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8719发布日期:2022-10-05 01: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与空气过滤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今人类暴露于空气污染的危险中,原本呼吸是维持生命,但现在呼吸却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空气中pm2.5的浓度逐年升高,长期吸入细小的悬浮微粒,可能导致过敏、气喘的发作,亦会提高肺腺癌或其他癌症的发生率。此外,在疫情肆虐的期间中,更担心因吸入病毒而感染疾病。
3.过去,已有各种空气净化装置,例如:车用空气净化机、家用空气净化机

等。然而,这些空气净化装置通常是放置在一个环境的平面上,以净化特定范围内的空气,并不方便携带,且当空气中有风流动时,无法确保吸入的空气都已被净化。即便,市面上有携带式的消毒灭菌装置,通常是利用排放负离子吸附空气脏污的原理,来达成净化空气的效果,因此亦无法确保所有吸入的空气都已经被净化。因此,已知的消毒灭菌装置仍有待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不但能确保吸入的空气都已消毒净化,还便于使用者携带,还能净化呼出的空气。
5.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紫外光杀菌单元、一过滤单元、两个连通管和一呼吸管。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其中所述过滤单元具有一溶液瓶。两个连通管,包括一第一连通管与一第二连通管,其中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皆连接于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且所述第一连通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组包括一导流管、一第一管、一第一单向阀、一第二管、一第二单向阀、一第一延伸管,以及一第二延伸管,其中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接,而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上设置所述第一单向阀,而第二管上设置所述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供气体向一吸气方向通过,而所述第二单向阀供气体向一呼气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延伸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二端,另一端位于溶液瓶中,且延伸至所述溶液瓶的底部。所述第二延伸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所述第二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溶液瓶的顶部。所述呼吸管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端穿设所述过滤单元连接所述溶液瓶的顶部。
6.其中所述第一延伸管与所述第二延伸管同轴设置。
7.其中所述导流管包括一内管与一外管;其中所述导流管的内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的第一端,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外管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第一端,且所述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接。
8.其中所述连接管组还包含一第一分流接头,所述第一分流接头具有一第一接口、
一第二接口与一第三接口;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内管穿过所述第一分流接头的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而所述导流管的所述外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接头的第一接口,并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但不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接头的所述第三接头。
9.其中所述连接管组还包含一第二分流接头,所述第二分流接头具有一第一接口、一第二接口与一第三接口;所述第一延伸管穿过所述第二分流接头的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而所述第二延伸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接头的第一接口,并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但不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管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流接头的所述第三接口。
10.其中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包括一灯罩、一金属管、一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管的外表面的多个紫外光源,所述灯罩是由一透明材质所制成,覆设于金属管的外部;所述壳体与所述灯罩之间保有间隔,且所述第一连通管及所述第二连通管通过所述壳体彼此连通。
11.其中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包括一灯罩、一金属管、一壳体、一槽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管的外表面的多个紫外光源,所述灯罩是由一透明材质所制成,覆设于金属管的外部;所述槽道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灯罩之间,所述槽道的开口面向所述灯罩且与所述灯罩贴合,以共同形成一管段;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二连通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管段的两端。
12.其中所述管段螺旋地环绕于所述灯罩之外。
13.其中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一瓶盖,其中所述瓶盖可拆离的连接于所述溶液瓶的顶部;所述第一延伸管穿过所述瓶盖,所述第二延伸管连接于所述瓶盖,所述呼吸管连接于所述瓶盖。
14.其中所述溶液瓶中设置有一隔板,将所述溶液瓶的所述底部及所述顶部分隔;所述第一延伸管延伸至所述隔板以下,所述第二延伸管及所述呼吸管延伸至所述隔板以上,所述第一延伸管延伸到所述隔板以下的一端设有一格网。
15.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使用者可通过所述呼吸管呼吸,如此一来,可确保所有吸入的空气都经过杀菌净化,且吐出的空气在排放至环境前,也已经过杀菌。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双向管路的设计,不但能节省空间,缩小设备的体积,还使吸吐的空气分流,减少吸入或吐出的气流彼此污染的风险。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的示意图。
18.图3为紫外光杀菌单元的金属管的立体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分流接头的剖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显示空气沿一吸气路径流动。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显示空气沿一呼气路径流动。
23.附图标记说明
24.[本实用新型]
[0025]
100:空气净化装置
[0026]
10:紫外光杀菌单元
[0027]
12:灯罩
[0028]
121:主体
[0029]
122:盖体
[0030]
13:槽道
[0031]
14:金属管
[0032]
15:中空部
[0033]
16:紫外光源
[0034]
18:壳体
[0035]
20:过滤单元
[0036]
22:溶液瓶
[0037]
24:瓶盖
[0038]
26:隔板
[0039]
28:格网
[0040]
30:第一连通管
[0041]
32:第二连通管
[0042]
40:连接管组
[0043]
42:导流管
[0044]
421:内管
[0045]
422:外管
[0046]
44:第一管
[0047]
441:第一端
[0048]
442:第二端
[0049]
443:第一单向阀
[0050]
45:第一延伸管
[0051]
46:第二管
[0052]
461:第一端
[0053]
462:第二端
[0054]
463:第二单向阀
[0055]
47:第二延伸管
[0056]
48:第一分流接
[0057]
481:第一接口
[0058]
482:第二接口
[0059]
483:第三接口
[0060]
484:第一通道
[0061]
484a:第一段
[0062]
484b:第二段
[0063]
485:第二通道
[0064]
49:第二分流接
[0065]
491:第一接口
[0066]
492:第二接口
[0067]
493:第三接口
[0068]
494:第一通道
[0069]
494a:第一段
[0070]
494b:第二段
[0071]
495:第二通道
[0072]
50:呼吸管
[0073]
501:第一端
[0074]
502:第二端
[0075]
60:散热系统
[0076]
62:散热管
[0077]
64:泵
[0078]
66:热传感器
[0079]
b:基座
[0080]
e:电源
[0081]
s:溶液
[0082]
sf: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83]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一基座b、一紫外光杀菌单元10、一过滤单元20、二连通管30,32、一连接管组40,及一呼吸管50。
[0084]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基座b上设置有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以及所述过滤单元20。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座b可与一上盖搭配使用,所述上盖可拆离的连接于所述基座b,并且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座b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一紫外光杀菌单元10、所述过滤单元20、所述两个连通管、所述连接管组40以及所述呼吸管5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其中所述两个连通管中的一个30与所述呼吸管50分别与外界连通。所述上盖可包覆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内部元件及管路,可美化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观,且可避免管路受外力碰撞而损坏。此外,所述上盖亦可避免紫外光外露,直射人体对人体产生伤害,借此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0085]
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包括一灯罩12、一金属管14、一电源e,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管14的外表面的紫外光源16,其中所述电源e用以提供所述紫外光源16电力。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光源16可为多个紫外光发光二极管(uv led),所述多个紫外光发光二极管镶嵌于所述金属管14的表面。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紫外光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紫外光中包括uvc,即波长介于100-280纳米的紫外光,而uvc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所述金属管14是以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例如:铜,以利所述多个紫外光发光二极管
散热。优选地,所述金属管14是以铝金属制成,因为铝除了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还具有密度低的特性,故可减少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整体重量。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光源16亦可为其他紫外光发射灯或装置。所述灯罩12是以一透明材质制成,罩住所述金属管。优选地,所述灯罩12的材质为石英,而可使所述紫外光容易穿透。所述灯罩12可由一主体与一盖体组合而成(图未示),皆由石英所制成,其中所述盖体可拆离的结合于所述主体,以利更换或维护位于所述灯罩12中的所述紫外光源16。于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还可包括一壳体18,是以不透明的材质制成,其中所述壳体18包覆所述灯罩12,且与灯罩12的保有间隔,所述壳体18可防止紫外光直射人体,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0086]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还包括一槽道13,所述槽道13位于灯罩12之外。若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有设置所述壳体18,所述槽道13位于所述壳体18与所述灯罩1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槽道13螺旋地环绕于所述灯罩12,然而,所述槽道13亦可以其他方式环绕所述灯罩12,甚至不设置所述槽道13。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槽道13的截面为u字形,然而,所述槽道13的截面不以u字形为限,亦可为半圆形、v字形等。所述槽道13截面的开口面向所述灯罩12且与所述灯罩12贴合,以与所述灯罩12共同形成一管段131,以利紫外光通过所述灯罩12后,可直接照入所述槽道13中,以确保空气确实地被紫外光照射。另外,当所述槽道131螺旋地环绕于所述灯罩12时,空气可在紫外光杀菌单元10中停留较久的时间,以加强杀菌效果。
[0087]
请复参图1所示,所述过滤单元20包括一溶液瓶22以及一瓶盖24,其中所述瓶盖24可拆离的连接于所述溶液瓶22的顶部。所述溶液瓶22是用以盛装溶液s,所述溶液s可为水或其他消毒液,所述溶液s在溶液瓶中形成并形成一液面sf。所述瓶盖24具有一第一穿孔以及一第二穿孔,其中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用以供管体穿过,详述如后。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20可还包括一隔板26设置于所述溶液瓶22中,将所述溶液瓶22的所述底部及所述顶部分隔。所述溶液s的液面sf低于所述隔板26。所述隔板26可防止液体穿透,但可供气体自由穿透,用以防止所述溶液s通过所述隔板26达到所述溶液瓶22的所述顶部。
[0088]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连通管包括一第一连通管30以及一第二连通管32,其中所述第一连通管30与外界连通。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管30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2分别连接于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的管段131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一连通管30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2彼此连通。然而,当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未设有所述槽道13时,所述第一连通管30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2分别连接于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的壳体18,使所述第一连通管30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2借由壳体18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
[0089]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组40包括一导流管42、一第一管44、一第一单向阀443、一第二管46、一第二单向阀463、一第一延伸管45,以及一第二延伸管47。所述导流管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2连接,而所述导流管4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管44的第一端441及所述第二管46的第一端461连接。所述第一管44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443,而所述第二管46设有所述第二单向阀463,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443供气体向一吸气方向d1通过,所述吸气方向d1是指从所述导流管42往所述第一延伸管45的一方向;而所述第二单向阀463供气体向一呼气方向d2通过,所述呼气方向d2是指从所述第二延伸管47流往所述导流管42的一方向。所述第一延伸管4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44的所述第二端442,所述第一延伸管
4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瓶盖24的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溶液瓶22中,且延伸至所述溶液瓶22的底部,即延伸至所述液面sf以下。所述第二延伸管4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46的所述第二端462,所述第二延伸管4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瓶盖24的第一穿孔,连接于所述溶液瓶22的顶部。所述第二延伸管47连接于所述溶液瓶22顶部的一端,亦可延伸至溶液瓶22中,并位于所述液面sf或所述隔板26以上。
[0090]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呼吸管50,具有一第一端501以及一第二端502,其中所述第一端501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端502连接于所述过滤单元20,借由所述瓶盖24的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溶液瓶22连通,亦可穿过所述瓶盖24上的所述第二穿孔延伸至所述溶液瓶22中,并位于所述液面sf或所述隔板26以上。实际上,所述呼吸管50的第一端501可连接一口罩或面罩,使用者可穿戴所述口罩或面罩来呼吸净化后的空气。
[0091]
为加强过滤单元20的过滤效果,可在所述第一延伸管45延伸至溶液瓶22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一格网28。当空气从所述第一延伸管45进入溶液s时,气泡的尺寸可以更细小,借此增加空气与溶液s的接触面积,以加强溶液吸收空气中杂质的效果。
[0092]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具有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所述导流管42包括一内管421以及一外管422,其中所述内管421的管径较所述外管422的管径小,且所述内管421与所述外管422同轴设置。然而,不限于同轴设置。所述导流管42的内管4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44的第一端441,所述内管4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2连通。所述导流管42的外管422连接于所述第二管46的第一端461,且所述外管4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32连接。所述导流管42的内管421通过所述第一管44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管45,而所述导流管42的外管422通过所述第二管46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管47。此外,所述第一延伸管45与所述第二延伸管47同轴设置,然而,不限于同轴设置。
[0093]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组40还包含一第一分流接头48与一第两个分流接头49,所述两个分流接头48,49具有相类似的结构,因此以所述第二分流接头49为例说明,如下:
[0094]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分流接头49具有一第一接口491、一第二接口492与一第三接口493,所述第一接口491与所述第二接口492间,形成一第一通道494,所述第一通道494与所述第三接口493间,形成一第二通道495。所述第一通道491具有一第一段494a与一第二段494b,其中所述第一段494a的内管径大于所述第二段494b的内管径,所述第一段494a具有第一接口491,而所述第二段494b具有所述第二接口492,而所述第二通道495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494的所述第一段494a。
[0095]
借由设置所述第一分流接头48与所述第二分流接头49在连接管组40上,可简化所述连接管组的这些管体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及第二分流接头48,49与这些管体间的连接关系,详述如下:
[0096]
如图4至图5所示,所述导流管42的内管421穿过所述第一分流接头48的第一接口481及第二接口482,而所述导流管42的外管422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接头481的第一接口482,并与所述第二通道485连通,但不与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管46的第一端461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接头48的所述第三接头483。
[0097]
至于所述第二分流接头49,所述第一延伸管45穿过所述第二分流接头49的第一接
491口及第二接口492,而所述第二延伸管47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491,所述第二管46的第二端462连接于所述第三接口493。如此一来,使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组40的组装较为容易,只需通过管径不同的管体及上述分流接头,即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组40。
[0098]
如图6和7所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一吸气路径与一呼气路径,所述吸路径是指空气由所述第一连通管30进入,通过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经过紫外光的杀菌后,进入所述第二连通管32,再借由所述连接管组40的所述导流管42的内管421、所述第一管44及所述第一延伸管45,进入所述过滤单元20,通过溶液s的过滤,再由呼吸管50排出。而所述呼气路径则是指空气由所述呼吸管50流入通过所述过滤单元20的溶液瓶22顶部直接通过所述第二延伸管47、所述第二管46及所述导流管42的外管422,进入所述第二连通管32并通过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经过紫外光的杀菌后,再借由所述第一连通管30排出。
[0099]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的散热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可还包含一散热系统60,其中所述散热系统60包含一散热管62、一泵64,以及一热传感器66,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管62的两端与所述过滤单元20的溶液瓶22连通,使溶液瓶22中的溶液s可由散热管62的一端流出,再由所述散热管52的另一端流回溶液瓶22,形成一溶液循环。所述散热管62穿过设有多个uv光源16的所述金属管14的一中空部15,如图3所示,借此,溶液可带走金属管14的热量,可避免紫外光源16过热。此外,前述的散热管62可与泵64连接,驱使溶液稳定地于散热管62中流动、循环。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中可设置所述热传感器66,所述热传感器66与所述泵64讯号连接,所述热传感器66用以侦测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的温度。当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的温度超过一预定值,所述热传感器66传输讯号启动所述泵64;当所述紫外光杀菌单元10的温度降至一预定值,所述热传感器66传输讯号关闭所述泵64。
[0100]
借由上述设计,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为双流向且具有两个路径,当用户吸气时,空气会经过紫外光杀菌单元10及所述过滤单元20,紫外光可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而溶液s可吸收空气中的杂质(例如:pm2.5、粉尘或臭氧)。而当使用者呼气时,空气亦会经过紫外光杀菌消毒才会排放至环境中,因此万一使用者所呼出的空气中带有病源(例如:细菌或病毒),所呼出的空气会先经紫外光杀菌消毒后再排出,因此可避免散播疾病。
[0101]
除此之外,当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被用户携带而晃动时,所述隔板26可以防止溶液进入呼吸管50或所述第二延伸管47。因此,所述呼吸装置100可供用户随身携带。且当所述使用者直接通过所述呼吸管50呼吸时,可确保所有吸入或呼出的空气皆已经过净化。
[0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