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结构、折流板片、折流板组件及壳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9162发布日期:2023-04-22 09:5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扣结构、折流板片、折流板组件及壳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卡扣结构、折流板片、折流板组件及壳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壳管式换热器中的螺旋折流板组件是由很多个螺旋折流板拼接,再用固定杆穿插固定。现有的壳管式换热器中的螺旋折流板在拼接时,折流板边缘很难紧密贴合;或者在穿换热管时,折流板受换热管挤压,导致折流板边缘移位;或者流体在壳程流动时,由于冲刷,导致折流板边缘移位;或者在搬运移动时,折流板组件旋转扭动受力,导致折流板的边缘移位;或者折流板组件装入壳管式换热器的筒体时,受筒体内表面的挤压和摩擦,导致折流板的边缘移位,使螺旋折流板的拼接缝隙1变得很大,如图1所示。当流体流过折流板的拼接缝隙1时,有很多流体会通过拼接缝隙1直接流到折流板的另一侧,使这部分流体偏离了设计的流道。然而,在一个壳管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拼接缝隙1的数量往往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大部分会出现折流板边缘移位,使很多流体直接流到折流板另一侧的情况,这会降低整个壳管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速,降低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为此,在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公开了一种筒体螺旋折流板,包括卡扣、同向套口、若干个管孔及折流板本体;所述卡扣设置在折流板本体和同向套口垂直的边缘。

3、但是上述卡扣采用卡口对接的形式,在折流板组件旋转扭动受力、折流板组件装入筒体时,受到筒体内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以及在流体冲刷折流板片的作用下,卡扣很容易脱开,达不到使折流板边缘紧密贴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折流板上的卡扣在折流板组件旋转扭动受力、折流板组件装入筒体时,受到筒体内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以及在流体冲刷折流板片作用下容易脱开,导致拼接缝隙1变大的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开发一种用于折流板拼合的卡扣结构十分必要。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设有相互错位的第一面和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垂直的第四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垂直的外侧面;

3、第二卡扣,设有相互错位的第五面和第七面、与所述第五面垂直的第六面、与所述第七面垂直的第八面、以及与所述第五面、第六面、第七面、第八面均垂直的内侧面;

4、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五面接触,所述第三面与第七面接触,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在横向上相互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沿着横向脱离所述第二卡扣;

5、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六面接触,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八面接触,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在纵向上相互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沿着纵向脱离所述第二卡扣;

6、所述外侧面与内侧面接触,以定位所述第一卡扣沿着竖直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卡扣到位。

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流板片,在所述折流板片的一个拼接边上设有第一卡扣,在所述折流板片的另一个拼接边上设有第二卡扣。

8、可选地,所述折流板片为螺旋片。

9、可选地,所述折流板片为扇形。

10、可选地,所述折流板片的角度不小于90度,且不大于360度。

11、可选地,所述折流板片的材质为注塑材料。

12、可选地,在所述折流板片上设有多个换热孔。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流板组件,包括:

14、多个折流板片,相邻的折流板片之间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拼接;

15、多个管体,每个管体与一个所述折流板片一体制作;

16、固定管,所述多个管体穿设于所述固定管上。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折流板组件。

18、可选地,在所述换热孔中穿设有换热管。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设有相互错位的第一面和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垂直的第四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均垂直的外侧面;第二卡扣,设有相互错位的第五面和第七面、与所述第五面垂直的第六面、与所述第七面垂直的第八面、以及与所述第五面、第六面、第七面、第八面均垂直的内侧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五面接触,所述第三面与第七面接触,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在横向上相互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沿着横向脱离所述第二卡扣;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六面接触,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八面接触,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在纵向上相互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沿着纵向脱离所述第二卡扣;所述外侧面与内侧面接触,以定位所述第一卡扣沿着竖直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卡扣到位;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卡扣结构,当卡扣在左右方向(即横向)受力、以及前后方向(即纵向)受力时,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不会脱开;而且结构设计合理,对折流板片的拼接简单,不增加生产成本。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流板片,在所述折流板片的一个拼接边上设有第一卡扣,在所述折流板片的另一个拼接边上设有第二卡扣;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设置在折流板片上,满足折流板片在拼装使用过程中的所有恶劣工况,在折流板片旋转扭动受力、折流板片装入筒体时,受筒体内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以及在流体冲刷折流板片时,卡扣结构均能使得折流板片的边缘紧密贴合。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流板组件,包括:多个折流板片,相邻的折流板片之间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拼接;多个管体,每个管体与一个所述折流板片一体制作;固定管,所述多个管体穿设于所述固定管上;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扣结构在上下方向(即竖直方向)受力时,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不会脱开,使折流板片的拼接边缘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流体直接通过折流板片的拼接缝隙直接流到折流板片的另一侧,最大限度地发挥折流板片引导流体的作用。

2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管式换热器,包括:折流板组件,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流体直接通过折流板片的拼接缝隙直接流到折流板片的另一侧,最大限度地发挥折流板片引导流体的作用,提高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一种折流板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流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片为螺旋片(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流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片为扇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流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片的角度不小于90度,且不大于3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流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片的材质为注塑材料。

7.一种折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8.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流板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孔(6)中穿设有换热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扣结构、折流板片、折流板组件及壳管式换热器,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在折流板片的一个拼接边上设有第一卡扣,另一个拼接边上设有第二卡扣。折流板组件包括:多个折流板片,相邻折流板片间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拼接。壳管式换热器包括:折流板组件。本申请采用上述方案,在折流板片拼接,折流板组件受换热管穿管挤压、折流板组件旋转扭动受力、折流板组件装入筒体时,受到筒体内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以及在流体冲刷折流板片时,卡扣结构均能使得折流板片边缘紧密贴合;最大限度减少流体通过拼接缝隙直接流到折流板片另一侧,发挥折流板片引导流体的作用,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锡,赵博,杨祯杰,赵凯凯,蔡锡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