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9255发布日期:2022-10-26 02:3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碳素材料的烧结及石墨化、pi膜石墨化、导热材料石墨化、碳纤维绳的烧结、碳纤维灯丝的烧结石墨化、石墨粉料提纯及其它可在碳环境下石墨化的材料等高温处理。它的使用温度高达3000℃。生产效率高,节能省电。带有在线测温及控温系统,可实时监控炉内的温度,并进行自动的调节。
3.在炭素行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内串石墨化炉不同产品边墙测温,发现最外侧保温料温度在停电后升温速度较快,并且温度较高 ,边墙温度在1100—1250℃之间,边墙高温使得现场作业环境温度升高,不仅造成释放的热能无法回收利用造成浪费,而且现场作业环境温度高也不利于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能够解决目前的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再利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设置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内部的余热管路盘管,所述余热管路盘管的进口端通过进水支管与能够调节水量的供水系统连接,所述余热管路盘管的出口端通过出水支管和出水总管连通。在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上开设余热回收装置,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7.所述余热管路盘管设置于所述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墙体管道砖上。回收余热同时有效降低边墙温度,有效提升墙体使用寿命。
8.所述余热管路盘管设置于所述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墙体管道砖的管路异形砖上。有效回收温度同时提升转体间固定强度,实现快速温度转换。
9.所述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内部平行设置两个余热管路盘管。
10.所述余热管路盘管的两端均设置有防爆快干浇注层。
11.所述余热管路盘管上部通过耐热砼固定设置异型砖。
12.所述余热管路盘管为无缝锅炉管。
13.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通过阀门与所述进水支管连接。
14.所述出水总管和进水总管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支管将能够调节水量的供水系统内的循环水通入余热管路盘管,使得循环水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出水支管将升温之后的循环水送入出水总管,由出水总管送入用热单元。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了余热,达到节能、降耗及降低作业现场环境温度的目的,节约了生产成本。通过热水与
冷水的热量交换,有效降低了炉墙壁的温度,及时对炉内降温,缩短制品的出炉时间,降低作业现场环境温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炉墙使用寿命,同时有效利用余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产生68℃以上热水可供洗浴、供暖等生活用水,降低产品氧化风险,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员工现场作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了炉墙的维修寿命,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17.图2是余热管路盘管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所示,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设置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内部的余热管路盘管6,余热管路盘管6的进口端通过进水支管3与能够调节水量的供水系统连接,余热管路盘管6的出口端通过出水支管9和出水总管10连通。余热管路盘管6设置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墙体管道砖上。余热管路盘管6设置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墙体管道砖的管路异形砖7上。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内部平行设置两个余热管路盘管6。余热管路盘管6的两端均设置有防爆快干浇注层4。余热管路盘管6上部通过耐热砼5固定设置异型砖8。余热管路盘管6为无缝锅炉管。供水系统包括进水总管1,进水总管1通过阀门2与进水支管3连接。出水总管10和进水总管1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
1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内串石墨化炉每组台数(炉室)根据设计所定,在每个炉室两侧边墙内铺设二组余热管路盘管6,这样的设计,能够高效、短时的吸收墙体余热,其中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工作稳定性,余热管路盘管6为无缝锅炉管,余热管路盘管6安装到墙体管路异型砖7上,每道边墙二组进水支管路3与进水总管1相连,中间加装阀门2用于调节水量(水温控制)及故障处理,进水支管路3与盘管下部进水管相连到炉头端与第二层余热管路盘管用弯头相连,经过六次余热管路盘管6在头、尾端往返,从管路上层余热管路盘管6出水管与管路出水支管9及出水总管路10相连,炉头端弯头处及炉尾端管路进、出水立管处对裸露的管道进行全方位的缠绕包裹,在墙体两侧支模板用快干防爆浇注料层4进行浇筑,将管路及弯头固定在耐热砼5内,使得余热管路盘管6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墙体内,管路要进行除锈处理,防腐处理,每层管路焊接完成后都要进行通水打压试验,确认无泄漏后砌筑管路上层砖。运转时,打开阀门2,循环水通过进水总管1进入进水支管3,然后依次进入每个余热管路盘管6中,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进行热交换,循环水将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上的温度带走,通过出水支管9进入出水总管10,再由出水总管10将热水送入用热单元。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炭素行业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及改善现场工作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内部的余热管路盘管(6),所述余热管路盘管(6)的进口端通过进水支管(3)与能够调节水量的供水系统连接,所述余热管路盘管(6)的出口端通过出水支管(9)和出水总管(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管路盘管(6)设置于所述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墙体管道砖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管路盘管(6)设置于所述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墙体管道砖的管路异形砖(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串石墨化炉边墙的内部平行设置两个余热管路盘管(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管路盘管(6)的两端均设置有防爆快干浇注层(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管路盘管(6)上部通过耐热砼(5)固定设置异型砖(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管路盘管(6)为无缝锅炉管。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进水总管(1),所述进水总管(1)通过阀门(2)与所述进水支管(3)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总管(10)和进水总管(1)设置在内串石墨化炉炉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于内串石墨化炉边墙内部的余热管路盘管,所述余热管路盘管的进口端通过进水支管与能够调节水量的供水系统连接,所述余热管路盘管的出口端通过出水支管和出水总管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目前的内串石墨化炉边墙余热再利用的问题。墙余热再利用的问题。墙余热再利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虎强 吕兴发 陈大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0/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