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13872发布日期:2024-01-16 12:1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为了节省能源并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冷媒循环中的冷量、热量,采用 了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媒循环回路的基础上增设蓄能回路并通过冷媒循环进 行蓄冷、蓄热的技术手段。通过增设蓄能回路,例如在室内机组运行负荷小或 处于用电低谷期的情况下,可以将冷媒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媒的冷量、热量积 蓄在蓄能介质中,从而在室内机组运行负荷高或处于用电高峰期的情况下,能 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积蓄的冷量、热量来提高系统整体的热交换性能,减轻电力 系统的负荷,提高系统的节能性能和整个电力系统的节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但是,随着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基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媒循环回路进行 的蓄冷或蓄热的蓄能效率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进行蓄冷的情况下,若外部 环境温度变高,那么,即使蓄能介质的温度相同,蓄冷效率也会变低。其结果 是,无法实现期望的节能目标。即,虽然积蓄了期望的冷量,但耗费了意料之 外的电能。

3、本申请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能系统 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在相同的电能消耗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进行蓄冷、蓄热。

4、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蓄能系统包 括:

6、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供冷媒流动的冷媒循环回路;

7、蓄能热交换器,所述蓄能热交换器通过旁通冷媒回路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 连接;

8、蓄能罐,所述蓄能罐通过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一蓄能回路与所述蓄能 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在所述蓄能热交换器中与所述冷媒进行热 交换,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在所述蓄能罐中与贮存在所述蓄能罐内的蓄能介质进 行热交换;以及

9、环境换能装置,所述环境换能装置通过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蓄能回 路与所述蓄能罐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在所述环境换能装置中与环境介质进 行热交换,在所述蓄能罐中与所述蓄能介质进行热交换,

10、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1、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蓄能罐中的所述蓄能介质的温度;

12、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蓄能罐中的所述蓄能介质的温度,对所述环境换 能装置的蓄能效率和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蓄能效率进行比较;以及

13、利用所述环境换能装置和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具有较大的蓄能效率的一 者进行蓄能。

14、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蓄能效率是 所述蓄能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或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获取的能量与获取该 能量消耗的电能的比值。

15、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中, 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蓄能效率大于所述环境换能装置的蓄能效率时,获取所 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压缩机的效率和转速,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压缩机的效率和转 速来确定是否利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

16、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中,当所述 压缩机的效率处于高效率区间时,利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

17、可选的是,当所述压缩机的效率处于高效率区间时,以使所述效率保持于 所述高效率区间的方式,利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

18、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中,当所述 压缩机的效率处于低效率区间且所述压缩机的转速与最高转速的比值小于第 一阈值时,以使压缩机的效率从处于低效率区间变为处于高效率区间的方式提 高压缩机的转速,利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

19、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中,当所述 压缩机的效率处于低效率区间且所述压缩机的转速与最高转速的比值大于第 二阈值时,不利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

20、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七技术 方案中,当所述环境换能装置的蓄能效率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蓄能效率相等 时,对所述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根据判断出的所述环境温度的变化 趋势,选择所述环境换能装置和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的、所述蓄能效率随着所 述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而变得较大的一者进行蓄能。

21、发明效果

2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基础上增 加了环境换能装置,并且在考虑到基于空气调节装置(冷媒循环回路)进行蓄 能的蓄能效率和基于环境换能装置进行蓄能的蓄能效率会随着蓄能介质的温 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异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并非与现有技术一样仅基于 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而是根据蓄能介质的温度和环境温度来确定蓄能效率 较高的一者,基于上述蓄能效率较高的一者进行蓄能。如此,能够在相同的电 力消耗的情况下积蓄到更多的冷量、热量。

2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当基于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的蓄能效率较 高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考虑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压缩机的效率和转速,确定是 否利用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由此,能够在进一步考虑电力消耗和电力使用 效率的情况下积蓄到更多的冷量、热量。

24、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由于在压缩机的效率处于高效率区间的情况 下使压缩机的效率保持在高效率区间而进行蓄能,因此,不会过度增加空气调 节装置的能耗。

25、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考虑到,由于压缩机的效率处于低效率区间 且压缩机的转速较低(即,转速与最高转速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通过提高 压缩机的转速,能够使压缩机的效率从低效率区间转变至高效率区间。因此, 通过提高压缩机的转速,能够使压缩机的效率提高,在蓄能的同时提高空气调 节系统的能效比。

2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考虑到,由于压缩机的效率处于低效率区间 且压缩机的转速已非常大(即,转速与最高转速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因此, 即使增大向压缩机输入的电力,也无法使压缩机的效率转变至高效率区间。同 时,也不能降低压缩机的转速以使压缩机进入高效率区间,因为压缩机的高转 速可能是因为空气调节装置目前在满负荷或高负荷工作,降低压缩机转速可能 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在压缩机的效率处于低效率区间且压缩机的转速高的 情况下,不利用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蓄能,由此,能够避免为了进行蓄能而导致 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和用户体验降低这些情况的发生。

27、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环境换能装置的蓄能效率与空气调节装置 的蓄能效率相等的情况下,通过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并基于该变化 趋势选择蓄能效率随着该变化趋势而变得较大的一者进行蓄能,能够避免对执 行蓄能的设备进行不必要切换(多余切换)。



技术特征:

1.一种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系统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一种蓄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在相同的电能消耗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进行蓄冷、蓄热。蓄能系统包括:蓄能热交换器,通过旁通冷媒回路与冷媒循环回路连接;蓄能罐,通过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一蓄能回路与蓄能热交换器连接;环境换能装置,通过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蓄能回路与蓄能罐连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环境温度和蓄能罐中的蓄能介质的温度;根据环境温度和蓄能罐中的蓄能介质的温度,对环境换能装置的蓄能效率和空气调节装置的蓄能效率进行比较;以及利用环境换能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中具有较大的蓄能效率的一者进行蓄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