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0199发布日期:2023-07-18 18:3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香薰加湿器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可灵活变换喷雾模式,具有较高体验度的双喷式香薰加湿器。


背景技术:

0、[背景技术]

1、加湿器、香薰器等小电子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产品,尤其是夏季,在桌面上放置加湿器可以对周围环境起到加湿、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2、随着科技的进步,加湿器产品也得到了快速的改进和改善,由常规的单纯喷雾功能到喷圈,结合灯光效果、音频输出等功能,体验度有了大幅的提升。

3、然而,现有的加湿器产品还存在一些改进空间,如现有技术中的产品没有喷圈与双喷雾双功能可灵活调节的内部结构,且一般都只有一个喷雾孔,或采用特殊造型的多孔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快速的切换,灵活改变雾气输出方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产品的更好的推广。

4、基于此,需要从加湿器产品的具体内部结构部分入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

1、本申请解决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是:

2、有的加湿器产品还存在一些改进空间,如现有技术中的产品没有喷圈与双喷雾双功能可灵活调节的内部结构,且一般都只有一个喷雾孔,或采用特殊造型的多孔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快速的切换,灵活改变雾气输出方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产品的更好的推广。

3、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4、提供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机体、设置于所述加湿主机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板、雾化机构、扇叶驱动电机以及由所述扇叶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扇叶;在所述加湿器主机体上部开设有用于喷出雾气雾圈的喷圈出雾口,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包括处于顶端部位的旋转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内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轴向转动的旋转盘驱动电机;

5、所述喷圈出雾口开设于所述旋转盘,且所述喷圈出雾口包括第一喷圈口以及第二喷圈口;

6、在所述旋转盘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盘转动时,所述第一喷圈口和/或所述第二喷圈口转动至所述扇叶上部;

7、所述雾化机构、所述扇叶驱动电机、所述旋转盘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8、优选地,所述加湿器主机体还包括水箱体、处于所述水箱体上部的中壳体以及处于所述中壳体内侧的上壳体;所述旋转盘处于所述上壳体顶部,与所述上壳体顶部形状相互匹配;所述雾化机构顶部贯穿所述中壳体后伸至所述上壳体底侧,且所述雾化机构底部伸至所述水箱体中。

9、优选地,所述旋转盘呈球弧面设置,当雾化机构喷出雾气时而产生凝结水时,球弧面可以泄流,阻止凝结水滴落至雾化机构上,从而导致不产生雾气;所述旋转盘的第一喷圈口和第二喷圈口的下方周边设有返流骨,用于阻挡雾气在雾腔内翻腾时而冲击出雾孔的气流,出雾孔内的气流越稳定,喷出的雾圈成型率越高;所述旋转盘中心部位设置有与旋转盘驱动电机输出轴相匹配且带动旋转盘轴向运动的连接轴或齿轮。

10、优选地,所述雾化机构包括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且所述第一雾化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机构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喷圈口、所述第二喷圈口可相互匹配对应。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雾化机构包括棉芯套、处于所述棉芯套内侧的吸水棉芯、弹簧体以及处于所述棉芯套顶部的雾化片。

12、优选地,所述扇叶处于所述上壳体内侧;且在所述上壳体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扇叶扇动的空气进行阻挡,使得雾气从所述第一喷圈口或所述第二喷圈口喷出,形成雾气涡环的挡风墙。

13、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中还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顶部相对应的雾化口、与所述扇叶驱动电机匹配的扇叶电机仓,且开设有用于进行凝水回流的凝水回流孔;所述挡风墙靠近所述扇叶设置。

14、优选地,所述中壳体中一体成型设置有用于贯穿所述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的雾化限位柱以及用于进行凝水回流的凝水回流柱;所述扇叶驱动电机以及所述旋转盘驱动电机处于所述中壳体内侧。

15、优选地,所述中壳体侧边部位还固定设置有按键机构,且在所述中壳体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按键机构匹配的通孔;所述按键机构包括装饰圈、装饰板、按键体;所述控制电路板处于所述中壳体内侧,且所述按键体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互匹配对应。

16、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内侧还一体成型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旋转盘的转动形成阻挡的止转骨;且在所述旋转盘外周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止转骨相互匹配的旋转限位骨;

17、所述旋转盘中间部位还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旋转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互对接的电机连接轴。

18、优选地,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起炫彩灯光效果的灯带;所述灯带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19、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的有益效果如下: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通过同时设置加湿器主机体、设置于所述加湿主机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板15、雾化机构、扇叶驱动电机18以及由所述扇叶驱动电机18驱动转动的扇叶182;在所述加湿器主机体上部开设有用于喷出雾气雾圈的喷圈出雾口195,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包括处于顶端部位的旋转盘19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内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194轴向转动的旋转盘驱动电机17,所述喷圈出雾口195开设于所述旋转盘194,且所述喷圈出雾口195包括第一喷圈口以及第二喷圈口,在所述旋转盘驱动电机17驱动所述旋转盘194转动时,所述第一喷圈口和/或所述第二喷圈口可转动至所述扇叶182上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较好的通过旋转盘驱动电机17带动所述旋转盘194转动,改变喷圈出雾口195相对于所述扇叶182的位置,与扇叶182重合或错开,最终实现喷出涡环状雾圈或柱状雾气的喷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应用效果突出,加上灯光效果体验度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机体、设置于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板、雾化机构、间歇转动的扇叶驱动电机以及由所述扇叶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扇叶;在所述加湿器主机体上部开设有用于喷出雾气雾圈的喷圈出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包括处于顶端部位的旋转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内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轴向转动的旋转盘驱动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主机体还包括水箱体、处于所述水箱体上部的中壳体以及处于所述中壳体内侧的上壳体;所述旋转盘处于所述上壳体顶部,与所述上壳体顶部形状相互匹配;所述雾化机构顶部贯穿所述中壳体后伸至所述上壳体底侧,且所述雾化机构底部伸至所述水箱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机构包括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且所述第一雾化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雾化机构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喷圈口、所述第二喷圈口相互匹配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呈球弧面设置,当雾化机构喷出雾气时而产生凝结水时,球弧面可以泄流,阻止凝结水滴落至雾化机构上,从而导致不产生雾气;所述旋转盘的第一喷圈口和第二喷圈口的下方周边设有返流骨,用于阻挡雾气在雾腔内翻腾时而冲击出雾孔的气流,出雾孔内的气流越稳定,喷出的雾圈成型率越高;所述旋转盘中心部位设置有与旋转盘驱动电机输出轴相匹配且带动旋转盘轴向运动的连接轴或齿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处于所述上壳体内侧;且在所述上壳体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扇叶扇动的空气进行阻挡,使得雾气从所述第一喷圈口或所述第二喷圈口喷出,形成雾气涡环的挡风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中还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顶部相对应的雾化口、与所述扇叶驱动电机匹配的扇叶电机仓,且开设有用于进行凝水回流的凝水回流孔;所述挡风墙靠近所述扇叶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体中一体成型设置有用于贯穿所述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的雾化限位柱以及用于进行凝水回流的凝水回流柱;所述扇叶驱动电机以及所述旋转盘驱动电机处于所述中壳体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体侧边部位还固定设置有按键机构,且在所述中壳体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按键机构匹配的通孔;所述按键机构包括装饰圈、装饰板、按键体;所述控制电路板处于所述中壳体内侧,且所述按键体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互匹配对应;第一雾化机构以及第二雾化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雾化机构包括棉芯套、处于所述棉芯套内侧的吸水棉芯、弹簧体以及处于所述棉芯套顶部的雾化片。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内侧还一体成型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旋转盘的转动形成阻挡的止转骨;且在所述旋转盘外周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止转骨相互匹配的旋转限位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主机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起炫彩灯光效果的灯带;所述灯带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喷式香薰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机体、设置于所述加湿主机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板、雾化机构、间歇旋转的扇叶驱动电机以及由扇叶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扇叶,在加湿器主机体上部开设有用于喷出雾气雾圈的喷圈出雾口,加湿器主机体包括处于顶端部位的旋转盘;还包括设置于加湿器主机体内部用于驱动旋转盘轴向转动的旋转盘驱动电机,喷圈出雾口开设于旋转盘,且所述喷圈出雾口包括第一喷圈口以及第二喷圈口,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较好的通过旋转盘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盘转动,改变喷圈出雾口相对于所述扇叶的位置,与扇叶重合或错开,最终实现喷出涡环状雾圈或柱状雾气的喷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应用效果突出,加上灯光效果体验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常春,李春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常春
技术研发日:202209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