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63573发布日期:2024-03-12 20:4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新风机主要依托于全热交换芯,实现室内排风和新风的热量交换,组内无压缩机,无法主动制冷制热,或需要搭配传统空调一起使用,重复安装,浪费人力物力。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旨在解决传统新风机组内无压缩机,无法主动制冷制热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所述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

3、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切换器用于切换流经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的流向;

4、所述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5、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模式;

6、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以调整流经所述送风单元和/或排风单元的空气的温度。

7、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包括:

8、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切换器的状态,以使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另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

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包括:

10、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切换器的状态,以使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后,一部分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回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另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

11、可选地,所述送风单元内还设有第三换热器,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机构;

12、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

13、所述确定目标运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4、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机构的开度。

15、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机构的开度,包括:

16、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获取所述制冷模式对应的预设开度;

17、调节所述第一节流机构的开度达到预设开度。

1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包括:

19、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除湿再热模式、回油模式或化霜模式时,控制所述切换器的状态,以使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另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

20、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机构的开度,包括:

21、根据所述除湿再热模式、回油模式或化霜模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机构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以使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

22、可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以及第四节流机构;

23、其中,所述第二节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节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四节流机构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

24、所述确定目标运行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5、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对应的控制需求调节所述第二节流机构、所述第三节流机构以及所述第四节流机构的开度。

2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所述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

27、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切换器用于切换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的流向;

28、所述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29、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模式;

30、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以调整流经所述送风单元和/或排风单元的空气的温度。

31、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所述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

32、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切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切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切换器的第三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切换器的第四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切换器用于切换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的流向;

33、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34、可选地,所述送风单元内还设有第三换热器,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机构;

35、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

36、本发明中在新风系统内设置压缩机,根据目标运行模式控制切换器,从而切换系统内冷媒流向,使得送风单元内的第一换热器根据流入的冷媒进行制冷或制热,调整室内空气温度,实现了新风系统的主动制冷制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所述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内还设有第三换热器,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机构的开度,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模式控制所述切换器,包括: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第三节流机构以及第四节流机构;

8.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所述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

9.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所述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内还设有第三换热器,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机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包括送风单元、排风单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器,送风单元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排风单元内设有第二换热器;其中,第二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并联连通,且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切换器用于切换流经第一换热器的冷媒的流向;该方法包括: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模式;根据目标运行模式控制切换器,以调整流经送风单元和/或排风单元的空气的温度。通过上述方式,在新风系统内设置压缩机,根据目标运行模式控制切换器,从而切换系统内冷媒流向,调整室内空气温度,实现主动制冷制热。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波,黄招彬,李彬,许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