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1916发布日期:2023-08-04 01:3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重力式冷却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1、重力布水式冷却塔的冷却循环水通常分压力扩散和重力扩散两种扩散方式,前者为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路分配到支管通过喷头喷洒,后者冷却水进到布水、洒水盘,然后通过喷头或小孔均匀的喷洒;然后在填料上形成均匀的水膜跟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蒸发散热过程。随着节能与高性能应用的需求,满足变流量适应性已是冷却塔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2、在最大名义冷却水量下,对于重力布水式冷却塔而言,如果喷洒喷头或小孔数量多或大、过水面积较大,在系统部分流量、变流量调节工况下,容易出现冷却水在部分喷孔上流空,导致没有水流或少水流的喷孔下填料未参与换热,严重影响冷却塔变流量工况下的热力性能;反之,如果喷洒喷头或小孔数量少或小、过水面积较小,在大流量下,洒水盘液位就会很高,这就导致洒水盘自身高度较高,对应的塔下集水盆蓄水量也需较大,不然会容易出现开机吸空、停机溢流导致无法形成正常的冷却水循环状态等问题。然而,由于冷却塔洒水盘、集水盆一般位于冷却塔的高处,冷却塔洒水盘、集水盆较大的体积不只制作成本高,对冷却塔体结构与基础结构承重及运营维护也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问题

2、针对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满足冷却塔变流量工况性能条件下,实现低蓄水量,优化整塔设计结构,降低成本。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包括:

6、配水槽;

7、分布于所述配水槽的底部的多个喷头,所述多个喷头之间彼此间隔并形成流道,所述多个喷头中部分喷头的进水口齐平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部分喷头的进水口低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部分喷头的进水口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并且不同喷头的进水口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高度不同,所述多个喷头的进水口具有不同的开口口径;以及

8、凸起物,包裹于所述喷头露出于所述配水槽槽底的部位,并被构造成为在不影响所述流道内水流分配的同时,能够占用所述配水槽槽底上方的一定体积空间。

9、优选地,所述多个喷头中至少有部分喷头的进水口齐平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所述多个喷头中至少有部分喷头的进水口低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

10、优选地,所述多个喷头的进水口开口口径与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高度有关;其中:若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齐平或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所述喷头的进水口开口口径与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高度成正比例关系。

11、优选地,若所述喷头的进水口低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所述喷头的进水口开口口径略大于最高进水口高度的喷头开口口径。

12、优选地,所述喷头在所述配水槽的底部的分布比量与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高度有关;其中:

13、所述多个喷头中进水口低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喷头比量为所述喷头总数量的1/20。

14、优选地,若进水口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喷头包括中层喷头和高层喷头,其中,所述高层喷头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所述中层喷头的进水口高度,则进水口齐平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喷头、中层喷头、高层喷头之间的分布比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5、所述进水口齐平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喷头至少能够承担所述配水槽总过水量的10%~30%;

16、所述中层喷头至少能够承担所述配水槽总过水量的30%~60%;

17、所述高层喷头至少能够承担所述配水槽总过水量的60%~100%。

18、优选地,所述多个喷头均包括:位于所述喷头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导流段,所述喷头之间的导流段长度不完全相同,以使得所述多个喷头之间的进水口高度相同或不同。

19、优选地,自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所述导流段的内壁面逐渐收缩。

20、优选地,所述喷头还包括:

21、挡水段,位于所述导流段底部,与所述导流段相连接;所述挡水段包括:

22、迎水面,所述迎水面的中心部位高于边缘部位,所述迎水面的中心部位向所述边缘部位自然平滑过渡,以引导垂直方向流下的水流逐渐向水平方向转换。

23、优选地,所述迎水面至少具有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迎水面的中心部位,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迎水面的边缘部位,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线段与所述挡水段的径切面在所述迎水面上的交线重合。

24、3、有益效果

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6、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平面洒水盘方式,采用重力式喷头,根据变流量调节性能指标需求,按比例分配,分别调整各比例喷头水平高度位置,形成多层立体高度的喷头进水层。其中,水平层用于水流的平均分配,下凹层能够消除水盆层流层积淤问题,中层和高层能够满足变流量需求的承担的调节水量范围下,将水流均匀喷洒覆盖到喷头下方的散热填料上。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在同液位工况下,一方面,能够减少洒水盘蓄水量,另一方面实现了变流量调节功能。



技术特征:

1.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头的进水口开口口径与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高度有关;其中:若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齐平或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所述喷头的进水口开口口径与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高度成正比例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喷头的进水口低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所述喷头的进水口开口口径略大于最高进水口高度的喷头开口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在所述配水槽的底部的分布比量与所述喷头的进水口高度有关;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进水口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喷头包括中层喷头和高层喷头,其中,所述高层喷头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所述中层喷头的进水口高度,则进水口齐平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喷头、中层喷头、高层喷头之间的分布比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头均包括:位于所述喷头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导流段,所述喷头之间的导流段长度不完全相同,以使得所述多个喷头之间的进水口高度相同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所述导流段的内壁面逐渐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至少具有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迎水面的中心部位,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迎水面的边缘部位,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线段与所述挡水段的径切面在所述迎水面上的交线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属于重力式冷却塔技术领域。它包括配水槽;分布于所述配水槽的底部的多个喷头,所述多个喷头之间彼此间隔并形成流道,所述多个喷头中至少有部分喷头的进水口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并且不同喷头的进水口露出于所述配水槽的槽底的高度不同,所述多个喷头的进水口具有不同的开口口径;以及凸起物,包裹于所述喷头露出于所述配水槽槽底的部位,并被构造成为在不影响所述流道内水流分配的同时,能够占用所述所述配水槽槽底上方的一定体积空间。本技术的一种重力式冷却塔变流量水调节系统,满足冷却塔变流量工况性能条件下,实现低蓄水量,优化整塔设计结构,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胜,曾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艾客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