部朝所述出风口的外部直线延伸设置。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上分流板的后端连接所述下分流板的后端,所述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均朝向所述出风口外部延伸,所述上分流板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所述下分流板相对于所述蜗舌更靠近所述蜗壳。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的外周半径范围为85-132mm,所述分流组件后端的距所述风机的最小间距与所述风机的外周半径的比值范围为0.1-1.2。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后端延伸至所述风机中心垂线后侧,所述分流组件后端的上顶点与所述风机旋转中心的连线的竖直偏角范围为0°-44°。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后端延伸至所述风机中心垂线前侧,所述分流组件后端的上顶点与所述风机旋转中心的连线的竖直偏角范围为0°-24°。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后端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0°-90°。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后端顶面与换热风道上壁面的间距和所述分流组件后端底面与换热风道下壁面的间距的比值范围为0.5-3。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中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的一者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范围为0°-15°。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中相对于所述蜗舌更靠近所述蜗壳的一者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范围为45°-90°。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所形成的夹角大于50°。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出风口的高度和所述下出风口的高度的比值范围为0.8-1。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不高于所述后换热器的蒸发温度。

2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三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第三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换热器组件依次连通形成换热回路,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可独立控制的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分别连通所述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回路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压缩机的进口、换热器组件的出口以及第三换热器的进口。

27、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对蒸发温度进行独立调节的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并通过分流组件使出风口分隔成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最终通过风机使得经由前换热器换热后的冷风由上出风口排出,经由后换热器换热后的热风由下出风排出,同时实现冷风对室内的迅速降温,以及热风直吹给人体带来舒适感。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朝向所述换热风道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分流板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前端,所述第一分流板朝向所述出风口外部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第三分流板,所述第三分流板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前端,所述第三分流板朝向所述出风口外部延伸,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中的一者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另一者相对于所述蜗舌更靠近所述蜗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中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的一者向上倾斜设置,另一者向下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由所述换热风道的内部朝所述出风口的外部直线延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上分流板的后端连接所述下分流板的后端,所述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均朝向所述出风口外部延伸,所述上分流板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所述下分流板相对于所述蜗舌更靠近所述蜗壳。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外周半径范围为85-132mm,所述分流组件后端的距所述风机的最小间距与所述风机的外周半径的比值范围为0.1-1.2。

8.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后端延伸至所述风机中心垂线后侧,所述分流组件后端的上顶点与所述风机旋转中心的连线的竖直偏角范围为0°-44°。

9.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后端延伸至所述风机中心垂线前侧,所述分流组件后端的上顶点与所述风机旋转中心的连线的竖直偏角范围为0°-24°。

10.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后端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0°-90°。

11.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后端顶面与换热风道上壁面的间距和所述分流组件后端底面与换热风道下壁面的间距的比值范围为0.5-3。

12.如权利要求3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中相对于所述蜗壳更靠近所述蜗舌的一者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范围为0°-15°。

13.如权利要求3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中相对于所述蜗舌更靠近所述蜗壳的一者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范围为45°-90°。

14.如权利要求3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所形成的夹角大于50°。

15.如权利要求3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的高度和所述下出风口的高度的比值范围为0.8-1。

16.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不高于所述后换热器的蒸发温度。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三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第三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换热器组件依次连通形成换热回路,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可独立控制的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分别连通所述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回路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压缩机的进口、换热器组件的出口以及第三换热器的进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换热器组件和分流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以及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分流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分流组件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其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所述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的温度可独立调节。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空调器存在无法兼顾满足直吹风的舒适感和室内快速降温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列,黄灿彬,李金波,暨文伟,杜顺开,陈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